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1

gangyaya037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图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y…黄小猪

已采纳

当我们心情低落,情绪郁闷时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了,或者是我们会听到别人说她抑郁了,那我们需要先了解下,抑郁情绪并不等于就是抑郁症。 一、有抑郁情绪或情绪低落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郁闷的情绪、严重的失落感……作为人的基本感情之一,我们无论谁在生活中都碰上过吧。抑郁症会产生失落感,我们在平时偶尔也会出现情绪低落,但是这两者还是很不一样。 患上抑郁症必须进行治疗,而我们在平时偶尔出现的情绪低落,不进行治疗也会恢复正常。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别。(附图上可以参照比对) 但是,当我们暂时性出现情绪低落时,就要判断究竟是患上了抑郁症呢,还是偶尔出现的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要让精神科的专业医生,判断是否异常。两者的不同点在下面会展示。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担心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的时候,也可以据此进行简单的判别。 1、首先,判断一下抑郁症症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严重的失落感,有时会出现妄想,并且这样的状态持续2周以上。;而一般的情绪低落,通常表现为,“程度较弱,郁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上,抑郁症表现为“漠视工作和家人,造成日常生活的障碍,出现交际恐惧等”;而一般的情绪低落表现为,“不管怎么样都会好好的过日子,在人际交往上也表现为大大咧咧的样子”。 2、持续的悲哀会导致抑郁状态。人的情绪不可以陷入持续的悲哀状态。日常生活中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喜怒哀乐是人类最常见的 情感 。无论是谁都曾经愤怒过、悲哀过。但是,一旦这样的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就会导致抑郁症。一般人在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时,如果出现了高兴的事情,情绪会很快扭转过来。例如与朋友相见、喝酒、购物、外出旅行……也就是说,通过小小的改变就能变得快乐起来。这不是心理疾病。而不想做任何事情,无法和人相见、沟通,就是抑郁症。 二、抑郁了,怎么办? 1、首先寻找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 如果感觉抑郁明显,并且一些测试结果显示不乐观,那么第一选择应该是寻找精神科门诊帮助。 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可以对病情做诊断。这一点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无法替代,根据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师是不能对来访者进行诊断的。 在做出合理的诊断之后,后续治疗到底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与咨询,都是可以探讨的,当然最好是两者结合。 2、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是对抑郁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持续型抑郁症患者来说,只使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的患者,有约50%的人其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同时服用药物并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有85%的人其抑郁症状得到缓解。 3、无论我们怎么与抑郁作斗争,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寻求帮助。如果受苦的人是你,请你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生病了,你需要专业的帮助。 4、如果抑郁的人是你的家人朋友,请陪同他/她去治疗,并且继续跟进和表达你的关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他/她得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你需要替他们预约并陪同他们去看医生。另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给予 情感 支持。 