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3

木木兮12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讲述恶性循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韩哈哈规格化

已采纳

半年前,有一位朋友与家人发生了很严重的冲突,冲突背后的原因是困扰已久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为对过往始终无法释怀,而久久陷在一个恶性循环中,一痛苦,就怨恨父母,怨恨父母,就更加痛苦。 在生活面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永远只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才是现实交给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因有所思,我便写了《四步,帮你从原生家庭中走出自我》,文中讲述了走出原生家庭的四步,1、看见自己;2、活在当下;3、寻求帮助;4、超脱。就1和2已分别展开写了《看见自己便能活出自己》和《活在当下,走出束缚你的牢笼》。 关于“寻求帮助”,于我确实产生了一些困惑,因我并未从事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对这个专业衍生出的行业,仅仅一知半解,只能是尽量把我知道的都写出来,也许不尽全面,仅供大家参考了解。01  不建议  市场上有很多心理教育机构,号称能够教你看清伤害的真相,看到爱的曙光,化解情绪的愤怒,走出创造失败的模式,达到身心灵合一,从而成为爱的发光体,自然、快乐、真我、宁静的生活。 广告词说的好,实际效果怎么样则因人而异。 这种课程普遍价格昂贵,少则几千上万,多则十几二十多万。几天的时间就能够把深藏的心理问题全部化解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这种活动的热衷程度就像宗教一样虔诚,我同情他们的痛苦,但也心疼他们的钱包。 这种课程多是有一两位主持人、导师把控全场,却有几百个学员同时授课。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环节,工作人员的带动,加上身边几百人的情绪感染,绝大多数人会在短时间内频繁经历痛苦、发泄、感动、悔恨、解脱、快乐等多种情绪。这种强度极大的情绪调动会让你产生效果显著的错觉。 (某机构的宣传,粗制滥造的内容拼凑,传销般的活动形式。) 有同学曾参加过一场活动,其中有个环节,每人发了一根多层报纸卷成的棍子,互相打。想象一下,几百人举着打不死也打不疼的棍子互殴,场面能不嗨吗,确实很发泄。但是这种情绪的宣泄感染,是很短暂的,过不了几天,仍然路归路桥归桥,回归原来的矛盾、愤怒、焦虑中去。 培训就开心,不培训就不开心,便误把这种培训当成灵丹妙药,其实是饮鸩止渴。 真正有帮助的课程,会让人每一次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逐渐摆脱依赖。02  可以尝试 有一些机构组织,认为禅修对调节身心大有裨益。如果一个人稍微有些禅定的力量,就不容易因为一点点事情而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无关紧要的事而焦虑不安,通过禅修的力量,负面的情绪都能得以减轻。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我并没有亲身参与过任何组织的禅修活动,读心理学课程的时候,有老师和同学讲过他们参与禅修的过程。 老师参与的是行禅,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一个房间或一块空地,一队人绕圈行走,不能交谈,不能看手机,只是一圈一圈地走,每天晨起至晚归,这样走7天。 同学参与的是坐禅,学员之间不可以交流,即便住在一个房间也不能聊天,大家每天在一个大厅里打坐,也是晨起至晚归,连续7天,打坐、吃素、禁言。 老师和同学都称这种禅修的方式有一定效果,心境平和些,也有所感悟。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禅修的内容,他们有的以佛法为论,有的以道家为基,但本质相通,都是通过这种相似的行为过程,让心达到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去觉察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坐禅-网络图片) 虽然如个人定力较强,在家也能完成禅修,但没有共修的氛围,很容易被周围繁杂的事务干扰,而难以坚持,而且遇到想不通透的问题时,如果有导师的指引也会更有收获。 我是无神论者,不信奉任何宗教,不管是源于佛教还是道教,只要他们的理论内容不是宣扬信奉宗教便能得到解救,我便认为这种禅修的形式是有一定积极正向作用的,值得去尝试一下。03  强烈推荐 学习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基础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内省自己,理解他人;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心理学衍生机构哪个真的可以帮到自己;帮助我们理解和信任心理咨询师,又不会盲目依赖。 心理问题不像生理上的疾病,只要去医院挂了号做了检查,对症下药,总会有所缓解。心理咨询不同,来访者与咨询师需要气场相投、互相信任、坦诚相待,通过多次的沟通,逐渐找到并打开心中的症结,实现个人成长,达到内心平静。 很多咨询师也会组织团体成长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价格相对个人咨询来说会便宜一些。我们可以先尝试参加不同咨询师组织的团体体验,找到那个你认为很专业,非常愿意跟他聊一聊的咨询师来进行个人咨询。 我和几位同学,曾经一起在一位老师那里参加过团体成长的课程,除了老师指导的专业,还因为我们远离彼此的生活圈子,便可以畅所欲言,又都具有心理学基础,可以理解和接纳对方,所以每周一次的团体课程,对我们大家都具有治愈的作用。 一个周期的课程结束后,有两位同学私下找这位老师做了一段时间的个人咨询,也都反馈很好,克服了原本的心理障碍,达到了成长目标。 (上图为“沙盘游戏”,是团体成长中常见的方式) 很多人见到心理咨询师,急急忙忙就想得到答案,“你说我该怎么办?”“你就说我怎么了!”“来了一两次了也没有效果!”。这种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来做咨询,妄图一针见效是不可取的。 这便是盲目依赖,把心理咨询师当成神仙,当成算命先生,是错误的认知。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我们成长,我们变得内心强大,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后,由我们自己对人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倾听者》,是一本讲述心理咨询领域故事的小说,作者梅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书中描述了很多心理学的方法、技巧、场景,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你会被书中的故事所触动,书里的人物疗愈自己疗愈他人,也温暖着现实中的我们。另外,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找朋友倾诉,但是朋友有着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文化背景,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不一定能够做到保持中立的态度帮助你梳理情绪。 而且,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各类琐事会占据大量精力,都很忙,压力都很大,也都会有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可以毫不受影响地总在承接别人的负面情绪,咱们也就尽量别给他人添麻烦了。与朋友见面的时候,多聊聊风花雪月,多谈谈个人见闻,多讲讲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这样多好呀。 我们的冰箱坏了,会找维修师傅;我们生病了,会找医生;我们遇到麻烦了,会找警察或者法院;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我们一样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学,是一门专业的科学,而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如果心理学能够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必学科目,那些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孩子起码知道心理难过时可以求助于谁;如果父母办理准生证之前必须学习心理学,也许对待孩子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如果学校、职场能够有心理辅导,也许可以减少一些自杀或伤人等极端事件;如果全民学习心理学,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范畴,人与人之间都能多一些接纳和理解,也许全民幸福感也会获得提升。 四步,帮你从原生家庭中走出自我! 看见自己便能活出自己。 活在当下,走出束缚你的牢笼 爱好:影视、职场、心理学...  订阅号:双印红日

