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8

吃要吃好的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胡循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仔食糖仔

已采纳

厌学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好多大学生的心态,由高中的紧张状态,一下子放松了,就不会去学习了。当大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可以这么做:

1、减少周围干扰因素

要想保持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最关键的是如何立马进入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宁愿玩手机、看小说,也不愿意打开课本去背书,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学习,那么首先要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

首先要让自己立马坐到书桌面前,然后把一些干扰因素全都清理掉,比如说桌子上的手机、杂书或者是玩具等等,只留需要看的几本书、学习工具以及适当的试卷。

2、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很多时候无法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去,是因为没有紧迫感。任颖建议,可以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说今天完成5张卷子,其他内容全都放到一遍。然后把需要完成的5张卷子排好顺序,然后依次完成。

很多时候无法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去,是因为没有紧迫感。任颖建议,可以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说今天完成5张卷子,其他内容全都放到一遍。然后把需要完成的5张卷子排好顺序,然后依次完成。

3、营造足够的学习氛围

如果自律性不强,那么这个时候可以选择跟同学一起,或者是去到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足够浓郁的学习氛围能够带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去采取不同的方法,让自己快速的适应环境,然后高效率的学习。

4、看看其他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可以考虑换专业

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许填报专业不合适自己,所以进入大学学习后对专业没有一点兴趣或者感觉太难学不进去,这种情况可以看看学校其他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可以考虑换专业。有的大学生因为高考发挥不好进入了不理想的大学,就整天看不惯学校里的一切事物,怨天尤人肯定会导致厌学。要摆平自己的心态,不能改变大学,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要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比如考研等等。

5、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努力

上大学以后,不要因为要适应所谓的朋友而改变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应该找到那些对学习有激情、志同道合的同学,互相坚盾,一起努力学习。

心理咨询师胡循之

235 评论(13)

misskissfion

厌学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有时候开学我们就会因为想家而有厌学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在学习时遇到困难而有厌学情绪。厌学虽是正常现象,如果我们不及时改变自己的心态,那我们可能会受它影响而让自己变得颓废。那厌学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我给出的几点建议。

发现厌学怎么办:家长方面首先应该分析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与处理。家长要调整心态,孩子厌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系统问题。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背后的困难,多与孩子沟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必要时请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心身科、心理科就诊。

学生方面改变观念,接受自己厌学的学生应该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我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把厌学转化为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学生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好的方面,适当给自己一些肯定,认识到自己优点。培养兴趣和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努力创造条件,可以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感受成功感和学习兴趣。严格要求,增强自控能力当厌学情绪开始出现时,学生永远不要抛弃自己,放弃学习。有时候,学生应该强迫自己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激发自己内心的进步欲望。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到题目的一切变化都是因为基础知识,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紧张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同学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应该和老师沟通,征求意见,尽最大努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有合适的学习目标厌学的同学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刚开始的时候,目标不要太高。如果目标太高,很容易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当然,如果目标过低,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做出正确的归因合理的归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相反,错误的归因则会导致孩子更加自卑。一些厌学的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厌学情绪可以出现,但它不能一直影响我们,我们大学生如果有厌学情绪,一定要及时调整!

177 评论(11)

桐叶封弟

1、不要见,不要贱

分手后,不要再见面,如果见面,受伤的那个人会更加痛苦,先说分手的那个人会十分得意或者尴尬。如果是在一个地方上班,那最好调到其它部门,或者干脆辞职得了。

如果是在读书或者怎么的不能避免碰面,那就尽量不要直视对方,或者不要有眼神交流。也不要找些借口和他或者她见面,不要做那个受伤了,还傻傻地向他靠近的人。

2、不要联系

很多人在分手后,还会忍不住的想要联系对方,想要挽留这段感情,其实有时候都是白费功夫,不过是再受一次伤。虽然你把他的电话号码删了,但是还记得。

这就要求我们冷酷高冷了,就算被甩了,也要活得漂亮。这样做是很难,但是要坚持,不要 被别人看不起。还有就是不要为自己找借口联系他,比如生日,纪念日,情人节,春节等等。

3、丢掉所有关于他的东西

为了避免睹物思人。就请丢了所有关于他的东西吧,如果是当初他给你买的比较贵重的东西 ,可以考虑把这些贵重东西还给他。特别是当初照的照片,如果真的想走出来,就丢了吧,不要舍不得。

4、不要看对方的社交网络

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就算分手了,还留着对方的社交网络,时不时的进去看一看,看看他的说说,空间,看看他的朋友圈,看看他最近在听什么歌。这样只会让自己久久不能释怀。

5、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者户外活动

多参加一些自己的社交活动,多和朋友一起吃吃饭,唱唱歌。要学会把心事说给别人听,不要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分手了,说给朋友听,她们也会安慰你的,自己也会宽心很多。所以不要怕别人知道。

