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0

2013rabbit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情绪管理视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eye要吃好吃的

已采纳

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

提取码:2D72

心理咨询师谈情绪管理视频

217 评论(9)

无限幻想海浪

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我给出四个建议,这四点的关系是递进的。第一,认识情绪。第二,识别自己的情绪。第三,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第四,放弃治疗,接纳情绪。1.认识情绪情绪有三个表现:主观感受、生理唤醒和行为表达。例如:小明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激动得跳了起来。其中:主观感受是激动(或者高兴),生理唤醒是肾上腺激素升高,行为表达是跳了起来。情绪是一个连续体,从激动到低落,从紧张到放松,从欢欣到悲伤,这些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两极化,我们的情绪往往处于这两极中的某一个位置。而对于我们普通的生活,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处于平静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情绪是平稳的,既不是激动开心、也非低落忧郁,而是处于这个连续体的中间位置。只有偶尔外界一个事件出现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朝向某一极波动。这种连续体我们称作情绪的维度。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冯特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情绪分为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施洛伯格也提出了不一样的三维理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他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三维模式图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情绪出来,我们可以去评估这个情绪有多快乐,我们对这个情绪的注意力有多强,以及这个情绪的强度有多大。伊扎德提出了情绪的四维度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四个维度。这些不同的理论有许多,但是我们可以整合起来看。也就是说,情绪有不同的许多面。就像描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以从身高上说我有多高,体重上说有多重,智力上说韦氏智力测验得多少分,等等。情绪也一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情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不是仅仅一个词语(高兴、悲伤、难过等)就能全面描述了的。我口中说出的高兴和你口中说出来的就可能不一样,我今天说出来的高兴也和昨天说的高兴不一样。正是因为情绪的复杂多面和不能仅仅通过一个词语简单概括,所以我们需要第二步,识别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面去识别)2. 识别自己的情绪识别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尽量准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能够让我们不在一个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而产生负面情绪的累积放大。第一,命名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因一个事件导致从平静的情绪状态波动到一个情绪中时,去命名它。我是愤怒、是忧伤、是难过、是高兴、是惊讶等。可以去结合不同的名称,例如,我现在感觉到烦躁并且难过。的确有些人会对命名自己的情绪产生困难。那么,可以不那么明确的去命名它,就把几种基本情绪列出来(例如,高兴、惊讶、伤心、恐惧、焦虑等),然后评定自己的情绪其中哪些有相似性。第二,给自己的情绪强度打分。有三种方式,最好用的就是百分制,0到100打分。第二种是五点量表描述程度(一点儿也不、有点儿、中等、非常、极度)。第三种是画图,这个也很形象,画一个箭头分成几段,从左到右强度增大,把你的情绪强度在图中标记。第三,确定自己的承受范围。例如,悲伤的情绪,我觉得60分以下,我都OK。今天我给自己的悲伤情绪打了50分。那么我可以接受,不用去处理这个情绪。如果我今天打了70分,那么我去审视这个70分,都是如何来的,是我过度的预期的糟糕的未来,还是过度评估了丧失的过去。抑或,当下的处境的确糟糕,那么我需要考虑如何去改变和应对。这个时候,需要第三步,去进一步理解这个情绪的产生过程。3. 理解情绪产生的过程和机制这一点最重要,我在我的第一篇专栏「我不能胜任」吗? - 心理学的礼物 - 知乎专栏中提到了情绪产生的ABC理论。这是情绪产生的机制。一句话简述,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外界的事件(A)→对于该事件的认知评价(B)→情绪(C)所以,管理情绪几乎万能的钥匙就是:认知重评在任何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再平静了,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刚刚在想什么?」。或者直接针对情绪的内容提问,例如「我在生什么气?」。针对你的这个想法,或情绪指向的对象,去检验自己想法和情绪对象的真实性。因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始终要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承受的负面情绪是60分,当我们打出70分的负性情绪时,一定不是事情(A)本身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而是我们的认知(B)夸大了我们的负性感受(C)。所以,去检验你的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一定会发现,我把事情想象得过于糟糕了。例如:我们每个人绝对都会遇到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个任务的ddl之前出现严重程度不等的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我肯定你一定有过体验)。我们现在事后回过头去看,当初的自己是否把结果想象得过于灾难化了?