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鱼泡泡oo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奋斗的 励志 故事 ,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奋斗的励志故事篇1:奋斗是一个人的私事 1999年,我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念大学,一个不值得夸耀的民办大学,没有 通知书 ,没有谢师宴,有的只是火车24小时的颠簸、内心的狂躁不安和对未来模糊的想象。 大学 毕业 后,如我一般的就业生,像是非洲奔腾的角马一样一起奔向就业市场。 我也像他们一样把简历包装得像是企业的投标书,精致华美,恨不得把小学得奖都搬出来,可是我们的简历在被草草看过或者还没看过便按市场价一元每市斤卖给了收废站。 这样的求职生涯曾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没有上学,也许内心会平衡一点,至少不会感觉这么憋屈。 我和同寝室的张伟都找不到工作,租住在一个狭小的城中村中,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就像与世隔绝一般。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我们一起承包了一辆小三轮车,给三轮车做了一番改造,加了顶棚,挂了彩帘,摆上小商品,开始了我们的小本经营之路。 上午我来,下午张伟来。这样的岁月过了1个月零3天,赚了500元钱,我们平分。为了不给对方分做250,我们花50元吃了顿海鲜大排档。然后,收拾好我们的行装,张伟对我说:“我准备去南方闯闯,也许会有机会。”我对他说:“一、违法的事儿咱不干。二、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南方的水土需要适应。三、无论好与坏,我们要经常联系。”他嘿嘿笑着,反问我:“你有什么打算?”我说:“回家吧,假如这个城市不需要我这样的人。我又何必厚着脸皮留在这里。” 张伟真的去了南方,我却没有离开这个城市。 我固执地要征服这个城市,做过书店的理货员,就是书来了后就要把它们从楼下扛到楼上,然后按书籍的种类、价码做好分类。书店人手不够时,我还客串一把售货员。平时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需要什么书?我来帮您找。” 书店的工作繁忙而辛苦,但老板不在的时候,可以有时间阅读。假如说两个月的书店生涯让我有所收益的话,也只有在早晨人不多的时候,手捧一本余华的《活着》,反复地读他在前言里写的:“活着不是为了别的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生命本身可以承载千钧一发的力量。” 我不太清楚这话是励志还是消极,但却有自己独到的体会。生命力如蟑螂小强的我,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口饭吃。广东人爱讲的一句话就是挑食,我要挑自己的食。 之后,我又做过零零碎碎的好几个工作。每日披星戴月地回家倒头就睡,起来就去挤公车,下了公交跑着去早点摊买一份早点气都不喘地上楼。这样的日子过了大概有两年多。 在《喜剧之王》中,周星驰一个人在海边大喊:奋斗!努力!……每当我看到这个片段,就感觉一阵心酸,小人物的奋斗,都差不多,能够照亮我们的,就是那如萤光般若隐若现的梦想。 终于有一个机会,一个行业中的精英介绍我去他的公司,这样,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晚上要参加学习班,白天在公司里做活,老板那时最常说的话就是:活做得太不像话。这样的日子随着老板的责骂变得越来越少,我的薪水也慢慢涨了起来,直到后来老板对我说:“嗯,你这个孩子,比较聪明好学。”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年,在设计的圈子里,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次和引荐我的行业精英聚到一起吃饭,他喝得像个煮熟了的螃蟹,凑过来对我说:“知道我当时为什么推荐你一个没有 经验 的人去那个公司吗?”我茫然地说:“不知道啊。”他说:“因为你小子身上有一股韧劲。”我说:“因为有个萤火虫一直在我前面,不停地闪啊闪,指引着我向前奔跑。”他问:“什么?”我说:“没什么啦。”他不停地追问,我最后说:“这个萤火虫叫做梦想。”他嘿嘿地笑着回道:“矫情!” 他是表面上大大咧咧但是凡事看在眼里的人,他说出矫情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他眼里闪烁过的一丝光芒,我知道他懂,只是他不说。 之后的岁月应该讲是顺风顺水,就这样,一切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也或者是内心的心潮暗涌早已不再那么炽烈浓郁。甚至,我还与之前一起拉三轮的张伟见了面。他风尘仆仆地从南方赶来,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区域经理。 我和张伟还有女友小坐,张伟举杯,说:“为三轮车干杯。”我回:“为两个本应该250的人干杯。”他又回:“为了海鲜大排档干杯。”我回:“为两个萤火虫干杯。”……这顿酒喝到最后,两人竟然不约而同地闪出泪花。 他问我:“你当时为什么选择留在这个城市,你不是选择回家吗?”我笑着说:“当时我想,我要征服这座城市。”他斜着眼睛瞅我一眼调侃:“这么大志向?!”我接着说:“后来才知道,我是要融入这个城市,去贴近他,去感受它,去与它融为一体。”他说其实他也是。 回家的路上,我对女友说:“其实奋斗,是一个人的私事。你看看街上的任何人,都是在奋斗啊,他们虽然不讲出来,但是你能感觉到,当人怀揣梦想的时候,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幸福的。等我老去的那一刻,有数不尽的时间来给你讲我的奋斗史,我亲爱的小傻瓜。” 关于奋斗的励志故事篇2:艾默里奇,用奋斗扛住梦想 2010年的地球刚跑上新的征程,就在电影《2012》里毁灭了。影片的导演说,我要把地球毁灭给人类看,让人们警醒。于是斥资两亿美元,掀起了好莱坞的最高浪潮。三天以后,世界影迷无人不知他的名字——罗兰·艾默里奇。 1955年,一场铺天盖地的 大雪 袭击了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古城斯图加特。庄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罗兰在这样的灾难里降生,注定了他对灾难片的情有独钟。那个年代德国很不太平,柏林墙还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十来岁的罗兰在西德接受 教育 ,学习雕塑和建筑。 但罗兰并不喜欢这门枯燥的艺术。每天跟死气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觉得了然无趣,只好海阔天空地幻想世界与未来。出于厌恶,他总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筑都统统碎掉,然后自己幸灾乐祸地踩上去“捡落儿”。