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泡泡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例如: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是天才,牛顿在经典物理上是天才。智商是评判天才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天才一词“Genius”源自于拉丁语,原意是指守护神。随后衍生出创造能力、天赋、才华等意思。 天才,顾名思义,是指有天生的才能的人的意思。
世上并无天生就会有社会长期发展出的知识、技术的人,但是却有人天生就有某方面或多方面胜过大多数人的学习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
扩展资料
18世纪的欧洲流行着一种叫“天才学”的有趣而又奇怪的理论。根据这门理论的说法,被称为天才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六个项目:
1、在数个没有特定的范畴内有杰出的才能。
2、有着因这些才能所产生出来的足以立纪念碑的功绩。
5、通常多早熟,在其家族中过去不曾有像他一样杰出的人物。
6、多数在其近亲中有人在精神或社会方面有缺陷。此外,这种人大多对其近亲有着憎恶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才
壬生京三郎
雨季就要来临了,洛特医生找来工匠,吩咐将他的房屋彻底修整一下,免得日后漏雨。两天前,洛特的继女海伦住的房间开始修缮,她不得不暂时搬进房中央那间空屋住下。那里原先住着海伦的姐姐朱利。两年前的一个深夜,她奇怪地惨死在房间里。睡在朱利的床上,海伦感到十分害怕。姐姐死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那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在睡梦中听到姐姐凄厉的叫声,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冲向过道。就在她开启房门时,听到一声轻轻的,就像姐姐以前对她说过的那样的口哨声。借着楼道的灯光,她看见朱利脸色灰白,靠在床边的身体慢慢软了下去。“海伦,是带斑点的……”话没说完,朱利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警察局曾派人来调查,结果却不了了之。没人能告诉她朱利的死因。想着这些,海伦不禁哭了。夜深了,她刚有些睡意,突然听到一阵口哨声。她吓得跳下床来,拧亮灯,但什么也没发现。她清楚地记得,朱利死的那晚,这种恐怖的哨音也出现过。她再也不敢睡了,独自坐在椅子上直到日出。第二天一大早,海伦见洛特进城出诊,便偷偷来到福尔摩斯的住处,告诉他两年前朱利离奇的死亡和夜里奇怪的哨声。福尔摩斯听后,一口答应帮她查出真相。下午两点,福尔摩斯和华生来到海伦的住处。穿过过道,他俩走进了朱利生前的卧室,就是海伦现在住的这间。只见房间里布置得很简朴,除了一张并不十分宽大的罩着白色床罩的床,一张梳妆台、一把椅子,还有墙角那带抽屉的橱柜,别无他物。福尔摩斯前前后后巡视一番,最后,目光落在床边悬挂的一根粗粗的铝质拉铃绳上。“这铃绳通向什么地方?”他问海伦,海伦并不知道,她说是在两年前装上的,从未用过。福尔摩斯顺着墙壁瞅着,末了,他猛地一拽铃绳,这才发现没有接上线,绳子是系在通气孔钩子上的。令他奇怪的是通气孔不朝室外,竟通往隔壁房间。隔壁是洛特的房间。福尔摩斯和华生发现,隔壁房间的陈设也极其简单。床、桌子、椅子、书架、铁保险柜,仅此而已。福尔摩斯在房间里绕了一圈,最后,走到保险柜前,拿起上面放的一只盛奶用的浅碟,问洛特医生是否养猫。海伦说,继父只养了一只狒狒。这时,华生从床头翻出一根不大的打狗鞭子。鞭子是卷着的,还打成活结,盘成一个圈。拿在手上,福尔摩斯陷入了沉思。最后,他告诉海伦,“我和华生将在朱利房里呆上一宿。现在,我们要走了,免得洛特回来发现我们。等他睡后,你在你原先的房间点一盏灯,然后,呆在那里哪也别去。灯亮了,我们立刻就来。”海伦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但还是答应了。夜深了,福尔摩斯和华生躲在海伦窗下的草丛里焦急地等待着。大约11点,海伦点亮了灯,这是进屋的信号。福尔摩斯和华生脱了鞋,悄声无息地上了楼,钻进朱利的卧室。福尔摩斯让华生把枪准备好,他自己却拿上一根又细又长的藤鞭,坐在床沿上。教堂的钟声缓缓地敲了12下,华生有些瞌睡了。突然,黑暗中,从通气孔那个方向闪现出一道瞬间即逝的光亮。这些并没逃过福尔摩斯的眼睛。随后,他又闻到一股煮牛奶的气味,还听到有什么东西轻轻挪动的声音。接着,一切又恢复了沉寂,可那气味越来越浓。过半小时左右,福尔摩斯的耳边响起一种非常柔和、轻缓的声音,伴随着一阵“嘶嘶”的响声。福尔摩斯从床上猛地跳起来,点亮蜡烛,用那根藤鞭猛烈地抽打悬在面前的那根铃绳。响声惊醒了华生,他看见福尔摩斯在拼命抽打悬绳,脸上神情是那样恐惧。过了一会,福尔摩斯停下手,抬头望着墙上的通气孔。紧接着,一声凄厉的尖叫声从隔壁房间传来,仿佛要将黑夜刺破。福尔摩斯和华生迅速从房里冲出,去敲洛特医生的房门。里面却是死一般的寂静。海伦闻声也赶过来,她随手转动了门把手,进入房内。眼前的景象把所有人都惊呆了:桌上放着一盏遮光灯,一道亮光照在柜门半开的铁保险柜上,桌子旁坐着她的继父洛特,只见他仰着脑袋,一双暗淡的眼睛僵直地盯着天花板的角落,额上绕着一条带有褐色斑点的黄带子,带子紧紧地缠住他的头。突然,黄带子动了起来,从他的头发中间昂然钻出一条又粗又短、长着钻石型脑袋的毒蛇。福尔摩斯告诉海伦,朱利就是被它咬死的,而真正的凶手是蛇的主人——洛特医生。海伦听到的口哨声,是洛特召蛇回保险箱的口哨声。保险箱上放的那碟牛奶,就是他训练蛇的诱饵。他会在适合的时候,把蛇送进通气孔,蛇就会顺着铃绳子爬到床上,咬床上的人。当福尔摩斯听到有“嘶嘶”的声音时,知道全猜得没错,便拼命抽打绳子。结果,把蛇从通气孔赶了回去。蛇被打怒了,反扑过去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咬了它的主人一口。华生问福尔摩斯:“洛特医生为什么要害死他的两个继女?”“十有八九为了他妻子留给两个女儿的那笔可观的遗产。”福尔摩斯不无感慨地答道。
狂睡不醒
