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4

哼哼郭Eva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王佳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ella59444

已采纳

2013年1月5日,上突然曝出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史上最真诚女嘉宾”王佳杀死丈夫的消息,轰动全国,虽然上舆情汹涌,但真相一直扑朔迷离。王佳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刑十年。日前,记者通过采访法院等办案机关,独家揭秘,让这起悲剧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急嫁女上“非诚”,牵手后被“放鸽子”王佳出生在陕西延安市。父亲是延安某国企职工,母亲在厂医院担任护士。她是家中独女,也是西北大学中文系高材生,因标准很高,先后数次恋爱均不如意。2010年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始火爆全国,吸引了当时32岁的王佳。年底她专门请假去南京报名,几番周折,2011年4月,以2号女嘉宾的身份,在“非诚勿扰”节目126-129期四次连续出镜。一袭红衣的她,态度真诚,在129期节目中,30岁的男嘉宾、北京一家大公司总经理张天翼出场,被王佳一番爱情宣言感动,两人成功牵手。当期节目播出后的短短半个月里,她的粉丝人数近万人,亲友、同学也纷纷打电话向她祝贺。可事实上,在节目中与她成功牵手的张天翼,发送了一条“要去美国公干”的消息后,就再无音讯……失意人生遇暖男,坠入爱河王佳被“放鸽子”的消息迅速传播,面对众口一词的质疑,王佳无力申辩,羞辱、尴尬、愤慨等不同情绪交替控制着她。这段艰难的时间里,王佳发现一个ID名为“文文”的“粉丝”一直在关注她。“文文”自称是西安人,很同情王佳,并倾心于她漂亮的外型、真诚和大胆追爱的勇气。“文文”进一步表示,自己才是她追寻中的生命的“另一半”。虽然王佳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但“文文”一句句滚烫的话点燃着她寂寞的夜晚。王佳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终于被打动了。5月27日,王佳与其见面。“文文”真名叫何嘉文,是一个身高1米80、理着板寸的帅哥,而且比她小两岁,在银行工作。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将婚礼定在2012年元旦从“女神”到“人妇”,心意难平随着激情的消减,王佳越来越看到这份爱的不足:何仅是个小职员,连婚房也是按揭的。更让她心理失衡的是,以前一起上节目的小姐妹有的成阔太,有的当明星接广告。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举行婚礼前夕,王佳突然宣布:她不想急着结婚了。但2012年春节前夕,王佳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在当年四月走上了婚礼的殿堂。婚后她的肚子越来越大,脸上出现孕妇斑,看着从前纯美的照片,对比参加“非诚勿扰”视频中的光芒四射的“女神”形象,心理充满挫败感。加上看到别的姐妹都过得很风光,更加愤懑不乐。何嘉文劝她心态平和些,“你要是老在跟人的‘比较’中生活,那我劝你再上一次‘非诚勿扰’吧。”丈夫的话本文来自,深深地刺疼了王佳,两人婚后第一次发生了激烈争吵。走不出“非诚勿扰”时代,一念杀夫怀孕期间,王佳的抑郁症反复发作。7月31日早晨,何嘉文休假,做好早餐后,叫她吃饭,而她正在上,没有理他,他问怎么了?王佳开口就说:“不想再活了!”何嘉文一把从她手里抢过笔记本电脑。此时,她正在男女嘉宾群里跟叶嘉莉聊天,得知对方刚出新歌专辑,挫败感更甚。丈夫却冲她吼道:“又是‘非诚勿扰’!又是女嘉宾!你还有完没完?”一把将电脑扔在地上,吼声也更大:“你今年已34岁,女神啊,你难道就永远活在舞台上,就不能回到人间吗?”丈夫的话让王佳感觉羞辱。8月1日晚,两人再次激烈争吵之后,她决定杀掉何嘉文后再自杀。一场悲剧就这样产生了。律师说法珍惜平凡的爱,才能收获幸福全国著名刑辩专家、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彭胜锋律师认为:王佳通过上“非诚勿扰”,成功牵手“高富帅”,并当场发表了感人的爱情宣言。然而,舞台毕竟是舞台,现实中的爱情和人生,远没有舞台上那么浪漫和眩目,分手也不奇怪。可她却始终走不出“女神”的光环,还生活在一种梦幻中,即便她遇到了一段现实中的真爱,她还是充满怀疑和失落,最后竟在产子前夕,残忍地杀害了痴情守候她的平凡丈夫!惨剧告诉我们:人生有起有落,爱情也难免遭遇失意,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态,不能患得患失。只有珍惜婚姻,珍惜平实的爱,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心理咨询师王佳

291 评论(13)

王生饮啖茶

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12本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希望大家喜欢!