「我一定做不完了」「我一定做不好」「我肯定会把事情弄砸」「这个事情被我搞砸,一定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例如bala……」等等,这些想法,我们是否出现过?它们对我们的焦虑情绪有什么样的影响?事后回过头去看,这些想法的真实性有多高?举个我自己真实的例子:去年年初我考研复试阶段的时候,我挨个联系导师,十分不顺利,每一个导师都直接拒绝我,告诉我他们的招生名额满了。而我又不愿意放低标准,去找副教授(其中有几个事后证明,他们是真的不喜欢我,而不是招生名额满了)。于是,我焦虑情绪上升到了几乎100分。我脑海里天天都在想一个事情,我复试通不过怎么办,甚至都有点失眠和食欲不振。于是,我开始想办法应对,去找工作,面试了一家保险拿了offer,还申请了普华补招得到了AC面机会。我几乎觉得自己有7成的可能是上不了研究生了。事后来看,一个,我联系的导师的确大部分就是没有招生名额了;二个,我初试分数很高,其实优势挺大的(焦虑的时候会忽视很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三个,就算当初没有上研究生,去工作了,或许留在了金融行业,不一定比我现在学心理学要差,甚至很可能要好一些。所以,一次大的焦虑体验之后,学会去评估,然后自己会在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应对能力和认知重评的技巧就能够更好的发挥了。4. 放弃治疗,接纳情绪。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上一段,我留了一个话,叫大多数情况。的确,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可能会出现危机事件。也就是,我们无论如何,没法掌控和处理的事件。面对这种情况第一,我们不是非得对抗我们的负面情绪的。这个我在之前的答案有说过:怎么对抗负面情绪? - 曾小傻的回答。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从我们的积极情绪入手,去培养我们感受积极情绪的能力。第二,有一些我们感知到的危机,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成长经验,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我们无法掌控的信念,但是这种信念其实是可以改变和挑战的。例如:当面临没有把握、无法控制的事情时,怎样缓解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焦虑感? - 曾小傻的回答。第三,有些危机,是生命中的常态,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至少,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父母离去的哀伤。面对这样的情境,尝试从时间的历程去思考,想象自己十年后再看这件事,会如何?五年后呢?三年后呢?等等。你应该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是会过去的。只是现在,我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罢了。没关系,我就在这个状态下待一会儿,当这个事情过去的时候,我就是一次重生,我的生命会因此有了新的厚度。又或者,面对亲密关系的终结,这个技术更是适用。想象一下自己十年后,十年后的自己,肯定不会再在意这位故人了,虽然现在我不知道如何去忘记,没关系, 总有那么一天。管理情绪,就像管理自己的体型。日积月累,才能到达彼岸。急于求成,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躁动和不稳定。多练习,多体验。少担忧,少焦虑。一次次失控的情绪,是你拥有日渐稳定情绪的积累。发布于 2015-05-0279 条评论感谢分享 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收起知乎用户,学过点中医的心理咨询师收录于 编辑推荐•2683 人赞同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实用情绪管理方法,就是ABCDE方法。谈情绪管理之前,需要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答案是:不全是。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站…显示全部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实用情绪管理方法,就是ABCDE方法。谈情绪管理之前,需要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答案是:不全是。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评价/分析/判断的结果,来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反应的ABC模式。A(ActivatingEvent)——事件或情境B(Beliefs)——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C(Consequences)——结果: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正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并不完全是由所面对的事情所决定的,所以这就使情绪管理成为可能,否则遇到什么事情就必须有什么情绪反应,那还管个什么啊。也许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自己常常会经历非常极端的情绪,是我遇人不淑,还是运气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需要说明的是,情绪反应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我觉得我事事不如人,我当然会觉得抑郁自卑,如果我觉得他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渣,我当然会火冒三丈。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出在你对事情的判断上。一些常见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会使你对情况出现误判,从而导致坏心情,并再接再厉地影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找到并处理这些错误的想法,重新修订你的判断与结论,就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走出来,所以,我们在ABC的基础上,再加上D(Disputing)和E(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两个步骤,即:D——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会误导你,使你得出不准确结论或判断的错误的思维模式。