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9

美食大卡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莫细满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很多时候会想起

已采纳

焦虑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将我们带入困局,蒙蔽心门,在潜意识里操控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焦虑可以是没有分化好的自我意识,纠葛在错误复杂的一元、二元、三元关系里; 焦虑可以是莫名的情绪,压抑在认知的偏狭和安全感的困乏里; 焦虑可以是以死亡为终极的恐惧,隐藏在不安全的依恋里; 焦虑在童年不幸的缺失里,在中年震荡的危机里,在从未被满足的需求里。 焦虑是如此抽象,难探分明,飘渺不定。需要个抓手,需要双眼睛。  三木水,北大硕士,优秀心理咨询师,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主笔。她的新书《整理焦虑》就是这样一个抓手,一双眼睛,让飘渺而又无处不在的焦虑,具象化在众多的案例里,帮助读者看见焦虑,面对焦虑,缓解焦虑,最后带着不再排斥的焦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整理焦虑》这本书里,三木水带我们探究了焦虑的根源,探讨了焦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帮我们厘清了疏解焦虑的方法。在她的娓娓道来里,有些案例里通篇看不到“焦虑”二字,比如三我(自我本我超我)打架的女士,因纠结穿什么衣服出门而最终无法出门。排行老二最不受父母重视的孩子,内在有对父母深深的怨恨,却反向形成为家中最孝顺、最担责的人,被父母依靠着。还有因为内在完美主义的要求,而无法交到朋友。。。。。。但是在那些案例故事里,毫无例外,都笼罩着焦虑的气氛。那些看似最生活的场景,都是焦虑产生的温床。 各种行为问题表象的冰山之下,是一个因无数次没有被满足正当的需要而受伤了内在小孩。 看见Ta,连接Ta,慢慢和解,逐渐疗愈。这是条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隔断原生家庭的羁绊走向幸福新生的通达之路。  《整理焦虑》是每个人都可读一读的心理自助书。案例故事背后,有细节的拆解,有认知理论的分析,也有现实的引导。 整理焦虑,不代表消灭焦虑。 焦虑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进化的重要意义,也是无法消除的。往往,企图消除焦虑的想法才让人们变得更加焦虑。  要学会用积极视角重新认识焦虑,接纳焦虑的存在。 要发掘优势的资源,让混沌的心灵归序,让空洞得到修补,让脆弱得到加固。最终,带着对焦虑宽容接纳的心,迎接越来越好的生活。

莫细满心理咨询师

197 评论(11)

小小千寻小尼玛

4月17日,《爱上你治愈我》(以下简称《治愈我》)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上线。初听剧名,本以为这仅是一个虐心又温暖的爱情故事,看后才知道,《治愈我》远不止如此,这更是一部气质独特又矛盾的剧作,它带有冷峻的善意与温柔的理性。

《治愈我》是由曹盾、程樯执导,窦骁、苗苗、彭冠英、王思思、金士杰、潘虹等主演的都市心理剧,这也是近年来唯一一部以精神科、心理治疗为创作素材的职场情感剧。该剧讲述了精神科医生颜书仁(窦骁饰)与心理医生孙树(苗苗饰)从8年前的意外分手到重逢、复合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翻看各大视频网站的剧集类型,从爱情到校园,从玄幻到悬疑,而《治愈我》的上线,终于让心理剧这一类型从此有了代表。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纷扰喧嚣中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但在忙碌的同时,可能也常常忘了对垃圾情绪进行清理,对精神状态进行纠偏。

而《治愈我》,则通过对20多个真实事件的改编,将尖锐的社会问题全面呈现,对陷于现实边缘困境中的人们进行心灵的疗愈。

现实的嶙峋:受伤的鸵鸟低头不再有沙子

鸵鸟遇到危险时会把头埋进沙子里,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对鸵鸟的误解,但在生活中,却不乏拥有“鸵鸟心态”的人。

现实生活为我们织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我们常常要面临或大或小的生存压力与尊严挑战,为了能够支撑自己继续前进,于是形成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比照着生活该有的轨迹,以免被这张网压得喘不过气。

但有一群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执着地做某一件事情还没来得及建立自己的世界观,或者他们在编织着自己的网却是与现实的大网背道而驰的。当他们的轨迹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交织时,往往会受挫,在质疑现实的同时,他们自己织的网已经七零八落了,他们的精神认知被这个世界抛弃。没人懂他们,大家都在为生活忙碌,大家只会问你,为什么不赶快跟上?没人知道,你其实是生病了。

《治愈我》所关注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群。

王玲珑(高叶饰)是创业失败的老板,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在剧中,她拿着关于“共享经济”的融资计划书,身无分文,到街上找她的自行车,看到有人破坏她的单车,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她痛惜地说,“这些曾经像是我的孩子,现在竟是这个城市的废品了。这些公共的东西,他们就想占为已有,占不成己有,就把它们毁掉……我一开始想的不是这样的,我想的是能够给大家提供便利……”

