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3

快乐的森蝶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穿衣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安哥拉天使

已采纳

说到修行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苦行僧?出家人?还是头上插着发簪的穿着长袍的道教徒? 我会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人生可谓是一场修行,可是又有多少人在修炼自己呢?又有多少人在过了30岁还在不断学习呢?如果问你见过中国哪里爱学习的人最多,那我想说的是深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种职业是能督促你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一定会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来访者也是不同的个案。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心理,每个年代有不同的病。请问,如果你要靠这个职业吃饭。是不是要随时更新你的知识库呢?当然,如果你想安逸,对不起,这个职业不适合你。 心理咨询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心理咨询师,前知古人,后知当下。心理咨询师,既懂心理,又懂药理。心理咨询师,要擅提问,还知礼仪。心理咨询师,需懂沟通,还会套路。心理咨询师,须明危机,还了防护。正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了虎还降得了孙二娘。 心理咨询师,一个高薪职业。有老师告诉我们,300块钱一小时的咨询师就别做了。要做就做2000块钱一小时的。再或者,你可以按照来访者财产的百分点收费的。哇塞……如果遇到一个首富,哪怕拿财产的一个点,我也发了,是不是又紧张又兴奋呢? 哈哈,做做美梦也是不错的。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看看自己,修炼到宝塔第几层了。 刘志雅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最有感触的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几要素。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这五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呢?对,很熟悉,但是真的要做到,那就是一场长期修行。 首先说尊重来访者先要做到完整接纳,也就说不管对方是个同性恋还是个丑男,不管对方是有狐臭还是浑身有刺鼻的香水味,不管对方是举止优雅还是言行粗鄙我们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轻视来访者。或者说,遇到一个社会地位比你还高的来访者就奉承他。我问我自己,现在的我能做到哪一点?我能做到不阿谀奉承,但是每天早上坐地铁,我闻不了别人身上的异味,听不了别人的大声喧哗。看到路人中有人穿衣不得体的,我都要别扭半天。试问,如果我的来访者是这样的,难道就因为他付钱给我我就能接受了吗?也许你觉得为了钱能做到。我却不以为然。心理问题根本的原因就是不适应,来访者心中有冲突,咨询师内心对来访者不适应,请问你又如何有足够的能量去帮对方解决他的不适应呢? 问完自己,我默默地把自己定的长远计划又往后拉了一年。以前我经常跟我的学员说,生活即工作,工作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待来访者是咨询师生活中的一部分。问题从生活中来,而我们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的内心,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解决来访者内心的问题。 后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个行人跟我擦肩而过。我一个个去观察他们的行为特征。我问自己哪些我能接纳,哪些我不能。能,是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能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当找到自己内心的冲突时,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接纳不了别人抽烟,是因为我讨厌自己身上有异味。我换了个角度想,如果我把这些臭味当成人生中的挫折一样难以避免。似乎接纳的心又升级了一层。所以我相信学心理学的人都有一颗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 做到了完整接纳,我们还要以礼相待。说到礼,我就能联想到很多,穿衣得体是礼,化妆描眉是礼,举止优雅是礼,平易近人也是礼。仪容、仪表、仪态,这些礼仪已经是最基础的了。在第一次听心理学的课程的时候,岳晓东教授就说过做咨询师的人,着装要得体。我自认为自己着装还算得体。但是从着装上我又犯难,我一穿上职业装,就很严肃。老师的角色立马就代入了。想想自己现在的样子,不是给来访者做咨询,反倒是像给人家上课了。在我正在犯难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的我为了学习礼仪,训练自己练习坐姿站姿。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站姿和手势。上班撤掉舒服的椅子,换成硬邦邦的凳子练习坐姿。从标准坐姿,练到优雅的。有时候腿都练得抽筋。最终我也练出来了。笑容同样是可以练习的。对着镜子练微笑,跟朋友说话的时候刻意放慢语速,把大脑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跳出来提醒自己记得微笑。这个方法还是可以试试的。同样也将这个方法推荐给你,正在看文章的你,想修炼自己的你。 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真的是跟人生来了一场较量啊! 刘志雅老师说,他曾经被来访者拿着刀对着自己。听得我们在场的同学个个心惊胆战。说真的,面对这种情况,还想让我信任对方吗?想想也挺傻的。不过事实告诉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并不能成为你不信任来访者的理由。刘老师不是也妥善处理了这件事情吗?刘老师面对刀子指着自己的时候,除了言语的技巧外,是不是还是有信任的成分在呢?因为信任与不信任,语言表达的力量是不同的。信任不是让我们相信对方的一切,信任是我们打开自己内心接纳对方的一剂良药。来访者一开始对咨询师也是持有不信任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也不信任,那不信任与不信任就像两个负极,一定会相排斥的。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师很正常,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保持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信任的能量就能包容来访者。从而感化他也做到对你的信任。我认为咨询师要把信任当成一种习惯,再当做一种性格。而不是作为一种技巧。因为信任来自于内心,与技巧无关。信任来访者,也是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够处理好他的问题。 我觉得狗仔队的人是做不了咨询师的。因为咨询师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来访者告诉你一个你从来没听过的秘密。我问我自己能否守得住?