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6

咖啡不加糖的娟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杨文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的森蝶

已采纳

扬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服务热线电话号码是,该服务热线电话号码的接听时间是每天的上午9点到晚间的9点。

扬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是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指导服务的公益性机构。由扬州市文明办、扬州市教育局、扬州市卫生局、扬州市妇联、共青团扬州市委、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主办。

扩展资料:

扬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老师名单:

1、扬州大学12名,姚玖珊、吴承红、刘佳、施文洁、高远、费宗琴、栾海清、陈志艳、李传伟、何桂宏、刘正荣、张卫宇。

2、扬州市心理协会22名,董晓星、顾小扬、吴人钢、卜茹、孙金荣、周宏辉、张玉梅、崔保刚、徐惠霞、叶青、洗易平、王英、卞加德、江晓昀、安忠侠、阙荣菁、韶珊、彭惠娟、何海鸥、王道荣、陈燕、王方松。

3、扬州市教育系统27名,

陈蓓、程绍兰、吕娟、陈建设、徐军、周燕、许红芳、周有玉、刘年芳、田杰、邓礼军、张桂宏、徐恒章、李继宏、姚宏程、周静、朱俊、何士海、赵恩庆、王长城、夏新翼、周晶卉、王丽、刘刚、 张海军、姜建新、杨文娟

参考资料来源:扬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首页

参考资料来源:扬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老师名单

心理咨询师杨文娟

96 评论(11)

朱迪迪迪

没有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忧郁症》《忧郁症》是Zentropa公司2011年出品的科幻惊悚电影,由拉斯·冯·提尔编剧执导,克尔斯滕·邓斯特、夏洛特·甘斯布、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新婚不久即患上忧郁症的贾斯汀与她姐姐克莱尔在地球面临一颗巨大行星的逼近时,产生了不同心理反应的故事。电影以一出世界末日的舞剧开始序幕,之后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Justine才华横溢的美丽少女贾斯汀(克里斯滕·邓斯特饰)和心爱的麦克(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饰),正要在贾斯汀姐姐克莱尔(夏洛特·甘斯布饰)与姐夫约翰(基弗·萨瑟兰饰)的度假庄园举行他们的婚礼。姐姐克莱尔和家人们为了她尽心操持一掷千金,但在傍晚的婚宴上,母亲贺词中冷言冷语的羞辱、老板不断的催促,却让莫名的恐慌与悲伤袭上心头,令贾斯汀郁郁寡欢,重现出一场与自己内心恶魔的战斗。第二部分:Claire尽管克莱尔尽了最大的努力,婚礼由于家庭紧张上升和关系破损失败。原先关系亲密的姐妹俩渐行渐远。在结婚后不久,贾斯汀就患上了忧郁症,姐姐克莱尔试图帮助妹妹将她带出忧郁症的困扰,然而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天体学家约翰发现一颗比地球大数倍的神秘流浪行星“忧郁症”正以出乎科学家意料的速度向地球逼近,地球因即将与其发生碰撞而受到威胁。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去。贾斯汀最后在心理上逐渐变为强者,在地球遭受诅咒和被毁灭之前显得异常冷静。

275 评论(12)