Review of Studies on Definition of Gifted ChildrenLi Li ( Education Department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ies on definition of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Lengthways, the wri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finition of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from the IQ to 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on landscape orientation, according a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finition, the definitions are simply classified.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非凡的儿童存在,但是人们对于他们的认识却由于时代,国界和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天才儿童,为他们制定出适当的教育教学计划,有一个明晰的定义至关重要。天才定义的重要性还在于,由学校或地区所采纳的具体定义将决定谁能够被挑选出来,接受特殊教育和训练,以及谁将被排斥在外。例如:如果一个学校或地区把天才定义为高智力,那么选择过程可能相应的以智商或成绩分数为基础,识别程序本身就限定了哪些儿童能够进入某项特定的教学计划。在我国的天才儿童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实验班,层出不穷。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儿童少年才有机会获得这种教育?在这里,一个正确明晰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了正确的定义,就可以基本保证进入这样的教育计划的儿童少年可以获得适合他们的教育;但是,如果采用了不恰当的定义,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具有潜能的儿童被排除在外,得不到合适的发展。 所以,有关“天才”的定义确实重要,而且棘手复杂。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计划的天才儿童的基本定义。天才儿童的定义问题是每一个天才儿童教育计划的中心问题,也是必须竭力考虑的问题。二、研究方法文献搜索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内外最近20(1983~2002)年内的有关天才儿童研究的专著,以及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对各种关于天才儿童的定义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并对各种定义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三、相关定义综述(一)有关天才儿童的名称 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那些聪明异常的儿童为“金人”,是“稀有、珍贵”的意思 (施建农,1999) 。“天才”(genio) 一词始于16世纪,在当时原是指伟大的艺术家,特别是指艺术家这个人的伟大,而不是指他的杰出能力。(查子秀,1993) 。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较多采用的是,“天才儿童”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超常儿童”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和“资优儿童”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 1.天才儿童 (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 。“天才儿童”在今天普遍用来形容具有高潜能,有杰出表现的儿童,不管在日常生活,或是书籍记载中,都常被使用。Gifted children所偏重的是人的天赋才能,而Talented children强调的是人的特殊才能。可以说,这两个词从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天才的定义。这就是这个概念能够在世界上广为接受的原因。在本文中,将沿用“天才儿童”这个称谓。2.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是“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教育大辞典,1990年)。超常儿童相对于常态儿童在智力上有差异,但无不可逾越的界限,有多种类型,如文学型、数学型、艺术型及综合型等(施建农,1998)。但是,“超常儿童”这个概念还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首先,“超常”一词就将“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割裂开来,给“天才儿童”贴上了一个不同于常人的标签——“超常”。其次,“超常儿童”这个概念还显得十分笼统,它并不能清楚的说明这些儿童究竟怎样才算超常,在哪些方面超常?最后,这个名称在国际上不易被接受。因为,外国学者通常会把supernormal与superman(超人)联系起来。所以在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需要向他们做大量的解释,使用起来很不方便。3.资优儿童。资赋优异儿童的简称。中国台湾的儿童心理学者,鉴于近代学人对天才一词有弃置倾向。因而,他们使用了资优儿童这个名称。郭为藩在《特殊教育名词汇编中》对资赋优异这个名词作了详细的解释。“资赋优异儿童泛指那些在思考、推理、判断、发明和创造能力明显超出一般同龄儿童的儿童。”这个名称从字面上来理解显然是指人的天资优异或资质优异。 其它的名称如英才、奇才、高材生、神童、早慧儿、尖子等等都是指有高能力的人。