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香陈陈
最近,记者遇到一位家长,说刚读高一的女儿已多次向他提出购买手机的要求,理由是班上很多同学都有电话,要是她没有,她觉得跟不上班上的“潮流”。虽然他满心不愿给孩子配手机,可一听班上很多同学都有,不禁一阵难受,思考良久,给女儿买了个电话。可两个月下来,见孩子“业务繁忙”,家长犯愁了。 孩子:用手机都成“习惯了”昨日中午,西安南郊某高校附中放学,学生走出校门,时不时地能看到边走路、边打着电话的学生。一名手持时髦彩屏手机的女孩和她的几个高二同学说,班上50多个人,30人都有手机。女孩手中的电话,已是她所换的第四款手机,平常接电话用小灵通,发短信用手机,一月下来三四百元电话费很平常。这还不是最“夸张”的,班上有换过7个手机的学生,先前的电话要么丢了,要么是样式过时。要问手机对他们学习有影响吗?孩子们倒很坦白:“影响肯定是有,若在学习的时候收到短信,得回信吧!但没有手机也不行,跟父母、同学联系不方便,从初三开始就用了,都习惯了,不带肯定受不了!” 学校:制度制约中学生用手机 如今,中学生们使用手机进一步扩大化。作为学校,没有法律规定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于是只能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不允许学生上课开手机,若课间打电话频繁,校方会用及时向家长反映等等办法制约孩子们过度地使用手机,但这些做法的效用也是极其有限,毕竟现今的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在没有大人制约的时间里,能控制好自己吗? 在调查4所中学后,说法基本一致,老师们大都觉得:中学生带手机弊大于利。一是会影响学生学业,由于现在的手机功能多———发短信、上网聊天、照相、玩游戏等等,这些东西,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更何况是对身心发育不全的中学生呢?其次手机中也常常充斥着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假中奖信息、黄段子短信、不良交友信息等等,这些东西孩子接触多了,不可避免要受其影响;再次,手机也带来攀比之风,手机更新换代快,中学生虚荣心强,看到谁换新手机了,心里也会痒。这种攀比,对那些买不起手机的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另外,携带手机,又成了学生人身安全的一种隐患。 专家:一味满足学生需求不好 西安市一心理咨询师刘其霖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家长对孩子的盲目投入造成的,缺乏目的性和选择性。一些家长在面临孩子过度需求时,只会先考虑满足孩子,但从如何培养和完善孩子的心志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并不是很清楚。而青少年们心理心志尚未发展健全,由于社会认知不足,自我控制意识缺乏,往往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家长教育孩子,应遵循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原则,学校的导向配以家长的约束,应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报记者 蒋旭 刘兢As we kn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having cellphone. They are given as presents from parents, friends or relatives. In my opinion, the disadvantages are much more obvious than advantages of using cellphone. Here are my reasons. First, cellphone will distract us from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s in class. For example, while we are having class, and the cellphone rings, no doubt, it will distrub all of us, inclu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 it will have an negative effect on our study. Second, it is clear to us that using cellphone will do harm to our health and brain,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survey. From the point of health,let's stop using the cellphon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many of us use cellphone to communicate with our friend. But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are all good to you. It may easily lead to us have bad friends. 还有:给我冲Q币就行,QQ506871736
薇儿的悲伤
弊端一:干扰课堂秩序 老师正在讲课,手机铃突然响起;甚至有人故意把手机铃调为下课铃声……每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全班学生总会不约而同地转移注意力。呼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无奈地说:“有的学生虽然不捣乱,但思想处于游离状态,总时不时掏出手机看短信或发短信,心思都集中不到课堂上。每当遇到自习课或‘无聊’科目时,不少学生还偷偷用手机打游戏。这些行为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弊端二:浪费学习时间 买部手机原本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听班主任谈起学生们频频使用手机接发短信聊天的情况后,李嘉洋的妈妈忧心忡忡。因为她好几次发现孩子在字台上摊开了一大堆作业,却总在低头摆弄手机。家长王文天无意中发现女儿娇娇的手机上,前一天末条信息显示的时间为零点40分,信息内容寥寥几个字,无聊且庸俗,数量却多达30多条。“手机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掠夺’了孩子们很多宝贵时光。”王先生权衡再三,他觉得做家长的不能仅仅为图联系孩子方便,而忽视了学生带手机的弊处。于是,他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 弊端三: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期中测验时,离交卷还有20分钟了,呼市某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一男生对班主任王老师说他想去厕所,王老师同意了他的请求。一会儿,该学生从厕所回来后,在答题纸上陆续写上了答案。细心的王老师在他走后记下了他在试卷上做出的答案。随后,与该学生新的答案做了对比,发现30个选择题答案被更改了22个。王老师说:“很明显,这个学生是通过手机接到了答案,在厕所短时间内将其背会,然后抄到了自己的试卷上。老师没有权利阻拦和监视学生上厕所,但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变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初高中学生也坦言,在同学中确实存在靠手机传递答案作弊的现象。 弊端四: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初二年级的张晶说,她很头疼每月在手机上的花销,因为家里每个月给她50元手机费。“这点钱刚够发信息,多出来的费用不敢和家里要,只好从自己的零花钱里省,有时为了交话费,好几天连早点都不舍得吃。”江晓波说,自从有了手机,即使没什么重要事情,还是忍不住发几条信息“骚扰”一下别的同学。一个月下来,收发短信都在500条以上。最让呼市某中学的刘老师诧异的是,有的学生早就通过挪用“压岁钱”和“讨好”长辈佩带上了手机,但做父母的却竟然不知道。 呼市三十四中副校长贾灵旺说,过早地让学生使用手机会助长他们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班内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学生不比学习,而是比谁的手机更高档。攀比的结果是,手机档次越来越高,而一些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感到自卑,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得到一部手机而去偷盗、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弊端五: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非法小广告等总是频频出现在手机短信上,这对“接受信息能力强,处理信息能力弱”的中学生来说,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呼市三十六中副校长陶建琪说,根据派出所、教育局综治办反馈,在校园周边经常被人劫持、索要钱物的学生大多数家境优越。中学生佩带手机,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盯梢和攻击,给自身安全造成隐患。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