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63

一佛爷一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夜不归宿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小满

已采纳

我觉得他会出去上网打游戏,应该是因为心里面有什么事情,或者对家里面有什么不满,又受到外面的诱惑,才会老跑出去的,和他当面谈谈,或者请老师和他谈谈应该会比较有用吧。

心理咨询师夜不归宿

89 评论(8)

柠檬草星冰le

跟孩子讲道理,夜不归宿对他没有好处,对孩子要有耐心,与孩子当朋友对待,和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才会不反感。慢慢让孩子醒悟回归家中。

335 评论(15)

雨兰共舞

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父母们一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感到无能为力、焦头烂额:

越大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总是嫌弃父母唠叨;对父母特别厌烦;喜欢与父母顶嘴;事事对着干;脾气越发暴躁;成天沉浸在手机和游戏中;不喜欢搭理人;……

这些行为,意味着孩子心理上出现了缺失。有数据显示,全国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

在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前,父母不妨先问问自己: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这些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处于叛逆期。

只要一提起“叛逆”这个词,父母会本能地想到青春期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相处了,就像有一道墙生硬地横在了我们和孩子之间。仿佛一夜之间,两人由无话不谈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身上浑身都是刺儿,说啥啥不听,还可能出现成绩迅速下滑、早恋、逃学、抽烟、喝酒,甚至是夜不归宿的情况。

因此,“叛逆”在我们眼里被定义为了一个绝对负面的词汇,只要跟这个词沾上边的,就是“不好的孩子”。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孩子,会发现, “叛逆”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误解!

1

因为不懂,所以妖魔化

这就好比我们的祖先不明白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了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认为一定是神灵在暗中操作。我们不懂孩子为啥忽然变得“不听话”了,只能把他的行为妖魔化,觉得孩子不可救药了。

其实,所谓的叛逆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指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长的一个爆发期。也就是说,在这一个阶段,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快,父母事先没有充分准备,就会因此陷入焦虑。

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叛逆”这个词从字典里面擦除掉,然后换成“成长爆发期”,告诉自己: 我的孩子只是到了成长的一个爆发期,他并不是坏孩子。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叛逆期会在初中或者高中出现,而且只有那么一次。其实,准确来说,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至少会经历三次成长爆发期:第一次是在孩子2岁到3岁左右;第二次是在孩子7岁到9岁左右;第三次是在孩子12岁到15岁左右。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个别孩子会或早或晚出现。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青春期称为成长爆发期?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飞速发展,身体的发育带给他们一种“成人感”,这种假象让孩子迫切地希望自己承担成年人的角色,拥有成年人的权利。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了——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一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们,不断引起他们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

有时候,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未来一片光明;有时候,他们又感到特别无聊、苦闷、焦躁,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虽然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有了“成人感”,但是大脑和心理的发育往往是滞后的,导致孩子难以理性面对身心的变化,面对莫名的情绪波动,缺少有效的自我疏导。

而很多父母并不清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理解,常常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地逼迫孩子努力学习,不接纳孩子情绪的波动。他们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2

那些“叛逆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最让家长头疼的“叛逆期”,一般是孩子的青春期。我们发现,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开始变得越来越爱跟父母对着干。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全面发展的高峰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有三种心理特点:

第一个特点:强烈的独立意识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到自己有做决定的权利和需求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父母,他们想要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脱离父母的掌控。

第二个特点:自尊心明显增强

孩子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有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年人来看待,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如果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屁孩,他们会非常愤怒。

第三个特点:强烈的自我关切意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迅猛,自我觉察的意识也在增强。他们会不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还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发展,如兴趣、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怎么样,同学、朋友、老师、父母是不是重视自己。

3

孩子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认知自己、确认自己:

一是别人对他的评价 。孩子会根据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父母、老师、同伴的评价都会对其自我认知产生影响。

二是与自己相当的人进行对比 。孩子通过与自己相当的人进行对比来认识自己、确认自己。

三是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 。孩子的心中也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他们会分析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存在哪些差距和矛盾,这些差距和矛盾会推动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自我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想尽一切法子,让自己爱上自己。如果能爱上自己,他们的身心就平衡了、愉悦了,反之,就会出现各种负面的情绪和行为。

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理解和接纳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青少年心理专家刘先杰,在他的著作《孩子成才的秘密》中,对于“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相处”,给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议。

1.放下期待,不再强迫,接纳孩子

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厢情愿,不能强迫孩子。要始终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不能够绑架孩子,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想法成长,你需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就是说你要尽量放下期待,让孩子做自己。

当你与孩子的意见不合时,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否认孩子:

“你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要听我的!”

“我还能害你吗?”

“你还小,你懂什么!”

这些毫无温度的反驳,直接扼杀了你与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他们以后又怎么会愿意袒露自己的心声呢?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距离,就是这样被拉得越来越远。父母还觉得,是孩子不懂事!

