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3

往昔岁月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对话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喬巴喬巴

已采纳

不知道为什么 在和平年代里不少人都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该做的事别人都做好了,该有的都有了,就不知道干什么了 ,自己的心思不知道往哪放了,于是开始闹心了,庸人自扰了。 我看到一个故事,是古代的,说是一个商人拼命的赚钱,赚呀赚呀,终于他什么都有了,有次他推开自己的密室,金银珠宝应有竟有,他什么都不却了,他终于感觉到自己活的很寂寞,没什么可做了了,最后他自杀了。 以前别人听了简直是太可笑了,不理解, 而现在的社会这是却非常正常。 胡思乱想,缺乏主意识,意志不坚定,这些人都这样,我看根本不是心理疾病,就是没病找病,吃饱了撑的。 还有就是有些人心眼小,胆子小,想的比做的多多了,想做还不敢做,这能不闹心吗! 找什么心理医生,纯牌胡扯。不思进去,不从现实中找答案,我看就是觉悟问题,自己不找原因,让别人给你找原因,别人会说什么?无非就是现实啊,社会啊,压力啊。这顶个屁用,说白了还不是说你这个人不行,你不接受,你然后就去在找心理医生。 最可笑的就是 :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谁啊?不就是你自己吗,更可笑的是自己愣是不承认,非要借别人嘴说出来才信,真是可悲,自卑而不自信 我说的话你别不爱听,忠言逆耳,我的话希望对你有所启迪。

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对话

149 评论(11)

S素年錦時

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半开放式提问我们在给来访者做咨询过程中同时重要的也要注意我们在咨询时谈及一个问题时来访者的表情变化和所给与的不合常理的回答方式及答案。例如,当她总是在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对这干,而让自己感到无措,我们问及:“你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怎样?”而来访者的回答却是:“我和他爸爸在孩子教育上的观点和方式不一.”这句无形不在给我们透露这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太好的信息。而来访者在说话的同时且脸朝下,则很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对着干的原因。可能是她们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而是否给与“你们夫妻之间多久吵架一次”或者“你们夫妻之间仅仅在孩子教育问题和方式上观点不一?”的问法,则取决于咨询师在这个问题之间所做出的咨询问题!而一切都要以好好实践和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在咨询中的不足。主要是好好实践。

319 评论(9)

吾色真人

唉!!!!!!!!!!!!!!!!!!!!!!!!!!!!!!!!!!!!!!!!!!!!!!!!!!!!!!!!!!!!!!!!!!!!!!!!!!!!!!!!!!!!!!!!!!!!!!!!!!!!!!!!!!!!!!!!!!!!!!!!!!!!!!!!!!!!!!!!!!!!!!!!!!!!!!!!!!!!!!!!!!!!!!!!!!!!!!!!!!!!!!!!!!!!!!!!!!!!!!!!!!!!!!!!!!!!!!!!!!!!!!!!!!!!!!!!!!!!!!!!!!!!!!!!!!!!!!!!!!!!!!!!!!!!!!!!!!!!!!!!!!!!!!!!!!!!!!!!!!!!!!!!!!!!!!!!!!!!!!!!!!!!!!!!!!!!!!!!!!!!!!!!!!!!!!!!!!!!!!!!!!!!!

205 评论(15)

柚子chatmonkey

真事 ` 发生在我朋友身上 `我朋友爸爸带我朋友去一个知名心理学科的专家那里.想解决我朋友的心理问题 专家简单的问了一些类似于网上测试的这种类型的简单测试心理的题目后告知确定是心理疾病 当时我朋友急了起来要打人 被父亲拉住 我朋友问医生 你凭啥说我有心理问题 医生说通过测试 我朋友很无视那种简单的 测试题 所以不承认有心理问题 结果 专家说了一句 一般有病的人都说自己没病 重点来了 我朋友一听马上说 好吧 那我有病 结果专家欠揍的来一句 你看 没病能说自己有病么 `我都觉得他欠揍

137 评论(10)

gansk兵临城下

从你的叙述可以看出,你过去经历的咨询其实有一定的帮助,至少帮你解决了一定的问题,所以是有一些积极经验的。不过我最想说的其实是针对你当前的状况,我想你既然依旧选择以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求助,那么就应该学会更加坦诚的对待这件事情。比如你在问题补充当中提到的疑虑,我想你完全可以在你未来的咨询中提出来和你的咨询师讨论,这就是一种真诚交流。咨询师或许会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如收费对你来说更深层次的意义,咨询师给你的答案对你的意义,和咨询师关系的远近对你的意义等。来访者如果可以和咨询师坦诚地交流,才有希望建立真正健康的关系,而不是去重复过去不健康的关系。比如你变得过度依赖咨询师,而咨询师害怕你的这种依赖想要逃避,等等。除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现象以外,通过和你的咨询师形成积极健康的关系,有助于你人格发展的关系,一段时间的咨询之后,你会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最后,从你个人的求询经历来看,我想建议你更开放地对待咨询中的感受,具体说就是不要排斥和拒绝咨询以及咨询师给你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感受,更不要因为遭遇了负面感受而轻易放弃咨询师,真正专业的咨询师也不会轻易抛弃你(这可能是你很害怕的,所以你可能会无意识地因为某种原因而主动放弃咨询师,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对你来说,辗转于不同的心理师之间,对你来说没有好处,你的成长很容易停留在原地或者更糟。希望你在未来的咨询中有所收获。祝福你!