最後放縦

摘要: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氛围,亲子关系,家人互动和相处模式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从对本身个性的形成亦或是未来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模式都会产生深远且难以抹去的影响。研究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更深刻的体会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也从中学习和发现缓解和解决的方法,不让伤痛延续。关键词:原生家庭;影响;教养方式 原生家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提出的,她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都与原生家庭有着割舍不掉的关系,一个人情感的最初体验源于家庭,而家庭的独特体验成了其对社会关系的最初认知,进一步影响到成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获得经验,使这张白纸变得丰富变得独一无二。当然这张“白纸”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第一个外部环境就是原生家庭,也就是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原生家庭的氛围,亲子关系,家人互动,相处模式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尤其在个性形成,心理行为,婚姻观念多个方面影响颇深,这样的影响很可能是长久的,伴随一生都无法抹去的影响。一.    原生家庭对子女个性影响 不良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子女个性的养成。美国学者斯特拉.切斯等人通过对135人从婴儿时期直到成年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有两种力量在塑造着孩子的个性:一是孩子的气质,二是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反映(即教养态度)。所以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离不开。不良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就是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严格限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若是稍有不妥就会被打骂。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要么性格懦弱,自卑,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么叛逆,有暴力倾向,甚至偏激致使虐待或自虐行为产生。溺爱型则是处处包办,尽所能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不管是否无理,这样长大的孩子难以面对困难和挫折,抑制孩子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养成,也阻碍了智力水平的发展。最后一种则是放任型,对孩子放任不管,及时孩子遇到困难也没有帮忙,这样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偏向自由散漫,缺乏原则性,不被他人喜爱。 所以这三种教养方式都各有其不当的地方,也会影响子女在行为习惯,个性养成方面出现偏差。当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能将家长得教育方式归为哪一类,大多的家长都是综合型的教养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但由这三类教养方式可知,家长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时刻注意,是否自己的教养方式并不合适,偏向哪一种并应该及时作出调整,以免对孩子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原生家庭中,孩子接触到的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所模仿,所以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身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的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好”。 除去教育方式的影响外,沟通方式,与社会的联系也影响着孩子的个性。问题家庭的沟通方式常间接,模糊且不真诚,有的父母不愿意花时间倾听孩子,而是选择指责让孩子顺从,这样成长的孩子会缺乏自我价值感,性格懦弱。真正良好的沟通方式是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孩子的需求,自由的沟通交流,适当的鼓励孩子的表达。与社会的联系则是指问题家庭常以畏惧和谴责的态度来看待世界,父母对于困难的解决办法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常将困难挫折归咎在社会上,总是抱怨而不反思自己的问题,那么孩子在以后遇到了困难也会选择指责社会,抱有较大的怨恨情绪。而健康的家庭应该在遇到挫折时,首先反思自己,客观的分析原因,而且这样的家庭与社会有着许多开放的联系,孩子也会因此而富有责任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原生家庭对子女未来婚姻的影响 费里曼曾提出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1.​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有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我们在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的独特等。 3.​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家庭中得到解决。 4.​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取,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 5.​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 从这五项里,我们可以得知一个重点是“情感”满足,在原生家庭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情感养成一个正常稳定的人格,细腻的母爱让我们感受被关爱,父爱如山让我们拥有安全感,这缺一不可。我们从父母及家庭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婚姻状况,接下来从几个现象来简要叙述一下: 最明显的就是直接的代际传递,父母作为妻子或丈夫的样子会直接被儿女学习并传递,儿女大多会传递父母的家庭角色特点,家庭模式理念等。例如有的原生家庭中父亲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上,在生活中习惯支配其他家庭成员,那么在这个家庭下长大的儿子在未来组成自己的家庭时,也会要求对方要绝对的服从。而这个家庭成长下的女儿则会在未来的家庭中显得较为弱势,习惯服从于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和父亲。除了家庭角色的传递,还有一些夫妻间相处模式,亲子关系等也会或多或少的传递下去。这是第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是目睹了原生家庭中的强权,从而产生了许多不好的情绪体验,在自己组成家庭时则会十分民主和尊重,看似是好事实则不然,通过许多临床实验证明,这种现象多具有表面性,他们多数会在某个方面重复父母的特征而自己却没有意识。 还有就是畸形情感的产生,原生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良的,有可能就会在子女未来婚姻中产生不良情感。用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如果原生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并将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又或者是在原生家庭中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或放纵型教养方式,正向形成子女在未来婚姻中对情感敏感,过分追求安全感和爱,反向则形成常以自我为中心,逃避情感。前文所提到的情感缺失也是这个道理,在儿时未被满足的情感并不会随着年轻的增长就淡去,反而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具有过度补偿和逃避性的特点,为了满足和回应这种重要情感缺失而引发的内心的冲动和欲望,在婚姻中去寻找和追求就再正常不过了。直接的体现就是恋父或恋母情结,轻微的情感缺失可能影响到子女未来对配偶的要求和婚姻生活中的习惯等,而严重的情感缺失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扭曲,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未来生活。 3. 如何减轻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赛伯特在《韧性》中说道:“每个人都有心理的韧性,它就像身体的复原力,让你经历过生活的磨难而愈发坚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和伤害,可能是父母吵架,可能是缺少关爱,可能是教育方式不当,很难完全避免。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后,告诫自己以后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幸福自由的成长环境。但其实往往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做法也难以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出现新问题,使得原生家庭的记忆重新被唤醒,加深对过去的恐惧。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的限制,开创新的生活,将原生家庭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此我提出几个小建议: 1. 学会接纳自己 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的关爱,就要学着爱自己,主动弥补爱的缺失。多和积极善良的人一起,从他们身上学习热爱生活,看到生活的希望。允许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允许自己有脆弱的时刻,不必时刻保持坚强,允许自己表达所有一切自然的情感,不要为此感到羞愧。 2. 学会与过去说再见 过去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我们没有办法去挽回,只能学着去放下。与其纠结和抱怨于原生家庭带来影响和伤害,不如将目光向前看,一味的沉浸在过去只会让伤痛加剧。与过去告别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这么做才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3. 学会更加开放的看问题 对于原生家庭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我们了解了很多,但我们要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在原生家庭上吗,在这之间我们也忽略掉了自己的成长力量,我们不要把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看的太可怕,虽然有一些影响难以抹去,但成长的路还长,我们用爱与呵护继续前行。参考文献: 1. 谢梦媛.原生家庭的创伤,真的那么可怕?【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9-01-21 2. 马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吴雨薇. 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15 4. 毕爱红,郝树伟,吴任钢.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 2019-09-15 5. 石海娥.原生家庭问题如何破局【J】.光彩. 2019-08-05 6. 杨文娟.试论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的作用【J】.学周刊. 2017-09-26

