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小希希
凯莉所总结的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以下几类:
(1)“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是有强烈暗示性的,因为它明显地要求助者说明理由,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
(2)多重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
(3)多重问题。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问可能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
(5)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这种问题,对求助者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会引起求助者的防卫。这对推动交谈没任何好的作用,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
(6)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关于如何提问的问题,应当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对待,因为它直接影响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在进行初诊接待时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8luckymore8
凯莉所总结的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修饰性反问和责备性问题。
1、修饰性反问。并不是问题,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它将谈话内容引向抽象,对求助者毫无益处。修饰性反问是谈话法应尽量避免的提问方式的典型方式。谈话法在心理咨询中又称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2、责备原意是要求人尽善尽美,后指批评、指责过失。出自宋沈作喆《寓简》卷四:“抑《春秋》之义,责备於贤者。如魏公名德之重,盖可以责备矣。”多用于动词使用。
(1)你晚上出去玩电子游戏,受到责备,委屈吗?
(2)他受到了老师的责备。
(3)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对他人求全责备。
(4)对待青年人,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求全责备。
(5)俗话说,人无完人,对谁都不应该求全责备。
3、修饰性反问和责备性反问的区别
(1)修饰性反问:你觉得结婚生孩子压力很大,难道别人不是承受着同样的压力吗?
(2)责备性反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