152 评论(12)

张家阿婆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是什么?一是把别人口袋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脑袋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家长习惯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灌输大道理。这等于是把自己脑袋的思想装进孩子的脑袋,家长时刻在做着这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之一。大部分的结果如何?孩子嫌家长唠叨,嫌家长的话过时。一不小心泛化了情绪,引发更激烈的矛盾。 为什么和心理咨询师聊天要交费?交费的聊天还能够让人受益良多? 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一学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式提问。这样的聊天方式,瞬间能够体现出家长的智慧,而且能够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 当孩子不愿意坚持,想要放弃时。例如: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伤了自尊想要放弃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进行对话: 听过“荷花定律”吗?在一个荷花池里,荷花的开放数量是这样的,第一天开1朵,第二天开2朵,第三天开4朵,第四天就开8朵,每天的开放数量是前一天的一倍。假设在第30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会开满。请问,在第几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是开了一半的? 答案是在第29天,这个荷花池的荷花会开一半。 你从“荷花定律”悟到什么道理?无论孩子给出什么样的感悟,都给予肯定。再与孩子分享我们的感悟,坚持与厚积薄发。我们经历了小学6年,初中3年,已经走过了9年,剩下这2年多的时间努力之后,我们就能够到更高的一个起点大学。如果我们现在放弃,就像在第28天放弃时那样,只看到一半的一半,感觉只有很少的荷花。但是我们如果再坚持多两天,我们就能够看到满塘的荷塘月色。 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说出来的话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你喜欢吃鸡蛋吗?鸡蛋是从哪里出来的?鸡屁股除了会出鸡便便,还会出什么?为什么我们只选择吃鸡蛋而不吃鸡便便?你看我们人的嘴巴和鸡屁股是不是有点类似?人的嘴巴,能够说出好听的话,也能说出不好听的话。好听的话就像鸡蛋那样,有营养;不好听的话就像鸡便便那样,恶心我们。鸡蛋和鸡便便,我们知道要选择吃鸡蛋。好听与不好听的话,为什么我们却偏偏喜欢不断的咀嚼不好听的话来恶心我们自己? 当孩子凡事习惯外归因,认为都是外界的原因,而忽略了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人不会游泳,我们应该帮助他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游泳池,还是帮他训练游泳技能? 当孩子觉得父母不公平,偏心其他兄弟姐妹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拿来一杯水,让孩子端起,问孩子:你能够把这杯水端平,完全没有波动吗?公平是一种感受性的东西,我们一起来问问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否也觉得父母偏心,好吗? 当孩子因为太爱面子,抗挫力弱,害怕外界的评价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你学走路,有几个差不多年龄的小朋友已经比你先学会走路了,你还在不断的摔跤。如果那个时候,你觉得别人比你先学会走路了,你就放弃继续努力尝试,今天的你会走路、会跑步吗? 当因为父母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的不同而和孩子出现矛盾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鸡兔同笼,共有94只脚,35个头,请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你会怎样算出正确答案?你会用兔子抬起两只脚的方式来计算,我用X+Y的方式来计算。我如果不理解你的方式而直接否定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委屈吗?我们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出这道题,只是因为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就像爸妈为你做的事情,只是想你更好。可能方式方法不是你所认同的,但是你能够否定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吗? 当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个盲人到朋友家,天黑准备回家,他的朋友给了他一个灯笼。盲人明显不悦,你猜他的朋友会怎么说?他的朋友说:天黑了,灯笼是让别人看见你,这样就不会撞到你。 当孩子自尊心过强,做事较刚硬不够婉转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人到老年时,舌头和牙齿哪个陪伴我们到最后?玻璃和乒乓球,摔到地上,哪个会碎?为什么? 当孩子过于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不愿意自己更多的行动努力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假设你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很黑很暗,你希望太阳光能够照射进来。这个时候你是要企求太阳更灿烂一些?还是自己去打开一扇窗容易? 当孩子经常说一堆的口号,或者做一些非常感动自己但是却没有行动的计划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有一些年轻人,晚上思索出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走老路,是为什么?一是没有跳出舒适区的勇气,二是没有相应的技能。 当孩子觉得学习让自己失去自由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人有灵魂与肉体组成,有一个人是用自己的灵魂控制自己肉体(就像他希望自己的身材很好,他就让自己运动、饮食上多些注意),有一个人是自己的肉体控制自己的灵魂(他也希望自己的身材很好,可是他的身体想睡懒觉就睡懒觉,嘴巴想吃更多好吃的就吃)。你觉得这两个人,哪个是拥有自由的人? 当孩子放大困难,而忽略了寻找积极因素与亮点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在1990年,国际儿童慈善组织派一位叫杰里.斯特宁的工作人员到越南解决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给了他半年的时间。那个地方是整体营养不良!但是政府没有给他任何的人力、物力,要求他就这样去解决问题。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办?返身回国写报告?杰里.斯特宁没有这样做,他留下来了,连同他一起留下来的是一把尺子。他拿着这把尺子挨家挨户去量当地小孩身高,将同年龄的小孩一一丈量,找到极少一部分孩子发育较良好,营养水平不错。他问这些孩子的母亲是如何照顾他们的,原来这些孩子每天都会吃四顿饭,他们的母亲会到附近的河里或者小溪边抓一些小鱼或者虾给孩子吃,还会将番茄叶的汁淋到饭上,于是他在当地大力的推广这种生活方式,当地有将近七成的孩子营养问题得到了改善,进而他又把这个方法推广到越南其他的农村,而这个方法也影响了越南儿童20多年。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和孩子表达以上内容时,我们一定要先理解孩子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不加以任何的评判,只需要给出这些问题,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积极思考。

110 评论(9)

yanran8385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最好是考取资格证后找一家机构做实习,这样才能慢慢的积累相关的经验。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32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