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ruojing
基本信息 姓名:张瑜 张瑜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肥城安站镇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7年10月19日 人生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健身 对生活的最高要求:自然状态 人生最大的愿望:做好戏演好戏 人生最大的嗜好:读书、看电影 首部作品:《一分之争》工作经历 1973年,张瑜从华山中学初中毕业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女演员,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1977年初登银幕,在影片《青春》中饰演角色、之后又在影片《啊!摇 《大众电影》封面篮》中饰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老师的角色,获得好评。经典影视剧照(12张) 1980年参加了影片《庐山恋》的拍摄,在此片中她饰演了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自小生长在海外,却对祖国怀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表演热情而不矫揉,奔放而不造作,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饰演女主角刘文英,这是一个深受“四人帮”极左思想毒害的女青年形象,她身上具有“革命小将”的邪恶但未完全失掉做人的善良之心,张瑜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地完成了这一角色由恶到善的心理转变。 1981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特别是《小街》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之后,她又出演了《小金鱼》、《清水湾,淡水湾》等一系列影片。1981年,她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同年连获四冠的演员,分别为:(金鸡奖、百花奖、文汇奖、政府奖)。同年,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去澳洲访问。 做客某网站聊《庐山恋2010》(10张) 1985年她留学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学习电影电视制作,后攻读硕士学位。张瑜留美期间,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她享受到了双料影后的礼遇,这一切不仅为她创造了稳定优裕的学习环境,而且为她在美国办公司及日后回祖国以商养电影准备了条件。 2010庐山恋拍摄剧照(20张) 1991年开始,张瑜在台湾拍戏三年,除了《李师师》外,还拍了《黄土地外的天空》、《纸婚》、《红花记》、《斩王爷》等片。 1993年回大陆重返影坛,选择的第一部戏是张建亚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并于同年荣获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之称号。 1995年她以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了影片《太阳有耳》,在柏林获最佳导演银熊奖和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太阳火》是她第二部“太阳”片,她除了继续按人制片人与女主角外,还参与了导演工作。影片出品后,在全国国产影片研讨会上引起瞩目。 1999年在极少人数的见证下 与台湾歌星方季惟义结金兰成为姐妹。随后的几部电视剧中张瑜既是制片,电影《庐山恋》剧照(20张)诚信无价》《未列入名册》不仅表现了张瑜那清新、自然、独特的表 张瑜演风格,更显示出她的制片能力。 2004年张瑜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电影在上海》,这是她首次拍摄纪录片,片中汇集了各个时代中国电影人在电影艺术上的心路历程,这是给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献礼。 2005年是张瑜的本命年, 也正是中国电影百年之际她重返电影,参与投资,拍摄了影片《鲁迅》并出演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同年张瑜还深情演绎了2005年感动中国第一人的主旋律影片《任长霞》,该片在全国各地先后放映,播放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了领导的肯定,观众的喜爱和拥护。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她的记忆。同时《任长霞》与《鲁迅》分别荣获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和夏衍剧本文学奖。电影作品 1973年《一分之争》 1974年《春苗》饰 莲莲 1975年《第二个春天》饰 刘之华 1977年《连心坝》饰 秀梅 1977年《青春》饰 金阿燕 1979年《傲蕾·一兰》饰 赫哲姑娘 张瑜1979年《啊!摇篮》饰 梁燕 1980年《庐山恋》饰 周筠 1980年《巴山夜雨》饰 刘文英 1981年《知音》饰 小凤仙 1981年《小街》饰 俞 1982年《小金鱼》饰 谢小英 1984年《明姑娘》饰 叶明明 1984年《雷雨》饰 四凤 1984年《清水湾,淡水湾》饰 顾婷婷 1993年《王先生之欲火焚身》饰 伊雯 1995年《太阳有耳》饰 油油 1996年《太阳火》饰 文静出席《庐山恋2010》首映式(5张) 2005年《鲁迅》饰 许广平 2005年《任长霞》饰 任长霞 2006年《大道如天》饰 江如兰 2007年《天地告白》饰 晨枫 2008年《八十一格》饰 莫知秋 2010年《庐山恋2010》饰 周筠电视作品 1979年《好好叔叔》 1980年《新郎之死》 张瑜1981年 《女儿的心愿》 1982年《一个记者的日记》 1991年《一代名伎李师师/李师师》饰李师师 1992年《纸婚》 1993年《包青天》之《红花记》饰如梦 1993年《包青天》之《斩王爷》饰梅香 1992年《黄土地外的天空》饰常巧玉 1994年《青楼鸳梦》饰大满、腊梅、小百合、花锦绣 1997年《烟雨红尘》饰 周莘瑜 1999年《危险游戏》饰 萧琼 2001年《天命因缘》饰 武剑羽 2002年《风云世家》饰 金笛 2003年《奇缘背后》饰 夏心阑、周晓宁 2004年《重金防线》饰 邵华 2005年《未列入名册》饰 杨帆人物特写 张瑜凭一部《庐山恋》成为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并当选第一届金鸡奖和同年百花奖的“双 张瑜料影后”;4年后,如日中天的张瑜突然赴美留学;在国外待了8年,张瑜回国后担纲制作了《太阳有耳》,一部获得柏林银熊奖,却赔进一半钱的影片。 《庐山恋》带来的震撼是空前的,光是张瑜在里面的衣服,就换了43套,远超《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更多观众记住的是那浪漫无比的情调,青山绿水中,少男少女穿着泳装躺在岩石边,调皮的少女突然起身在爱人脸上啄上一吻。