111 评论(13)

美美吻臭臭

失恋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我大概列举了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对方发现与你的性格志趣大相径庭者有之;

在相恋的过程中因为你的谈吐行为刺伤了对方的心灵而无法愈合者也有之;

你的不幸遭遇使对方吓跑着也有;

对方地位改变,将你舍弃的人也有对方爱上了别人,力图摆脱你的也有;

本来感情就很勉强,对方很理智果断的提出了不再凑合的过下去的也有;

受人挑拨的人也有;

甚至受舆论的挫折,家庭的挫折,使对方改变态度决定与你分手的人也有;

其实一旦失恋,你要客观冷静地去分析失恋的原因,看是否可以挽回。

如果是因为你在相恋的过程当中隐瞒了某些事实,或者言语刺伤了对方心灵,行为不检点,或者态度过于执拗,在某些小问题上争执不休,而导致对方提出中断爱情,你就要冷静的辨别:对方是真的决定中断呢还是有意识赌气?

如果是赌气,是恨铁不成钢这块。你就应该诚恳地检讨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

建立爱情不容易,要珍惜你们共同培养起来的情感,不应当轻易惹恼它。千万不能摆架子,那可能会造成失恋双方的终身遗憾。

如果对方确实无可挽回的要中断关系,你也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心比心的替代对方的角色,为对方想想:如果是我遇到了对方这样的情人,和犯了这样的错误,我能不能容忍。从自责自恨到发誓改正缺点,以崭新的姿态去寻求新的爱情,这样才是积极的感情转移。

如果对方因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者其他消极情绪与你决裂,你在痛苦的同时不妨这么想:既然恋爱期间你对我就这么一个态度,一旦组建家庭,不更要嫌弃我舍弃我嘛!原来你是这么个不值得爱的人。

这样想也能帮助你很快从失恋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

111 评论(15)