E——找到新的有效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常见的错误思维有:1.全或无式思维:看事情绝对化,走极端。如:我的工作必须要做的非常出色。/ 我安排好的事情绝对不能节外生枝。2. 贴标签:对自己,别人或事情下笼统的结论,而不是具体而准确的指出问题或描述问题。如:我的报告没做好,我真是个笨蛋。/ 我的领导又批评我了,他就是看我不顺眼。3. 只关注负面因素:不能全面而合理地看待事情,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如:我的工作总是出错。/ 他总是给人惹麻烦。4.怀疑和忽视积极因素:把正面的事情视作无关紧要。如:虽然领导说我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可他只不过是敷衍我罢了。5. 妄加揣测:从别人的行为中推测他们的想法或行动会对自己不利。如:我觉得我的同事认为我不能完成这个项目。/ 她看见我了,可她没理我,我哪里惹到她了?6.相信运气:经常用不充分的证据来预测最坏的结果。如:一大早就出错,今天的工作恐怕会糟糕透顶。7. 片面夸大或灾难化:把事情的重要性看的非常大,把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过度化。如:如果他离开我,我就活不下去了。8. 情绪化推理:根据自己的感觉而不是事实来评判事情。如:我很担心,这次的工作一定做不好。9. 责怪别人:如:这都是那个经理的错,她根本就不该给我安排这么多工作。10.个人化:把错误全都归于自身。如:他离开我,是因为我不够好。11.绝对化要求:对自己,别人或事情的期望不切实际,或过于死板,僵化。如:我们绝对不能吵架。/ 不管怎么样,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12. “我受不了了”: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认为自己无法承受。如:在高峰时间挤地铁,我可受不了。/ 这项工作太枯燥了,我做不了。上面这些思维模式看着熟悉吗?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中过招,一旦这样的思维出现,我们几乎马上就能感到糟糕的情绪了。所以,我们需要修正这些容易导致坏心情的思维方式,才能保护我们免于糟糕情绪的困扰。1. 相对思维:如果你习惯用“特别好“或“特别糟”这样的极端态度来看待事情的话,试试用一些中性的词,来帮助你更为准确的看待问题。如:把“我的工作必须不能有一点错误。”替换成“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好”。2.接纳自己:当你的家人或朋友犯了错误之后,你会怎么做?通常我们都会支持他们。因为我们知道谁都不是超人,谁都可能有犯错的时候。那么,你也会这样对自己说吗?如:把“我的报告搞砸了,我真是个蠢货”替换成“我的报告里有几个错误,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份报告一无是处。现在我发现的问题出在哪里,下一份报告我会避免这些错误的。”3. 不贴标签:当你再准备说自己或别人是一个“白痴”,“蠢货”,“一点用都没有”,等等标签时,你可以再稍等一下,想一想你的这个标签是否真的能准确,全面的概括或评价自己或别人。我敢肯定答案是不能。因为人是多面的,复杂的,绝不可能用一个或几个词就可以把一个人准确的概括出来。所以,把“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真是个干什么都不行的人败者”替换成“虽然我这次考试不及格,给我带来一些麻烦和困扰,但我想我还是能找到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当你对自己或别人的做法感到生气,失望,抑郁时,记得只评价行为,而不要涉及到对人本身的评价,比如“虽然我们经理人际交往能力不行,但他还不至于是个十足的白痴”。4.把视野放宽:不要只关注某一方面(特别是不好的那一面)而忽视整体,全面的看待问题,好的,不好的都列出来,以帮助你理清思路,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停留在或抑郁自责,或愤怒的情绪困扰中。5.寻找事实证据:学习福尔摩斯,用事实(而不是自己的想象)来做出结论,“我觉得他讨厌我”或“我想他可能故意给我找麻烦”之类统统属于主观想象,而不是事实,所以在下结论时,要记得看一看你的论据是否属实。另外,对自己的某些想法,你也可以试着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其正确与否。比如,如果你认为“我绝对受不了排队”,那么当你必须要排队时,选择最长的队伍中,同时记得不要急着生气,而是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因排队而精神崩溃,如果没有话,那么要提醒自己“尽管我不喜欢排队,但事实证明我还是能够忍受的。”6.灵活的判断问题:那些教条的,绝对的,苛刻的想法是高度压力的来源,试着把这些僵化的想法用灵活的观念来替代。比如:把“我的报告必须做的非常出色,否则我就完蛋了”替换成“虽然我很希望能在大家面前出色的完成我的报告,但总会有人对其中的某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或不满意我的工作,我没法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也不能让每一个我想达到的愿望都成为现实,如果我没能做好报告,那可能表明我在某些方面的工作有所欠缺,但那并不代表我一无是处,一事无成。”7.别把自己吓坏:无论什么事情,将其不利之处过度夸大,都会使人很容易被“自编自导”的恐怖片吓坏。合理看待事情的不利之处,将其不良后果 /影响放在的应有范围之内,而不是过度夸张。比如把 “离开他我就活不下去了”替换成“虽然分手是很令人伤感的,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个失败的人,也并不说明我一无是处,我还会寻找到适合我的人,我的生活不会因此而永远悲惨下去。”上面介绍了一些调整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下面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找到自己想法中存在的错误并加以修正,从而对问题或事情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帮助自己从“坏”情绪中走出来。1. 有什么证据支持我的这种观点吗?2. 我的想法符合逻辑吗?3. 我的想法能帮助我解决问题吗?情绪管理不是让自己从此一帆风顺,再也遇不到任何问题与麻烦,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开心,不高兴,而是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对自己想法的反思,重新评价,重新修正,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合理的,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从而摆脱“坏”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与干扰。