抑郁症是可以改变的,无数案例证明抑郁症是可以康复的:做运动;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保持 健康 的饮食;写日记;用新的眼光看待你的抑郁症;和朋友联系;加入社群;挑战你的思维;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预约咨询。 不排除这个可能。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抑郁症的特征是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语言动作减少, 语言动作减少,一般是自身能量极低的状态,语言少、声音低,经常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爱好和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倦,很容易累,走路时行动缓慢······他们不是不想动,而是没有力气,动不了。普通人的抑郁状态,还有办法调整。比如多晒太阳,运动,和朋友聊天······抑郁症的人,想起床穿上鞋子,把灯打开,这一点动作,都很难。 有的抑郁症的学员说,最严重的时候,呼吸都不想做。 明明知道只要做一系列动作,用身体抚触,EFT疗法,都可以帮到自己,但是做不了。 现在有了手机,又可以借手机逃避一下痛苦的自罪自责模式,手机是降低能量的,沉溺于手机,会让抑郁症患者雪上加霜。 抑郁症患者能放下手机,寻求帮助,这就有办法帮他。就怕他自己都不愿意出来,那就很难采取措施了。 愿天下再无抑郁症。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标准,当一个人的症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被视为抑郁症: I. 下列症状出现至少5种,并持续两周以上(其中前两项必须至少具备一项): 几乎每天和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更多表现为易怒); 对身边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愉悦感明显减少(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 食欲的大幅减退或增加,或没有缘由的体重大幅减轻或增加(一个月内变化超过5%,儿童可表现为体重过轻); 持续的失眠或嗜睡; 可被观察到的,连日的精神亢奋或呆滞; 持续感到疲惫或精力不足; 持续的过分无价值感、以及不适当的内疚感,甚至达到妄想的程度; 持续的思考能力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主观感受或他人观察均可); 频繁出现轻生/自残念头,可以是自杀/自残的企图、画面的闪现,或思考具体的实施计划; II. 以上症状导致了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交、工作等重要能力障碍; III. 以上症状不是由于某种特定的生理反应,或躯体疾病所导致。兴趣丧失只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但绝对不是说只要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就一定是抑郁症。因为抑郁症还有很多其它症状,在医学诊断标准里面,抑郁症是必须同时满足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和病程标准的。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日常的工作中与抑郁症患者打交道最多,那么作为一名专科医生我会如何判断有兴趣丧失的人是不是抑郁症呢?兴趣丧失只是一个单一的抑郁症状表现,但还不是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抑郁症最核心的症状一定是持久的 情感 低落。我们可以把对事物失去兴趣看做是 情感 低落的一种表现,但当然还不仅仅如此。抑郁症的患者一般还会出现睡眠减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社交退缩,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自罪自责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其中,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影响最大的是思维迟缓。 所以如果我遇到一名兴趣丧失的女患者,我会问她最近睡眠怎么样?有没有莫名的悲伤?沮丧?有和朋友正常的交往吗?有食欲下降吗?有体重减轻吗?有记忆力下降吗?有脑子变笨了吗?有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吗?有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的错吗?上面这些表现有持续了至少半个月吗? 如果上面的问题得到数个肯定的答案,那么很可能这名患者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了。 先简单判断一下自己抑郁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存在上述的几个表现,但日常学习或工作基本上不受到明显的影响,那么你的抑郁程度很可能只是轻度抑郁。