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edglaze
别对复读生说这七句话 家长要给复读生解压忌语1 “既然选择复读,就赶紧安下心来吧。” 出镜人物:小秋 小秋今年考了不到450分,他是自己向父母提出要补习的,他妈妈已经给他交了将近2万的复读学费,但是目前他始终还没有进入复习的状态。 “实在是太累了,我暑期想好好放松一下,那天和同学约去看电影《变形金刚》,然后玩得晚了,第二天才回家,一回家我爸就拉个脸说,是你自己要复读的,既然要读,就尽快收心,没事看看书,别到处乱跑。” 行家剖析:著名的心理咨询师韩三奇分析,表面上这句话是父母在安慰孩子,其实潜台词是:你有点不安心。带有责怪的意思。复读生一般都比较敏感,这样的潜台词很容易增加其心理压力。所以家长应该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说:“父母永远支持你的选择,你已经长大了!”这种语言可以增强其自我价值感,复读生因为高考结果不理想,很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需要来自亲人的肯定。 忌语2 “再给你一次机会,省得以后你埋怨我们!” 出镜人物:小谢 “从知道成绩到今天,我就没有真正开心过,妈妈一回家就说他们同事的孩子谁又考上了,谁又要去什么大学了。当初我打算复读的时候,妈妈就说:‘那你想好,可是你自己要复读的,我们就再给你一次机会,如果再考不好,就不要埋怨我和你爸。’” 行家剖析:精华学校复读部常务校长刘冬昕分析,高考失利对很多的高中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大的打击,通常这个时候考生的心理会很脆弱,所以聪明的家长不会多说话,但一定要适当地引导。而类似“再给一次机会”的话,家长一定不要说,因为如果你的孩子选择复读的话,从一定的角度来说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你的孩子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他们有胆识去接受新的考验,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是自暴自弃。 这样的家长一般比较“好面子”,而这样的话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在心理上,对复读生都会有阴影的。 忌语3 “人家每晚学到深夜,早上还一大早就起来读书,你呢?” 出镜人物:晓关 小关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在读生,他当年参加第一次高考时,考了不到400分,在他们江西省来说,这个成绩根本无法实现他来北京上学的愿望。按照当时的情景,要么重读,要么在当地上个大专。“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决定复读,那时我妈妈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谁考上大学了,人家通常都学到深夜,而我没有下工夫,所以才考不上。” 行家剖析:巨人学校专家咨询热线的老师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不要用别人的成功规律来套在自己的孩子头上。再说,孩子经历了一次高考,在专业复读机构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会发现自己考不好的问题所在,而家长不应该过于指责孩子,也不要总是和其他的孩子去做对比,尤其是不要拿孩子的弱点和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忌语4 “花费再多,爹妈就是不吃不喝也供你上学!” 出镜人物:小严 我去年复读了一年,光学费就15000多元,我知道这个费用跟我读大专两年的学费差不多了。但我就是想复读,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潜力可挖。尽管我父母在我跟前没有说这样的话,但我姑姑提醒我说复读学费花了多少,所以要对得起父母什么的,我觉得应该是我爸爸告诉姑姑的,他们一起在我面前演戏。 行家剖析:韩三奇表示,此类说法对复读生的杀伤力极大,因为对于有良心的孩子来说,他因复读本身就有“对不起父母”的强烈内疚感,而如果父母还这样说的话,无异于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所以如果家里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最好不要在复读孩子面前提,你要相信,如果经济有困难,你的孩子内心也很清楚,他毕竟不是简单的小孩子了。而有时精神的支持甚至比经济的支持更关键。 忌语5 “还看电视,还玩电脑,你明年还考不上怎么办?现在找个工作容易呀?” 出镜人物:晓曹 如果我能多在学习上下点工夫,估计考个大专没有问题。可惜……有时候我比较厌烦学习,就想打打游戏,后来在学习特别紧张的时候,我每天要玩两个小时,我觉得学习只要有效率就好。我说复读,但我爸妈好像不太信任我,他们觉得我不是学习的料。 行家剖析:韩三奇表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认真学习,争分夺秒,每天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但是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自由和属于自己的空间。家长应该让孩子适当地放松,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必要的放松是必要的,复读不是罪过,复读只是一次机会。家长不要将高考看做是成功的惟一途径。家长可以用承诺的方式,和孩子定下协议每天看多长时间电视,玩多长时间电脑。拿协议来说事! 忌语6 “儿子,你今年就差几分,好好努力,明年实现考上北大、清华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出镜人物:小方 我因为和清华今年的录取线差了3分选择复读,我的目标就是清华,因为从小父母就告诉我,在国内读上大学,文科就读北大,理科就读清华。