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Yuki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且多样,与人的脾气性格、观念态度、行为习惯有关,更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还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神经中枢、其他疾病有关。
简单来说,抑郁症的病因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不单单是哪一个方面的问题。
生物因素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并非只有心理因素可以导致抑郁,能够引发抑郁的生物因素有很多。
比如生物化学因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某些神经递质传递功能异常可导致抑郁。
比如遗传因素,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血缘关系越近发病-致率越高。
比如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均容易伴发抑郁。
还有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和戒断都可成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像吸毒、酗酒的人就更容易引发抑郁。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个性”。
自卑自责、消极悲观、思虑过度、感情细腻、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谨小慎微、遇事认真、追求完美、刻板固执的人更容易抑郁。
抑郁症最容易袭击这样的人:
缺乏自信与自尊,对自己苛求责备,对他人过分依赖,遇到问题不急着解决,而是沉浸在焦虑中,在困难和危机中不能自拔;
态度消极悲观,面对困难总是感到过度的悲伤焦虑,感觉前途暗淡无光,认为没有出路没有希望;
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因小事陷入忧愁、苦闷状态,对悲痛过分敏感,一点点小事也会伤心流泪,比正常人的悲痛持续时间更长,总是很难忘却;
过分疑虑及谨慎,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或表格过分关注,力求完美,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交往;
道德感过强,刻板和固执,过分拘泥于社会习俗。
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听到别人抑郁了,会问:“发生什么事了?”“受了什么刺激?”——所谓社会环境因素,也就是这些不良经历、压力事件、刺激打击。
比如小时候父母早亡、缺乏关爱、受到虐待等,不良经历是长大以后抑郁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
比如婚姻不幸福、离异、丧偶的人(尤其是男性)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婚姻状况良好者;
比如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压力事件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还有亲人死亡、重大变故、天灾人祸等重大的突发事件,和那些虽然算不上灾难但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不良生活事件也容易导致抑郁症。
生活当中的不幸对我们造成了伤害,那些压力让我们不堪重负,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善也没有办法接受现状的时候,走不出困境会让我们感觉失败、绝望、沮丧、愤怒、迷茫、焦虑、恐惧……这些不良情绪累积过度,也容易引发抑郁。
在抑郁状态下,我们的思维会受到负面情绪和错误认知的影响,很难客观地断定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难以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我们需要请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来为我们诊断,不能凭感觉推论结果,不能以自我判断替代专业诊断。
这个时候,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根本找出抑郁的原因,然后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做出专业,并且适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关于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catcat654321
不算,生活安排的比较满,只是没时间与朋友相聚而已。又不是啥也不干,把自己一个人关屋里。怎么会呢,只是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状态罢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是李白独自渴酒时,孤独的境界。他是太有闲呀。 而你却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虽不居田家,把工作生活安排的满满,也是自得其乐呢。怎会抑郁? 但荷锄种香人劝你,人必竟不能离群索居,还是要和外界打交道。在空下来时,也可以电话朋友,亲人聊聊天。与朋友小聚,说说话,高兴时,大声笑几声,释放下生活、工作压力。或是和好友阳光下走走,给自己一个疏朗的好心情,这样生活着才觉得更有劲头。回答:《总是想一个人,不想被打扰,生活安排的满满的,算抑郁吗?》 一个不想被打扰,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人,怎么会是抑郁呢!不是的。 下面是我查到的,关于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1.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 情感 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2.思维迟缓,常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常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悲观、厌世的观念或行为。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如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以及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等。 综合上述,跟你一个把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人的生活相比,大相径庭!