1、《亲昵》:

幼儿时期的儿童是非常喜欢温馨的亲昵举动的,亲一下妈妈,和小伙伴们拍拍手,抱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等都是亲昵举动的表现。一起来感受亲昵带来的彼此的亲密和信赖吧。

2、《宝宝的出生》:

宝宝可能经常会好奇自己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么就用这本书读给他,关于自己降生的那个美丽故事。

3、《家庭》:

世界上60多亿人,大约存在着十亿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但是有很多复杂的家庭关系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书去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谱并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4、《伤心》: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会非常伤心,不想玩,不想笑,会流泪,会破坏。本书和幼儿一起面对生气时的心理活动和状况,指导他们正确疏导伤心的情绪。

5、《害怕》:

各种各样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害怕。但是害怕这种感觉总是让人不好受,本书从幼儿害怕的的各种生活方面出发,鼓励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克服害怕。

6、《生气》:

其实对生气的人来说,充满怒气也是很痛苦的,但生气也有着有助更加理解的正面作用,本书带领幼儿学会正确对待生气和平息怒火。

7、《羞耻》:

羞耻,一个经常让孩子不理解的词语,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那种不好的情绪,但并不知道它就是羞耻的感觉,本书讲了羞耻产生的各种状态和感觉并且提供幼儿摆脱那种感觉的指引和方法。

8、《粗口》:

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常用到的是礼貌用词,但有时也会碰到粗口这样的话,幼儿面对它们往往产生不同的反应和影响,本书通过平和的口吻举例和分析巧妙地引导幼儿如何采取正确方式对待粗口。

9、《暴力会伤害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暴力行为,虽然通常不是故意的,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暴力的行为,本书以富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暴力。

10、《说“不”》:

成长过程中,幼儿慢慢长大的同时渐渐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对大人们说出:“不”!这是成长中必经的一步,所以爸爸妈妈更需要倾听宝宝的心声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健康成长。

11《公平不公平》: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本书教幼儿正确认识公平,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平。

12、《死亡》:

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死亡是一件正常而神秘的事。本书让幼儿了解关于死亡的理念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死亡的心态。

这系列绘本用科学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形象生动描述宝宝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诠释和解读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阐述了与宝宝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引导妈妈了解宝宝,也帮助宝宝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被权威机构评价为“幼儿早期良好心理教育的经典”。

13、其他优秀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推荐理由:本书的作者王佳不仅是一位细心聪慧的职业妈妈,更是一位有着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与孩子亲身相处的点点滴滴,以“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独特风格,用真实而细腻的文字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每天懂点教子心理学,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孩子就会每天优秀一点点。本书涉及的品格心理学、习惯心理学、沟通心理学、成长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七大主题框架,将帮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给予切实有效的教子指导,全书不仅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

2.《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6-12岁)》

推荐理由:本书作者边玉芳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该书全面介绍6至12岁孩子各方面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与相应的教子策略,书中涵盖了家长最关心、渴望了解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儿童期的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在青春期快乐成长,如何做好亲子沟通,如何促进孩子高效学习等。

3.《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很多人了解阿德勒是通过他那本非常著名的《自卑与超越》,但他的这本关于儿童人格形成的书,更值得关心孩子人格形成的父母亲关注。

阿德勒37岁出版《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提出人的生理缺陷会带来自卑感,自卑感如果无法补偿,就会产生精神疾病。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个体心理学。

每位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孩子害羞、孤僻、厌学、多动、爱闹事……这些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必然使父母亲感到困扰。阿德勒在这本书中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心理分析。阿德勒认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畏困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知识远不如学习如何生存更重要,而学习生存则应该以完善孩子的健全人格为核心。

阿德勒认为,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积累知识提高智商是儿童教育的细枝末节。而想要合理地引导孩子的个人健全发育,需要了解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究竟孩子的天性、遗传在儿童成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幼儿时期,儿童的人格是否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些内容,阿德勒在这本书中都给出了答案。每个关心自己孩子人格健全的父母,都应该从阿德勒的这本书中获得足够的经验与智慧。

4.《童年的秘密》

作者:[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家长把蒙氏教育法奉为圭臬。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蒙氏教育精神指引下,获得良好的教育和自由的成长环境。那么,这些父母亲们也就非常有必要读一读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成长的.名著《童年的秘密》。

蒙氏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把孩子视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倡导以生活训练入手,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强调把握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借助敏感期的儿童心理特点,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认为,培养儿童的人格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儿童成长中,最大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而普通的孩子。

蒙台梭利的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是依靠逻辑推演,更多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心成长的观察与研究基础之上的。《童年的秘密》是她的研究心得。

翻开这本书,就是尝试打开孩子童年秘密的宝库。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儿童成长有着内在驱动力和规律,儿童的成长不应该是以父母为主导的不断规训,而是需要引导孩子依靠自己独立的探索,自主成长。

成人为了引导孩子成长,为他们提供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行动尽量少做限制和指导,让孩子自主成长,自我教育。

为了说服更多父母认同这个理念,蒙台梭利在书中详细分析了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奥秘。因为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她得以获得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资源,全面深入地了解儿童成长的奥秘。

儿童的内心到此藏着多少秘密,他们天赋的本能究竟有哪些,他们心理成长的敏感期经历着那些心理变化,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内心世界的建立到底有怎样的特点。蒙台梭利告诉父母亲,成人对孩子的教养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认识,很可能会成为儿童成长的阻碍,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儿童行为的约束可能会潜在影响儿童的成长。

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需要认真了解孩子在不同人生阶段成长的特性是怎样的,然后给他们空间和信任,更重要的是,父母亲需要向孩子学习,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出一个富有哲理性但似乎很矛盾的观点:“儿童是成人之父”。她用这个观点不断提醒为人父母者,我们需要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定位,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成长空间。

29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