如果当年罗兰只是在幻想里过一把瘾,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后,罗兰的这一理想真的彻底实现了。自由女神像、白宫、埃菲尔铁塔在他的科幻巨制里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利润,足够罗兰盖一座货真价实的白宫。因为他的票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那时候罗兰成绩很差,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斯皮尔伯格齐头并进。他放弃了雕塑,到 广告 公司做策划。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一天,公司老板把一摞文件狠狠地摔在罗兰的面前。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构思?老板把腿搭在罗兰的办公桌上,怒气冲冲。罗兰看着老板肮脏的鞋底,无言以对。 罗兰离开了公司。天大地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第二天,罗兰又回到了学校。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天我会把羞辱还给你的!罗兰心想。 那时已是1977年,22岁的罗兰在慕尼黑电影学院里“闭关修炼”,学习制片和导演。和其他求学度日的小伙子一样,青年罗兰在校的几年没有荣誉,也没有女友。他独自一人在寂寞里打发时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也许是量的积累催生了质的突变吧,在毕业之际,罗兰的毕业作品《诺亚方舟法则》一鸣惊人,竟然博得柏林电影节的头魁。 不幸的是,年轻的罗兰虽然天纵英才,口袋里却没几个钢镚。他在德国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本打算大干一场,却被狭窄的市场和捉襟见肘的资金卡住了前进的齿轮。倔犟的罗兰不相信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着牙,扛住了自己的梦想。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后,好莱坞向罗兰抛出了橄榄枝,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此时的罗兰已经筋疲力尽,捉住这根救命稻草后,罗兰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好莱坞登陆。1996年6月25号,罗兰的《独立日》破幕而出。从此,雄鸡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无论何时你都会看到他的汗水。2009年11月,罗兰的旷世巨著《2012》在三天内席卷全球,震惊世界。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难的肩膀,扛住梦想的奋斗。现在,他终于可以自信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回答当年老板的嘲讽:是的,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构思。 关于奋斗的励志故事篇3:一个“差生”的奋斗史 “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 英语学习 日记 》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 出国 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关注,豆瓣上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队”,8个QQ群全部爆满,里面聚集了众多为梦想奋斗的人,他们每天坚持早起、坚持“打卡”签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 儿童 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曾经的差生:打牌、逃课、泡吧 考拉小巫说:“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沉重打击或重大失败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光靠人在耳边说,是听不进去的。”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 分数线 都没达到。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高考,考拉小巫在补招录取中扫尾进了内蒙古大学英语系,看着自己的同学奔向了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她开始重新 反思 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考拉小巫好像突然“开窍”了。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 大学想打翻身仗改变命运 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但是这次她真正付诸行动了。 考拉小巫进入了“披星戴月”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钟爬起来,别人玩乐我学习,别人逛街我学习,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过节我学习。生活单调又枯燥,但从没心疼过自己。” 考拉小巫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并在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出国的想法萌生了。研一上学期,冲击GRE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计划与执行,是她大学四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她的生活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每年有年目标,每月有月目标,每周有周目标,每天有天目标。 帮助有梦想的“咸鱼” 2008年10月,考拉小巫向7所美国大学发出了她的申请材料,“从那时起,刷邮箱以及痛苦的等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个月后,考拉小巫收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到美国后,考拉小巫一如既往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完成计划。她以全A的成绩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并成功应聘为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咸鱼’,但是,我们是有梦想的‘咸鱼’。无论自己来自哪里,如何平凡,在梦想方面,是人人平等的。”考拉笑着说。
