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灵灵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有匹配度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个咨询师,他所习惯的咨询、治疗方式和流派,他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是不可能与所有来访者的情况匹配的,而这一点,是由来访者的感受所决定。 当然,初次来访的几项重点,做到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来访者产生安全感,促进良好的咨访关系。 其一、虽然我们有时候会使用面质的方式,但在咨询中,无论是咨询目标还是治疗方式上的分歧,都是要以尊重来访者需求为原则。 其二,良好的接纳和倾听是建立咨访关系的前提,不以自我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对方,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批评家。 其三,在初次咨询时,清楚的向来访者说明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也同样有利于倾诉中的安全感增加。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说在咨询中可能会有移情的部份,正确看待移情(爱情类移情除外),也有利于良好的咨询关系。正移情可以让来访者对咨询师增加信任感,负移情有利于抓住来访者情绪,找到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实在匹配度不佳,及时转诊,也是为来访者负责,不担误进程的职业操守。 无条件接纳你,让你如沐春风,就像又回到童年一样:你是个任性的孩子,什么都可以说,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无拘无束,童言无忌。 本质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渴望被爱,时时刻刻需要被关注、被满足。所以你向咨询师投射了你受伤的“内在小孩”,咨询师接纳了你,向你投射了你“理想父母”,抚慰着你“内在小孩”的深层恐惧和缺乏安全感,通过回到童年的感觉,觉察自己的情绪,用爱去疗愈内在的恐惧,帮助“内在小孩”的成长,提升你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逐步走出痛苦的阴影。 具体来说: 1、双方建立良好的安全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核心,有是基石,没有这点,就没有一切。 2、尊重:平等、礼貌、信任、真诚、保护你的隐私、无条件接纳你。 3、热情:认真倾听你的内心。 4、真诚相待。 5、共情:体会你的内心世界,理解你的痛苦 6、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你。 我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大学毕业! 但是我觉得心理医生就好比是患者的内心!指望病人自己讲述不如你来引导他说!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我觉得一名好的心理医生要做到观猜说慰! 观:眼神,脸色,心态,行为举止。 猜:经历,身世,感情,心结。 说:用“观猜”来引导话题。 慰:用你们的专业知识抚慰心灵。 心病自然用心医!药物只是辅助手段!用你们内心的光明照亮患者内心的黑暗! 患者即便面对你们也很难打开心扉,打不开的心扉才是心病!如果都能主动给你诉说那说明他们压根就没病! 谢谢你的邀请! 老左心理工作室非常愿意回答你的提问。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你(来访者)才能信任他!才会诉说真情? 你的问题,我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一,我们知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巧,与来访者形成心理意义之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存在着心理深层次的互动,还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能够得到解决,可能在认知、 情感 、行为等心理要素方面也会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 第二心理咨询师只有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来访者,把求助者当做一个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个人看待,完整的接纳他这个人;从 情感 情绪上让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对他的关注与友爱,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会谈和倾听中;以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对待来访者,不带假面具,不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从来访者的角度,而不是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框架去理解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受到心理咨询师能够感受到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能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关怀、非评价性的态度,即心理咨询师传递出我愿意支持和帮助你、我重视你、我在意你的信息;不评判、不指责、不评价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来访者才能信任你,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经说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是来访者要不要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同样,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来访者才会把他的心理行为问题倾诉。第一点能在两三分钟的陈述中找到你的根源,第二点,取得你的认可后,确定需要改变的方向,制订出疗愈方案。第三点,一个小时左右,至少一个心理卡点突破了,消失了。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疗愈师,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认可呢? 做为一个咨询师要人格高尚,真诚,尊重、平等接待来访者。首先就要告知来访者咨询的保密原则,然后根据你观察的情况,选择一种适合对方的方式,进行构通,多倾听,适时共情回应,不评判,让来访者感觉到在你这里是安全的,放松的,是你引领来访者 探索 自己的内心,自己领悟,不是你去帮他分析问题。如果感觉你和对方确实不匹配,做到及时转介。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你才能信任他!才会诉说真情?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有关技术理论知识,遵循心理学有关设置规定,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业内叫来访者),消除症状,摆脱痛苦,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优化个新,完善人格的职业。 