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果122
低自尊很可能是人类已知的最严重的情绪困扰。 憎恨别人会导致打架、对抗、战争甚至种族灭绝;自我仇恨则会导致更加隐蔽的结果:你不一定会去自杀,但可能会鄙视自己,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人们一般主要根据两个目标来评价自身:(1)学业、工作等是否取得成功;(2)是否得到别人的 认可。这显然会使你陷入麻烦之中。作为不完美的人,你无法保证永远不在工作和爱情上犯错误,所以你的自尊顶多只是暂时的。即使你现在对自己的评价很高,你也面临着再次犯错并陷入自责之中的危险。 更糟糕的是,由于你不能立即知道未来的结果,而且你知道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成功,因此你会对重要的事情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很可能会影响你的表现,增加失败的可能性。 太糟糕了!你对自尊的需要使你更加难以得到自尊,而且使你在努力过程中变得更加焦虑。 几个世纪前,一批哲学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发明了自我接纳方法。他们说,你可以建设性地选择永远拥有所谓的“无条件自我接纳”(USA)。根据这种方法,你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但是你 只能评价自己的表现,一定不能评价你自己、你的生命、你的整体、你的个性。虽然你可以相信别人能够无条件接纳你,这个人 可能是上帝、你的母亲、心理治疗师或其他人,但是当你无条件接纳自己时,除了你,再没有人能改变这种接纳。自尊和自我接纳都是可以获取的——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去选择,你就可以得到它们。作者简介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1913—2007)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卡尔·罗杰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疗法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见效快,为中国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方法,是中国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考试必考的疗法之一。埃利斯自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投身心理治疗工作60余年,治愈了15 000多名饱受各种情绪困扰的人,并在纽约创立阿尔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学院。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多个核心心理咨询期刊都曾刊登过埃利斯的文章,他的文章刊登次数堪称心理咨询领域之最。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籍,其中有许多都成为常年畅销的经典,有几本著作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2003年,当他90岁生日的那天,他收到了多位公众知名人物的贺电,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学》杂志上,他被誉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是史上最长寿的心理学家,2007年安然辞世,享年93岁,被美国媒体尊称为“心理学巨匠”。 书 名 无条件接纳自己 作 者 [美] 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原版名称 The Myth of Self-esteem: How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Can Change Your Life Forever 译 者 刘清山 ISBN 9787111560869 页 数 284页 定 价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3 开 本 16开
小优的爱人
你妈妈可能很念旧,也很节约。有时候你要丢的东西直接别被你妈妈知道,直接丢了。还有多和她交流,你能改变她的想法和习惯。有些东西在你妈妈看来很有意义噢,也许很多都是关于你的以前。
随风思恋
一、阿德勒童年经历的影响阿德勒的童年经历代表着家庭和社交的影响。阿德勒在童年的时候,身体羸弱,当时的他有很多病痛需要克服。 当时在欧洲,佝偻病很常见,因为这个病症,童年的他骨头比较脆弱,个子也稍矮小,到四岁才学会走路。这也导致他无法参加对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的活动。阿德勒的早年记忆都围绕着疾病和医疗干预而来。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往事是,由于我罹患佝偻病,我被绷带绑着坐在椅子上,健康的哥哥坐我对面。他上蹿下跳,来去自如,然而我每动一下都会极度紧张,非常费力。每个人都尽力帮我,父母更是呕心沥血。在5岁那年,他又得了一场十分严重的肺炎,医生当时判断治疗无望。出人意料的是,阿德勒最终活了下来。很多书籍讲到,阿德勒在家排行老二,其实他是老三,他有一个大的哥哥很早就不再世了。 作为一个排行中间的孩子,而阿德勒的哥哥又特别健康、优秀,获得了父母很多关注。他和哥哥之间的竞争则持续了一生。身高不足5英尺5英寸、自觉长相丑陋的阿德勒总觉得受制于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哥哥,他正是通过获得在学业等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自己的身体缺陷。在阿德勒小的时候,他的内心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他需要很用力地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阿德勒的一生,也是一直克服困难的一生,不仅是克服生理困难,还是心理困难。