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大王哦
很高兴收到邀请来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对于如何来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我从个人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在高二那年,接触到了一本书,是雷米老师写的《心理罪》,这本书可以说是影响我大学报考专业的重要条件之一。书中的主人公通过心理学的技术帮助警察抓到罪犯,那一刻觉得好帅呀。本来是对考大学选择专业是没有概念的,但是在那一刻,自己要报考警校并且选择心理学专业。就在那一刻构建了自己的初步认知。于是在高考之后,就考到了警校,并且选择心理学专业进行学习。
一次偶然的事件发生,往往就决定了自己认知的发展,这是我第一次对于认知概念的初步理解。在普通心理学课本中,认知是最先讲到的一个心理学概念,所以可想而知:认知的重要性太重要了。
但是进入警校学习之后,发现所学的东西跟《心理罪》这本书描述的东西,有点不一样,感觉自己之前建立起来的认知体系被攻破了,那一刻是心灰意冷的。突然感觉到迷茫了,不知所云,也摸不到头脑,理不清思路。
但是人是需要长大的,那时候虽然苦恼了一段时间,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这么混下去,虽然能毕业,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在学校能够做一点什么有意义的事。于是就开始参加社团活动,并且去图书馆借书,阅读大量的书籍。就在自己参加社团活动时,理解了一份工作应该是怎样开展的,如何和别人进行友好沟通的,如何和别人进行合作的。这时候关于沟通和合作的认知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
因为在读大学之前没有读过什么书,当时也没有那个看书的意识,于是就没有想过看书这件事。但是学校有图书馆了,反正没啥事,很多人都说看书是有用的,于是自己就开始借书看书了。当开始看书的那一刻,自己的认知大门又被打开了。原来读书的乐趣是非常强大的,可以去畅游每一个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并且在书中提到了现实社会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那一刻明白:别人说读书是有好处的,这句话没有错。所以到如今,看书也是自己的一大乐好,并且在抒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在那时候构建了自己看书的认知体系。
所在继续回忆读书的阶段,觉得那是一段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只要自己想要去获得,努力争取,那么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以被自己争取过来。
转眼间,到毕业了,面临着去哪里工作?选择一座城市,对于自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决定了自己以后的眼光和眼界。当时没有着急去找工作,只知道找心理咨询类的工作在读书的城市养不活自己,暂且放弃这一想法。于是就在家钓鱼两个月。在钓鱼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应该去哪里呢?应该做什么工作呢?所以那时候每天思考的东西就是这些。突然某一天,自己想清楚了,买一张火车票,背个包就独自来到了上海。
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运用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时候的认知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通过不断反思和思考建立起来的,并且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从而强化这种认知体系,在未来的路途上,可以屡试不爽。
从读书选择学校和专业,到参加社会工作。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在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前提这种认知体系是自己喜欢的,而且是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的。这种认知就是自己通过行为来进行论证。
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但是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合理生存,就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角色特征。认知体系的形成,会让自己的状态达到一种存在即合理的状态。每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就是在通过自己的认知体系在选择。
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有几点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点:多阅读书籍。在书籍中,每个作者都会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并且用文字的描述,通俗易懂,在看书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某一个人跟自己很像,并且对方在迷茫痛苦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这样就可以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构建健全的生活本质。