心理咨询师为了咨询达到预期效果,也学过很过交流,谈话,倾听,众多方法技巧,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但在实际接个案,做咨询的过程中,好很多时候感觉来访者不相信自己,不认可,终止咨询关系,很难做一个完整,达到预期效果,来访者康复的个案,非常苦恼,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心理咨询师要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不然来访者不会说出自己的经历,更不会积极配合,那怎么才能让来访者信任配合,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呢? 作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包括失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机制,发作特点和规律,给出科学,能具体操作的方法,方案。来访者觉得你能懂他,能说到他的心里,他肯定会积极配合。 但确实有例外,现在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很认可咨询师,也能理解,觉得对,但就是不懂,不思考,所以效果不好,这种情况,把父母急的团团转,也无济于事。 作为心理咨询师,自己也接受过一些心理咨询,我的体验是: (1)专业,心理咨询师给我的感觉是专业的,在资质上受过良好的训练。 (2)人格,和谐的人格状态是能被感受到的,能给我舒服的感觉,创造安全的空间。都说舒服的感觉是情商高的表现,是向下兼容。 (3)真诚,尊重,而不高高在上的指责教导。 1.在跟心理咨询师见面前,请让其先提供他/她的本科专业是什么。 2.请其提供他自己的个人成长时长及被督导时长。通常各100个小时以上,才算合格。 3.职业受训背景,跟第一个不相同。这个主要是受训流派及相关经验。 4.见面后,看他/她有关特别提及伦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无伦理,莫咨询。 5.你个人对他/她的好感度。咨询师再资深专业,如果彼此不合缘,也会是无用功。 6.之后才是其他朋友说的共情、容纳这些。 首先要确认对方够不够格。其次才看优不优秀。 1高品质的咨询关系是双向的滋养。 一次好的深度谈话,是受到对方邀请,并肩走进他的心灵花园做一次理性且又满怀 情感 。通过自己的敏锐、觉察、技术和语言与他人碰撞出一段有营养有深度的关系,在关系中改变他人,滋养自己。在这种深度谈话中,会收获到“心流”。当完全沉浸在一段深刻关系中,在陪伴对方踏入他心灵花园的一刻,略带紧张,诚惶诚恐,砥砺前行。然后,开始去体验一段人世间最微妙的 探索 之旅。深度交互的碰撞与感应,如琴瑟和鸣;人格 探索 的魅力与艰涩,如破土前的喷薄欲出。创造性的思维就出现在这适度的紧张和高度交互性的言语刺激之间,带来无以言表的美妙体验。碰撞产生的洞见,如蜻蜓振翅;交互产生的言语,如行云流水。兴奋和充实感随之产生,甚至会伴随有如高潮体验般的心悸和眩晕。 2心理咨询师是所有行业中最不能像专家的专家,因为在那一个小时里,不能有任何一秒钟是属于咨询师的表达,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是对方想要的,哪怕他想要的就是沉默。在这种关系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先进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装有最柔软的安全防护,甚至装有很多反射镜可以帮对方看见死角,对方完全可以放心地靠着你,甚至有时可以忽略你的存在,才能轻松地去搭一座桥,那座桥能助他达到另一个自我高度。 3来访者通常无法将自己内心深层的伤痛关系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所以他只能用行为让与他交往的人也感受同样的伤痛,以期寻求理解,这就是移情。这一切都在咨询关系中每时每刻潜意识得发生着。而所谓的一对一的深度帮助,就是通过咨询师的深刻觉察,意识到对方带给你或者他周围人的此类潜意识的移情行为和语言,然后帮助他表述出他的需要。改变,或许就从真正被看到需要的那一刻发生。 4长程的一对一咨询,很多时候更像和小孩子捉迷藏。你明知道小孩子藏在哪里,你还要不停地四处找,不能直接揪出他;你要假装在附近绕圈圈,制造出一些快要找到的紧张气氛,否则小孩子会觉得 游戏 玩得不痛不痒,还会无聊地大叫“我在这儿”。咨询的进程也是如此,心知肚明的核心问题,不见得一上来就直击目标,对方没做好准备,也不会接受。你要迂回,但又不能离题太远,让对方觉得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你要始终从各个维度一下一下地啄开他那个伤疤附近的硬壳,让他不至于疼到跑掉,却又始终有些异样的微痛感。当有一天他做好准备时,你要敏锐地感知到他那一丝丝想要被你击破核心的渴望,精准地拿下,让对方有一种快乐被俘的感觉。很多待人做事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但是区别在于,说与不说,怎么说,何时说,说得让人接受,这就是专业人士和普通朋友的区别。 5高品质的咨询关系是人格的赤诚交往。咨询师能够传递出对方在人格基底层需要的那些力量。比如无条件的爱,高品质的陪伴,稳定且有力量的关注。这些传递如果建立在技术上,可以拆分成“共情”术,“倾听”技术,“分析”技术等。虽然通过技术也可以传递,但对方接受到的仅停留在意识层面——无懈可击,但也无动于衷。只有你活在那种状态中,活在自信,活在真诚,活在力量中,你才能真的传递至对方的人格层面。 6思想在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一深一浅之间总能自由与跳脱。咨询师陪伴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被咨询者需要有思考的心智成长,同时也需要有 情感 的烟火生活。雅中带俗,可以资智,俗中带雅,可以处世。
sunjia0521
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这个任务的完成中,咨询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信心、诚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求助者,把他们看做一个有自尊、有自主权利的人,不能把他们看成病人.第二,要有足够的同情心,要能理解他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作病人.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等待,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求助者没有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去做而发怒,要能容忍求助者的缺点.第四,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要能容忍他们的反复.第五,咨询师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不能在求助者面前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喵星的哚朵
为什么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
为什么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很多人看一部电影就会哭很久,看到别人过得不好也会因此而感到难过从而流泪,这种就叫共情能力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那么为什么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呢?
