不让一个字注册
这几个品牌都算是国内中高端的,卓雅,恩曼琳,巨式,艾微价位差别不是非常大,都有几百到几千的价位,它们都属于厦门欣贺旗下的品牌,用料都挺好,和那些国际品牌旗鼓相当,价格又比那些国际品牌便宜些,适合国内女性选择。
小统哥9888
句子:1、一到冬季,深谷里往返奔驰着许多饥饿的野狼。冬天夜晚走出屋外:冷,死气沉沉,处处是雪,无边无际的雪,还有远处狼的嚎叫声······
2、那是树叶虽然有些发黄了,可是远远的就可以看见满树鲜艳火红的山楂,很悦目的伸到窗前,于是她不由自主的愉快起来。
3、到家后,他和成年人一起,把芬芳的香草扬在板棚后面,让它彻底晒干,然后在草堆上像在浪涛里一样尽兴的跳跃、玩耍,最后玩的疲倦了,就缩成一团,在这草堆上喊酣酣的睡着了。
词:零零散散 和蔼可亲 袖手旁观 异口同声 哆哆嗦嗦 默默不语······
村子周围,种着黑麦、燕麦和黍子的农田延伸得很远很远,可是靠近村子的地面却被许多深谷割裂得零零散散。
深谷逐年扩大,陡峻的高坡上,那些村边的农舍简直就像要跌落到谷底去了。一到冬季,深谷里往返奔驰着许多饥饿的野狼。
我小的时候很怕在冬天的夜晚走出屋外:冷,死气沉沉,处处是雪,无边无际的雪,还有远处狼的号叫声。有时真的听到了狼叫,也有时只是过于紧张的儿童的听觉在作怪。
……可是一到春季,周围一切都焕然一新了。草原上开着野花,油绿的嫩草覆盖着大地。
处处是红的、蓝的、金黄的野花,像火星似的怒放着。雏菊、铃铛花、矢车菊,可以满怀地抱回家去。
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在桌子旁边坐着的时候,喜欢把卓娅放在自己的膝上。
他向来习惯在吃午饭的时候读点什么,女儿头倚着他的肩膀很听话地坐着,从来不妨碍他。她还是跟以前一样,个子长得很瘦小。
长到11个月时,开始迈出第一步。她对人很亲热而且信任,周围的人们都喜欢她。
有时她走到门外,对每一个路过的人都微笑。如果有谁对她说:“到我家里去玩玩好吗?”她真的高兴地伸出小手让新朋友带去。
满两周岁的时候,卓娅会清楚地说话了。她经常在“做客”回家以后说: “我到彼得洛夫娜家里去了。
你认识彼得洛夫娜吗?她家里有格里亚,克沙尼业,米莎,萨尼亚和老爷爷。那儿有牛,还有小羊。
它们在跳哪!” 卓娅还没到两周岁的时候,她的弟弟舒拉就出生了。这个男孩出生时啼哭声音很大。
他的嗓门很粗,一哭起来没完没了。他比卓娅胖得多,健壮得多。
但是眼睛却跟她一样,很明亮,头发也是黑的。舒拉出世以后,我们就经常对卓娅说:“你是姐姐”,“你是大孩子” 。
吃饭的时候她和大人坐在一起,坐在一把高椅子上。她会照顾舒拉:要是橡胶奶嘴从他的嘴里掉下来了,她就给放回嘴里;如果他醒了,屋里刚好又没有别人,她会扶着他的摇篮摇着。
那时候我也常常让卓娅帮我做些事情。“卓娅,把尿布拿来。”
我说,“把碗递给我。” 或者: “卓娅,帮我收拾收拾:把书收起来,把椅子放回原来的地方。”
她总是非常高兴地做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总是问:“还做什么呀?” 在她三周岁,舒拉一岁多的时候,她就会拉着舒拉的手,拿着奶瓶到奶奶那里取牛奶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挤牛奶。
舒拉在我身边玩。卓娅拿着碗站在对面等着鲜牛奶。
牛蝇落在牛身上叮它;牛忍不住就挥动尾巴一扫,却打着了我。卓娅马上把碗放下,一手抓着牛尾巴,一手拿着树枝赶牛蝇,嘴里说: “你为什么打妈妈?你不能打妈妈!”然后她看着我,一半是问,一半是肯定地说:“我来帮你!” 村里的人们一提到舒拉时就这样说:我们女教师的那个小子横看竖看一个样,倒在地下和站起来,都是一样高。
舒拉确实很胖也很结实。在一周岁半的时候,力气就比卓娅大得多。
但是,这并不影响她照顾他,有时候甚至严厉地教训他。卓娅从开始说话发音就很清楚,从来没有咬过舌。
而舒拉在三周岁时还不会发卷舌音。卓娅很在乎这件事。
“舒拉,你说:列舍托。”她要他跟着说。
“勒舍托。”舒拉重复说。
“不对!你说:列。” “勒。”
“不是‘勒’,是‘列’!你这孩子,这么糊涂!” 有一次卓娅忍耐不住了,就用手打了一下他的额头。但是两岁的学生比四岁的老师更有劲:他愤怒地摇摇头就把孛娅推到一旁去了。
“去你的!”他气愤地叫道,“你为什么打人?” 卓娅吃惊地看着他,却没有哭。过了一会儿我又听到了: “你说:柯罗瓦支。”
舒拉用顺从的声音重复着: “柯洛瓦支。” 我弄不清楚舒拉是否知道他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但是他早就会利用这点。
他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总是委屈地说:“我小!”如果他打定主意要得到什么东西,大人又不给他,他就大声喊着:“我小!”有时候他无缘无故,但却自以为有理地、骄傲地说:“我小!”他知道我们都爱他,他想使每一个人:卓娅、我、他父亲和祖母全都听他的。只要他一哭,祖母就说: “谁欺负我的舒拉了?快到我这儿来,我的宝贝!看我给什么我的小孙孙!” 舒拉就破涕为笑,撒娇地爬到祖母的膝上去。
要是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躺到地上大声哭喊,蹬腿或是可怜地呻吟着,那样子就是清楚地告诉你:“我是可怜的小舒拉,没有谁可怜我,没有人抚爱我!”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一般在饭后吃),大哭大喊起来了,我和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就从屋里走出去了。舒拉自己留在屋里。
开始时他仍然大哭大闹,还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 ”“我要粉羹!”后来,显然是他决定不再多费唇舌了,就简单地喊:“给我!”“我要!”他在哭叫的时候,我们已经悄悄地走了出去,当他感到屋里没有动静,抬起头来看了一圈,就不再哭了:既然屋里没有人,还费力装哭给谁听呢!他沉思了片刻,就拿起木片堆什么玩意儿了。然后我们回来了。
他见我们回来,又做出要哭的样子,这时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就严厉地对他说: “你要是再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知道吗?” 舒拉不做声了。
又有一次,他在哭的时候,从手指缝里用一只眼睛偷偷看我们,是否同情他的眼泪。但是我们故意不理睬他:阿纳托利在看书,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
这可好了,舒拉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不声不响走到我身边,爬到我的腿上。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头,就把他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不再妨碍我了。
通过这两件事把他给治好了:自从我们不顺从他以后,他就不再撒娇,哭闹了。卓娅很爱舒拉。
她经常装出大人的神气,庄重地用大人的话说:“不要娇惯孩子,让他哭一会儿吧,没事!”她说这话时的神情很惹人发笑。但是当她一个人陪着小弟弟的时候,她对他一向是很温柔的。
如果他摔倒了,哭起来了,她就跑去拉他的手。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