保守秘密,是需要消耗自己心量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很喜欢把别人的秘密说漏嘴,到后来我就不想听别人的秘密了,因为不能保守秘密的我很内疚。所以我干脆不八卦。小时候听过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故事吗?讲的就是一个理发师发现了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但是他不能跟别人讲,他只好去野外挖了个洞,对着洞把秘密说出来。这么说来,保守秘密也是有技巧的嘛。从我目前的修为来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能保守秘密那最好,如果不能,是不是也可以找督导释怀一下呢?好像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记得刘老师问过一个问题,保守秘密是绝对的吗?好像当时我的反应还比较快,不是绝对的。如果来访者的秘密涉及到自杀,杀人放火。危及生命,违反法律,我们是不能完全保密的,而是要启动危机干预滴。 我差点忘记了,所有的尊重,都是要以真诚的心为基础的。所以宝塔修行另一关——真诚。按照超我的话说,“真诚是一种态度,真诚也是一种特质,真诚是一种技巧,真诚是一种习惯。让真诚变成你的人格。”不过说真的,一开始,我们可能很难以完全真诚的心对待来访者的。刘老师说,“真诚是没有防御伪装,也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也不是扮演角色或者例行公事。而是要表里如一,真实地把自己放入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去。”那也就是说真诚就要做到实事求是了。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从而向来访者去验证。有一句话术是这样的“ 你的有些言行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误解,引起矛盾,不知道我的这种感觉对不对? ”说的就是实事求是。 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哦,可能我心里是这么想的“大家不喜欢你,还不是因为你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你还不知道反思。”但是我能这样对来访者说吗?NO,所以用上面这句话术,表达立马就变得有艺术。后来“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被同学们在吃水果的时候实践了一番。好像这句话是大家印象最深的经典名言了。这一经典名言,放在生活中,那也是沟通的艺术啊。所以要修行,就回到生活中去。 我要修行的第三道关——热情。什么是热情,听过热情好客,就是那种一进门就有人叫你,客官里面请。客官你吃点什么?难道要我这样招呼来访者吗?Oh,no!一定不是这样的才叫热情。在陌生人面前我是一个偏严肃的人,我该怎么修炼我的热情呢?瞬间觉得好难啊。可是用对立思维想一想,什么是不热情呢?不热情的人不会主动问候,不会主动关注,不会主动示好。也就是说见到来访者主动问候,主动关心,自然就能减少跟来访者的距离,从而在来访者心中树立一个热情的形象。不过也要记得,热情是要有始有终的,不能刚见面热情,后来又冷漠了。想想,来访者第一次来到咨询室,这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敏感的,不适的。再想想自己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貌似也是这样手无举措的。不过一旦有人主动关系你,好像这种不适应就能消除很多。被我这么一代入,好像就容易理解热情了。刘老师说尊重是偏理性,而热情却是感性的。尊重是保持距离,而理性却在不断拉近距离。两者相结合才能情理相融。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第四个关键,共情。这让我想起了《扪心问诊》第一集就是一个来访者不停的哭。共情是要我跟她一起哭吗?当然跟对方一起哭确实是共情的一种表现。但我想不应该是咨询师该有的共情的表现。有关共情,我很认同这三个概念: 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从这里我看到了训练自己共情能力的三个步骤。第一,先观察来访者的言行,感受对方的情绪,思维;第二,再是运用自己的经验与来访者的情感发生联系;第三才是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心情传达给来访者,从而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并让来访者能继续吐露心扉。共情是咨询师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要做到共情,不是盲目的认同对方,如果我只是运用了共情的话术,还是会被来访者识破从而达不到真诚的效果。有关共情,也是我未来要修行的关键点。毕竟我目前还没有办法与所有人的想法产生共情。也许增加一点生活经历,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会告诉我,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你应该放下你的执念;你还年轻,你要往前看;你是女人,还是温柔一点比较好。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很难接受的。现在想起来,这并不是共情的做法。共情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也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是怎样怎样的,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的内心想法。这让我也想起了,在我妹妹的婚姻生活中,我总是在告诉她,你要孝顺你婆婆,你要对你老公好,你要……;说了很多你应该,到现在也并没有按照我想当然的那样发展。所以我开始反思,从今天开始我要转变自己的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看世界,看自己。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第五点——积极关注。有一点我也要忏悔的。那就是盲目乐观。我经常会告诉别人,现在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其实未来是怎样的,谁都不知道,可是我还是在想给对方积极心态的时候,自己先盲目乐观了一把。未来会更好,未来是什么时候呢?一年?三年?还是十年?现在想起来,如果对方信了你的话,相信未来,一时之间貌似是好事。可是如果在未来的生活中,这种信念并不能支撑她走到更好的时候,我的盲目乐观岂不是给了他一个打击。所以积极关注的重点在于立足于事实,在事实中,去肯定对方的行为和品质。下次,我想对我的妹妹说“这些年,你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两个孩子,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责骂孩子是累赘,我真心为你点赞。”  上完刘老师的课,我看了看我那两个孩子。我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到尊重,真诚,热情,共情和积极关注。我要先从我身边的人做起。让这些能力变成我的习惯,变成我的性格,影响到我身边的人,从而帮助到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咨询师的修行是漫长了,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已经走在咨询师的修行路上了。修行之路之远兮,只要保持三藏取经的信念,此番修行定能成。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01:41 盘坐于床边反思