他的一辈子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理解,和寻找自身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阿德勒心理学又叫克服困难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时有目的的。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也会说,完美是人类想要追求的目标,我们这里说的完美,它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向一个趋向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反他人的,而是对整个社会有意义的方向。这是阿德勒心理学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二、阿德勒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关注社会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影响。阿德勒把社会的概念带进心理学,也把心理学的概念带进社会的大环境。阿德勒心理学也是系统的家庭心理学。因为它重视父母的养育,兄弟姐妹的影响以及婚姻关系。 他认为家庭的影响因素也是人精神健康的关键。阿德勒心理学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也是心理学家和个案人员的关系,会对个案来访者产生一定的影响,阿德勒也有提到关于民主的关系。他提倡在婚姻中、成人之间、孩子之间,倡导相互尊重,民主的关系。因此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他也很重视心理咨询师和个案人员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阿德勒相信,人是有能力感受到自己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不局限与一个小小的团体,而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整个人类的关系。阿德勒在一战时期,有作为军医服务于一线的经历,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人类之间产生的悲剧对人类的创伤性是无比巨大的。由此,他后来发表了阿德勒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社会共同感,又叫社会情怀。他把社会情怀定义为:一个人能够透过另一个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能够通过别人的耳朵去看世界,能够通过别人的感觉去感受世界。他相信,社会情怀是人类天生就有的, 如果我们可以培养和发展社会情怀,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整个人类社会更完善更往前地发展。阿德勒心理学也被誉为非常有实操性。当我们学习了,就可以马上应用。它的想学习效果不仅局限于医疗界,在商业领域,在教育界等都能广泛应用。三、为什么阿德勒会从医生变成一位心理学家事实上,在阿德勒生活的那个年代,并没有心理学家的这个职位。我们后来称之为心理学家的人,是当时通过严格训练的医生。当时,医学学生都需要学习两个课程: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而阿德勒一开始是眼科医生,当然作为医生,他就已经学过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课程,当他在执医的过程中,他观察到,其实社会的条件和环境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还开始关注到,心理会对生理造成影响。在阿德勒的第一本《裁缝的秘密》中,就有提到,他在执医的过程中发现其实,裁缝很多的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和条件造成的。 在阿德勒的年代,很少有医生会去关心病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阿德勒可以说是第一个关注到病人生活情况的医生。从这一点看,我们可以看到阿德勒的工作方向越来越趋于精神病医生的方向,也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心理医生的方向。四、阿德勒轶事关于阿德勒的故事很多,有关于阿德勒的婚姻、他和俄国社会革命家友谊的故事,以及阿德勒与长女的故事。玛丽娜博士分享了关于阿德勒婚姻的故事阿德勒在1895年从医学院毕业,作为一个年轻的毕业生,他脑海里有很多关于如何改善社会的想法。 他一方面在实践自己的想法,自己当时也很积极地参与当时在瑞士和奥地利非常流行的关于社会改革者的沙龙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他认识了一位来自俄国的女学生,这位叫莱莎的学生当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动物学,比阿德勒小3岁。虽然她的专业是动物学,但是她对社会改善的话题很感兴趣。 当时阿德勒曾经跟他的朋友分享过,即便他可以在实验室创造一个女性,也无法像莱莎如此完美。他们的关系于此建立并且很快进入婚姻阶段。因为莱莎是俄国人,她需要回国去准备证件手续和获得父母的同意。 在1987年她回到俄国,年轻的阿德勒医生无法等到莱莎父母的同意就自己忍不住前往俄罗斯。于是在1897年12月,双方在俄国举办了婚礼。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回到维也纳之后,住在了阿德勒父母留给他们的公寓中。在1898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阿德勒的妻子莱莎一直想要做有关社会改变的事情,她无法安心地做一个医生的太太。 直至阿德勒于1937年去世,她一直对为社会做出改变想出一份力。而莱莎也相当长寿,一直活到了1962年。 她一生移民了两次,从俄国到维也纳,从维也纳到美国,而且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她的一生当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因此,她一生都关注于反对战争和追求社会公平。以上是阿德勒和莱莎之间的故事。 了解作者的生平,人书合一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