所以, 请放下你自己的经验,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不管孩子的想法在你看来有多幼稚,都不要硬生生地否定和指责。

倾听,是你与孩子建立亲近、信任的最好方法。当孩子需要被父母信任的需求得到满足,他就会在和你的关系中得到滋养,自然会产生向上之心、向好之心。

也就是说,他们的自尊水平会提高,会想要去做一个积极的人,这才是一个好的苗头,会推动孩子不断地变好。无论从学习上,生活习惯上,还是人际关系中,他自然都会越来越好。

很多家长总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你有没有先问问自己,你听见过孩子心底的需求吗?

2.理解孩子的“爱美之心”

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特征开始显露。

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自我关切意识明显增强,会格外地关注自己长得好不好看。比如,女孩对于自己的长相、皮肤、身材、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会特别敏感,会因为自己肤色不好、脸上的青春痘而烦恼、焦虑、不自信;男生则会对自己的身高、体形、肌肉等十分留意,特别在意自己长得帅不帅、挺不挺拔。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就会以为孩子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做正经事,成天倒腾自己的外表。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各种挖苦打击:

“看看你那妖里妖气的样子!”“少照照镜子,把心思放学习上!你再照也就长这样了!”

父母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回到正轨。然而,我们越不理解孩子,孩子越是要对着干。所以, 想要与青春期孩子顺畅沟通,让孩子积极配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自我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孩子独立意识的需求。要知道,他们关注自己的外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开始懂得爱美,说明他已经长大了,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3. 及时给予肯定

父母需要留心观察孩子,在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给予肯定。少一些数落和贬低,多一些赞美吧。

你想想,花花草草长期被批评、辱骂都会枯萎,何况是孩子呢?

“生命力本质上只有一种,但当它被看见时,就成了好的生命力,当不被看见时,就会成为黑色生命力。”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非常敏感,需要足够的心理营养。父母要多说一些赞美孩子的话,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认可自我。

怎么说呢?有一个公式,叫做: 肯定行为结果,表扬行为过程。

为什么要肯定结果,表扬过程?

首先,“肯定”和“表扬”这两个词的用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很显然表扬要更重一些。也就是说,要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一些。

当孩子考试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父母一般会说:“哇!儿子,你太了不起啦!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今天晚上咱们好好庆祝一下。”这样的方式,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容易让孩子忘乎所以。为什么呢?“了不起”这个词太空泛了,并没有点出他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我们可以这样说:“哇,儿子太棒了!你这次竞赛取得了好成绩,我和你老爸都开心坏了!这说明你平时的学习非常努力。我看到学习的态度也特别好,更重要的是你特别善于总结。看到你笔记本上面那些非常有条理性的笔记,你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模式,这非常棒!”

父母最应该表扬的,是孩子在平日里的种种努力行为,而不是那个结果。这是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只要努力做好了,取得好的结果是早晚的事儿。

4. 关注孩子的自我存在感

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细心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几乎把孩子的生活架空,孩子只剩下学习。这样的做法,看似为孩子好,实则把孩子排除在了真实的生活之外。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会认为自己努力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他们发现,只要自己不做作业,妈妈马上发脾气,一做作业,妈妈就开心,而内心的独立意识却与日俱增。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被尊重,孩子会在内心与父母对抗。

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作业和成绩,在父母眼里比他重要。父母爱的只是学习好的他,而不是。

关注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是让孩子知道,他是无条件被接纳的,他存在的价值不只是去学习,而是去探索外面的整个世界。

当孩子对学习之外的某些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尝试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多些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扣上一顶“不务正业”的帽子,斩断孩子与学习之外的一切联系。

5. 多与孩子进行书信来往

这是一个小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可以立竿见影。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大家会发现,与孩子的沟通不再像以前那么顺畅了,因为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试图挣脱父母。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与孩子进行书信来往。

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在里面,不过内容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加注意,只是把当面跟孩子沟通的内容搬进书信里,表面上满嘴的爱,内核却是给孩子制造更大的压力,就毫无意义。

我们在与孩子书信来往时,应该结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甚至暴露自己的某些弱点,并尽可能捕捉孩子值得嘉许的地方,让孩子与你产生共情。 以上方法,都出自家庭教育专家刘先杰老师的新作《孩子成才的秘密》

刘先杰老师是知名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他研究家庭教育领域10余年,曾经帮助超过2800名极度叛逆的“问题孩子”走出成长困境,最终学会和父母相处,找到学习的方向。他分享的教育知识,观看已经超过5亿!