听雨轩808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2-5-8讲十坚持分享第1024天跟他人的关系其实是跟自己的关系 跟来访者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 跟世界的关系都是跟自己的关系 ,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才能达到平和稳定的状态, 对外平和,对内稳定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定义和特点 定义: 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心理 上的联系 有关系就是没关系,没关系就是有关系,关系是心理上的联结。 恋爱和婚姻通过联络,有沟通,彼此在一起,关注到对方的需求与在乎,关注到对方的感受。 你在乎他,他在乎你,你说的话她才听 趋利避害:不要刀子嘴,豆腐心,不会说少说或不说 特点: 1.个体性  ◆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自己是否所喜欢或愿意亲近 对外温和,对外温和,人家愿意亲近 2.直接性  ◆没有 直接接触 ,就构不成人际关系 没有相处不尝试,就不知道 撒娇加撒泼 3.情感性  ◆彼此间情感活动,主要特点◆倾向: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 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捕捉别人的情绪情感,但不一定要说出来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定向阶段 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都有固定的特征,有共性的,有个性的,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对自己越了解,对自己定向越准确,跟童年、成长环境、模式有关系,尤其是在择偶的时候,相似的或相反的。或者会变成一样的。看似相同或相似,还有很多的不同。我们学习心理学,会把家族的模式在我们这儿终止。 2.情感探索阶段  探索,开始是寒暄,然后不断深入 关注想要的,关注在一起不错的,关注做点啥,让小火苗再燃起来 眼里有光,心里有爱 爱自己所选择的,选择自己所爱的 3.情感交流阶段 内心隐秘的东西,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好多时候亲子关系就是在不断指责、否定的中退化 接纳度越高越能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 4.稳定交往阶段 也要有足够的尊重、用心 阶段不是硬性的划分,大概划分  零接触-知晓-表面接触-轻度互赖-中度互赖-强烈互赖 少评价多欣赏多理解 要能容得下,指责批评批判,下意识退,装不下他,孩子试图亲近,你装不下他,他这个圈就不往前走了,感觉温暖安全信任,才会愿意靠近,才能更亲密。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定义: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特点: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愿意暴露,说明是安全,我们可以给对方暴露,不要期望对方一定对我们暴露。 恋爱的早期,两个圈想完全重合,达不到就会出现冲突,年轻时不懂爱。 给你暴露多,就想和你有更多的亲密关系,如果不想和他有更多的交往,就不要去听哪些秘密。保持边界。 黄金法则:相互法则,我对你好,你对我好。 反黄金法则:因为我对你好,所以你一定要对我好 陌生人会暴露更多,因为安全,没有成见。 孩子不想找爸爸妈妈认识的咨询师 男人自我暴露没有女人那么容易,特别是同性朋友之间。 注意: 不能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 (内在自我安全和保护需要) 程度:由浅到深4个水平 1、情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基础是彼此相互重视与支持◆ 相互性是喜欢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不要有应该之心,单方面的关系走一段就走不下去了,相互付出差不多,或略微多一点点, 给婚姻往爱情账户存钱 你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你,哪怕你不说,气场会呈现,修自己 很多关系跟接纳和欣赏有关 ,总是看别人不顺眼,他也看你不顺眼,难得付出优势做的不错的地方换位理解,感觉包容和认可 作为咨询师,实在不喜欢就不接这个咨询,接了就需要无条件接纳和欣赏 2.交换性原则(礼尚往来)◆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期待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根据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有彼此在意的东西,两口子要共同成长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好人都会说我好) ◆人都喜欢“展示自己”以证明自我优越性 ◆ 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及其敏感 每个人都在保护自己的价值,别人否定自己,会远离这些人,就是保护自己的价值。会让自己感觉还行、还可以,才有更多的幸福感,有自尊,自信。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的优越感,自己老公好孩子好想让别人知道,说明自己拥有这些。不想让别人知道,内心丰盈。人人都很自恋,哪有那么多人注意你。都以为自己是舞台的C位,对他人的评价都很敏感。人人都有一颗玻璃心,玻璃心易碎。发朋友圈,看有没有人评价点赞。 4. 平等性原则(尊重-人格上的平等)  咨询师不是上帝,求助者才是他自己的上帝!  咨询是服务于生活的,工作中需要灵活运用! 五、人际关系类型   三维理论—— 美国学者舒茨提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包容 需要(接触、交往、相容) 与双亲交往程度导致:低社会行为(交往少,没有跟别人联结的原因)、超社会行为(想联结的愿望太强了)、理想社会行为 小时候密切,无限的包容,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远离 支配 需要(控制、被控制) 过度控制会导致顺从依赖,反叛愤怒 适度:有要求,又有自由 人的幸福:完成重要他人的期待,有意义有价值 情感 需要(爱人、被爱) 得到爱的程度导致: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粘着别人)、理想个人行为(爱自己,有空间,也爱别人) 热恋注定不会长久 爱他人的前提是活好自己 2.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不能满足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问题 3.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三种需要+两种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取向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 ( 1 )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 2 )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 3 )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 4 )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 5 )主动情感式。主动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 6 )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对成年的影响 (1)包容需要 ◆交往少,低社会行为,疏远有距离; ◆过分依赖,高社会行为,寻求接触与注意; ◆适宜沟通,理想社会行为,群居独处均满足 (2)支配需要 ◆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一定自由,民主式 ◆过分控制、专制式,易独断独行/拒绝支配/焦虑过重 (3)情感需要 ◆得不到爱,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关系 ◆溺爱环境,高个人行为,强烈寻求爱 ◆适当关心爱护,理想个人行为,不受宠若惊,能恰当对待自己 六、群体整合原则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群体形成: 包容 →控制→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群体解体: 感情不和 →失去控制→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第二单元   人际吸引 定义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人际关系的肯定形式 分类 ◆亲合(亲近合群)是较 低层次 的人际吸引 ◆喜欢是 中等程度 的吸引 ◆爱情是 最强烈 的人际吸引形式 影响喜欢的因素 (一)熟悉性和邻近性 ◆机会多、熟悉、易吸引(儿童友谊) ◆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 U 型曲线的关系(刺猬关系) 要有边界,要有自己的事情做,尤其是对孩子,要有边界,留出足够的空间 (二)相似性 ◆ 信念、价值观、人格,兴趣、爱好,背景地位,年龄经验◆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更重要 (三)互补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需要(美女豪门,外在差异极大的夫妇) 社会角色(律师、心理咨询师) 人格(内向、外向,房谋杜断) ◆ 互补,吸引力最大 恋爱黄金法则:价值观相似、性格互补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爱自己跟自己相似的人,比如和自己相似的孩子 归根结蒂是爱自己 (四)外貌吸引力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 ◆良好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光环效应(爱屋及乌) (五)才能 ◆ 无威胁的才能 会增加吸引( 有才能不要恃才傲物 ); ◆犯错误效应 有才能犯些小错误,有助于增加吸引 (更真实、可爱;专家咖啡洒在衣服上) 往往嫉妒跟我们差不多的人变好了 不嫉妒跟我们不相干的人,或者差距大的人 (六)人格品质 ◆影响吸引力最稳定因素 ◆安德森研究: 喜爱程度最高 - 真诚(真实纯粹); 喜爱程度最低-不真诚    当我们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时,我们已经成了最大的傻瓜! 第三单元   人际互动 定义:人际相互作用形式 1. 合作 及其基本条件:为达到共同目的互相配合的行为。条件: 1)目标的一致 2)共识与规范 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2. 竞争 及其基本条件: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条件: 1)目标稀有/难得,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 2)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双赢结局 3)有理性,按一定社会规范进行

18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