难怪《庐山恋》被称为80年代的偶像剧。男孩子们纷纷背上挎包去庐山旅游,希望能碰上一个像张瑜一样的姑娘。庐山专门建了一个小型电影院,每天从早到晚只放映《庐山恋》,2002年底,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中国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庐山恋》是80年代的偶像剧,张瑜和郭凯敏更是公认的银幕情侣,多少影迷希望他们就如同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一样,走下银幕也结为伉俪。张瑜说那时候年纪都太小,从未有过恋爱经验,拍戏时碰一碰手都会脸红,拍那场吻戏时,张瑜还问导演:“可不可以清场?”。 接下来的一部《小街》让人们记住的有两样,一是它的主题曲,一是张瑜如男生般的短发。拍戏时导演把她带到了南京路一家理发店,是一个叫‘小老虎’的发型师帮她剪的,那时候很少有女孩子剪这么短,但剪好之后他连说好看,并给拍了照,把照片收进他的沙龙相册。很久之后她才知道,很多姑娘进了理发店,都指着她的照片说要这个“张瑜”头,很是流行了一阵子。至于那几个跟头,对张瑜来说并不在话下,她练过体操,还可以空翻。 张瑜至今只有过一段婚姻,就是与上影导演张建亚,论起来,郭凯敏还是他们俩的“红娘”。对于张瑜和张建亚,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婚后不久,张瑜决定出国,张建亚别无他话,倾力支持,张瑜说:“那时真是年轻不懂事,不知道放弃了什么,什么都不怕,坚信彼此是深爱对方的,时间与分离都不会消灭我们的爱。”但事实证明时间是可怕的,手捧张建亚的照片,脑海中他的形象却一点点模糊,一个忙于学业,一个忙于工作,可说的话也越来越少。回国后不久,张瑜主动提出:“离婚吧,太累了,长痛不如短痛。” 都说80年代有两个最红的人,一个是张瑜,一个是男排选手汪嘉伟。一天汪嘉伟收到一封来信,信中表达了对他的倾慕之情,末尾落款:张瑜———大量的信息表明,这正是那个《庐山恋》里的张瑜。汪嘉伟惊喜交加,张瑜正是他喜欢的女演员,于是书来信往不少日子,最终,两人通过通信确立了恋爱关系,他还把自己祖传的戒指作为信物寄给了“张瑜”。女排姑娘当时恨透了张瑜,汪嘉伟在这之前已与一个女排姑娘有了一定感情,大家一致认为张瑜勾引了汪嘉伟。但有一天,汪嘉伟在和“张瑜”通电话的时候猛然看到一条新闻:张瑜正在澳大利亚拍戏,而对方的答话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汪嘉伟才感到不对。与此同时,正在北京拍摄《知音》的剧组来了几个警察,警方抓住一个偷东西的女贼,审讯后女贼供出了另一件事:她竟冒充张瑜的名义一直和汪嘉伟通信,直到被揭穿。而一切仅仅是因为女贼与她朋友的一个赌约:看看能不能把两个最红的人联系起来。汪嘉伟终于到北京看望张瑜,在北影厂一片空旷的草坪上二人见了面,张瑜一再问:“要不要上我宿舍去坐会?”汪嘉伟摇了摇头说:“我只想问你,给我写信的真的不是你?”“不是我。”汪嘉伟听了就走了。其实,此时,张瑜已和张建亚在一起。社会评价 张瑜塑造的人物一直是观众心中的经典,这也如自己所说“是一个永远活在观众心中的演员”。如 张瑜今,作为制片兼演员的她已成为一个成熟、智慧、充满魅力的新时代的新女性。按现在内地影视业如此迅猛地向正规化、产业化发展的态势,中国的电影、电视业前途不可估量。张瑜在美国多年的苦心学习,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学以致用,收益颇丰。我们有理由相信,张瑜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和惊喜。正像她自己所坚信的,“你什么也不必畏惧,真正的敌人只有你自己,你需要做的是不断跨越自己,开拓自己。”获奖经历 1981年05月 因主演《巴山夜雨》荣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1年05月 因主演《庐山恋》荣获第四届“百花奖”。 1981年05月 因主演《庐山恋》和《巴山夜雨》荣获“文汇奖”。 1981年05月 因主演《庐山恋》和《巴山夜雨》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2年05月 因主演《小街》荣获上海电影制片厂颁发的“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3年05月 因主演《明姑娘》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政府奖”。 1984年05月 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电影十佳演员奖”。 1993年12月 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颁发的“表演艺术家特别贡献奖”。 1995年12月 荣获广电部颁发的“杰出表演人材奖”。 1996年02月 因自制自演《太阳有耳》荣获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故事片奖”和“银熊”最佳导演奖。 2005年12月 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学会颁发的“百年百名表演艺术家奖”。 2009年02月 荣获新娱乐慈善群英会“年度最具真情慈善之星”。 2009年11月 “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张瑜凭借《小街》中的“俞”以及《庐山恋》中的“周筠”两个角色,一人包揽了最经典青春记忆和最具观众人气经典形象两项大奖。 2009年12月8日 荣获“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称号。提名奖 张瑜1982年05月 因主演《小街》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82年05月 因主演《小街》获第五届“百花奖 ”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94年12月 因主演《欲火焚身》获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96年12月 因主演《太阳有耳》获第十九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2005年08月 因主演《任长霞》入围“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真锈菜刀