猫爷爱大王
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理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理想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成功的事例篇1
“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 英语学习 日记 》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 出国 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关注,豆瓣上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队”,8个QQ群全部爆满,里面聚集了众多为梦想奋斗的人,他们每天坚持早起、坚持“打卡”签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 儿童 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曾经的差生:打牌、逃课、泡吧
考拉小巫说:“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沉重打击或重大失败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光靠人在耳边说,是听不进去的。”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 分数线 都没达到。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高考,考拉小巫在补招录取中扫尾进了内蒙古大学英语系,看着自己的同学奔向了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她开始重新 反思 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考拉小巫好像突然“开窍”了。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
大学想打翻身仗改变命运
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但是这次她真正付诸行动了。
考拉小巫进入了“披星戴月”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钟爬起来,别人玩乐我学习,别人逛街我学习,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过节我学习。生活单调又枯燥,但从没心疼过自己。”
考拉小巫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并在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出国的想法萌生了。研一上学期,冲击GRE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计划与执行,是她大学四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她的生活一直是按计划进行的——每年有年目标,每月有月目标,每周有周目标,每天有天目标。
帮助有梦想的“咸鱼”
2008年10月,考拉小巫向7所美国大学发出了她的申请材料,“从那时起,刷邮箱以及痛苦的等待,便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
一个月后,考拉小巫收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 通知书 。
到美国后,考拉小巫一如既往地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完成计划。她以全A的成绩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并成功应聘为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是‘咸鱼’,但是,我们是有梦想的‘咸鱼’。无论自己来自哪里,如何平凡,在梦想方面,是人人平等的。”考拉笑着说。
理想成功的事例篇2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想的和最后做的总有不同,做好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初的梦想是做老师,但是19岁从新乡税校 毕业 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就去打工了。三年下来,除了结识我这辈子的人生伴侣和收获自信外,并没有多大收获,最终决定回来创业。
上天眷顾,抛了个馅饼砸中我的脑袋——跟朋友买彩票中得大奖。也正是分得的两万多元奖金,成了我事业的启动资金。三台电脑(一买二借),租来20多平米的小办公室,“青峰”诞生了。
把奋斗留在骨子里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的人生阅历、生活 经验 都极其缺乏,惟一有的是大胆,无知者无畏,只能奋斗拼搏,甚至说是拼命,让别人看到我的勤奋和“强”。就这样坚持了4年多,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青峰不算很大的企业,但发展平稳,前景也不错。我们做的主要是互联网这一领域,毫无疑问,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竞争性,每个员工压力特别大,都希望把这份事业做大。
然而创业第二年,我就遭遇了第一次寒流。早上来公司上班的时候,所有员工(当时有十几个人)都 离职 了,只剩下我自己。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职,但意识到自己的管理出问题了。有压力不一定全是坏事,可是他们开心吗?跟着我有什么前途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经过很长时间思考,我明白了:管理一个企业,归根到底是管理企业员工。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员工,什么事也做不成。员工应该受到尊重,因为他们同样是有身份、尊严和地位(不是职位)的人。
想明白了这点,我没有怪那些离职的员工,反而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正是从这件事以后,我才开始科学地管理公司。
