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ze2000
好。1、经验丰富。旷智勇老师是资深的完形心理治疗师,从业16年,专业受训1500小时,个案经验1000小时,经验丰富。2、性格。旷智勇心理学老师性格和善、善于与人沟通。
Queena兜兜
旷智勇老师是我大学的心理学导师,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他会把你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中。我是一个非常幸运能够遇到旷老师的人,他不仅是一位非常好的导师,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的课程非常生动,而且非常有意思,能让你学到很多知识,我很庆幸能遇到他,也很感谢他。
oo0O傻猫咪O0oo
一个对生活充满热忱、具有进取心的人,不会闲散得无事可做,也不会总是忧心忡忡的焦虑。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会无法沉浸在安静当中,从而看见、听见、感受到事物的不切实际的“幻觉”。
因为事物常常存在消耗一个人热忱的陷阱,而这些陷阱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因外在的环境使人放弃的挫折。
第二种是内在情绪与认知因素引起的忧虑。
第三种是自我的恐惧引起的胆怯。
在刚开始徒步时,突然出现的挫折是最让我担心的,记得自己从虎跳峡镇朝着香格里拉行进的路途中,发生了让我备受挫折的意外情况。
我未按导航走国道徒步,走了另一条未修通的高速公路,刚进入西丽高速时,我就问了当地人,了解到沿着西丽高速走到下个镇子需要走23公里,并且沿途并没有可休息的村庄。
当我在高速上走了近30公里,还未走到转出高速的岔道,心里就有不安的感觉,在这条未修通的高速上导航也没有作用。
此时7点钟左右的天空已经暗了下来,我虽然心里着急,但依然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
8点半左右走到了小中甸镇,想要住宿时发现镇上的两个旅馆都住满了,想要借宿时发现镇上都是政府单位院子、且附近的店铺也都不让借宿。
我站在寒风凛冽路边拦车,想直接去到30公里外的香格里拉,拦了半个小时都只见到呼啸而过的车辆时,心底已经彻底气馁了。
“为什么这么多意外情况碰撞在一起了?”
“今天的运气怎么这么差?”“真是倒霉!”
即使有周全的计划和万全的准备,依然会出现意外,并且可能一连串的意外,这时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士气与情绪。
一定要静下心来,若是只想象着出现什么不切实际的好运,当每一次失望时,都可能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绝望情绪之中,这是极差的体验。
我们需要一个体察问题的不同视角: “即使一种失败的体验,也不代表着真的失败,通过尝试不同的事情获得新的经验与信息才是真正地目的”。
我遇到过许多认知与情绪的陷阱,大多来自于对固有价值观的执拗,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物,且,僵化的价值观让我无法形成新的观念。
一个有趣的印第安人抓猴子的故事:猎人把挖空的椰子用绳子绑在一根木头上,椰子里面放一些米粒,通过小洞就能摸到。
由于洞很小,猴子只能把手伸进去,而当手中握了米,就很难拉出来,所以抓住猴子,就是靠着它僵化的思想。
猴子应该知道一个事实,如果它把手松开,它就自由了,但它要怎么才知道这个事实呢,不在认为米比自由重要?
它只需要行为慢下来,在椰子旁思考自由是否比米粒更重要这个事实。
而我们也亦是如此, 只有让思想与情绪刻意的慢下来,然后静静地思考、检视过去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物是否仍然重要。
才能防止不成熟的判断导致自己陷入固化的思想观念中,只有先摒弃旧的观念,才能找出新的线索与思想。
起初我对徒步有着内心笃定的坚持,不愿通过乘车到达目的地,虽然徒步时会有很多人停车与我交流,想帮助我载我一程,但我都是委婉的拒绝了。
徒步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从祥云县走往大理自治州的一段路程上,地图上显示有近60公里,但我满怀着对自己体能和毅力的信心,无所畏惧的行走着。
不知道导航怎么带我走到了一条陡坡相连的乡道,从早晨7点半出发,9点钟开始行走在弯延向上的陡坡,持续爬坡4个半小时,接着就是持续弯延下坡5小时,那应该是我这段徒步旅程中走的最艰难的一段路。
走到下午6点半时,我才走了45公里,我心里明白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在天黑前走到下个目的地。
我静静的坐在路边草丛里思索着,心里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情形,自己根本无暇顾及周边的环境,失去了欣赏树梢上的美丽阳光和失去了倾听鸟鸣声、山涧溪水声的机会。
甚至在自己步履蹒跚的时候还不休息,仍然继续前进,脑海里全都是想快点到下一个目的地,难道我徒步就是只为了走而走吗?
当时的思考让我对于徒步有个新的感受: “抱持怎样的心态去行走,会给徒步赋予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从而产生质变般的感受。”
我重新制定了徒步的目标,接下来放松心情行走,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尽情去感受周围一切的美丽,只要有经过的车辆就寻求对方的帮助,让我快速抵达下个目的地。
当我转换一种心态与思想去进行徒步时,眼前一切的困难和内心的纠结瞬间瓦解。
如果我一直坚持自己原来的看法,就无法找到更好的答案或解决现实的问题,即使它就在我的眼前。
无论是现实的挫折、还是情绪、认知的失序,都会造成内心的恐惧与痛苦。
当我处在恐惧之中,心是焦虑、混乱的,无论我多么清楚形成恐惧的原因,最终我还是会恐惧害怕。
我从稻城亚丁走向泸沽湖的一段路程,因为当地的海拔比较高,所以我的行径速度比较慢。
徒步行走一天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沿路没有一个行人,车辆都是反方向的疾行,而我却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凝视着远处山峰即将落山的太阳余光。
此时我的内心里产生了一丝不安与恐惧,我在恐惧什么呢?
可以被意识到的恐惧:
“我怕黑”
“我怕独自一人走在黑暗里”
“我怕独处”
“我害怕独自行走时突然出现的危险情况”
“我怕死”
“我害怕饥饿与体力不支后的死亡焦虑”
“我怕冷”
“我害怕无家可归后的寒冷” 等等。
这既有属于过去的恐惧,也有属于未来的恐惧。 过去的恐惧是已经发生过的经验,未来的恐惧则是可能会发生的困难。
可能还有一些我无法描述、观察不到的恐惧情绪,这都是基于过往恐惧经验下的过度担心所导致的。
此时,我明白是: “思想就是恐惧的源头,也是痛苦的源头。”
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停不下自己脑海里的思考与幻想。
当时我急忙吃了一颗糖,补充了一下消耗的体能,继续加快了行走的步伐。
我对自己说 :“我是恐惧、害怕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但我依然要坚持走下去,停下来才是恐惧验证的开始。”
我认为持续的行动是缓解焦虑与恐惧最好的方式,任何人都无法战胜恐惧,如若你不能忽略它,那就只能尝试着以独属于自己恰当的方式与之相处。
人是无法不思考的,也不可能没有思想,自然不能从脑海里驱逐让人不安的恐惧情绪。
但人可以靠自己进行检视、 探索 与质疑,使自己的心变得清明:“它不再因恐惧而受制、颠倒或扭曲。”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