138 评论(11)

凯大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情绪,不管是开心或是难过,激动或是沮丧,高兴或是悲伤,都是我们的情绪,情绪也会因为环境,人或事物而影响,关于情绪有着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不管是我们成年人,还是幼儿,我们都要懂得如何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懂得自己的情绪的产生原因以及自己如何的更好的将自己的情绪控制,我们也需要去帮助幼儿的学生们更好的把他们的情绪进行管理,从小就开始培养他们管理情绪的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才能变得更加的沉稳和懂事。婴儿3个月就会有生气的表现,到了2岁的时候更是容易发脾气和生气。其实孩子发脾气和生气背后隐藏着成长的密码。(1)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了。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最喜欢说“我来”“不”。执拗地要求自己开门、自己吃饭,一本绘本重复读几十遍,如果大人不允许就会发脾气,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他在捍卫自己的主张。(2)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都还不成熟,不能通过正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3)孩子发脾气和挑衅有时候可能是在试探父母的反应。(4)孩子的愤怒情绪往往发生在正在做的事情被阻断时,或者愿望不能达成时。专家观点二情绪的问题,第一步是接纳和共情。有的时候孩子和父母哭闹要买一个玩具,他不仅仅是要这样东西本身,有的时候也是孩子在强调自己的一个主张,孩子希望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当孩子对父母没有安全感的时候,这种哭闹行为可能常常会发生,所以,家长需要跟孩子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不要故意去否定孩子的要求。专家观点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第一步是要去学会接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么,树立规则意识,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更要跟孩子探讨,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不同的选择引发的不同结果。正所谓,没有绝对的自由,遵守规矩才能更好地拥有自由。专家观点四哭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正常的表达,孩子通过哭闹表达自己的诉求。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哭闹与坏行为划等号。但是不顾场合,不计后果的哭闹还是需要家长给予引导和教育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引导他恰当地去表达他的负性情绪,如果负性情绪没有出口,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一种疏解自己情绪的办法,在不开心的时候,孩子能够通过一个恰当的途径把那些不愉快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专家观点五情商,是一个人觉察、理解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情商不是通过别人讲道理可以学会的,更无法短期突击掌握。情商是在一个人年幼的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用恰当的方式,在生活的点滴里,给予他接纳和恰当的对待。父母怎么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情绪,日后孩子就会怎么去对待自己的情绪,孩子会把父母情绪调节的方式,内化成自己的情商。专家观点六亲子间的沟通很重要,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是家长需要学习的。首先家长可以跟孩子做分享,比如问题分享,情绪分享。家长主动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时,孩子通过观察模仿很容易和家长展开深入的沟通。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时,除了可以开展认知方面的讨论,情绪对话也很重要。每个家长都特别渴望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所得一股脑儿都给孩子,但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材料去依托时,家长眼里那些有用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空洞和难以理解的。很多图画书中的内容是可以做这个载体的。专家观点七认知重建,可以让我们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世界和生活,它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多元,让我们的情绪更加稳定,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认知重建的过程中,也特别能激发我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会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境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120 评论(8)