259 评论(9)

甜甜的daisy

4月17日,《爱上你治愈我》(以下简称《治愈我》)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上线。初听剧名,本以为这仅是一个虐心又温暖的爱情故事,看后才知道,《治愈我》远不止如此,这更是一部气质独特又矛盾的剧作,它带有冷峻的善意与温柔的理性。

《治愈我》是由曹盾、程樯执导,窦骁、苗苗、彭冠英、王思思、金士杰、潘虹等主演的都市心理剧,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以精神科、心理治疗为创作素材的职场情感剧。该剧讲述了精神科医生颜书仁(窦骁饰)与心理医生孙树(苗苗饰)从8年前的意外分手到重逢、复合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翻看各大视频网站的剧集类型,从爱情到校园,从玄幻到悬疑,而《治愈我》的上线,终于让心理剧这一类型从此有了代表。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纷扰喧嚣中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但在忙碌的同时,可能也常常忘了对垃圾情绪进行清理,对精神状态进行纠偏。

而《治愈我》,则通过对20多个真实事件的改编,将尖锐的社会问题全面呈现,对陷于现实边缘困境中的人们进行心灵的疗愈。

现实的嶙峋:受伤的鸵鸟低头不再有沙子

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对鸵鸟的误解,但在生活中,却不乏拥有“鸵鸟心态”的人。

现实生活为我们织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我们常常要面临或大或小的生存压力与尊严挑战,为了能够支撑自己继续前进,于是形成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比照着生活该有的轨迹,以免被这张网压得喘不过气。

但有一群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执着地做某一件事情还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或者他们在编织着自己的网却是与现实的大网背道而驰的。当他们的轨迹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交织时,往往会受挫,在质疑现实的同时,他们自己织的网已经七零八落了,他们的精神认知被这个世界抛弃。没人懂他们,大家都在为生活忙碌,大家只会问你,为什么不赶快跟上?没人知道,你其实是生病了。

《治愈我》所关注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群。

王玲珑(高叶饰)是创业失败的老板,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剧中,她拿着关于“共享经济”的融资计划书,身无分文,到街上找她的自行车,看到有人破坏她的单车,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她痛惜地说,“这些曾经像是我的孩子,现在竟是这个城市的废品了。这些公共的东西,他们就想占为已有,占不成己有,就把它们毁掉……我一开始想的不是这样的,我想的是能够给大家提供便利……”

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但一直得不到外界肯定的王玲珑,被这次的创业失败彻底击垮。她无数次将眼泪生生憋回去,因为妈妈说,那是无能的人才有的,所以她即便伤心,也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她曾经得到融资几十个亿,但有过的荣耀与成就转眼就被忘记,摆在现实的只有两个字“失败”。

这不仅仅是对王玲珑心理的剖析与疗愈,也是对大众的警醒与拷问,在每个受伤心灵的背后,都有着冷冽的现实。

郑贤宇(刘潺饰)是一名直播网红,他患有躯体变形障碍。他“靠脸吃饭”,也靠脸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为了整容不惜让妈妈卖掉房子,但还不够,他无限放大自己身上的小缺点,觉得自己无比丑陋,一离开镜子就会变得恐慌……

郑贤宇自卑,他没有打通除了颜值变得更高以外,可以与世界产生联结的方向,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除了把脸变得更好,他无处可去了。但无论他再如何想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都逃不过直播时网友的一句吐槽,“整容还这么丑”。

剧中还有更多的案例,在父亲拳头教育下、受尽暴力思维灌输的杨飞(石云鹏饰);受到家暴对母亲诉苦,却被母亲责骂一定是自己犯了错,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文娟(李沁恩饰);自己的理想坚守与社会浮躁风气格格不入,而患上酒精成瘾障碍的梁啸天(林鹏饰)……

