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8

yiyiling1221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课题研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真理在朕

已采纳

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从事哪些工作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从事工作如下: 自主执业 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进修,然后自己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室。 商业领域 1.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 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愿意优先选择有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一项天然的优势——更知道如何在HR政策和流程设计中考虑到心理因素因而在实施中更加妥帖和高效。 他们会基于学习与发展原理设计有效的人才发展项目,他们清楚怎样的激励机制能发挥作用,甚至在处理问题员工和裁员过程中,他们也能更准确地提升员工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地完成工作。 2.广告、营销和市场研究 广告设计和营销方案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果。对市场的认可程度、消费者的接受度做预先的了解和判断。 很多大企业都有市场研究的职能,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能都会用的上,基于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对企业的战略方向,新产品研发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3.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 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是必要的,怎样的功能设计用起来最舒服,如何设计包装、款式能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大家可以想想一些非常火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体验方面取胜的,是否都会体验到产品设计方面的人性化。 比如说苹果手机,有如此大量的用户群和忠实粉丝,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出简洁、好用的产品。 教育和培训领域 1.学校心理教育 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者,无论是学生学业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的关心,而青少年也正是心理方面问题的高发时期,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看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因此教师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中也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所以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书对于教师来说是大有帮助的。 而现在随着青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多发,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同时,也开始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知识或者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甚至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集中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因此根据发展趋势,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将来可能成为大学辅导员的必须条件。 2.心理学相关培训 心理学相关培训目前在市场上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心理学工作者也需要持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持续更新自己。 一些管理类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的整合进心理学的内容来增加有效性,因此相关的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实施都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成为专职的培训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医疗和健康领域 1.心理咨询 尽管有不少人都在吐槽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但不得不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实在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咨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来访者的帮助过程,也对社会有很多贡献。 2.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帮助 护理人员作为医护工作者日常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时刻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 尤其是精神科护士,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面对病人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晋升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重要依据。

心理咨询师课题研究

338 评论(13)

笑语莹莹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拟创新点(一)核心概念: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由迈克·巴林特于1949年创建,开始主要用于医生的团体训练,目的是通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效果,它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医生即是药”,基本思路是:病人不仅对药物本身有反应,并且对医生这个人,以及医生带来的人际氛围有反应,所以良性的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有明显意义。 后来发现,巴林特小组用于改进师生关系更加有效,由于教育本质上是人和人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比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要大得多,而且影响更加深远,即:学生对老师这个人(对于学生的态度和接纳程度)的反应比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本身的反应要大得多,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在巴林特小组中,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自己的感受,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让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这两种机会,对于教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巴林特小组建基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关注感受、客体关系,资源取向和优势视角,看到人的潜意识,从而达到改变自己,从而改善关系的目的,有成熟的操作模式。一般每次活动1-2小时,每两周或每月召开一次。整个过程有严格的程序和时间规定,所有人讨论在这个故事中起作用的因素和可以改变的方面,全程聚焦于彼此互动的深层心理动力,通过共情和倾听,帮助教师之间或者师生建立良好的链接,从而能够给予讲述的教师以启发,帮助他有效应对这个令他困惑的问题。巴林特小组发挥效果的原因是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环境(巴林特中称为“金鱼缸”),按照一定的程序,讲述、倾听和反馈,不仅使得报告案例者获益,其他所有成员也会被触动,在反思中有所收获,增加应对事情的方法和能力,也促进彼此的沟通和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二)研究现状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最先用于改善医患关系,2003年由德国专家引进中国,首先在综合性医院的业务培训中得到运用,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中德班”和“中挪班”培训项目也对其进行了介绍。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宁波、东莞、乐山等地的医院和心理治疗机构展开了活动,迄今,巴林特小组在专科医生、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士、职业培训师、法官、作家等行业发挥着显而易见地作用。 中国社会处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变迁对于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巴林特小组独特的工作模式观照了彼此的心灵世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自己和更好地共情我们的工作对象都提供了新的视角,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珠海等沿海发达地方的中学和高校也尝试采用这项技术,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共情能力,改善师生关系,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师生的自我效能感等,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但未见有规模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和成熟的技术发表。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本课题将巴林特小组引入中学教育领域,在实践上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定期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借助相关技术,比如金鱼缸技术,人际雕塑,想象等,提高倾听技术,鼓励整合性的思考,展现团体动力,鼓励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大胆表达挫败、痛苦和快乐,提高观察能力和价值感,鼓励反省和自我评价,提高教师的满足感,学习对同事的困难个案以温柔支持的方式去聆听和反应等等。 巴林特小组活动促进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加强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关注程度,使得教师能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特点,也有助于教师处理自身的情绪和发展完善人格,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工作能力并缓解职业压力。巴林特小组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促进沟通,与同事家人和学生和谐相处,减少职业耗竭。它可以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增进职业满意度。老师心理成长引起的教育态度、行为和方法的改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础。 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早已得到学界公认,巴林特技术作为推动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立足于小组成员所在学校,向兄弟学校推广;立足于师生关系,向亲子关系和朋辈关系推广。 (四)创新点 本研究希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本课题成员心理的实质性成长以及师生关系改善带来的教育进步。 二是课题成员和相关心理咨询师在巴林特小组操作技术和心理上的双向进步。

23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