刘先杰老师在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给家长有效的育儿指导:

*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地让一个沉迷游戏、辍学半年、拒绝和父母沟通的问题学生重返校园,恢复学习,成绩提高,并修复了和父母的关系;

* 让多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

* 让内向的孩子学会与人沟通;

* 让差生爱上学习,成绩逆袭,高考时超出期待值;

* 让抑郁的孩子走出痛苦,重新愿意和父母沟通;

* 让拖拉的孩子行动力更高效;……

而书中的所有方法,父母们都可以用在和孩子的相处中! 不要再顶着一颗“过时”的脑袋教孩子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经营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的观念不升级,孩子就永远活在黑暗里。

本书是你打开亲子教育之门的钥匙,更是助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唤醒孩子的钥匙。

182 评论(11)

飞翔的等待

不良行为”一般是泛指一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一般生活准则的行为,违反社会生活、学习、劳动纪律等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和犯罪行为。广义的说,所有这些行为的记录,无论是在公安局、派出所还是在单位,都是不良行为记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能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10 评论(11)

廖小可可

早恋这两个字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犹如洪水猛兽,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迅速掐断孩子这个想法或者阻止孩子早恋,因为觉得孩子还小思想不成熟,早恋势必会耽误学习。但有时候家长的过激行为可能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让越想尝试。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1、稳定情绪,保持冷静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待早恋的态度都十分统一,视早恋如洪水猛兽,发现的第一时间仿佛如临大敌,想着如何快速的阻止切断。但是其实家长这样过度的反应和独断的处理方式,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或者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的症状,首先应该保持冷静,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应对办法。2、寻求机会沟通初步了解完孩子的情况后,家长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场景,比如和孩子出去玩或者看电影的时候,在一个放松的环境和孩子聊聊内心的想法。例如了解两个孩子目前的相处状态和模式,如何看待和对方的关系等,不要一味的责备孩子,表面自己的立场:理解但是不支持,并且和孩子聊聊早恋的利弊,留给孩子时间自己思考。3、给孩子科普青春期性知识家长平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场合下,借助书籍或者科普视频等,给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比如女生的月经初潮、男生长胡子等等,这么做并不是表示支持孩子早恋,而是为了让孩子对青春期的变化有所了解,并且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越线的。4、引导孩子把重心放在学习上面对孩子的早恋,大部分父母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学习了,怕孩子谈恋爱影响学习。但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与同学的关系、学业难度等等,不能简单粗暴地归于早恋。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以学习为重,两个势均力敌的人感情才能长久,家长不阻止是要在保证课业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学习。早恋这件事其实并不可怕,家长也不要太过紧张,保持好心态,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早恋可能还会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95 评论(15)

愛戀寶寶

这种情况,建议你和孩子找适合的心理咨询师做家庭咨询调整心境。

153 评论(11)

钉子生锈了

‘我以前听说一个例子,你试试 把他赶到网吧,想出来都不让他出来,直到他求你 不过要暗中观测 ’我是学心理学的,这是认知疗法可以考虑用一下!第一次惩罚一定要严厉,不能有放松。家长双方事先一定要协商好,立场必须一致!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你的孩子从年龄上看刚好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要正确引导,打骂是不行的!上网成瘾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一个正常的感情宣泄渠道或者在现实社会没有得到认可,才会到网上找渠道----聊天,网络游戏,.......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心理治疗师经常说:理解中有关爱,倾听中有治疗!一定要给他一个宣泄的渠道。倾听是一门艺术,你要好好学习。‘你可以引导他 学画画啊 等等 最好还是在家弄个电脑 培养兴趣也容易 这样就算他玩玩游戏 也不会跑到外面去让你担心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得。‘我今天可抓住他了,他已经一连几天不回家了,我打算暴打一顿,然后驱除家门,他14岁,白养他了....我有心脏病,快气死我了,我快要疯了...’从这里看出你还是很爱你的孩子的。父亲的权威总有一天会消失,但是父亲的爱将会永存!您的孩子正在经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请提供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建议您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或者在线请心理咨询师帮忙。我是一名普通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只能帮您这么多。纳兰

229 评论(14)

dongdong88z

“白养他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对的。抚养、教育子女是作为父母的义务,是无私的。说“白养”,实则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这种思想早已是封建落后的了,如果不改变,自己将在孩子心中毫无被信任感,更不要说教育子女了。诸如“暴打一顿,然后驱除家门”的做法更是不合法律(遗弃罪)而且不负责任的。逃学、上网吧、夜不归宿,这是人年少贪玩的通病,通过有效的沟通就可以解决。但说谎(尤其是习惯性说谎),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表明家长和孩子间的裂痕已经很难填补。孩子表现不好是事实,但责任不在孩子。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但恐怕您不能照做。方法就是: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真正意义上把孩子看作自己的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这一步达到了,其他的事才能够进行。继而主动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是怎样想的。进行有效的沟通,问题自然会解决的。注意!是沟通,而不是教育。沟通意味着双向,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31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