颜书仁与孙树的甜虐爱情与偶尔诙谐幽默的情节片段,并没有影响《治愈我》的剧情节奏,《治愈我》以高密度的情节输出,将这场个人诉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撕扯,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后剧情还将出现诸如偶像明星患抑郁症自杀、暴力倾向少年犯罪等有真实社会事件影子的故事。

当受伤的鸵鸟低头时,再也找不到可以藏身的沙子,这些在精神上脱离大众的边缘人物再也找不到欺骗自己的理由,他们该如何生存?当这些掩埋的社会问题终于在阳光下件件摊开,裹挟我们生活的大网能不能变得松一些?

《治愈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大众心理进行剖析,对社会话题进行撒网,挖掘出这一件件无人关注却又深埋已久的典型案例。让需要治愈的人们面对自我,也通过社会现象反思自我。

心理咨询师的温情:不做权威而做倾听者

心理疾病不像其他的病症,慢慢吃药就会变好。心理疗愈的过程更像是把自己的伤口亲手一次次撕开,再一次次试着缝合的过程。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这个过程中,唯一的伙伴。

《治愈我》的女主孙树就是一个“伙伴型”的心理咨询师。她面对患者时,不是教导与传授,不是命令与权威,告诉患者怎样是正确的选择,而是倾听与共情。

当郑贤宇笃定地说,“我这是前期的投资,没有前期的投资怎么会有后期的回报呢……你懂这个世界没有粉丝会有多失败吗?”心理疾病患者往往有自己执着相信的东西,他需要与这个世界对抗,所以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巩固新的逻辑链条。

这时孙树没有否定他的价值观,她也并不认为他的说法就一定是错误的,她只是问他,“你喜欢你自己吗?”郑贤宇沉默了。孙树继续说,“你可以追求你梦寐以求的成功,但消耗的是你的痛苦,换来别人的短暂围观,你认为这样值得吗……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话,不会有任何一个(整容)医生会让你满意的”。

孙树作为心理咨询师,她是默默倾听对方的诉求,引导对方去看清真实的自己,不要追寻虚幻的假象,自我麻醉。而不是否定对方的行为,让对方走向别人认为正确的道路。

这是女主角孙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理性,这也是《治愈我》对大众的温柔。

《治愈我》给了每个人发言的权利,给了每个人打开自己内心的渠道。我们会听到郑贤宇说,“我的满意并不是说,我要整成什么样,而是我身边能有一群跟我一样的人,当我说到整容的时候,有人追问我的感受和细节,而不是像你们那样不理解不接受新鲜事物。”

《治愈我》也从来不给每一个心理问题的成因下定义,给任何一方面给予否定。当孙树认为王玲珑性格的成因与其病症的根源,来自于她强势的妈妈带给她的生长环境时,颜书仁立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躁郁症就只是原生家庭的错吗……王玲珑一直也放大了她母亲对她的影响。”孙树认为,这个影响在于幼儿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失败,导致的人格不独立。颜书仁则试着分析,是否会存在更复杂的原因。

《治愈我》中的观点往往对立存在,它提出每种可能性,不会全盘否定某种观点。《治愈我》对自己的价值观极为克制,是一种理性的写实风格,将社会问题与个人心理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可见,其对心理学的尊重,对挣扎在痛苦情绪中的人群的善意。

我们看到剧中的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心灵坚守,有自己的无奈,在自己的价值观上也有可取之处,情节密度虽然高,但并未妨碍每个角色都有着立体饱满的人性。同时,剧情也并没有利用大众对心理学的好奇,让每个故事走向滥情、狗血,都在心理咨询师帮助每位心理患者打开心扉后,恰到好处收尾。

这也让观众看清,不需对心理疾病产生偏见,也不用对自己的心理困惑产生抗拒,视为猛兽。你可以继续在现实里披荆斩棘,也请允许自己寻求帮助暂时抽离,重新看清自己的诉求。

同时,《治愈我》为每个专业名词都进行了字幕解析,如“束缚衣”“自知力”“家庭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躁狂症”“物质使用障碍”“习得性无助”等,为观众认真地科普了心理学。剧中人物的妆容服饰、场景风格、影像色调等也都以写实、理性为主,不以华丽或者压抑取胜,以免不必要的光环埋没表达的初衷。

《治愈我》带着温柔的理性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努力揭露现实,疗愈人心。这份执着与尊重,值得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文/申兑兑】

18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