镜像神经元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意大利神经科学家Rizzolati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他发现恒河猴(可怜的猴子)大脑的运动皮层不仅是在自己运动时放电,也会在它观察到其它恒河猴做相应动作的时候,同样放电。随后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人类中。人类也拥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对别人的动作进行复制和模仿。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那些有意图的行动或者动作才会引发镜像神经元放电,也就是说,镜像神经元并不是对动作产生反应,而是对于那些引发这些动作的意图产生共鸣的反应。举例来说,当你看大一个人举起“吮指原味鸡”,你并不是对这个动作产生反应,而是对要吃“吮指原味鸡”产生共鸣的反应
随后的扩展研究发现,不仅仅是对于别人的意图,镜像神经元同样对别人的情绪和躯体感受,产生放电反应,比如,在互动中,即使别人不说,甚至是伪装,我们也能感受到别人的委屈或者悲伤的情绪;另外看到被人被针扎,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
所以有人说,源于古代的彼此不分你我的群居性,已经被深深的编织进了灵长类的大脑中。
投射现象
投射也是在感受别人情绪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概念。
心理学认为我们在感知别人的时候,投射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内在反应来假设别人的反应,“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而无法完全了解他人时,我们都倾向于通过投射人自己的体验来理解别人的主观世界,人们的直觉、与他人心灵相通时的高峰体验,都包含将自我投射至他人的过程”,比如,当有人失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自动的`感知到对方是悲伤的,即使我们看到对方好像是获得了解脱一样。
或者当有一个人说自己被男朋友打了,我们立刻会觉得这个被打的人一定很委屈和愤怒,并为此而感到愤怒,但是经过沟通可能会发现,对方是高兴的:因为她终于找到理由和男朋友分手了!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适用投射来与人相处,但是过多的是用投射,或者坚持自己的投射是正确的,无疑会让一个人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跟别人失去真正的联系。
通过投射,我们也可以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而且,这种能力往往和“镜像神经元”所产生的反应难以区分,因为投射也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速度很快,难以被意识所识别。
所以,我们还需要养成对自己的体验和感知形成反思的习惯,既利用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与别人进行沟通和确认,当然投射也是可以在成长过程里,或者心理咨询中被识别。这也是心理咨询师需要提高自己的觉察力的原因。
回到问题本身,在感知别人情绪时,人类会使用两种机制,一种是身体中本身所带有机能,这个机能就是以“镜像神经元”为基础的一系列身心反应,第二种是使用心理中的投射机能,投射是在成长过程中(主要来自于原生家庭)形成的认知和情感的反应,投射是被可以被认识和改变的,在心理咨询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投射越少,就可以越成熟和现实。
共情能力强的人特点:
1、喜爱动物即使是动物,也会被那些敏感并且真正关心它们的人所吸引。共情能力强的人对宠物会给予无条件的爱,平时愿意多拥抱宠物和与它们玩耍,有条件就尽力收养。
2、生活中或电视上的恐怖事件使他们不知所措在新闻、电影和电视上看到不愉快或悲惨的事,会使共情能力强的人感到心烦意乱,甚至使他们流泪、生病或焦虑不安。他们很难做到不同情处于痛苦状态中的弱势人群,对于实在帮不上忙的,他们会深感内疚。
3、能够体会到别人身体上的不适共情能力强的人就像块海绵,吸收着周围人的感情。别人的一举一动、头疼脑热都会吸引他们的关注,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境地。
4、能够识别出别人是不是说谎共情能力强的人很容易识别出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不对劲之处。因为他们很容易读懂别人的情绪,更容易发现某人是不是在撒谎,证据就在于那个人的行为与言语不一致,或者所说的事情与事实不符。
5、竭尽全力帮助痛苦的人别人的伤像是自己的伤,共情能力强的人希望帮助受伤者,觉得对周围人的幸福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情能力强的人适合职业是什么?
共情能力强的人适合很多工作,尤其是那种经常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可以如鱼得水。比如说销售,或者是公关、营销等,如果能够准确的抓住对方的心理,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那么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就很多。
在社交中,共情能力高的人懂得察言观色,跟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就是这样的道理了。社交场合比平时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更注重快速与高效。
找到适合的搭档,潜在的客户或投资商,都是需要这种快速的判断能力。不会为对方思考的人,可能只会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聊天,自以为说得条条是道,但没有察觉对方的需求,这种沟通很大可能就是失败的。
还有,共情能力强的人非常适合当主持人,一个主持人如果没有一点共情能力,那肯定是非常失败的。何炅是比较有名的主持人,也是圈内的情商王,他的共情能力就特别强,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落泪,搞的经常哭哭啼啼。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