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有多少人向往,有这样不被打扰随性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的生活,可是却不能,总是被一些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所掌控而不能自我。 这种不被打扰,是一种“静”!一个能驾驭这样独处生活的人,是乐在其中的一种享受。 一个不被打扰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内心都是非常强大的。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的他、她的生活,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 而这份强大,是来自于内心的安定与平静! 拥有了这份“平静”,其实,就拥有了一份难得的“财富”! 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不想被打扰不一定就代表抑郁。无所事事,孤独烦闷那才应该引起注意。 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来,认真思考。特别是,当我们累了、困了、烦了、遇到难处了或者有新的目标了 ,可以静一静和自己聊聊。 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不想被打扰。我想,你是在追求进步,有更要紧的事要做。明白自己要什么,而不是随大流,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吗? 从众心理很强的人,他们往往不明白自己该追求什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无度的合群扎堆,既消磨了大量时间、也花费了更多金钱,有时候还会搭上 健康 。 追求自己生活目标的人,往往会有点”不合群”。有时候”脱离群众”不是坏事,不合群给自己争取了更多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读书、去努力工作,为将来更好的适应 社会 攒更多筹码。 享受孤独是另一种高级活法。 这个我觉得看你的心境比较重要,怎么说呢,你是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是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了目前的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方式,这两种心境是截然不同的,也是不同的心理状况。 如果你是因为恐惧社交,不善交际或者一些原因,让你害怕与外人接触,强制的把自己隔离起来,这样才觉得安全,那你心理有一些状况需要调理,建议你咨询一下心理咨询师,慢慢的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从而走出自己的牢笼,展开自己。 如果你是乐于这种生活方式,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很丰富,喜欢沉静在自己的事情里,不想被打扰,这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抑郁是没有关联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或者有些生活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但并不代表这种方式不对,只要你感觉舒服,感觉自在,没有伤害到他人,那么选择自己想要的,就没有什么不对。 我很喜欢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即可;但是个人觉得下一句“穿别人的鞋,让别人找去吧”还是不可取的~ 你的这种感觉我之前也有过,我个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紧张所导致。不知道你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另你身心疲惫的事情,但你要知道,我们成年人的生活都是需要在压力中磨练,在困难中寻求生活的。 人的一生生短短数十载,可能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生存问题,我们要不停的工作,让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给家人,好的物质生活,如果不挣钱,就谈不上养家糊口,所以活着累是为了好好生存。 再者,活着累也许是自己的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人活着需要面临很多选择,总怕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错误,影响你的未来,这也许是活着累的另一个原因吧! 更重要的就是一个“情”字了,这才是生活最累的事情,古人云:自古帝王多情空余恨,更别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人既然活着就要潇潇洒洒的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累了并不可拍,怕的是你厌倦了生活,对人生失去了斗志。无论遇到了什么,都要好好面对生活,毕竟累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活着的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 我选择潇潇洒洒活着,你呢? 不算吧,我抑郁的时候抗拒一切安排,只想一个人,然而一个人的时候就更抑郁 不算的,更多的是喜欢现在一个的生活 抑郁的人,不会将生活安排的如此充实。 你一定很优秀,且会更优秀。
dodolong64
深圳市目前的专科医院只有康宁医院,不过医院其实也是有分精神科和心理科的,一般精神科更多的会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心理科更多的会以心理咨询的方式为主,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病理性抑郁,建议还是选择心理咨询的疏导方式为主会比较好,过多的药物服用还是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以及精神状态造成影响的。另外必要的心理咨询是有必要的,通过心理疏导逐渐打开自己,走出抑郁的阴霾才是最终的方向。深圳还是有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资深心理咨询师可以选择的。精神科医生可以帮助来访者管理控制某种冲动性;而心理咨询师则在其中帮助来访者判断自己此刻是否需要使用自己的冲动性,理清这种冲动性的来源与合理性;这样的合作更加立体也更加有效。PS:深圳争渡心理咨询是一个可以提供给你的选择哦,争渡心理咨询拥有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团队咨询师拥有8年以上心理咨询从业经验,有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学习以及从业经历,长期接受个人督导与个人体验。最后,希望你可以走出抑郁的困扰。相信存在即合理,总会有人在默默地关注你,关心你,爱你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