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
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
“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
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
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
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
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
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
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
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
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
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
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一个医学世家。 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
1976年毕业,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 1983年,被提升为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二沙分院时,叶欣主动请缨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在急诊科护士长任上连续工作二十年。
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
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
随笔感想 卓娅和舒拉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父母的倾心教育下,姐弟俩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养成许多优良品质:尊重长辈、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还在读九年级的卓娅告别母亲,加入游击队,走上保卫祖国的前线,在敌占区烧毁敌人马厩时不幸被捕。坚强的卓娅经受住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
最后,残忍的德寇绞死了卓娅。弟弟舒拉从小就与姐姐感情深厚,他在卓娅牺牲后,怀着为姐姐报仇的决心进入了坦克学校接受培训,成为坦克车手。
不久,他驾着坦克奔赴前线,和战友们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他镇定勇敢,冲锋陷阵,屡建功勋,先后荣获一级金质勋章和红旗勋章。
最后在1945年4月——二战胜利前夕,在攻打哥尼斯堡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她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姐弟俩从出生到牺牲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透过卓娅和舒拉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姐弟俩从小就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
这本书是一部青年英雄的成长史,不是一本用来打发时光,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对于行走在成长路途上的青少年读者来说,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教会你如何变得坚强、善良和勇敢,在卓娅和舒拉的身上可以找到学习的榜样,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
吃货高老师
读完一本书以后,这次阅读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平等对话的力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直从事儿童(低幼)阶段的一线工作,与儿童的对话每天都在进行,这种对话很多时候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很多时候也感到自己的话语很苍白,很多时候,感到与儿童的对话技巧自己掌握的很多,很多时候感到和儿童的对话有如“对牛弹琴”,日子就这样恍恍惚惚的度过,感觉自己越来越迷茫,这种迷茫一方面来源于孩子,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知识的“过去式”另一方面源自于对于和孩子对话的技巧及对话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研究太少。记得本学年刚开学之际,我所在的区教育的领导在会上和我们说的一段话,“教大学的老师,若干年后他的知识水平就停留子了大学的水平,””教中学老师,若干年后,他的知识水平就停留在了中学的水平。”“教小学的老师,若干年后,他的知识水平就停留在小学的水平,”“那么,教幼儿园的老师,若干年后,他的知识水平就停留在了幼儿园的水平。”“哈哈哈!”我记得当时会场是爆发了一阵笑声的,我不知道这笑声代表了什么,但我对这句话还是有共鸣的,解读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就是作为我们老师,你要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是知识的提升,知识的提升才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保障的载体。延伸到与儿童的对话活动,延伸到与儿童对话的理论知识层面,与儿童的对话,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今天,拜读了许卓雅老师的文章《平等对话的力量》,我茅塞顿开,这本书从理论到实际给我们解读了与儿童对话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简而言之,我们的教育活动就是一种 “对话教育”。有专家曾对“对话教育”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关系,师幼之间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幼儿就难以和谐相处。