心理咨询师讲述恶性循环

254 评论(11)

蓝色泡泡沫

我感觉你在苦苦思索,你在用你自己的一套认知,在探索自己。其实何必呢。你的生命自己知道如何从一个简单的细胞,成长为一个人,成长为拥有你目前的心的你,你真的认为,它需要你的帮助,用它的产物(你的思维只是生命的产物),来反过来一点点理清和探索你自己吗?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当你因为一件事情,出门后忘记了一件东西,你感觉不对劲,你“知道”自己忘记了一件什么东西,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苦苦思索,直到你发现了这件东西,而后一股轻松遍布全身。。。你认为这是你“思维考虑的结果”吗?如果这是思维考虑的结果——那么那种不安的、忘记了什么东西的感觉,又是谁在提醒呢?我认为,你的潜意识,你的身体,比那个局限在思维中的“你”,更广阔,知道的更多,更把握着整体。你知道为什么自己苦苦思索,很累吗?你失去了对自己的潜意识、身体的“信任和安全感”,好像自己无依无靠,以为要凭着你的“思维的自我”,来“解决这些难题”——这就好像一个孩子拆开一件钟表,想维修它——只能是弄懂了一点之后,发现不明白的问题更多!我认为,你应该放弃对这种,,,,“探索”(这个词好像不太合适)——的执着。你不应该人为的把自己孤立开,让自己处在孤零无靠的境地。难道你非要把自己拆的零散不堪,发现自己对“整体”“感性”的缺乏和追求,才知道回头么?如果你喜欢看书,而且你没书可看的话,你可以看下《聚焦“心理”生命自觉之道》, 它与你目前的路,是相反的。-----------------------------以上是我的建议。关于你的一些问题,你要记得一点,你的问题很简单,是一些心结,你应该注意的是去亲近,去感受这些心结,知道这是你的心结。而不应该对这些心结产生的一些副产品,比如人际关系,比如和别人的争吵,比如一些道理——去分析它们——你没必要这样越陷越深啊。回头是路,很简单。关于心理咨询,我认为你应该坚持,你看你把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弄的多复杂,多绝望啊——我猜测你内心有绝望。人的问题,很多时候很简单,比如投射的认同,等等,但是你如果非要去陷入进去纠缠,可能写一本书出来,提出一套哲理出来都没问题——但是你依然没解决问题,依然痛苦。没必要。你现在需要的是帮助。心理咨询肯定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有效的。毕竟你这个问题持续了多少年啊,但是心理咨询的效率是很高的,它并不需要对等的时间,它需要比如1年,比如2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不是吗?人活着为什么?为自己的幸福奋斗。不排除你遇到了不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而且目前心理咨询行业水平确实参差不齐。先给你推荐个文章《心理咨询师的遗憾》,让你了解一下,这个文章我认为会让你了解很多。另外,我推荐你去“西祠 心理研究所”,你搜索下,这是个小论坛,里面有几位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可以随时保持着和这个论坛的联系,比如请他们推荐距离你近的、不错的心理咨询师,比如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什么问题和困扰,也可以去分享。祝你早日走出困扰。