香蕉君诶嘿嘿

无名之火是因为烦躁,烦躁是因为心不静,有很多焦虑所在。而焦虑解决的办法没有快速的捷径,你还是需要去解决什么让你感到异常焦虑,调整一下你目前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如果有机会的话,看一下胡小林先生的演讲视频(他也是位企业家,身家上亿,曾经得过非常严重的焦虑症,并严重到有自杀倾向,后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从而彻底治愈了自己的焦虑症,并成为一个深受员工喜爱的老板)。

229 评论(11)

安静的芋米

『壹』 请问有没有关于情绪管理以及压力管理的书籍推荐 《生活与情绪》 夏夫尔•马丁著 戴芳等译 工人出版社 《创造性社会心理学》 艾曼贝尔等著 方展画等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挫折心理学》 冯江平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内心枷锁》(极好) 海因茨•彼得•勒尔著 王蔚译 这些书对你有帮助。 『贰』 求<学习《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感想 《压力与情绪管理》感想 1、通过学习提高了对自我及他人情感、压力和情绪的觉察能力与洞察力; 2、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掌握快速处理和管理负面情绪与压力疏导的方法与技巧,化阻力为动力; 3、正确的认知他人的情绪背后的出发点,改善人际交流的模式令工作更愉快,同事相处更和谐,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4、能识别人的负面情绪并能自如的应对从,而在工作中建立优质、高效的人际关系; 5、学习面对异议、指责、投述、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6、掌握有效的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方法,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 7、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工作并快乐着。 『叁』 如何做好情绪管控与压力管理 情绪压力管理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过情绪难以控制、压力无法承受的情况?如果有,您是放任放纵,还是控制和疏导?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沉重的压力导致人们情绪不良,学习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引发疾病等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面对压力,管理情绪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不良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人人都能管理好情绪,人人都能从容面对压力,需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学会一些放松自己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人们就能平稳度过压力和情绪纷扰的难关,让疲惫的心灵从此充满 *** 与活力! 如何进行员工情绪压力管理: 1、觉察情绪 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能觉察到情绪。譬如你上山打老虎,如果你不知道老虎是啥样的,可能你打到只兔子还大声嚷嚷着打着老虎了。所以,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能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是愤怒?是焦虑?是忧伤?是委屈?是失落,等等。 2、接纳正常的情绪 健康情绪不是指时刻处于阳光状态。而是,你所表现出的情绪应与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现出一致性。如果你失恋了,你伤心是正常的;如果你遇到抢劫,你有恐惧是正常的;如果你的亲人离世了,你有悲伤是正常的;如果你被误会了,你的愤怒是正常的。 所以,当你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件时,第一时间暗示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情绪张力就会下降,内心自然恢复平静。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情绪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情绪的抵触。 3、表达情绪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我时常在表达啊!据我的经验,中国人的表达情绪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发泄,所以伤己伤人,妨碍沟通。比如在我的婚姻个案中,先生回家晚了,太太的表达一般都是:“这么晚才回来,你心里根本没这个家”、“你真是太不像话了,要我说多少次你才你早点回来呢”,这样的表达一般都趋向于批评、指责对,主语是“你”,这样的表达会导致战火升级,沟通无从谈起,只会让先生更越来越晚回家,甚至关系破裂。 健康的情绪表达,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主语是“我”。 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一般会帮助太太调整成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你”、“晚上我一个人会害怕,老公如果早点回来陪我会让我感觉非常幸福”,这样的表达方式,加上温柔的语气,会让先生感觉到太太对自己的牵挂及爱,自然会怜惜起太太来,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其实,每个男人都是期待回家的。当然,那个家要让他感觉是温馨有吸引力的,而非是指责有压力的。 如果你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了,要发火,教你一个管用的小方法:倒数8秒。这个方法实践证明非常有用。 4、陶冶情绪 情绪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及锻炼,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 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了,情绪自然也就会规律,稳定了; 2) 培养至少2项兴趣爱好; 3) 照顾或帮助他人; 4) 时常听轻音乐或者大自然音乐。