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的Alice
科学实验证明,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式的声音对自闭症患儿的大脑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国内外运用海豚,对脑瘫自闭症患儿进行辅助及自闭症患儿进行辅助训练的例子逐渐增多。但其中的原因在科学界尚无法定论,海豚疗法的效果也一直颇受争议。驯养师的陪伴下,2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和3只海豚零距离嬉戏,他们露出少有的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陪在一旁的家长激动不已。这是昨日上午在大连圣亚海洋世界里,出现的一幕。“快乐小海豚”活动免费为大连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提供海豚辅助康复训练,已有5个年头。通过微博平台获得活动机会的两名孤独症儿童在家长带领下来到海豚馆。在驯养师的指挥下,3只海豚欢快地游到岸边探出头,可爱地长大嘴巴,欢迎小朋友的到来。伴着轻快的音乐,海豚表演开始。两名孤独症孩子的小脸儿也逐渐从紧绷变得兴奋,瞪大了眼睛看着海豚自如地跃出水面,潜入水底。表演结束,两名孤独症孩子在驯养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从水桶里捞出小鱼喂给海豚。在驯养师的示范和鼓励下,一名孩子鼓起勇气轻轻地拍了拍一只海豚的头,海豚欢快的叫声在场馆里回荡。“快乐小海豚”活动由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联合大连市心理医院推出,旨在免费为大连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提供海豚辅助康复训练。沈阳同仁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张俊铭表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主要通过“特教”进行治疗,“不同的孤独症孩子对声音、色彩、形状和数字的爱好不同,从孩子的爱好入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张俊铭表示,国外曾有用海豚辅助治疗孤独症效果较好的例子,实际上不少性格温顺的大型哺乳动物都有这方面的辅助疗效,“海豚的外形、动作、颜色和叫声,可能对一些孤独症孩子起到不错的辅助治疗效果。 ”
巫毒小子
1.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症候群。这种症状在少年人群里更易发生。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爹妈独居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所以不容易交得知心朋友,从而导致性格的变异。2.自闭症的症状:1、社会交往障碍;这些孩子,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听而不闻,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无法与周围的人甚至与父母建立情感和思维交流。 2、言语发育障碍;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3、刻板重复的行为;患儿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维要求,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常常在较长时间里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旋转等简单动作。4、智力和认知缺陷;约80%的患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迟缓,只有约20%的患儿智商与正常人相当。孤独症发病率大约在万分之五---万分之十之间,全国约有50—100万患者。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由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原理和机制尚未明了,医学界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当前唯一的治疗手段是在发病早期给予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但是,当前在我国从事自闭儿童训练的师资十分紧缺。当前的专业训练老师全国大约也只有500人,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就更少了。而全国大约有自闭症患者100万人,这些患者大多需要一个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训练,也就是说需要数十万经特别培训的自闭儿童训练师,师资紧缺程度可想而知,大多数自闭儿童的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训练坐失康复良机。在自闭儿童训练机构只能通过非常有限的国外及国内专家讲座班等形式培训人才,常常被人才短缺的局面所困扰,造成自闭儿童训练师资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闭儿童训练师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主要是采用“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运用这种疗法的训练师需要具备相当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同时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疾病,其行为有许多病理症状,这就要求训练师了解一些相关医学知识。由于自闭症儿童训练难度大进展缓慢,要求训练师具备非凡的爱心和耐心以及很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可见,同时具备这些品质要求的高水平训练师颇为难得。二是,国家尚未设立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构,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执业资格认证机制。当前与自闭儿童教育训练相关的专业人才,主要有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及儿保科医师等。