读了《平等对话的力量》这本书,我首先感悟的是,幼儿教师应如何让幼儿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 首先,许卓雅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认为要实现对话教育,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你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这是个儿童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要求孩子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在繁复的日常带班中,很少对孩子的言谈做出适时的关注和回应。不少情况是这样的:当孩子提出一个“不相适宜”的话题时,老师往往轻描淡写地忽略了,很少真正去探究这个孩子在想什么,他要表达什么。其实,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就是尊重他的个性发展。有一次,我们班举行“有趣的昆虫”主题活动,需要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昆虫。那一天,绅耀小朋友带来了蝴蝶。蝴蝶很美丽,引来了许多小朋友的观赏。忽然,有几个小朋友尖叫起来,我连忙走过去,只见绅耀正在全神贯注地拿一些粉笔末装在蝴蝶瓶子里。这可是他心爱的蝴蝶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绅耀一定有自己的原因。于是,我蹲下身子询问他,他连忙解释说:“孙老师,你不是说蝴蝶喜欢采花粉吗?我想,它一定喜欢吃花粉了。不过,我现在没有花粉,但是蝴蝶没东西吃会死的,粉笔末也是粉,蝴蝶一定喜欢吃!”多有爱心的孩子呀!试想一下,如果我没有倾听他的解释,而是把他的行为当作是恶作剧而严厉责备他,这不就抹杀了一个孩子的爱心?因此,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再适时地给予评价和引导,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尝到受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喜悦,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其次,做一个友好的伙伴。在大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几个小朋友在讨论或窃窃私语,当老师走过去要参与他们的活动时,他们往往是马上停止讨论或避开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问题,我在《平等对话的力量》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幼儿避开老师,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和幼儿之间还未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幼儿对老师还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因此,教师要适时敞开心扉与孩子进行对话,要努力以伙伴身份与孩子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师幼之间的交往中。例如我和小朋友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我常对小朋友说:“老师也是人,也有做错的时候。我想小朋友帮助老师,帮老师找出做错的地方,好让老师改过,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老师。”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时,小朋友听我这样说,好象不相信似的,脸上露出了怀疑的神态。一开始,只有三、四个小朋友发言,对于他们发言,我一直保持微笑,并且感谢他们的指出,渐渐地我发现许多小朋友的眼睛开始发亮,情绪也开始兴奋起来,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有的说:“孙老师,小朋友要是做错了,你应该给一次机会让他改过。”有的说:“孙老师,有时候,小朋友没做错,你也批评他,这是你不对的地方。”还有的说:“孙老师,你要求小朋友要说普通话,但是,有时侯我听到你和其他老师都说老家话。”……经过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活动,我发现我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了许多。小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喜欢和我讨论,喜欢征求我的意见,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和孩子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 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做“主持人”。大班幼儿的荣誉感较强,人人争着要当小组长。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我开展了个小组长竞选活动,人人参与竞争。这时的我是一名负责竞选组长的“主持人”。聘用四名小组长经过了以下几个程序:1。演讲。我先规定一些演讲内容的范围,每个幼儿都可以围绕范围内的内容“摆成绩”,比比谁的成绩多。2。投票。即以举手方式代替投票表决,我负责统计人数。表决过程中,我注意幼儿的反应、感受。幼儿存在明显错误的时候,我就采取客观的态度,提请幼儿重新考虑组长人选。3。聘用。幼儿一经聘用,立即发给其组长标志,要求其每天佩带。4。“施政”演说。被聘用的幼儿对自己的“施政”的目标、计划要有一定的意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施政演说”。在我主持?的“竞聘”小组长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使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我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幼儿的思维,更多地让幼儿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潜能,这也是对话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真正把儿童当做对话的伙伴,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教师一定是儿童所喜爱的教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