110 评论(15)

康泽装饰

寂寞与空虚是你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你好像缺少一种自我的认同 寂寞,寂寞,寂寞你在自设的圈子里打转 发现周遭只是自己 一直是自我的独白怎样摆脱寂寞你要先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寂寞 之所以感到寂寞 也许是因为你心里有所希翼 而现实却与之背离 你不要心急 别太在意要知道 谁都会有这种感觉 有的人不把寂寞当寂寞 而是 当成 专属于自我的自在而你可能太过看重了,把自己的这种心绪无限放大了,于是你挣扎 抗衡 而因此 精疲力竭 你在摆脱寂寞的时候也要试着发现这种状态的优点 要去适应它有一个故事 一个人厌烦了生活想去出家,而别人问他如果你厌烦了出家你打算做什么什么状态是最好的,没有达到之前要去适应试着分散自己对寂寞的注意,你看看风景,你看看周围,你看看那些疲于奔命的众生,哪有时间在那里寂寞思考,是好的想太多,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205 评论(12)

头发长很慢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走哇走,乐呀乐。笑我疯。笑我颠---------------人活着就是瞎折腾没事情也要折腾点事情出来有条件要折腾。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折腾。迷迷蒙蒙,梦一场错就错了,对就对了。都没什么的。人生无非那么回事情。折腾了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火葬场里一送。一堆白骨。折腾地球末日一来。完了。一切都彻底过去了。----------------------------------绚丽的世界。欲望的社会。 纸醉金迷车水马龙歌舞狂欢 谁都想闯一闯 你对这个世界有多少想象 迷迷蒙蒙,梦一场悲欢离合。人聚人散。恩怨情仇。是是非非。生离死别。最后都过去了。一切都只是浮云。浮云。-----------------------人类本来就是和非洲草原上的野兽差不多的动物。本来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在玩。靠老天养活着。折腾。搞出什么婚姻形式。制度化生活。搞出什么国家。法律。道德。军队。战争。胡闹的很。玩。老天养着。玩够了就死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类太折腾。满屋是灰尘。禽兽不耐烦了。你们人类烦不烦?-------------庄周化蝶,当虫子去了。以后别把我当人看。千万别把我当人看了。做人太累了。偶不陪你们玩了。

170 评论(9)

牙牙大少

你好,很认真地看完了你对自己的描述,首先,我想说,你的语言用得非常贴切,非常清楚形象地描绘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你所认为的语言不恰当问题。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头脑很发达的人,自省能力很强。这是你的优点,因为自省你发展了很多能力,独立、努力;然而也因为自省能力过强,你对自己很苛责,要求很严刻。看你的描述,我会想,有时人真的是太伟大了,它会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最坏的敌人。你的经历让我感到心痛。朋友,你不是你的敌人。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已经很好,你却不愿意承认。少想一些,多做一些,在做中去感觉,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想好了想对了才能行动,其实未必,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想得正确,而是在行动中边做边想,逐渐调整路线,而路线也可以有很多种。去真真实实的感觉周围的人、身边的事物,试着用心,少用些头脑。你会幸福的!

19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