1999年6月,美国的 Loyola University做了一个跨文化的调查,想了解在不同国家对 “Gifted Children”( 在美国指的是有高能力及高成就的学生) 有那些相对应的用词,问卷中竟列出了24个名称!名称的选择反映了该文化及时代对天才的看法,更深一层暗示了其价值判断。一般来说天才的近义词是聪明的,有才华的人:Brilliant, Intelligent, Smart , Talented People;有些名称带有比较多天生遗传的味道:Genius, Gifted, Precocious, Child Prodigy;但是更多的名称是与学习能力高,尤其是学业成就出色有关:Accelerant, Grade Skipper, High Academic Track, Top Student, Scholar, Fast Learner, High Ability Learner, High Achiever, Highly Able Learner,等等。 在《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中(贺淑曼,1999年),对于天才儿童的名称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是人们对于“资优”的接受程度较“超常”更好些,说明人们对于“超常”这种称谓并不能够很好的接受。(二)有关天才儿童的定义1.天才儿童定义的历史发展19纪中叶,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F. Golton),通过对900位历史名人家谱研究,于1869年发表了《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天才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影响相当深远。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曼(. Terman)首先使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天才儿童,把智商达到或超过140定为天才儿童的临界线。从此开创了智商决定天才的纪元。(查子秀,1993) 早在40年代,有一些研究者指出仅用智商测验鉴别和描述天才儿童是有局限的。他们的不同主张开展了多元化定义的局面。 在七十年代初,美国联邦教育部根据许多研究结果,规定天才儿童应包括下列几方面:(1)一般智力;(2)特殊学习能力倾向;(3)创造性思维;(4)领导才能;(5)视觉与演奏艺术;(6)精神推动能力〈后来删掉了此点〉,认为只要有上述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资赋优异并有杰出表现的儿童都应称为天才儿童(Marland, 1972)。 1978年任朱利(. Renzulli)认为天才儿童应由三方面的心理成分构成:中等以上的能力(智力)、强烈的动机、高水平的创造力。他提出的三环智能概念(3-Ring Conception of Giftedness) 最主要强调的是智能行为的表现。 80年代初,泰伦鲍姆(. Tannenbaum, 1983) 提出了天才的心理社会的定义 (Psychosocial definition) ,认为天才是下列五个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杰出成绩:(1) 一般能力(即g因素,或测得的一般智力)(2) 特殊能力(包括特殊能力倾向和特殊才能)(3) 非智力因素(如自我力量,奉献,愿意牺牲等)(4) 环境因素(提供激励和支持的家庭、学校及社区环境)(5) 机遇因素(不可预知的机会等)。 天才儿童的定义与智力理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1920 年代推孟提出的几乎是一刀切的定义演变到21世纪普遍被接受的多元智能说,随着对天才儿童的科学研究多样化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的了解,天才儿童的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有相当大的发展:由集中发展到全面、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由潜能趋于表现等等。 2.天才儿童定义的分类总结各国对于“天才儿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天才的定义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Feldhusen 和Jarwan对天才定义的分类Feldhusen 和Jarwan(1993)对各种天才定义做出评价后,认为所有天才定义可以分为六种:①心理测量定义。这类定义强调的是从心理测量角度来定义天才儿童。心理测量包括对天才儿童智商的测量,认知水平的测量等等。然后根据测验分数,确定哪些是天才儿童。②特质定义。强调的是天才儿童所具有的某种特殊的超出常人的特殊品质。比如说超人的毅力,坚持性,等等。③强调社会需要定义。即从社会的需要出发,社会认可哪种才能,就把具有这种才能的儿童称为天才儿童。④教育取向定义。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将那些在学业上有突出表现的儿童定义为天才儿童。⑤特殊才能定义。这种定义强调的是在艺术、音乐、数学、自然科学,或其它一些特殊艺术或领域中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即只要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才能,就可以称为天才⑥多维定义。从多种角度定义天才儿童,也就是以上几种定义的综合。(2)社会取向定义和儿童本位定义根据对各种定义的研究,可以将天才儿童的定义分为两种取向:一种是社会取向定义,一种是儿童本位取向定义。①社会取向定义。社会取向定义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定义天才儿童。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定义。i,Painter(1980)对天才儿童下了这样的定义:天才是那些具有在他们的社会中被高度赞扬的才能的人,他们往往能够生产出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会大多数需求的产品。