这个时候是适用于非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或接受心理治疗的,但最好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你的学习和工作已经明显受低落的 情感 所累,完成日常学习工作都觉得辛苦,那你的抑郁应该已经达到了中度抑郁症的程度,真的不适合在进行所谓的自我调整,或什么自我疗愈,必须要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 情感 水平。从你的提问里看到了担心,你在担心她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疾病的范畴,往往没有明确的事情诱发,会有超过2周以上的时间,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沉浸在情绪低落状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爱吃的、爱玩的通通都没有兴趣,并且伴有睡眠和饮食的障碍,有的人会感到自责、绝望,甚至会自伤、自残、自杀。 而单纯的抑郁情绪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一般有明确的事件诱发,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比如亲人的离世、考试失利、投资失利、失恋、失业、 健康 状况不佳等等,都会引起心情郁闷、伤心、难过、忧虑等情绪低落的状态;虽然有些忧伤、难过,但是碰到喜欢的事情,比如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玩的 游戏 、喜欢看的电影、喜欢的书籍等等,还是有兴趣去参与的,也就是没有丧失愉悦感,而且一旦不顺心的事情过去了,抑郁状态自然会逐渐好转。 所以针对你朋友的这种状态,从有无诱因、持续时间、有没有对喜欢的事物丧失兴趣、有没有饮食和睡眠的问题这几个方面综合来判断。 如果是抑郁情绪,就做好陪伴,鼓励她把自己的不舒服的感受表达出来,而你去做一个无条件的倾听者,去全身心的接纳、理解、允许、陪伴;陪伴她做自己以前喜欢的、有兴趣的事情;陪伴她到户外运动、放松,这个状态慢慢的就会好转。 单纯凭“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失去兴趣”这一症状不能就此判断她患了抑郁症。 比如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 情感 淡漠”,也可以表现为“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因而不出门,不见人。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抑郁症还有以下表现: ※思维反应迟钝 病人感到头脑发木,自我感觉“脑子不转了”、“满脑子里和浆糊一样”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胡思乱想,心烦意乱 而且凡事不往好处想,专门想那些悲观和消极的方面;同时伴有心烦意乱,什么也干不下去等焦虑症状; ※浑身乏力,生活懒散 病人不论干什么都是强挺着去干,甚至在干之前都有发愁、发怵等畏难情绪,总感到力不从心; ※睡眠障碍 与神经衰弱和焦虑症常常出现的入睡困难不同,抑郁症大多早醒,且早晨上午的状态特别不好,到下午晚上也好一些; ※食欲性欲下降 表现为没有胃口,无饥饿感,吃什么都是“强吃”,体会不到食物的美味和快感,大多数病人性欲减退或根本没有性欲; ※悲观厌世 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生活没有意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每天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所以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甚至自杀行为。 所以单纯凭她“没有兴趣”这一症状无法证明她是“抑郁”情绪,还需要结合以上症状综合考虑。 但至少说明一点,她目前的情绪已经出了问题,建议去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找医生面诊! 当有这种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基本没忧郁或者浅抑郁。假如你去喜欢或暗恋一个人而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出现的失落情绪。所以兴趣的本身就是正常化集中的表现。古语一心不二用其实两种解释:一种是分散精力,第二是集中不起精力。假如第二种的话,请了解第一种。 对一切失去兴趣,是抑郁的核心症状,考虑为抑郁。 跟一群抬头都看不见天花板的人讲话能不抑郁吗,自己傻得一批,还总担心别人是不是精神不好,有时傻的可爱,有时傻的充满攻击性 第一步倾诉 如果年龄比较小,建议先和家长说,交流现在的状况、想法。 如果年龄比较大,不想让父母担心,建议找兄弟姐妹,好朋友倾诉。 第二步判断当前症状 连续两周情绪低落、不想做任何事、甚至吃饭都觉得麻烦,基本需要就医了,由医生来做诊断,不要觉得丢脸,当是感冒一样,国外的学生要定期做心理检查的哦 第三部自我调节 遇到困难要学会寻求帮助,不要都自己扛。 锻炼、保持饮食 健康 、看一些催泪电影。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图片