故事1 两个秀才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甲秀才觉得晦气、倒霉,碰上这种不吉利的事情,肯定不是好兆头。乙秀才挺高兴,看见棺材就想,棺材——当官发财,象征我一定能考中。后来,甲名落孙山,乙高中榜首。他们都觉得自己碰到的事情十分的灵验。【哲理与感悟】同样的两个人,不同的心态却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管面对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方能笑傲人生。故事2 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一位女士在珠宝店的柜台前挑选珠宝,她把装着几本书的包放在旁边。这时,一个男士也来到柜台前看珠宝,女士小心地把书包移开。男士却十分生气地瞪着女士,觉得受到了侮辱,然后便离开了珠宝店。女士也很莫名其妙,自己又没把他当坏人,只是好意。也没了心思,出门开车回家。在回去的路上,她和一辆卡车同时抵达一个路口。女士以为卡车一定会仗着车大,抢先冲过去,下意识地减慢速度让行,没想到卡车先停了下来,司机却探出头来,微笑着示意女士先过去。女士开车过了路口,满腔的不快一扫而光。有钱人百思不得其解,禁不住问道:“难道你们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那当然,而且我想多快乐就多快乐。”穷人答道。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脑子里装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抛弃这些杂念,你就会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哲理与感悟】不要因为别人的坏情绪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给别人一个微笑,会换来更多的微笑。
小呆呆321
学校从省内外引进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艺精湛、观念新颖、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教师,省市区各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38人。教师平均年龄仅33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队伍素质高强,从职称看,有中、高级教师34人,占教师总数的;从学历看,硕士研究生结业和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有43人,占教师总数的,学校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教育部颁布的教师学历标准。师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抓好师德建设,则是决定学校存亡的关键性问题,是立校之本。该校在抓好师德建设的工作中也日益感到了它的重要性,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制度 奠定基础师德建设往往走进华而不实的误区。该校很早就意识到:师德建设不能变成一句“空对空”的口号。要落到实处,则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必须建立完善的动力机制。学校从具体工作入手,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热情。首先,将师德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师德成为学校聘用教师、晋级评优的首要条件;对出现有违师德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师德高尚者予以奖励,评选师德标兵,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范,向威、周惠清等老师都是这些活动中涌现出的代表;同时对有违师德的现象予以惩处,对上课接听手机、上班打游戏、抄袭文章的老师都给予了相应的经济处罚。师德问题成为了该校高悬在教师心中的警钟,时时提醒教师良好的师德才是为人师的第一把标尺。学洋思 寻求突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该校的师德建设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又开始深思:如何才能走出该校独特的师德建设之路。2004年,杨华校长考察了洋思中学,发现该校与全国名校洋思中学在生源、办学背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决定通过向洋思学习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从此,学校掀起了学习洋思的热潮。首先,派出李英琼等5名骨干老师,到洋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带回了一整套洋思中学的办学管理模式,极大地鼓舞了老师们学习洋思的热情。2005年,为解决怎样学的问题,第二批老师主动申请考察了洋思中学,更多的老师还在期待考察洋思的机会。学校里,老师们也在积极查阅学习资料,开展座谈,听取报告,交流经验,记录心得,洋思成了全校老师注下的兴奋剂,促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师德素养,进而更深一步思考学校建设这个关乎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学校收集了大量教职工们的心得文章,并评出等次,积集成册。这些文章从教学教法、教育管理、学校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老师们的观点。真正体现了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三进” 践行师德找准了突破口,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师德呢?针对这个问题,该校又开展了“三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学生家庭、进学生心灵,为大家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学校邀请了著名教育家、心理学硕士大杨先生,为学校近千名家长和老师举办了一场题为《完形教育--父母的革命》的报告会;请来了心理学专家张瑜老师做了心理健康讲座;开展了“家校互访月”活动:班级向家长发邀请函,请家长班上听课,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也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向家长传授、交流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并做好家校联系记录;学校还要求教师树立平等的师生观,经常与学生谈心,做到“五必谈”:学生思想学习进步必谈,学生成绩下降必谈,学生家庭发生重大事故必谈,学生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必谈;组建了青年教师志愿者队伍,学校的拉丁舞蹈队、学校资源向社区公开,都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为社区群众做出了切实的贡献。真正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形成。师德建设问题上,该校还将在摸索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但只要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生死存亡的层面上来思考,一定能走进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