ii,Steinberg和Davidson(1986)对于天才所下的定义是:天才儿童是被我们所发明的而不是我们发现的;也就是说,社会和人们想要他们成为天才,并且促成了这种定义的产生。iii,Tannnenbaum在他的定义中,他指出了天才所必须具备四类特殊才能。这四类才能分别是,罕见的才能(scarcity talents)、过剩的才能(surplus talents)、定额的才能(quota talents)和异常的才能(anmalous talents)。所谓罕见的才能是指具有这种才能的人,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卓越的贡献,使得人类生活舒适、安全、便利以及进步。过剩的才能提升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他们充实了人类感性生活,但是并非是社会维续所必需的。定额的才能是指在各行各业的中具有专精技能的人,例如,杰出的物理学家、律师、教师等。因为社会中这样才能的人也就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中。异常的才能是指那些社会不赋予特殊价值的才能,这样的才能往往能够反应出个人的多寡。例如,有些人具有超人的心算能力、有些人具有奇特的预言能力。但是这些才能我们无法看出它的存在对于社会有什么特别的价值。由以上三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以社会取向的定义基本情况。社会取向的定义往往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定义天才。在这种定义中,只有对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才能够被算做是天才。但是这种定义的方式,用成人的眼光看天才儿童,而忽视了儿童与成人的差异,这对于理解和认识处于发展阶段的天才儿童,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定义中,当社会认为某种才能是当前迫切需要的,它就被格外强调和重视,而当某种才能不能迎合社会需要时,它也许就不被认为是“天才”了。②儿童本位定义。儿童本位定义是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出发来定义天才的。例如:i,Newland(1976):天才儿童是那些在任何领域中都有持久的突出的行为表现的儿童。ii,Gagne(1985):所谓的天才儿童就是那些在智力的、创造性的和其他一般领域中都表现出明显超出一般的能力。在这些领域中他们都有明显超出一般的表现。这些领域一般包括,数学、音乐和美术等。iii,Feldhusen在他的定义中强调天才儿童必须具有以下4个基本要素:一般的心智能力(general intellectual ability)、积极的自我概念(positive self-concept)、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及特殊才能(talent)。他认为天才就是在成长期间有良好的心理与物理倾向(predisposition),使其能有优越的学业表现,并且在成年有高水准的成就以及卓越的贡献。iv,Haensly 、Reynolds及Nash:他们以四个C(coalescence, context, conflict以及commitment)来说明天才儿童的基本概念。统合(coalescence)是指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合的步骤去处理讯息,而以特殊的形态来表现高效率的工作成果。这不只需要具备某些能力,还要能善于运用那些能力,需要高度的理解力、洞察力、以及计划能力;情境(context)是指决定个人工作成果是否有价值的环境因素;冲突(conflict)是指天才儿童在成长中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压力,以及必须要做的价值选择;行动(commitment)是指个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毅性、执著性、及忍耐性,这些使得他们在遭遇挫折时,能够再接再厉,作持续的努力。由以上几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本位取向的定义,主要是从儿童本身的特点出发,以儿童本身具有的认知、情感、智力等特征来定义天才儿童。相对于社会取向的定义,这种定义方式以天才儿童为本位,更重视天才儿童本身的特点,以这种方式来定义天才儿童,有利于早期发现具有特殊才华的儿童,对他们施行特别的教育计划,更利于天才儿童自身的发展。另外,这种定义方式更符合教育的基本目的,即使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得到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适当发展。(三)两个著名天才儿童定义的研究这两个著名的天才定义,一个是美国教育总署的定义,一个是任朱利的三环定义。美国教育总署的定义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在大量的国家和地区或学校制订的教学规划中出现。它是一种综合才能的表达,可以说全面而具体的描述出了天才儿童特征,以及他们所应享受的特别的教育计划。而任朱利的三环定义是及美国教育总署定义之后另外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它克服了前者的几个缺点,创造性的提出了,天才是由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从这种定义出发,它可以使更多的儿童享受到特别的教育机会。1、1972年美国教育总署(USOE)的定义。这个定义对于天才儿童的描述是这样的:天才儿童,是那些通过业务上有资格的专业人士鉴别的,借助于杰出能力而能取得重大业绩的人。为了实现他们对于自身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些儿童需要一种有区别的教学计划,需要超出正规学校所提供的常规教学计划之外的教学。