心理咨询师穿衣

204 评论(9)

人在驴途

28岁的儿子单身不会打扮,不听父母的忠告,是抗逆心态吗?

我认为28岁的儿子不打扮,不听父母的忠告, 不是抗逆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是从小养成的,在什么样的环境生长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陶。有句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再一个, 是28岁的他,本性就是朴实,

不喜欢雕琢。 做父母的可以通过耐心疏导,在谈恋爱的阶段让28岁的儿子逐渐改变他不拘小节的毛病,无论是去相亲见面,还是参加什么重大事件,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着装、仪表,这不但是对别人尊重的最起码礼节,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对生活充满阳光的展现。

~ 希望你28岁的儿子能早日喜结连理 。

父母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是否包办太多,管得太多太细?

二、是否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子?

三、是否越俎代庖,压制了儿子的主动性?

四、观点符合时宜吗?男子汉要如何打扮,不可能整得花枝招展、娘里娘气吧。

现在这个 社会 二三十没结婚太多了,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现在三十一了,还没对象呢,虽然说年龄偏大了,但我也没什么那么强烈的欲望想结婚,也从来没想过我要结婚,自己自由习惯了,感觉多一个人在身边不自在,如果不是父母天天着急,给我安排相亲,我真不想去。

我在大二就去当兵了,当了五年兵,回来已经二十八了,这两年的时间被家里安排了好多相亲对象,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没有成功,现在的我已经对相亲有点恐惧和厌烦了,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心态的,现在退伍回来开了一个自行车小店,一个人的生活挺好的,我不知道我以后的路会怎么样,我只想过好我现在的生活。

说起会不会打扮这个问题,我就比较随意,从来没有刻意去打扮自己,对穿着没有那么在意,这也可能是别人看不上我的原因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突然多了一个人真是别扭,这是不是别人眼中的丁克?因为自己三十来岁了还没结婚,现在我都害怕回家,每次回家都是这个话题,一般没什么事我都不想回去,每次过年都不想走亲戚,我感觉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没必要看别人的眼光,活在别的阴影下,那得多累啊,人这一辈子这么短,享受点生活多好啊,天天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听别人的意见,我感觉一个好人也会有崩溃的那一天,所以我感觉这不是抗逆心态,这是一个成年人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生活习惯,不知道这样的心态好不好,反正我就是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就行了。