第二点:多和陌生人有接触。对于熟悉的人,我们很清楚对方的想法是什么,但是面对陌生人,考验的是自己的智慧和真诚。在不断和陌生人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对方的优势优点,转化到自己身上,从而改变原来的认知体系,重新建立新的认知体系。
第三点:善于总结和反思。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进行复盘时,就会对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决定进行总结,这件事在当时的那个场景下,是不是应该这么做,这么做是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更换一种方式去做,自己所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成年人在犯错的时候,不愿意去承认自己错了,这其实是给孩子带来了一个坏的榜样。好的榜样是知错就改,态度友善。
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前提是自己能够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守信的人。以此为底盘,不断增加各方面的技能以及学习的课程,让自己的状态达到一种最舒适。
人的认知体系会发生变化吗?会的。比如长时间不学习,跟外界发展有脱节,那么对新事物的发展看法就会有很强的局限性。那么内心想要改变认知体系,行为上太受限制的。所以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关键点是自己的稳定性,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个人都有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方法,就像有些人非常懂人情世故,有些人就会活得非常单纯。当对人情世故拿捏非常到位时,那么自己就搭建好了关于人情世故的认知体系。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我们可以很好互动。
刘二蛋蛋蛋
目前最著名的方法就是合理情绪疗法。我们会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变化的是因为发生了这件事情。而其实不是事情引起我们情绪变化,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变化。所以只要改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们的情绪就会发跟着发生改变。
zhangalan26
改变认知,可以瞬间改变情绪,这是当然啦!认知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理解,是大脑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大脑决定我们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自然与情绪有关。
具体怎么做,说个小故事。
同事小兰早上和领导说下午五点将出差外地,领导当时正在忙,听到小兰说话就应了声然后出门了。
下午一点半是上班时间,小兰收到外出的领导发来信息问她”你在不在公司?”。小兰一看,这不是领导在怀疑她上班时间不在岗吗,领导居然对她查岗,这让小兰很生气,情绪一下子低落了,提不起工作精神。
后来她与领导沟通才得知,领导当时忙只知道她下午要出差,具体是几点没记住。下午发信息给小兰是想让她帮忙查份资料,完全没有多疑的心,更不存在查岗。
小兰一看原来这样,瞬间情绪便缓和,心情就好了。看,改变了认知,自然情绪随之被左右影响。
其实不难看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多考虑一层,别只是光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看外面。
这里的认知,只是换了个说法。
多学会换位思考,多学会多角度思考,你的世界就会宽阔许多。
(西晴个人微信公众号:小书桌xiaoshuzhuo2017,愿与你一起成长)
菲歐娜小盆友
认知是一个人思维和价值观的一个内在表现,而情绪是你认知的一个外在表现。
改变认知可以瞬间改变情绪,这句话我是绝对赞同的,比如今天下雨对于要出去玩的我来说其实是很烦的事,但在地铁站我看到有很多人卖伞的生意很好,很多人避免了淋雨,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件好事,瞬间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好了一点。
改变认知,就是要改变大脑里面的不合理想法观点,更新你的价值观。
情绪是怎么来的?情绪是受你大脑控制的,大脑里面有很多想法,有你一闪而过的念头,有你生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你的为人处事原则都影响你,影响你的情绪进而影响你的行动。
那我们怎么去改变自己的认知呢,我们要做自己大脑的主人,而不是受控于大脑,被情绪所左右。
很多人说修炼修行,修的是什么?修的其实就是一颗心&一个理智的正常的大脑。现在很多人虽然说作为一个人,但是他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他的认知完全受控于他的情绪,而不是认知指导情绪。
比如说我在客户现场看到有一些客户智商捉急,教了几遍的东西还是学不会老是问,老是一遍一遍的教,当时真是要吐血,于是我心里就很烦躁,于是我心里就说,要不我一下子全帮你做了吧,这样大家都省心,但是我一转念想,要是我不把你教会后面这么多客户,难道我每一个都需要揽在自己身上那不得把自己累死。于是我改变一下我的想法:你一遍不会我就教你两遍,你听不懂我就讲慢一点,直到你会为止。所以这样想之后,我整个人都变得耐心起来,对他的态度也会好一点,他的接受能力也在加强,这都是相互的。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别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大脑和认知,改变自己的认知,确实可以瞬间改变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受控于我们的大脑,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只需要稍微的转变一下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换一种方式去想,且经常性的往好的方面去想,就可以改变你的心性。