这些儿童一般来说在下述任何一个或几个领域中已有成绩证明和有潜在能力:(1) 一般智力(2) 特殊的学业能力(3) 创造性的或富有成效的思维(4) 领导能力(5) 视觉和表演技巧(6) 精神推动能力这个定义的要求是:它不仅承认卓越的一般智力,而且承认具体学术领域和艺术中的天才。进而它还要求注意创造性的、领导能力方面的、精神推动能力方面的天才。它承认天才儿童需要一种“有区别的教学计划和超出常规教学计划之外的教学”,由此证明了拟制天才教学计划的正确性。它承认天才教育计划的两个最基本目的:帮助天才儿童开发其潜力,为社会输送训练有素的开创性的领导者和解决问题者。由于定义包括了“有成绩证明的或有潜在能力的学生”,因此它考虑了那些在学校中可能未显露才华的低成就学生。1978年经美国国会修改的马兰德定义是:“天才儿童是那些无论在学龄前、小学、中学等哪一个阶段被识别的,具有已表现出来或潜在能力的儿童或青年,他们在智力、创造性、具体学术和领导能力等方面,或者在表演和视觉艺术领域被证实具有高度的能力,进而他们需要超常规的教育和实践。”修改后的定义排除了精神推动能力(psychomotor)。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经验表明这种定义天才儿童的方式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计划。另外,由于已经有很多可用资金用于体育天才的教育计划,而在这个定义中也忽略了其他类型的天才儿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精神推动能力在新的定义被删除了。但是虽然这个定义被广泛接受,任朱利对这个定义至少提出了三条缺点:(1)它忽略了强烈的创造动机。(2)六种素质不是平行的和独立的,即特殊的学术素质和视觉表演技巧这两个能力范畴,是一般智力、创造力、领导能力和精神推动能力的应用范畴。(3)许多教育工作者曲解和滥用了美国教育总署的定义,他们可能承认这些素质(甚至把他们写在正式的教育计划中),然而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高智商分数和高成绩分数。基于此任朱利提出了他的三环定义。2、任朱利的三环定义。他认为天才是下列因素相互作用、高度发展的结果,(1)中等以上的智力(包括一般智力和特殊能力),(2)非凡的任务承诺(包括强烈的动机、责任心等),(3)杰出的创造力。图1中的阴影部分就是天才儿童的表现特征。图1 任朱利的三环定义他相信,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就可以导致成人的成就,而且也应该是我们在儿童中进行天才研究的重点。这基本上使用一种成果模式代替了倾向模式,并要求学生在被称作天才之前就表现出天才的某种成就水平。天才是具有三种特征,或有能力表现出三种特征,以及能将其应用于任何有用的社会领域的人。他看到,高智力或学业能力本身不直接导致成人的成就,大多数富有成果的人在校期间不全是优秀学生。而非凡的任务承诺(富有成果者的第二个特征)是指超越广泛时间局限的卷入一个问题的魄力。这个特征是高成功者的特征,而不同于智力高而成就低的人的。但是不可否认,任朱利的定义有两个进步,第一,它集中在有助于鉴别最有可能发挥创造性的,富有成果的儿童特征的组合;第二,排除了鉴别天才类别的需要,同时把天才潜能的应用范围扩大到被社会所珍视的任何领域。这个定义的主要问题在于,它过于强调富有成果。限制了潜力未能发挥的儿童,这些儿童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缺乏使命感。鼓励高能力低动机的儿童承担任务而不仅仅是排斥他们。这点是制订天才儿童教育计划的工作者们应该密切注意的问题。(五)其他相关问题1.对天才儿童下定义的目的何在?一是为了研究,一是为了鉴别和选拔。但是不管什么目的,都需要一个明晰的定义。2.对于定义的选择问题。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定义为依据来鉴别和选拔天才儿童,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教育呢?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必要自己在制订出一个定义来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呢?3.天才和天才儿童的概念区分问题。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在很多定义种,并没有指明所下的定义究竟是针对天才儿童还是天才。天才儿童和天才似乎应该是两个概念。天才儿童是指那些处于发展其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儿童;而天才一般侧重于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天才成人。但是,在许多定义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两者的差别,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关注这一点。参考文献1、教育大辞典(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2、郭为藩主编.特殊教育名词汇编[M] .台湾:心理出版社 19833、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4、施建农,徐凡.发现天才儿童[M]. 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5、(美)艾伦.温纳,王振西主译.天才儿童—从神话到现实[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6、(美)柯克.加拉赫,汤盛钦主编译.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7、(美)丹尼尔.P.哈拉汉,詹姆斯.M.考夫曼著,高卓,张葆华,黎信译.异常儿童特殊教育概论[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8、(美)詹姆斯.约翰.加勒格尔著,杨宏飞、柯孔标、沈禾玲、沈美华译.天才儿童的发现和教育[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9、辛厚文.