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会
叛逆期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不听话,家长要注意沟通方法,不要使用命令,而是商议的口吻,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选择,满足他自我决定的愿望。
孩子“任性”跟家长以及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主要看体现在哪一方面,家长应做正确引导交流,与孩子建立平衡的关系,而不是家长知道那是不对的就一味指责孩子,或者总是否定孩子,以至于孩子会更加叛逆,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家长的关注,家长的爱,家长应该要多一些耐心,孩子的秉性才会得到改善,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冷静对待,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让他独自在一个屋子里呆一会,不要急于去说服他,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在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二、适当体验,有时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是不正确的,这时,大人不妨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可以让他尝试,当他碰壁时,在给他讲道理,他也会乐意接受。 四、及时鼓励,鼓励对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都是良药,当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表扬,给他信心,他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强化,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 化解宝宝任性6大建议 “我们宝宝非常任性,啥事不依着他,就撒泼打滚,连哭带闹,真没辙!” 秘诀一:读懂宝宝的心 父母A:一个双休日,我领着女儿逛商店。兴致正高时,女儿却心烦意乱发脾气。我一边哄,一边劝,怎么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备抱起孩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来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原来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去,看不见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发脾气,原来和我心情不一样。我突然领悟到,有时候孩子任性发脾气,有他的道理,我们需要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咨询师点评: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因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相通。我们一旦读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秘诀二:不给宝宝把任性当作要挟父母的机会 父母B:我看过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饭后才吃的粉羹,爸爸妈妈不仅没有同意,而且没有哄他,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阵后,不见回音,自觉没趣就用木块码东西玩了。以后每次舒拉任性哭闹时,爸爸妈妈不迁就他,也不给他当“观众”,事后再给他讲道理。就这样,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哭闹的毛病。我们这样对孩子,也没有孩子任性的烦恼。所以,我的切身体会是:最好开初时狠狠心,不迁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样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师点评:这位父母的感悟是有道理的,作为一种性格特征,任性有很大的后天因素。你是不是孩子刚一哭闹,就心软了,就百依百顺?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闹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而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时,再想解决就很难办了。孩子会很敏锐地抓住时机,学会影响父母,甚至要挟父母。所以,必须从很早就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不给孩子学会用任性要挟父母的机会。 秘诀三: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 父母C:我认为,适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预防孩子任性毛病的一个方法。比如,孩子一天没见到你了,想跟你亲热一番,让你讲个故事什么的,这就是合理要求。你为什么非要等他大哭大闹犯起性子来再满足他呢?我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坚持这样的原则,送孩子的时候,不等孩子闹,我就把孩子抱在怀里,拥抱亲吻一番,满足他的亲情和皮肤感觉需要,之后绝不再迁就。孩子总能高高兴兴地跑进幼儿园,从没有因为不想离开妈妈而任性犯拧的时候。 心理咨询师点评:不错,孩子的任性常常是为了争取某种需要的满足。聪明的做法是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求,是最愚蠢的做法。当然,满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讲究条件,对于不能或不该满足的需要一定要坚守原则,毫不妥协。 秘诀四:给宝宝创造集体生活的机会 父母D:一次,我的孩子带着刚买来的自动坦克在外面玩的时候,邻居几个小朋友想和孩子交换玩。孩子不愿意,我们赶紧劝说他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可他就是不听,而且和我们任性地大闹。别的小朋友则继续玩起了他们的游戏,非常开心。我的孩子不闹不吵了,静静地看着他们,最后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由此,我感到,预防孩子任性的毛病,最好是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从此,我想了好多办法,给孩子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点评:任性是自我中心的产物,集体活动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径。因为集体活动有其规范,遵从集体规范是参与集体活动的前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欢孤独,所以,让孩子到伙伴中去,到集体中去,的确是富于远见的对策。 秘诀五:宝宝任性时不予理睬 父母E:我孩子两岁的时候,常常任性胡闹,我呵斥他就跟夸奖他一样,越是呵斥他越是来劲。有天他又任性胡闹,恰好我手上正忙着一件事情,根本没顾上他。几分钟后,等我忙过了,孩子已经在旁边安静地玩起来了。这偶然的发现,让我找到了一个对付孩子任性的秘诀,那就是有时候孩子发脾气胡闹,我全当没看见,一会儿就风平浪静了。 心理咨询师点评:孩子都有引起成人关注的强烈愿望。有时候孩子胡闹,与其说是任性不如说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这时一旦对孩子给予批评呵斥,恰好满足了孩子被关注的愿望,于是孩子学会了用任性来引起成人的关注,因此,不予理睬是可取的对策。等孩子终止任性行为的时候再给予关注,这样,就把孩子引起成人关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为表现建立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为。 秘诀六: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 心理咨询师点评:人的心态是由注意决定的,注意转移了,心态也就变化了。因此,转移注意是矫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办法。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用不着哄劝,不知不觉间就会淡化孩子的拧劲,消除任性的毛病