每天都有新员工加入,为了多和他们沟通,我坚持天天按时来公司上班。一次,无意间发现,公司将近500名员工,我只认识70多人。这个数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同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力求多认识一些员工,让他们更有归属感。竞争虽然残酷,但彼此间的温暖会使整个工作流程良性循环。
就像我自己一样,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分享,创业一点意义也没有。家庭在我心中排第一,事业第二。所以,我试着慢慢收心,承担家庭责任。同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最初宏伟的目标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件事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好成了我切实的追求。怎么把他们管理好,让他们工作得舒心快乐、提高效率,让公司取得更丰厚的利润,成了我工作的重心。把奋斗留在骨子里,内心的“强”比外表的“强”要好。
然而,寒流再次席卷而来,我被几个部门主管联合起来将了一军。吃饭的时候,他们集体要求涨工资。但这次我不像第一次那么慌乱。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局面迅速稳定了。后来,他们都辞职了。现在想想,工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应该全面看待:工资到了,员工水平不到,员工危险了;员工水平到了,工资不到,企业危险了。
让员工有幸福感
后来,我更注意协调工资与员工自身的关系,比如招聘的 面试 环节,我会告诉他们公司的缺点。当然,也告诉他们我的要求。人才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留住他们,不是简单地涨工资就行了,还要让他们感到快乐。公司每周都休息,大小轮休,法定节假日也照常过。给他们留足时间去放松,也鼓励他们去购物旅游。他们只有开心了,才会安心工作。高效、高压、高兴,应该是员工的常态。幸福感很重要。
现在公司发展越来越顺,将近500个员工了。这些员工从年龄阅历各方面来说都有明显的分层。80前这些人身上有更多的吃苦耐劳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这类员工,我给他们信任。而80后,具体是1980—1986年之间的,进入而立之年,他们已经渐渐成熟,开始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他们,我给空间。他们有什么建议、活动安排,我基本上都支持。虽然我知道,我去做结果可能会更好,但是得留空间让他们去做。1987年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可以归到90后,虽然很多人都批判他们,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特别聪明,思维活跃无定式,对他们更多的是表扬。分层管理的直接好处是结构的优化。
任何一个老板可能都做过假设:我的员工很优秀怎么样,或我的员工很糟糕怎么样。这就涉及到管理技能的问题。两种不同的假设,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现在,我更多的是“无为而治”。我相信我的员工是优秀的,不需要制度约束的。公司的各项 规章制度 由当初的100页削减到现在的30页,每一方面尽量不超过10条,而员工并未因此放弃自我约束。新乡营销部经理是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一开始管3个人到后来的30个人,再到整个安阳地区,我相信她能做好。(即使现在待产在家,我还鼓励她按照之前的 方法 来管理。)
同时,我要求人人都有目标,“人人头上有把刀”,一周 总结 一次。这样,每年公司业绩的完成与目标的误差只有5%,再好不会超过105%,再差也不会低于95%。
创业当如乔布斯
我们和百度合作,百度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服务。其实,不管做网页网站还是开发程序和软件,卖的都是“服务”产品,是为了 广告 的推广与发行。
一个企业做好了,就加大广告投入力度,做得不好也不可能不做宣传,毕竟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只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和百度的关系就是飞机场和飞机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负责好飞机的安全降落。
我力求让自己“辛苦一点”,这辛苦不在身体,更不在精神,而是说作为一个老板,也像其他行业一样,最起码经常上班。中国很多企业最后都倒闭了,差不多都是企业做大之后老板松懈了,开始游山玩水。如果真能玩出一个好企业,那这个人绝对是天才,而且人人都可以做企业了。不过,大多数人都不是。凡是伟大的企业家都不是游山玩水消遣而来的,是像比尔?盖茨、乔布斯那样辛苦工作赢来的。
做企业一定要专一。从2002年创业开始,我做的就是现在的产品,一直做,做得越来越顺,越来越好。互联网是个很宽广的东西,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人人都可能成功,但谁也不能一个人就把所有的钱赚完。把一个行业做好,做精细,做得与众不同,就是成功。
公司发展到今天,不仅解决了我的生存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而且生活得相对不错。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了,我开始带领大家做公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学会了感恩。不管怎么样,至少你比受捐人得到的多,暂时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去做。我们把方向主要集中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每个月我拿出500元,员工则从1元起,数额不等,自愿加入。我告诉他们,一旦加入就必须坚持10年。
带领大家做好事,就意味着不去做坏事;不做坏事就是为社会做贡献。
创业之初,目标高远,巍然如山,伟大存在于未来;匆匆十年,目标仅仅是做好当下,伟大存乎步履之间。或许有人认为我已小有成就,会自感志酬意满,不愿阔步前行。其实不是的。相反,我早已把心目中的理想揉碎,铺陈在今天和明天,更加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如果非让我对未来有个描述的话,我希望我的企业是最快乐、最温暖、最和谐、最具青春脉动的企业。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