您好,我是读心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在这里想解读一下情况。

一、有28岁的儿子单身。

这个28岁单身情况,在现代 社会 不为太迟结婚,也不用太过焦虑。现在的孩子对于结婚的诉求是比较低的,喜欢自由,不被束缚。其实结婚也不必要太早,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自力能力弱,可能因适应不了,增加思想和经济负担。

二、不会打扮。对于打扮这个事,还是不用强求或者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每个人都希望与众不同,引起别人的关注,这一点每个人都一样。但是由于个人的爱好和时代审美观点的不同,个人打扮也不同。由于父母隔代,审美眼光根本不一样,所以,不能以自己的个人爱好态度,去审视年轻人的穿着和打扮,或去评价好与不好。

三、不听父母的忠告。已经28岁了,由于价值观不同,思维不同,时代影响不同, 社会 环境的不同,所以,父母和孩子想法可能根本不同,加上年轻人没有一点经验教训,也分不清楚对错与否,但会受表面现象的影响。

对于不听从父母的话,可能有几种情况,

1、从小父母太过严厉,心理造成对抗。有意识的对抗,也就是让我向东,我明知错也要向西,是一种和父母的对抗,以平衡多年来的抗拒心理。

2、可能对于父母的话语表示质疑。由于在小得时候,孩子多次询问学习方面或别的知识,父母老是回答不了或干脆说也不知道,慢慢孩子就不问了,觉得父母什么也不懂,还是靠自己想办法。所以,长大以后,父母的话,只是听听,不当回事。

3、娇生惯养,随心所欲。由于从小太过溺爱孩子,养成了无所畏惧,随心所欲的行事作风,父母的话语也就成了耳旁风,可能心情不好,还会有言语上对父母进行攻击,这样的孩子就不好多说了。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还有可能触犯法律。

使孩子找对象是父母的心愿,但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处理这件事上,还是尽量慎重。毕竟28岁的儿子,年龄也是独立的时候了……

让孩子做自己不好嘛?都28岁了,还控制孩子,这让人有点害怕。如果父母愿意放手,尊重他已经是个成年人,给他人格上的独立,我相信他会应付好的。希望您对于孩子来说,做一个甩手掌柜

首先,单身是因为长得丑吗?所谓的打扮是穿衣戴帽和化妆吗?我个人认为只要不是头不梳脸不洗衣服又脏又臭还继续穿,这就没什么了吧。反正我个人认为一个小伙子要是油头粉面一身描眉画眼一身脂粉味儿,这样的一点男人味都没有了。

再有,父母的忠告这个事情。有些事情过来人的经验讲给没有经历过的人,人家不会理解的。现在的 社会 瞬息万变。两代人之间的思维意识差很多的。老人当年的经验拿到如今很可能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了。

最后,把孩子没有顺从自己的意愿就当他有心理问题来考虑,这本就是你想逃避责任的一种自欺欺人。你没有试着去了解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只觉得把他当成有病,而自己也不是医生,治不了,于是不听你的也就随他去吧。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只要孩子不是隔壁老王的,就算我们不得不承认变异的存在,可哪个人的孩子身上不是自己当年的影子呢……

从这个问题中,我看到家长的焦虑,希望儿子好好打扮一下,这样女孩子能看上他,早点找到女朋友。

可是,打扮了就一定可以找到女朋友吗?孩子28了,已经是大人了,他想过怎样的一生,我想他是有自己想法的,我们家长再担心,也不能替他走他的人生路,何不放下心,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生活,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

婚姻有的时候也是看缘分的,而且,另一半是除了父母以外,最主要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关系孩子的下半生幸福,是要慎重选择的,孩子如果因为压力,因为父母的担心,找一个还算合适,却不能让他心动的人,或者甘心一辈子柴米油盐的人,他的后半生会不会很艰难呢?所以,别因为爱,用不当的方法害了孩子,如果爱他,就问问他需要什么帮助,过好自己,努力做个好婆婆,用你的力所能及帮助孩子,支持孩子做自己的选择。

最后,祝福您儿子,早日找到那个对的人,早日找到那个也让您满意的儿媳妇[心]

那也得先看父母的忠告对不对了,在讨论孩子。

28岁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决定权,父母的忠告不一定完全对,可以说没有对错,尊重一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

是父母叛逆还是孩子叛逆,28岁的儿子应该是自己做主。

233 评论(12)

小豌豆尔

勤洗衣服,或者穿一件脏衣服,穿几天,估计就克服了

12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