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羽YUmi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其中有一种“甜蜜”的烦恼,它就是“早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多样,青少年“早恋”现象呈增多趋势,一旦处理不好,轻则影响青少年学业,重则误入歧途,引发人生悲剧、造成家破人亡等严重后果。江苏省公安厅坚持立德树人,把开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志愿行动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点项目,2021年12月2日,组织开展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现象专题访谈,邀请江苏省淮阴中学副校长、开明分校校长郑先翠,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特邀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警官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马勇,就正确应对青少年“早恋”现象,出主意、想办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次访谈通过央视频、新华网、中国网、搜狐、知乎、交汇点、“江苏警方”视频号、“平安江苏”微博、抖音、快手等20余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675万余人在线观看,数万名网友点赞。应广大家长强烈要求,江苏警方上线访谈实况录像,为正确应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给出专家建议。01“早恋”是孩子成长教育的难得契机,满足了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与“早恋”的青少年对抗,就是在与大自然对抗,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有效引导。02“早恋”现象千人千面,触发“早恋”的原因多种多样,爱与归属感的心理需要,是青少年“早恋”的深层次心理原因。孩子情窦初开的时间有早有晚,要尊重生理发展的个体差异。03早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青春期的孩子比你看起来更需要关心,家长、老师要给予孩子想要的帮助,而不是成人的一厢情愿。04关心孩子,将心比心,想想自己“当初”,也看看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教会孩子一些关于爱情的知识、与人相处的知识、认识自我的方法以及安全常识,这是家校共同的责任。05如何帮助“早恋”的孩子学习最大程度不受影响?要做好家校合作,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用革命理想信念和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孩子练强本领、向上向善。
蓝梦蝶朵丽卡
1、适当的包容,并不是一定要接受早恋的问题。因为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是比较正常的,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规律,与其否定、排斥,不如适当的包容和接受,也要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了解孩子早恋的原因。2、积极沟通,鼓励孩子多一些责任感。要与孩子平等沟通,向其说明早恋的危害比如危害学习、让自己分心、危害人际关系等。鼓励其尽早成熟,提高认识水平,对于恋爱要负责,而且自己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将早恋问题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柔情似水9999
《亲子沟通的正确姿势》的作者杨娜,二十余年一线资深教师,童心沃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设计者、科研负责人,童心沃社会与情绪学习家长培训、师资培训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冲突是关系的必然产物 分歧、资源短缺和争夺权力是产生亲子冲突的主要原因。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冲突。 处理冲突的错误方式 三种不正确的处理冲突的方式:强迫和屈服,回避冲突,互相指责。 冲突本不可怕,错误处理冲突的方式才具有破坏性。 用沟通解决冲突 在理性状态下的沟通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可以是:争执、说服、协商。其中协商是站在双方利益基础上展开的,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情绪失控阻碍了沟通 先关照孩子们情绪,解除情绪造成的沟通障碍才是第一步要做的。 情绪失控下的防御行为 情绪失控的防御行为有三大类:逃跑、攻击和木僵。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产生这些应激行为反应,说明此时孩子正被情绪所困,沟通也是无效的。 沟通前先疏通情绪 这里给家长三个建议:第一,通过看表情、观察身体动作和用给情绪命名的方式,帮助孩子识别情绪;第二,与孩子的情绪保持协调,用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感受;第三,相信,孩子情绪一定可以恢复平静,耐心等待并给予时间。 共情是情绪的协调 共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内在的情绪体验,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要想发挥共情的积极作用,家长必须要理智脑参与进来,有意识地与孩子的情绪达到协调。 这些行为不是共情 家长在实践操作时,请注意,有三种行为不是共情。一种是就事论事讲道理,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过小;一种是对情绪事件过度反应,夸大对孩子的情绪反应;还有一种,同情不是共情,同情是知道对方的遭遇,但并没有体会和他一样的感受。 感受他人的感受 做到共情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第二步,体会与孩子相同的情绪;第三步,用与孩子相同的表情、动作和语气语调表达出来。 Chapter 4 平等——沟通的“驱动器” 平等是对人格的尊重 平等是沟通的基础,家长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们的决策权,这样才能有助于沟通的展开。 亲子关系不需要绝对平等 家长想要与孩子沟通,就要做好平等的准备。如果有些事不能平等沟通,也不必强求。一般来讲,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平等沟通的机会要越来越多,孩子自己能够承担的责任也需要逐渐增加。千万不要打着沟通的幌子命令孩子。 有些事情最好不要平等沟通 孩子还小,不能事事平等沟通。涉及安全底线的不能沟通,父母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沟通。 言语化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 孩子心智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用言语化表达,但这不单单指会说话。言语化能力需要理智脑把很多无意识的情绪、想法识别出来,并分析、整合成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达到内在感受与外在表达的统一。 言语化的多种表达方式 言语化表达可以有三种形式:口语表达、文字表达和自我表达。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把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结合起来判断。往往非语言信息传递的才是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培养孩子的言语化能力 培养孩子的言语化能力,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识别情绪和想法;第二步,用逻辑组织成语言;第三步,创设输出的机会练习。 游戏是沟通的极好机会 游戏为亲子沟通穿上了一件“糖外衣”,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在游戏中有利于发现沟通的话题;二是在游戏中的沟通更自然;三是游戏可以促进孩子学习沟通技巧和方法。 游戏的形式 孩子的游戏形式可以分为观看式和参与式的。他们在观看式的游戏中,利用视觉和听觉进行学习和模仿;在参予式的游戏中,身临其境的体验和练习。 如何利用游戏进行沟通 不会和孩子做游戏也不用怕,注意三个原则即可:第一,尊重和相信孩子的选择;第二,用观察代替评价和干预;第三,带着“万事皆游戏”的心陪伴孩子。 带着共赢的期待协商 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在沟通的过程中,除了“赢”的显性的结果,亲子间的爱、好的关系、理解、快乐、信任等,是“赢”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如何协商共赢 和孩子协商共赢,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清楚双方的利益点到底在哪里;第二,沟通是对自己和孩子的上线和底线做好评估,在可接受的区间进行协商;第三,共赢不等于条件交换,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目标暂时的妥协和让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