海鸟2010
在偶像剧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迎面走来一个高富帅(男主角),校园里一阵骚动。尤其是,那些比较花痴的女生,非常地兴奋,大声地尖叫:快看,快看,大神来了!大神来了!但人群中却有一个女生(女主角),完全没有兴趣,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这两种情绪,就是由于她们不同认知导致的。一种认为,高富帅就是用来仰慕的,一种认为高富帅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
而在生活中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我们时常给人贴标签,却不知之。
比如,去线下聚会,看到一两个名人。很想走过去和别人搭讪,但有人就畏畏缩缩,害羞地不敢去。有人很有自信,直接走过去跟名人交流,还在那合影留恋,不亦乐乎。产生这种情绪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认为名人是高高在上,不可亲近。后者认为名人没有架子,乐于和别人分享。
根据情绪的abc理论,我们的情绪来源于我们的认知。换句话说改变认知,就能从根源上解决我们的情绪问题。
但关键在于,当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挖掘出,到底是哪个观念在作怪。
观念不同于事实,是主观存在的。但很多人,容易将观点和事实混为一谈。比如车钱退不回来了,这是事实。有人因为车钱退不回来而难过,以为这就是观点。其实不是,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前提下,钱退不回了会难过。是钱对自己很重要吗,还是其他原因。不停地反问反问,直至找到那个最本质的观点。
哼哼家的猫猫
我想以我家请的阿姨为例子,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在和她相处的1年多时间里,我真从她身上学习到很多,我更加明白,优秀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脱颖而出。她的经历是非常值得借鉴,我分享给大家。
(1)虚心请教,不懂就问。
在阿姨决定辞职的前半个月,她对我讲:“杨小姐,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她女儿读初一了,如果继续在上海读下去,受户口限制,只能读技校,没有机会上高中。一直很乖的女儿,有一天突然对她说:“妈妈,我想参加高考,回老家去读书,再考回来。”
阿姨是非常犹豫的,因为转学面临很多困难,还要找人,并且回去后,她也不能工作了,再说女儿从小就在上海长大,根本不适应老家的环境了。
我还是建议,可以考虑回去,我跟她讲了2点原因。
本科学历是标配。个人意愿强烈,基础不错。
她考虑之后就决定带孩子回去了。
(2)很用心,执行能力强。
这个执行力不仅仅指她干活。
3年前,她很犹豫要不要买房,还打算全款买房。有一天,她工作的一家要搬家了,聊下来,原来人家买房子了,房子是1000万左右的。
阿姨就说了她也想买房,那个东家告诉她,“一定要买,现在是好时候。”并且阿姨得知,人家1000万的房子是贷款买的。阿姨想,“人家这么贵的房子,都贷款,我还担心什么。”
她就付了30%的首付,这样手里有现金也踏实。买房子,很多人建议她买拆迁房,郊区的。但她就记住了地段很重要,就买了老家最好地段新开发的楼盘。她告诉我这个房子已经涨了50多万了,可以说翻了一倍。
能做到这两点,认知也会随之升级。
谷穗的宝贝
情绪是怎么来的呢?
情绪并不是由某个人、某件事直接导致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这个人的看法、解释、认知、信念造成的。即:我们如何解释和认知事物,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举个例子,有一天,你上班路上扭了脚,打老公手机对方没有接。
如果你心想,他居然不接我电话,以前我们谈恋爱时他不是这样的,现在我还好是扭到了脚,万一我出了车祸呢,他不接电话,那不是我死了他也不知道啊!越想越来气,认为老公不接电话代表他不如以前爱自己了,又生气又失望,一上午心情都不好。
你的生气失望的情绪并不是由“老公不接电话”这件事直接导致的,而是由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认知,即“他没有以前爱我了”、“他就应该第一时间接我的电话”导致的。
同样一个事件,假如你心想,老公没有接电话,应该是在工作,等一会儿他闲下来了会打过来的。那么你就不会产生情绪波动。
因此我们要改变情绪,首先就要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从日常事件中训练自己的思维,从正面、积极、有助于事物的推进的角度,去认知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积极的认知风格。
如何改变认知,从而改写情绪?“和自己对话”三步法:
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
当处在一个消极情绪中,自己首先得知道,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例如深呼吸,或者离开现场冷处理。
第二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提炼不合理的认知。
第三步,调整心态,试着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重新获得积极的情绪。
(爱思考、有力量的思思。公众号:思思说育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