大部分是:独立型 性格特点 他确信什么都能做好,很难接受依赖于你。他是个积极敢闯、性格开朗的孩子。这很好,但是会让你很累,因为他独立的欲望很强,很难轻易屈服。 如何对待?和他对峙不是解决的办法:他需要别人帮助他满足“自己做事”的愿望。尽可能给他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小责任,如让他自己穿睡衣,洗澡时自己抹浴液等 大部分是:敏感型 性格特点 他善于倾听别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总能敏锐地感觉到细微的问题。但是这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他对一切都很敏感,会显得有些脆弱。 如何对待?既然他对你的状态非常敏感,最好不让他感到过度的担心。 工作压力大?试着尽量镇定情绪,减减压,再接近孩子。很容易发火?至少试图压低自己的嗓门:敏感的孩子很讨厌高分贝,他比别人更需要安静、温柔和耐心!在你无法避免同他发生冲突的时候,耐心向他解释怎么回事。 大部分是:稳定型 性格特点 你给孩子安排的生活节奏并不总适合他,他感觉到自己的需求不被理解,于是用叫喊、哭来反抗,他只有在让他放心的生活常规里才能找到平衡。可能是他很容易疲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睡眠。 如何对待?你要密切观察他,了解他的需要,据此安排他的作息。但是也不必因此让他固定在不可变动的习惯中,形成心理定势。时不时在他生活中带点例外,温和地打乱既有规律。
教育孩子方法很多,首先你先理解孩子的心里,才能走进他的生活圈,在做思维引导。
孩子会任性这是很多原因所造成的,家长饿责任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任性这方面上,一定要严格对待。 首先我们要找出孩子任性的原因:1、隔代喂养。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2、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3、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4、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5、同伴交往机会缺乏。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教育孩子任性要使用正确的方法。1.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2.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神级的男子
周末在公园看到一对正在发生争执的母女,从装扮看得出来是骑行的,当时路过听到妈妈不断的训斥着女儿不听话,不懂事儿,貌似女儿刚闯了什么大祸一样。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想要做个乖孩子就得听父母的话,因为这样才会被人喜欢,孩子乖巧听话,还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资本。
在几家友人的聚会上,现场有几个小孩子正在争抢散落在地上的一个红色气球,大家都想要,谁也不肯做出让步,这时小明的妈妈走了过去,拉起自己孩子的手说:“明明,你是大哥哥对不对?妈妈以前怎么教你的,要懂礼貌,大孩子要让着小朋友,不能给他们抢,你不玩这个,好吗?”
妈妈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可以看到明明眼里的光慢慢暗淡,然后有些不情愿地说:“可是我也喜欢,怎么办?”
妈妈说道:“你是听话的孩子,明明最乖了!”听到妈妈的表扬之后,明明压抑着内心的喜爱,不再去和别的孩子抢。
但这真的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在吃饭途中我走出房间去洗手间的时候,看到走廊中不敢相信的一幕,小明正在欺负之前那个拿着气球的孩子,我走过去看到当时气球已经在他手上了,于是关切地问:“小朋友们,怎么了?需要帮忙吗?”
然后只听到小明回答:“阿姨,没事儿,我们正在玩 游戏 !”
看,当时小明为了迎合妈妈的需求,委屈了自己,但事后他做了什么呢?孩子表面上的听话是不是比不听话更加恐怖?所以说听话的一定就是好孩子吗?答案不能以一概全。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妈妈一再强调听话,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孩子也很喜欢,但妈妈却强制灌输给孩子自己的想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在扼杀孩子自己的思想。
人不是小动物,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性格软弱的孩子被父母打压就会慢慢丧失思想,变成一个父母手中的提线木偶;性格刚毅的孩子则会变成像小明一样,在父母心目中他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在外面却是惹事生非,横行霸道,造成双面人格。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就说:“孩子不能够太听父母的话,因为在孩子的事情上,如果孩子本来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听父母的话,意味着他自己的声音消失了,父母的声音进入到他的头脑中,貌似成为他的声音,这意味着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他的声音被扼杀,其实就是他的精神生命一度被抹没了。”
听话是优点,但是太听话就是缺点。教育,是用一万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一万个孩子。
说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不听话的孩子也不在少数,针对他们的这种情况,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以下几种做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爱淘、爱动是天性,通常这类孩子思维比较跳跃,好奇心强,孩子“作妖”时,就需要家长有一个好的心态,对孩子宽容一些,适合家长进行引导式教育。
在确保孩子自身和不给别人带来破坏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孩子大一些,自然就懂事了。
2、行为习惯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在行为习惯上不习惯,比如学习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不好。大概率的原因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很多时候家长说的话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可以让孩子多重复你说的重要的内容。
如果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依然不能做到,就需要从自身找问题了,看是否表达方式有问题,或者可以借助图画的形式进行沟通,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天而成的,对孩子多点耐心。
3、摆脱你控制的不听话
这通常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因为不想总被父母安排和控制,只是为了摆脱你的控制选择和你对着干,你让他朝东,他偏朝西。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先从自身找问题,问自己对孩子有没有做到应有的尊重,是否经常干涉孩子的交友,偷翻孩子的日记这些行为,如果有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以真诚平和的态度和孩子多交流,沟通彼此的想法,改善亲子关系。
最后,既然我们出演了父母这个角色,就要对孩子负责。孩子慢慢长大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多看了几本书,掌握了一些教育知识,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会让你在带娃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一起共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