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2

oo0O傻猫咪O0o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刘禅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火星的星星

已采纳

倾听反应中的四种沟通类型。不会说不会听的愣听不说型,不会说会听的愣听傻说型,不会听会说的愣说不听型,会说会听的善听会说型。 不同的沟通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和行为表现。比如愣说不听型,也叫强加者。喜欢强加于人,急于表现自我,强调自我感受,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不顾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恋,代表人物是拿破仑。 以前的我也是这样,追求痛快。跟对方聊天的时候,会在心里先想自己要说什么,然后把自己要说的巴拉巴拉都说完,至于对方的感受,其实没那么在意。 更在意自己的那个东西,有没有说完,表现够不够好。注意力全集中,在自己身上。很难取得别人的同感共情,因为自己很难把情绪放在别人身上。 其实现在身上还有这一面,不过最近身边有人反映我同感共情做的不错。其实我在改善自己,让自己过得更好。 愣听不说型,也叫发呆者,特点是被动呆板。行为表现时反应迟钝,机械听说,不善表达,不善提问,不善澄清自己及他人思路,深层的心理机制是依赖心理,缺乏主见和独立性。 好像以前的我,也有这一面。就总想找个人依赖,靠着别人,然后我可以不带心眼,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不用头脑分析,也不需要用心体会。 典型人物是三国时的刘禅,别人告诉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我觉得最初的孩子,童年的每个人都这样,都是从依赖别人,从母婴怀抱里慢慢成长起来,破自恋,见世界。 接下来愣听傻说型,也叫梦游者,这就属于沟通障碍了。表现是听话不专心,说话不得要领,很少反馈,也不在乎反馈,深层的心理机制是自我沉溺,严重自恋。 其实我也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是这样,在外人看来我就疯了,就是在那里时哭时笑,自言自语,别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之所以这样,是突然出现了外部的打击,出于保护的目的,选择自我封闭,不跟别人交流,活着感觉就跟做梦一样,自己的行为,别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是善听会说型,也叫善言者。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有这个特点,虚心听,巧妙说,主动提问,积极反馈。这类心理特质,主要是全神贯注,同感共情。 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是善言者。言之有理,又适可而止。西方有句谚语说,能者知道要说什么,智者知道该不该说。另外要注意体语交流,察言观色,用眼睛沟通。 以前有人不知道什么叫情商,所谓的情商,就是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准确感知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突出的表现。 体察他人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的智力表现。善解人意是一生一世修炼的功夫,还有十大建议分别是 1.专心,学会聆听;2.不随意插嘴,学会贯注;3.不强加于人,学会沉默;4.不急于安慰,学会同感;5.不急于找话题,学会反馈;6.不冷漠分析,学会总结;7.学会少做批评;8.察言观色,开放对话;9.给足对方面子:10.换位思维。 看到这里,你可能说这太过分。光给建议,没有具体的技巧,相当于端上一碗鸡汤,却不给勺子,真的太过分了。接下来就是技巧,叫4V技巧。 第一,是保持视觉接触,这会令人感觉亲切、和蔼坚定;其次,确保语音性质,令人感觉舒服;第三,进行言语跟踪,让对方感觉被关注;第四,加强言语强调,令人感觉重点突出。 说话讲究技巧,有特别细节的规范和表达,就是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有不同的感受。 即使是批评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也有不同效果。会说的人,哪怕一句批评,也能显出不一样的地方。 谢谢你的欣赏,你有其他观点吗?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

刘禅心理咨询师

245 评论(8)

yangyang2336903

其实在今天,很多要强的父母正在培养一个又一个的刘禅,他们的孩子其实很不错,但是父母们早就习惯了拿自己唯一的狭隘的标准,和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之人的刻板印象去贴标签,不考虑小孩的先天性格,实际环境,以及经常性地否定他们在自己所处的有限条件内做出的任何积极成绩。

后主刘禅,蜀汉最后一位皇帝,活了66年,公元223年到263年期间在位,共41年,诸葛亮去世后,他还当了29年皇帝,在汉末,不管论在位,还是论幸存,都属于待机时间超长的冠军选手了。

然而,仅仅因为一个“乐不思蜀”,历史上鞠躬尽粹,雄才大略这类词就都属于了诸葛亮,而软弱无能,投降卖国,纨绔败家,恬不知耻这些负面的评价就都属于刘禅。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