122 评论(10)

永远幸福66

书单推荐:

1、 《真实的幸福》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通过本书告诉我们除开生理和被诊断的心理疾病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寻生命的意义和快乐。他会告诉我们幸福感如何产生,谁的幸福感会更强,如何建立长久的幸福感等。

2、 《少有人走的路》, 张德芬也曾力推的一本书,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在全世界疯传,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如何独立,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的父母及 社会 人,如何直达自己内心深处找到自我。

3、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是存在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身为犹太人的他被关在集中营,经历了非人的磨难后,他开创了意义疗法,他在67岁仍然学习飞机驾驶并很快的拿到了驾照,这本书也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引领着很多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有些电视剧很不错。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给你推荐一下吧。

《别对我撒谎》美剧,讲微表情的,很有意思,拍的也很好,演员的演技也很过硬。

《诊疗室的谎言》书,是我的老师段丽晓老师推荐的,值得看。

《24个比利》书,讲人格分裂的,看看也不错。

一开始看比较有意思的正经书,比去书店找他们推荐的《职场心理学》之类套心理学名号的伪心理学书籍强多了。

武志红的书,我有全套,但是我不建议高价买《巨婴国》(已经下架),里面重复的东西太多了。记着出身的人,文采都好。

张德芬的成长三部曲,都不错。

以上推荐的,都是能看懂,而且有内容的心理学书。像弗洛伊德的,荣格的,阿德勒的书都太专业了,很费脑子,晚一点再看也行。

如果想看点有深度的,《当下的力量》很不错哦,教你觉察的,就是不容易读下去,能和朋友一起读好还好些。就是这个人的,不要买错了。

先这些吧,把这些读完再说。

你好我是古茗聊电影,我平时就比较看有关心里学的电影。

今天给你推荐一部《边境风云》结合了心理学和犯罪非常好看你一定会喜欢的。

《爱德华医生》

女主角康斯坦丝是格林马纳精神病疗养院的一位医生,男主角约翰.布朗则是一位有犯罪情结的精神病患者。两人一见钟情,康斯坦丝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心理分析师,她那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分析能力,她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真正尽到一个医生的职责。在她和布鲁诺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解开了布朗的犯罪情结,从而通过分析梦幻和院长的谈话找出了真正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凶手。故事结局是完美的,我看到前方有座亮丽的灯塔.迷雾中不失方向,灯塔是我前进的动力,无论是各行各业的人群,还是单单是人格上的亮点,我们都提倡和赞扬坚韧与向上的宝贵精神。出来工作不只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表现,更为重要的是为人,相信没有人愿意请个品格低下的人.卢梭在其《爱弥尔》中曾这样写到过:有些职业就是那样的神圣,如果你是为了金钱而走近它的话,你就不配从事这个职业,比如教师,比如军人。从事这样神圣的职业,你得做好奉献的准备。而现实 社会 有多少人是真的只为了伟大的理想从事着现有职业,无数人追逐在名与利身后。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往往很多时候又是极其脆弱。一次意外的打击,一切突发的事件都很将可能影响着人的一生,给心灵留下一道抹不去的伤疤。然而上帝是公平的,关上了一扇门,也会开一扇窗给你。不要因为失败或者其他什么挫折而放弃再次胜利的机会.太阳既然已经错过,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相信快乐就在前方!

有部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影片讲述一个意大利普通的六口之家,从1966年到2000年间的风风雨雨生老病死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里面的兄弟俩,马里奥和尼古拉。1966年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即将进入大学的青年时代,那个时候的意大利政局动乱,年轻人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来追逐自己的目标。

马里奥和尼古拉虽然是兄弟,如果说马里奥是火的话,那尼古拉则是水。剧情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当时看完这部电影后还一直沉浸在电影中,这部电影实在是把这两个兄弟的成长和心理描述的太微妙了,而且会吸引你去发掘里面的彩蛋,比如为什么他们俩的结局是如此的不同,他们的某一个行动和选择都和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会让你去思考,为何他们会这样去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沉默的羔羊》

《本能》

《雨人》

《第八日》

《发条橙》

《心灵捕手》

《美丽心灵》

《钢琴教师》

《搏击俱乐部》

《致命ID》

《枪王之王》等等就不一一推荐了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 Forbes Nash)。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学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翻译。疫情期间在家看完的,并且有同名电影。电影:《七宗罪》《人类清除计划》《浪潮》,第三部首推,看完会明白二战纳粹分子为什么意志坚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纳粹!

电影首推《盗梦空间》,其次包括《放牛班的春天》(表达了 情感 的奔涌,放心音乐梦想)、《万箭穿心》(这部您可以了解,恨这种 情感 )、《匆匆那年》(自爱与被爱心理变化)、《狐狸与孩子》(告诉我们爱,只是爱不是占有)......

我个人觉得对心理学爱好者,可以通过观影这种方式发现自己是否真的对心理学感兴趣,能进入去。而不是因为现在 社会 上流行学心理学。

答:先介绍两本书吧,《非暴力沟通》,《太傻天书》,《潜意识的力量》,《亲爱的,我们可以不吵架》,电影《心灵捕手》也好看。这个世界上,我们无需花大量的心思,去读懂他人的心理,我们只需要读懂自己的心理就行。

16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