超常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0、查子秀主编.儿童超常发展之探密—中国超常儿童发展和教育研究20周 论文集[D]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8 11、林崇德主编.天才儿童的教育[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12、(美)G.A.戴维斯,S.B.里姆著,杨庭郊、吴明泰等译.英才教育[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13、蔡典谟.协助孩子出类拔萃[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4、(美)弗吉尼亚.Z.埃希利著,唐世力、周卫红译.资优与专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美)克里斯腾.尼卡尔森.纳尔森著,陈树清译.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6、(美)霍华德.加德纳著,乐文卿、王莉译.杰出的头脑[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17、(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8、(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9、R.J斯腾伯格著,俞晓林、吴国宏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0、程军.超常教育与研究的走向[J] .中国特殊教育,1999(1)21、鲁克.内沃著,王建军译.天才教育的定义和假设[J] .22、贺淑曼.《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现状问卷》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1999(1)23、郭静姿.谈“资优”的概念[J] .资优学生鉴定与辅导.台湾特殊教育学会主编1987 24、蔡典谟.只有历史能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资优[J] .资优学生鉴定与辅导.台湾特殊教育学会主编1987 25、吕智红、唐淑.神童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1(5)26、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动态[J].中国特殊教育,1997(1)27、潘波涛、程念祖.超常儿童鉴别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1997(1)28、周卫.开发资优潜能 培养创新人才——对超常教育的认识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0 (1)29、赵尚志.试论超常少儿的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研究,1999(1)30、Edwina , Aimee A . Howley, Craig . The Abilities of Gifted Children[D]. 、Margie , Darrell F. Kirby.: Gifted Education –A Comprehension View[D] . Little, Brown& Company (Canada)Limited32、James . Guiding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Gifted Youth-A Practical Guide for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D]. Longman Publiship Group,199233、James J. Gallapher.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ren(Third Edition) [D]. Allyne and Bacon, Inc,199134、David Geoge. The Challenge of the Able Child[D]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199235、Babra Clark. Growing-Up Gifted (Fifth Edition)[D] . Prentice-Hall Inc.,199736、Edwina , Aimee A . Howley, Craig B. Gifted Children-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D]. Little Brown&Company(Canada) Limited,198637、C,June Issues in gifted Education[D] . An Aspen Publisher,198638、Flack, Jerry [D] . 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93 39、Genius Reviewed[D] . Ablex Publishing 、Exceptionally Gifted Children [D] . Miricall .、Joe Kbater. Gifted – Challenge & Response for Education[D] . Peacock Publishers,Inc,199242、Shore et. al. Recommented Practice in Gifed Education[D] . Teachera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199143、Sharke . Terman’ s Kids [D]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2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