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但一直得不到外界肯定的王玲珑,被这次的创业失败彻底击垮。她无数次将眼泪生生憋回去,因为妈妈说,那是无能的人才有的,所以她即便伤心,也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软弱。她曾经得到融资几十个亿,但有过的荣耀与成就转眼就被忘记,摆在现实的只有两个字“失败”。

这不仅仅是对王玲珑心理的剖析与疗愈,也是对大众的警醒与拷问,在每个受伤心灵的背后,都有着冷冽的现实。

郑贤宇(刘潺饰)是一名直播网红,他患有躯体变形障碍。他“靠脸吃饭”,也靠脸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为了整容不惜让妈妈卖掉房子,但还不够,他无限放大自己身上的小缺点,觉得自己无比丑陋,一离开镜子就会变得恐慌……

郑贤宇自卑,他没有打通除了颜值变得更高以外,可以与世界产生联结的方向,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除了把脸变得更好,他无处可去了。但无论他再如何想让自己变得完美无缺,都逃不过直播时网友的一句吐槽,“整容还这么丑”。

剧中还有更多的案例,在父亲拳头教育下、受尽暴力思维灌输的杨飞(石云鹏饰);受到家暴对母亲诉苦,却被母亲责骂一定是自己犯了错,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文娟(李沁恩饰);自己的理想坚守与社会浮躁风气格格不入,而患上酒精成瘾障碍的梁啸天(林鹏饰)……

颜书仁与孙树的甜虐爱情与偶尔诙谐幽默的情节片段,并没有影响《治愈我》的剧情节奏,《治愈我》以高密度的情节输出,将这场个人诉求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撕扯,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后剧情还将出现诸如偶像明星患抑郁症自杀、暴力倾向少年犯罪等有真实社会事件影子的故事。

当受伤的鸵鸟低头时,再也找不到可以藏身的沙子,这些在精神上脱离大众的边缘人物再也找不到欺骗自己的理由,他们该如何生存?当这些掩埋的社会问题终于在阳光下件件摊开,裹挟我们生活的大网能不能变得松一些?

《治愈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大众心理进行剖析,对社会话题进行撒网,挖掘出这一件件无人关注却又深埋已久的典型案例。让需要治愈的人们面对自我,也通过社会现象反思自我。

心理咨询师的温情:不做权威而做倾听者

心理疾病不像其他的病症,慢慢吃药就会变好。心理疗愈的过程更像是把自己的伤口亲手一次次撕开,再一次次试着缝合的过程。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这个过程中,唯一的伙伴。

《治愈我》的女主孙树就是一个“伙伴型”的心理咨询师。她面对患者时,不是教导与传授,不是命令与权威,告诉患者怎样是正确的选择,而是倾听与共情。

当郑贤宇笃定地说,“我这是前期的投资,没有前期的投资怎么会有后期的回报呢……你懂这个世界没有粉丝会有多失败吗?”心理疾病患者往往有自己执着相信的东西,他需要与这个世界对抗,所以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巩固新的逻辑链条。

这时孙树没有否定他的价值观,她也并不认为他的说法就一定是错误的,她只是问他,“你喜欢你自己吗?”郑贤宇沉默了。孙树继续说,“你可以追求你梦寐以求的成功,但消耗的是你的痛苦,换来别人的短暂围观,你认为这样值得吗……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话,不会有任何一个(整容)医生会让你满意的”。

孙树作为心理咨询师,她是默默倾听对方的诉求,引导对方去看清真实的自己,不要追寻虚幻的假象,自我麻醉。而不是否定对方的行为,让对方走向别人认为正确的道路。

这是女主角孙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理性,这也是《治愈我》对大众的温柔。

《治愈我》给了每个人发言的权利,给了每个人打开自己内心的渠道。我们会听到郑贤宇说,“我的满意并不是说,我要整成什么样,而是我身边能有一群跟我一样的人,当我说到整容的时候,有人追问我的感受和细节,而不是像你们那样不理解不接受新鲜事物。”

《治愈我》也从来不给每一个心理问题的成因下定义,给任何一方面给予否定。当孙树认为王玲珑性格的成因与其病症的根源,来自于她强势的妈妈带给她的生长环境时,颜书仁立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躁郁症就只是原生家庭的错吗……王玲珑一直也放大了她母亲对她的影响。”孙树认为,这个影响在于幼儿期依恋关系的建立失败,导致的人格不独立。颜书仁则试着分析,是否会存在更复杂的原因。

《治愈我》中的观点往往对立存在,它提出每种可能性,不会全盘否定某种观点。《治愈我》对自己的价值观极为克制,是一种理性的写实风格,将社会问题与个人心理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可见,其对心理学的尊重,对挣扎在痛苦情绪中的人群的善意。

我们看到剧中的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心灵坚守,有自己的无奈,在自己的价值观上也有可取之处,情节密度虽然高,但并未妨碍每个角色都有着立体饱满的人性。同时,剧情也并没有利用大众对心理学的好奇,让每个故事走向滥情、狗血,都在心理咨询师帮助每位心理患者打开心扉后,恰到好处收尾。