这些音乐一般在音乐软件里都可以搜索到; 5) 和情绪稳定的人交往; 6) 至少有2个可以谈隐私的知心朋友,实在没有,至少要有一个心理咨询师。 情绪压力管理英文怎么翻译: 情绪压力管理英:The mood and pressure are managed 情绪压力管理方法有哪些? 如何释放压力或自我减压呢呢,压力是自已所感受到的那种感觉,如你不去理会它,压力就是无形,不存在影响到我们的心身,如你脑里和心理都在想着或折磨着,不能从其抽离出来或放下开来,那压力就是无形中存在了。 压力来于自已给于自已的,{事情的真实情况并没什么,只是自已添加了某些或夸大了某些,}也有来于外部施加的成份,{如工作所感受到的压力,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工作的承受态度了}。所以我们当先了解压力源{尽可能先处理掉这根源了},再有效的处理压力{自我调整精神状态和调节心理,端正对事物的看法,拥有良好的心态}。 以下是减压的方法: 一,明白压力是心理作用,多采用不去理会或不管或不想那么多,压力就会从自身心理分离开来。 二,做好当下的工作或生活,以外的事情,做个计划去完成就行, 三不要做自已能力以外的事情或减少一些事情。四休闲作息和工作能分得开,不要备受影响,而消耗自已的能量。五做事要有方法,不急的事可以放缓了,“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情绪压力管理相关书籍: 《标准化考试简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入门》、《心理测量》、《怎样测试您和孩子的智力》、《实用考试心理学》《怎样使你的个性更完美》、《怎样控制你的情绪》、《帮助人的艺术》、《把握你的未来》、《思考的艺术》、《心理卫生》、《考试的教育测量学基础》、《性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现代人生心理学丛书》、《高考应试对策生理心理调整》、《学生心理健康文库》、《校内行为评估》、《心理测验原理、应用与问题》、《心理测量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另有论文百余篇,发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教育研究》等刊物上。 『肆』 推荐几个情绪与压力管理培训课程能用到的经典视频 电影《冲出亚马逊》,《风雨哈佛路》,《肖申克的救赎》,连续剧《越狱》、《亮剑》和《雪豹》等等都很激励人心的 1月,一系列温馨小片在元旦档上映拉开了过年的序曲,月中又有大打技术牌的好莱坞大片接棒,一派和谐景象。但是1月7日,竟有一部小成本国产片冲杀上来,大谈“心理暴力”杀气十足,在年末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2011年首部悬疑片《失控》,将于1月7日登陆全国各大影院。 《失控》剧情:一个暴风肆虐的雨夜,一个意外的错误,引发了一场无法控制的死亡魔咒,开锁匠、开发商、钉子户、盲人等片中每位人物都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引发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无意中竟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杀害布局……真相掩藏在层层迷雾背后,他们还能找回曾经的温馨吗? 电影《失控》以现实题材为背景,围绕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不断运用各种意外,将观众的精神压力调升至最高,更将“房”、“车”等现实符号设置为引发连环谜案的起因,其中隐喻令人遐想连篇。《失控》悬念十足,在 “偷窥”、“谋杀”、“自虐”等一幕幕悬疑情境背后,将主角面临的绝望与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却又将触角伸至人性最柔软处,演绎一场在黑暗中的人性大爆发,窥视人内心深处的隐秘与深邃。被业内观片人士称为“心理暴力”片,尺度极为大胆。 『伍』 有没有好的情绪与压力管理的讲师 G-Heart中美压力管理研究中心,他们有一个李冲讲师,到目前为止讲授《情绪与压力管理》单门课程超过1000天 『陆』 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课程收益是什么 在市场竞争白来热化的今天,许许多多自的职业者面临着来自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孩子的压力,在压力重重的环境中求生存,稍微脆弱一点的人就很容易失去自我,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想找一份没有压力的工作,又担心自身失去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帮助学员培养情绪智慧,提升工作效率,树立积极主动的工作与人生心态,培养企业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从而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增强正面情绪,处理负面情绪,从根本上解决带来心理的不当信念,快乐生活,开心工作 周正业老师 情绪管理专家 团队建设专家 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 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 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 『柒』 《压力与情绪管理课》中建立积极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做 压力和情绪,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压力特别大,你也要好好的去改变一下情绪。 『捌』 情绪与压力管理课程哪位老师讲得好 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情绪压力,讲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让人信服呢?所以,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分享自己的经验,一定讲得好。这也是中国圣贤讲的"身教胜于言教"。... 『玖』 情绪与压力管理的第一步是什么 但要学会调节,因为我们肯定就是主导者,所以我们学会调节,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其他特殊的问题。

31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