从教师来说,在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培养的教师,主要是方向是盲、聋、哑、智力残疾等人群的教学,对自闭儿童教育训练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知之甚少。至于普通师范院校基本上没有开设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课程。当前,所有的院校都未设置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专业。就心理咨询师来说,心理咨询师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疗法中的“行为疗法”更是自闭症儿童训练的主要方法,但,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范围一般都定位为,正常人群中的心理问题,很少有人从事儿童自闭症的研究与训练,况且心理咨询师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许多心理咨询师对儿童自闭症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再说精神科或儿保科医师,虽然儿童自闭症在学科分类上属于精神科的范畴,儿保科也对此病有涉及,但儿童自闭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治疗。我国医师资源本就十分紧缺不可能对自闭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自闭症儿童在医院门诊,除了作诊断外能得到的帮助十分有限。三是、当今社会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较为普遍,青年学子有志选择特殊儿童教育作为长远职业的人为数不多,加之社会对儿童自闭症了解不够,训练机构难以在较大的范围里挑选适合的人才,因此训练机构常常面临人才流动大骨干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
荔枝爱苹果
儿童孤独症也称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或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具有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和行为动作等方面严重心理发育障碍的综合征。属于普遍性发育障碍。 一、临床表现: 儿童孤独症发病于两岁半到30个月以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患病比例为26~57:1。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向性孤独、言语交流障碍和动作刻板重复,被称之为孤独症三联征。 内向性孤独表现为拒绝交往和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显得极度孤独。拒绝交往的特征性症状是避免被注视,不能与人进行目光的接触,对人的反应就像对物一样,甚至对亲人的呼唤也不产生反应,仿佛与己无关,根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不能与人进行情绪交流则既不会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关爱和安抚,也不会体察别人的喜怒哀乐,甚至不喜欢被抚抱、被亲吻,即使对父母的爱抚行为也不产生微笑或欢跃的反应,对待父母的感情反应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 言语交流障碍表现为沉默不语和与人交谈缺乏应对。沉默不语在任何情景下都会出现,如非与人交流思想不可,也倾向于手势和肢体、头部动作表达,使人怀疑是否是哑巴;与人交流缺乏应对则表现为不管别人的感受自顾自地讲话,且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也表现为用错词汇,尤其是代名词,故常常使人感到不知所云。 动作刻板重复表现为强迫性地要求保持同样状态,如吃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衣服‘玩同样的游戏、走同样的路线等,显得极端地墨守成规。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其随之改变,则会表现出不愉快和拒绝。同时,刻板、反复绕动自己的手指、刻板地摇摆身体等。 此外,约有3/4的儿童孤独症患者有真正的智能损害。 二、诊断要点: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要点为: 一是必定在两岁半内发病。3岁以后发病则不能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二是必须具有孤独症三联征症状。如只符合部分症状,则只能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或考虑其他儿童精神病。 三、鉴别诊断: 1、与婴儿痴呆的鉴别 婴儿痴呆虽表现为言语和社交功能减退和智能、情绪、行为障碍,但属于脑器质性疾病,且在3~5岁发病。儿童孤独症不属于脑器质性疾病,在两岁半内发病。 2、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鉴别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发病于儿童期的精神分裂症,大多数发病于10岁以后,5岁以后发病已属罕见,更不可能在两岁半以前发病,且具有幻觉、妄想等特性症状。儿童孤独症则不存在幻觉和妄想。 3、与精神发育迟缓的鉴别 精神发育迟缓对别人的反应要比孤独症好,言语障碍也不像孤独症那样突出。当然,如既符合儿童孤独症又符合精神发育迟缓诊断标准则可作两个诊断。 四、矫治: 1、教育训练:目的在于教会患者有用的社会技能。为此,在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时一定要从患者能力的基线开始,并将每一种预期的能力分解成许多小的技能,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对于学龄前的患者,可进入特殊学校或特殊工厂(福利工厂)接受教育训练,如病情较轻尽可能按照“主流化”原则在普通学校和一般单位进行教育训练,这样容易使患者获得许多正常的榜样,使他们有一个达到正常水平的动力。当然父母的配合协助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2、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如控制刻板动作、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可同时服用氟哌啶醇和安坦;改善孤僻退缩、安定情绪和提高言语水平可服用舒必利等。但必须严遵医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