这也让观众看清,不需对心理疾病产生偏见,也不用对自己的心理困惑产生抗拒,视为猛兽。你可以继续在现实里披荆斩棘,也请允许自己寻求帮助暂时抽离,重新看清自己的诉求。

同时,《治愈我》为每个专业名词都进行了字幕解析,如“束缚衣”“自知力”“家庭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躁狂症”“物质使用障碍”“习得性无助”等,为观众认真地科普了心理学。剧中人物的妆容服饰、场景风格、影像色调等也都以写实、理性为主,不以华丽或者压抑取胜,以免不必要的光环埋没表达的初衷。

《治愈我》带着温柔的理性与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努力揭露现实,疗愈人心。这份执着与尊重,值得我们期待接下来的剧情。

【文/申兑兑】

95 评论(12)

容嬷嬷201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的大火,让我们认识了永远充满正能量的李尖尖,以及暖心又暖胃的“国民爸爸”李海潮,这对父女完美诠释了什么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也让李海潮这个名字成为最佳父亲范本。在后来的《国剧盛典》上,李尖尖和李海潮合体互动,李爸那句“闺女,饿了的时候,记得回家吃面”,再次把观众感动哭。李爸虽然是父亲,却有着母亲的体贴和细腻,他给了李尖尖最完整的爱和信任。即便成年后的李尖尖,在经历各种不顺心时,也有着疗愈自己的能力,并且,她就像个太阳一般散发着光,同时照亮和治愈着身边的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是,人生是自己的,无论在原生家庭受过怎样的创伤,无论成长的道路伴随着怎样的疼痛,我们都应该加满油,像李尖尖一样过好自己的一生。正如《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一书的编辑寄语:哀悼那些失去的,欣赏那些未得到的,做好现在的,从小我走向大我,毕竟,我的存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         这本书的作者王晓艳,是国内精神分析学派资深心理咨询师,有着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她潜心十年著作了这本自我疗愈指南,从人的各个阶段,为大家深入剖析了人们内心的隐伤,并提供了治愈的良方,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改变自己的勇气。 一、独立、有主见。《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实人格成长之路的困境在于,人之天性受到了太多的压制与扭曲,被各种异化的标准与要求所桎梏,让我们的内心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从依赖走向更自由的独立。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喜欢盲从,他们缺乏判断力,不懂得对孩子因材施教,只会用传统的条条框框来要求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还有些父母,喜欢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恨不能把孩子的一生都给安排好,导致孩子长大以后无法独立,什么都不会。这些父母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方法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爱”,其实是在害孩子。而真正独立有主见的人,他们在原生家庭中,跟父母的关系更像是朋友,父母会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爱和信任,同时会给到他们建议,但也会鼓励及支持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自然能够思想独立,有自己的主见。 二、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人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呢?其实都跟早年的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童年乃至婴幼儿时代,一直都处在不稳定的关系里,内心总是充满着被抛弃的恐惧,那么他就会采取自我防御,来远离痛苦。大学同学小A从小就被轮流寄放在奶奶家、外婆家、姑妈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虽然亲戚们都对她很好,但她却总是没有安全感,因为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爱,而寄居生活又一直让她没有归属感。此外,父母在她小时候,为了让她安心待在亲戚家,总是会哄骗她说,只要她乖巧听话,他们很快就会接她回家。久而久之,小A对人都丧失了信任感,很难对别人敞开心扉。另一个同学小美,则跟小A刚好相反。小美从小就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她的父母豁达开明,工作再忙也会抽空陪伴他,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把她培养得善良有爱心,也懂得信任自己和他人。所以,生命早期不同的生活模式,会无孔不入地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融洽的亲子关系,才能为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坚强乐观,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两岁多的小男孩在与爸爸玩游戏的过程中,按照指令爬到了爸爸的手掌上,并直直站了起来,爸爸赞赏道:世界冠军!小男孩非常开心,举起双手就摆了个世界冠军般的手势。而当他在外面,看到飞机从头顶轰隆而过,吓得哇哇直哭时,爸爸赶紧用强有力的手臂把他搂在怀里,安抚他的脆弱。爸爸对他的理解和接纳,让他形成了健康的人格,使在他成年以后,拥有了迎接挑战的勇气,变得坚强和乐观。此外,当他偶遇挫折时,也能快速调整自己,因为他知道,即便自己表现不好,也不用觉得窘迫,因为这是可以被接受的。试想,如果父亲在他害怕时嘲笑他,在他完成任务时无视他,那必然会影响他的自我价值感,使他的心灵变得脆弱敏感,不敢面对失败。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总结你人生经验和表现你人生阅历的,给孩子足够的爱和信任,让他拥有烂漫的童年,才不枉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来一遭。是啊,童年,原本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它应该是五彩斑斓、让人回味无穷的,不应该被不幸所覆盖。         读完《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为什么哭闹、叛逆、嫉妒,都跟父母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父母子女一场,其实是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过程。           米奇·阿尔博姆在《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里说: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希望每一位为人父母的人,都能够如李海潮一般,善待自己的李尖尖,让他健康快乐成长,切莫把孩子摧毁成碎片。也希望每一个被童年影响的人,能够直面原生家庭的伤害,与自己和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创造者。

25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