我的志愿是清华学建筑,我对建筑设计很有兴趣。尽管我今年考得不错,但我还是没有考上清华呀,所以我只想自己今年拼命学,明年考入清华。 行家剖析:刘冬昕表示,定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期望来定孩子的目标。孩子不是为家长而高考,而是为他自己。家长这种指令性的规定,对他不仅人格上不尊重,还会误导他对自己不负责任。但实际上很多家长都认为,只有清华和北大才算是名校,孩子如果能考上这样的学校才算是人才。 忌语7 “你是父母的惟一希望,给咱们争口气,不相信大学有什么难考的!” 出镜人物:小王 我是因为同学复读也跟着复读的,当时我的成绩离大专线还差5分,自己又是个女孩子也要面子。如果不复读,就没有其他的路子了,所以干脆也复读吧。因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父母因为在外地,他们希望我能考个好学校将来留在北京,他们也能回到北京安度晚年,可以说我是他们惟一的希望。复习一年,我还是没有考上北京的高校,但是毕业后,我就来北京找工作。 行家剖析:刘冬昕认为,很多家长认为现在上大学仍然是孩子最好的出路,所以家长不停地和孩子说这些话刺激他们,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孩子则不愿意家长这样说,本来已经很努力了,但家长没有意识到,如果逼得很紧,时间长了,孩子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也将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而对于复读生来说,建立自信是非常重要但又艰难的过程。
想想冬至
复读其实并不可怕本人亲身经历:我去年考得也不理想,也决定复读复读到中途耐不住寂寞有三个月逃课上网去了后期也不想事,就跟着老师走今年也从去年的505提高到600多啊其实复读很轻松的,只要淡定一点就好
丹儿你个丹儿
千晓第四天作业 喜欢写文章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虽然你写文章也只是当时有感而发,但是还是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有更多人回复,有一种和你共鸣的感觉,就会体验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有很多人素未谋面,但通过文字的交流会感觉相见恨晚。可是呢,现在属于新媒体时代,信息更新的非常快,很多时候我们也很用心的去写了,但是可能没有更多的人读。 昨天晚上听完刘冬老师的分享,我觉得有以下4点收获。 第一,题目要有趣。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我们阅读文章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机上,另外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比较多,如果你的文章题目非常的吸引大家,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家肯定会先点开吸引自己的文章来读,那如何让你的文章题目吸引到大家呢?那一定要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让别人一看到你的题目,就感觉里面有趣有料,当然有一些小技巧了, 1.注意数字效应。 数字越靠前越会吸引大家的好奇心,比如说“9岁女孩一夜变成董事长”,“肺炎恐慌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6个心理防护方案”“如何帮孩子搞定学习,只要做到以下3点就够了”等,这样的题目就非常吸引大家的眼球,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和需要。 2.遵循一定的模式。 数字+比喻+颠覆性看点 评价前置+颠覆性看点+暗含悬念 设问式+揭秘口吻 其实前面两个模式我也不能举出很好的例子,理解这两个模式就可以了,以后看文章的时候再琢磨一下,对于最后一个我觉得很有感触,经常会看到比如“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要这么做”“如何不吃药不运动快速减肥,只用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等,在题目中基本上就可以发现它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基本上一看题目你就会迅速判断,你要不要看这篇文章。 第二,善于模仿。 老师讲的好像听明白了,但是还不会起这样的题目,怎么办呢?那就模仿,那就上网去看看哪些题目能吸引自己的眼球,而他又是怎么写的,一定要去模仿。 第三,一定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要习惯深度思考,拒绝思维懒惰,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让我一小时回答一个问题,我会用55分钟思考,然后用5分钟回答这个问题。在看到别人的文章之后要思考: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写的时候方法是什么等等。没事了就琢磨琢磨思考一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第四,内容要有料。 我们写的内容要紧跟时代脉络,抓热点,不过要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也是可以的,当然你的感悟对大家有启发,有收获,这是最好的。 第五,一定要坚持。 你要想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坚持写,这是最像废话也是最本质的方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