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红茶
共情能力有两种。一种是天生觉察他人内在状态的能力。这会体现在一些人际交往高手,领袖人物或者是心理咨询师身上。这是一种中立的能力,好人可以用它来做好事,坏人可以用它来做坏事。比如,有罪犯头目,就会运用这种能力控制手下,通过制造恐惧来获得稳固地位,这是他们运用同理心。一种是因为人际创伤带来的敏感反应。这是因为早年依恋关系、回应错位或者严苛等带来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他们会将自己的稳定感交付环境。环境安全、他们自体感稳定;环境稍有变化,他们跟随者陷入糟糕状态。这其实是需要成长的心理议题。这两者非常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自己的稳定感是否受到外界影响。共情力好的人,相当于多了一双探测他人自己的“超声波”,但因创伤带来的敏感,虽然也有一定共情能力,但往往是负性情绪、他人的攻击反应等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则可能显得过于迟钝。那些自己敏感的往往是自己创伤所在。一个早年失去亲人,有分离创伤的人,可能对朋友生病过度反应,产生惶惶不安,并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朋友身上,觉得他将不久要离开人世。结果是这种交流,被对方嫌恶,觉得这是诅咒,而自己还觉得是好心一片。这种敏感是创伤的。可能在关系中让他人很累,自己也很累。而你的朋友的情况,就很明显。她听到别人不快乐,内心不快乐。是因为他人的不快乐唤醒了她内心暗在的“不快乐回忆”。人的反应如同电脑。大部分经历和人生体验存在硬盘,内存中只处理一些关键信息。被环境刺激反应,则会调动硬盘中的信息到内存中,处于“运作”状态。这是唤醒了硬盘原本的“坏扇区”。好的心理咨询师之所以会越来越好,是因为自己粗大的成长议题整合完成后,在咨询工作中会被触及唤醒一个个小的“硬盘区议题”,这就会形成工作动力,不断清理整合自己,变得越来越顺畅。每个人都有“病”、“创伤”、“情结”,这些不断被碰触和看到,就会形成领悟的土壤。无论是哪一种。共情力都会带给人成长。借助共情发现的问题,可能是自己意识不到的,也是真正需要成长的所在。有不少人走的路是错误的,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方向,恰好可能是在自我修饰、自我防御固化的路上。这些可以借助共情力来提示自己。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因为个人痛苦,学习了中医,接着学习了禅修,她开始痴迷于禅修体验,并远离自己的家庭。在禅修中她被他人赋能,但是就像成瘾一样,无法回归生活。家庭变得越来越糟,说话越来越“玄乎”。她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后来又因她的美貌,被很多“导师”诱惑,这让她在矛盾和被吸引中纠结冲突。
西关少爷Billy
1、缺乏共情能力的原因可能是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长时间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共情能力也会慢慢变差,如果压抑了悲伤和难过,就容易导致心情低落,也就是抑郁。如果压抑了愤怒,会变得冷酷凶狠。如果压抑了害怕和恐惧,容易变得敏感,没有安全感。情绪是一股能量,只有发泄才会让它流动起来,从你心里释放出去,如果一味压抑,很容易导致情绪固着在身体内。2、缺乏共情能力的原因可能是个人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人都是有自己的基本需求的,如果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时间长了,这个人的心理就会不健康,人的内心都有深深渴望的事物。若有一种渴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心深处就会滋生不安,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使得生活充满了失望。时间久了他的情绪值会慢慢降低,没有什么能触动他的心,自然而然的,他的共情能力也会变得特别差。扩展资料:其实共情能力可以后天培养,它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如果想要在某种程度上体验共情能力的作用,这可能需要更多地去接触内心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可能是在那些避免与自己内心接触,甚至不断谴责他人的家庭中长大的。有些人很早就学会了封闭自己的感情,以至于他们也封闭了自己的内心。生活中,男女双方,如果只是站在自己角度去考虑问题,总是觉得自己比对方辛苦,那么这种没有共情能力的行为,就会让双方关系越来越差;作为下属没有共情能力,不会得到领导赏识;作为领导没有共情能力,则不能长久得到下属支持。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