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4

chocolate宸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代表心理咨询师讲话材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真龙木木

已采纳

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四项基本功: 1.同感力。心理咨询的入门,靠同感力。2.洞察力。心理咨询的进展,靠洞察力。3.觉察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靠觉察力。4、沟通力。心理咨询中的对话,靠沟通力。同感力非常重要,心理咨询师在和来防者初始访谈中,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咨询师首先必须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维持良好的第一印象,靠的就是同感力的表达,如果没有良好的同感力,来防者会对咨询式产生阻抗,不利于进一步的咨询。所谓同感,就是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它以真诚和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同感,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态度: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能力: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来表达。操作角度: 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思,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阿德勒对于同感的描述:穿上来访者的鞋子(站在来防者的立场上),来观察和感受来防者的体验。岳晓东对于同感的描述:来访者说出上半句话,咨询师能够准确地说出下半句话。同感力的三个意义: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让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和受到尊重。3.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使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缺乏同感力的表现:1.来访者感到失望。2.来访者觉得受到伤害。3.影响来访者的自我探索。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如果咨询师做到了很好的同感,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较好的宣泄,来访者能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也开始更多的开放自己和自我探索。同感的是与不是:同感很重要,但如果在运用中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同感的是与不是:1.是平等的,不是同意。不是简单地同意来访者的看法。2.是互动的,不是同情。同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似的反应;同感是平等的,共鸣似的反应。3.是对来访者的感同身受的理解,不是移情。移情被视为一种投射,往往只是移情者将自己内在的情感或心情转移到了某种对象那里,然后对其产生积极(比如依恋)或消极(比如憎恨)的感情。4.是对来访者感受的由衷体会,不是模仿来访者感情,不是鹦鹉学舌。不能只是机械的重复来防者的话。既然同感力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在咨询中运用呢?同感需要五个步骤:1.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倾听的过程中,作出适当的反应:点头、眼神示意,或者使用“嗯”,然后说出鼓励性的话语。2.换位思考。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来防者。用他的眼睛、头脑,去感知、去体验、去思维,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内心一样。“他告诉我什么事情?我要是他我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信息整理。能够适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从来访者那感知到的东西,进行整理。4.信息反馈向来访者作出反馈,用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作出反应,引领来访者做出感受,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5.同感检验。留意来访者的反馈信息,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必要时直接询问对方:“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了解了这么多同感力的知识,对比自身,我觉得自身的同感力还是有很大的缺失。同感,不仅可以用在心理咨询中,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同感。记得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时,第一次把同感应用到女儿身上,说出了女儿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女儿忘着我的那种惊喜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并没有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技能,反而是在肯定赞美孩子方面,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昨天早晨,女儿在跟我抱怨,手机的闹钟太讨厌了,打扰了她的美梦。刚刚学过同感的知识,我试着同感女儿:“手机的闹钟响了,把你吵醒了,让你感觉到很烦恼,是吗?”从女儿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这种同感还是有效果的。同感力,也需要刻意练习,在我的内心,给自己订了刻意练习的目标,争取让自己形成一种习惯性同感的思维模式。同感力,不仅仅用在心理咨询中。同感力, 用于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代表心理咨询师讲话材料

237 评论(15)

Mary瑶瑶

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方式

1、尊重

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应当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2、真诚

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真挚诚恳,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不回避自己的失误和短处,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能换取信任和喜爱,还能给求助者一种安全感,但要注意,不能把真诚理解为简单说实话,咨询师的言行要有助于来访者的成长。

3、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需要理性,而不能代替当事人做感性判断, “共情”不代表乱用同情心,那只是为了帮助他人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二、参与性技术

1、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宽松和信任的情况下诉说自己的烦恼。倾听时,咨询师要能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去听,并适当的表示理解,不要有偏见,不做价值评价。

2、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1)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2)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3、鼓励和重复技术

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4、内容反应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5、情感反应与释义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6、具体化

具体性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7、总结

总结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三、影响性技术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3、指导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4、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

5、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6、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四、消除阻抗的方式

阻抗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阻抗的表现形式:

从讲话程度上分:沉默、寡言、赘言

从讲话内容上分: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

从讲话方式上分: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行为表现在推迟谈话时间、迟到、早退

咨询师应对阻抗的要点在于:

1、解除戒备心理,咨询师不必看得过严重,首先要做到共情、关注与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对方的顾虑,使其能开诚布公地谈自己的问题。

2、正确地进行诊断与分析,根据求助者的某些人格特征,咨询师在会谈中也应有所认识,用真诚的态度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咨询师一旦确认存在阻力,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要注意以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以诚恳的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

扩展资料

心理咨询的过程

1、进入与定向阶段

(1)建立辅导关系;

(2)搜集相关资料,以利初步界定问题,明确辅导需要;

(3)初步了解当事人的个人、环境资源;做出接案决定;做出辅导安排。

2、问题—个人探索阶段

(1)建立良好的关系

(2)搜集有关资料,以进一步界定和理解问题

(3)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探索,达到对当事人的深入了解

3、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

(1)激发当事人改变的动机

(2)处理好当事人的期望和目标的关系

(3)咨询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

(4)咨询目标的确定要以当事人为主,咨询师起辅助作用

4、行动/转变阶段

(1)避免让当事人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

(2)保持灵活性

(3)要注意治疗收获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

(4)行动/转变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即根据已确定的目标,看咨询和治疗实际取得了多大进展

5、评估/结束阶段

(1)评估目标收获

(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分离焦虑

(3)为学习的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

(4)最后一次会谈

239 评论(8)

游客56742389

一、谈心式。这种谈话方式是在无拘无束中进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增强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师生双方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句句中的,语语含情,这种谈话方式让学生能够接受,心领神会。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了解学生情况和班级情况时使用。

二、鼓励式。这是一种对自信心不足学生较为适合的谈话方式。自卑、自信心不足是学生前进和学习的大敌,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利用其点滴进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我,明确目标,更上一层楼,相信“我能行”!

三、引导式。这种谈话的方式突出教师的“引”“诱”“启”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名人事迹、警句名言,周围的好人好事等榜样力量来引导、诱发、启迪学生,从而使其通过对比、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看似蜻蜓点水,实质上是作用巨大,一般适用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

四、激将式。对于好胜心强、而自我认识评价过高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自满、不踏实的学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效果更好。班主任在谈话中通过反复表扬好的同学来激起他向上奋进的欲望。

五、直入式。对于辨别是非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一般不喜欢老师谈话拖泥带水、拐弯抹角浪费时间的谈话。所以,班主任在与这些学生谈话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下子触及要害,尽量压缩谈话时间。

六、预约式。这种谈话方式是班主任事先通知学生,让其在谈话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使其在回想近期表现的基础上,自我反省,自查不足,让谈话更为有的放矢,班主任不过是进行点拨和启迪作用,但是能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82 评论(9)

快到腕里来

就像班级心理委员该怎么发言。竞选过程中,我们一般也要把这方面的主题思想,内容要说的全面一点,而其责任心要重一点儿。

35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