刘禅是由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少年时颠沛流离,公元212年,刘备入川,孙权接孙夫人回吴,而孙夫人想将刘禅带走,被赵云阻拦,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的原型。而根据《魏略》记载,刘备战败徐州,妻离子散,幼年刘禅流落到汉中,被一个叫做刘括的人收养。后来刘备入蜀,派出简雍出使汉中,才把他找回来,当然,后来裴松之根据《三国志》对这个说法予以了质疑。

从刘禅早年的经历来看,可以概括为爹不亲娘不爱,到处颠沛流离。老爹忙创业,没事就把小孩扔外面街上,作为一个留守儿童,上可比秦朝的嬴政,同一时代,和曹操、孙权的子女相比, 别人都属于富二代,而刘禅相差很远,连保命都是个问题。有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住校,混社会的小孩,至少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应变能力是很强的,尤其又是在战乱年代,稍微矫情迟钝一点,可能就死于战火了。

刘禅继位以后,完全没有自己发挥,而是严格遵照刘备的遗嘱,充分放权给诸葛亮,内政外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其实偏安于西南的蜀国完全没有能力和曹魏抗衡,富庶的东南沿海都没有办法,四川那一点田地,人口,自保就不错了,所以更好的国策应该是严守关隘,然后利用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地努力屯田涨人,偏安一隅几百年是没有问题的。

换一个理性点的人,让主战派靠边站,然后利用地利优势在魏吴之间左右逢源,最后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也不是不可能。然而,诸葛亮要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不断的穷兵黩武,劳民伤财,耗尽国力伐魏。对于相父的折腾,刘禅并没有说什么,说明其实他是很讲规矩和情谊的人,不是脑残任性的暴君,然而,诸葛亮一死,刘禅马上废除丞相制,设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分开。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开始修养生息,积蓄力量。这说明刘禅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的,并且会在合适的时间,找合适的人去执行。

此后,蜀汉在刘禅的治下,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和平稳定的岁月。几十年弹指一挥,但是在那个动乱年代,没有一点水平去平衡内政外交,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说刘禅对内要平衡主战派和主和派,对外要平衡曹魏、东吴,如果是一个白痴儿童,他能稳坐王位几十年么?

刘禅最大的人生污点,不是“不思蜀”,而是公元263年没有给姜维增兵,而恰巧遇到邓艾偷渡阴平成功,诸葛瞻战败,直接导致蜀灭。刘禅在农历263年12月1日向曹魏投降,又活了8年。其实刘禅不给姜维增兵很正常,姜维是个主战派,动不动就要学诸葛亮带几百万大军直接翻山杀过去,就算不杀过去,带着几十万大军回来清君侧,对于主和派来说也是很尴尬的事情。而且蜀地的天堑和关隘本来就易守难攻,一般情况下很难被突破。

刘禅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缺乏严格的家教,然而他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或者沾染什么损害国体的恶习,一直活在英雄父辈的光芒和阴影之下,非常的无奈,但就是这样,即位后能识大体,顾大局,到了自己可以发挥的岁月,发挥得也不错。面对无奈的人生,刚愎的父母,强大的敌人,能够活到安乐死,公正的说,应该算相当成功了。

所谓以史为鉴,其实刘禅能给我们最大的现实启示是,作为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尊重的时候要尊重,不要去剪掉他的翅膀,并且用老一辈的目标、价值观、信仰去强制要求和考核他,遇到脾气好像刘禅这样的,也就是左右逢源几十年,遇到脾气不好的,就是出走儿童,社会败类,至少都是心理不健康。

希望我们都不要去做包办父母,亲手剪掉孩子们的翅膀,却怪他们不会飞翔;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成功,都不要“被刘禅”。

187 评论(9)

花花only

不是,刘禅可能并不突出,不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但也不至于昏庸无能,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既避免了班子内部互相倾轧,也没有隔几年发动一次大的运动,而政权稳固。

353 评论(9)

壁虎荡秋千

不是,从蜀汉灭亡后他还能得以善终就可看出他并非傻子,只是没有争霸天下之心而已。

273 评论(13)

datang1201

当然没有,刘禅虽然是亡国之君,他本人还是很聪明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在司马家的监视下还能活这么久,足以看出来他其实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23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