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大夫人
初始访谈对于咨询师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开始或起点,对于来访者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我始终希望自己从一个专业角度,一个作为来访者体验的维度,来写心理科普文。就像荣格、科胡特、弗洛伊德或者芮克那样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自己的理论,这是我走进精神分析的一个源泉,准备用一个大师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这一生就是一个小兵,也需要这一种态度。当你真正从这个方向开始启程时,你会发现有好多不可抵抗的阻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在文章中自我暴露的程度多少合适,是否影响你和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从体验维度来说,你经历了只敢在咨询关系中的体验,不想让第三个人 知道的一种自尊心的受挫感。当你真正走上这条道路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缺乏这一种勇气的,才会感知到所谓大师让你追求所着迷的地方在哪里,当自己看到这一部分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建立这一份勇气的路途中。同样,这一篇文章会从三个维度来阐述,即:来访者;咨询师;同辈督导观察者的身份,从体验的维度来谈一谈初始访谈对来访者意义非凡的时刻。这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第一次走进咨询关系的那一个瞬间。当时自己还在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助理,在跟着一个教师患有焦虑症的教学个案。面对一个旁听的个案,无法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去形成自己的咨询思路。总把教师这一种职业看作可以给人力量和方向的高高在上的工作,自己在面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来访者,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的学生,不配与这类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从那一刻开始,想处理自己在咨询中的反移情。第一次进入咨询关系的我,将面对一个咨询经历和理论都比自己丰富的咨询师前辈。我必须准备好一切,当一个被前辈所期待的学生。让自己的分析师能支持我、鼓励我,在这个职业上走下去。咨询的头一晚上,我像写咨询记录一样写好自己要向“前辈”请教的一系列问题。咨询一开始,摄像头打开的那一瞬间,看见一个身材魁梧,比较坚定的眼神,带着慈祥的微笑坐在轮椅上。那一瞬间,自己一句话都无法表达,眼泪已经在眼睛里打转了,似乎我准备两页纸的内容在当下毫无用处。至今自己已经忘记了开始说了什么,但是那种被抱持的安全感的体验还在,看到咨询师的样子并笃定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咨询师的坚定感还在。第二次面对初始访谈的时候,是我准备好从产后抑郁走出来的时刻,自己生完孩子以后一直处于抑郁状态,这种抑郁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看不到任何光的一个房间里,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日子,能睡就睡的生活,不清楚自己现在可以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感觉自己努力去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大的笑话。这种抑郁状态而且不敢直面自己的家人,感受到一种羞耻感,也不清楚自己的产后抑郁症是否是对家人的 一种伤害。当我躺平真的躺够了,已经是粘不在床上的感受,一下子觉得自己为什么还有那么长的人生路还要走,为什么躺来躺去自己的生命还没有终结,当时感受到自己要爬起来的那一刻,真感觉到自己身体的承重,没有一块骨头能支撑自己身体能够站立起来。眼睛无光,站起来要去哪的彷徨、恐慌、无助的向死求生。此时我清晰的知道,需要看得到一点点光,让我先离开那一张床再说,我并不奢侈能有一种方法带我去充满阳光的地方,因为哪里会刺伤我的眼睛。在面对一段新的咨询关系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想把自己所经历的365天让咨询师知道,受了那么久的苦,只希望一个人能够看到,来承认自己这365天的确是煎熬的,不是自己故意装矫情。就像是咨询师带着自己身上的光,让我看见光是什么样子,看见了光此时是什么感受体验。看见了,我借着仅有一点光下了床,看了看黑屋子是一个什么样子。此时当自己回忆起那次初始访谈时,体验到一种强烈到悲伤感,我跳出来了,就能共情并感受到当时的体验。是的,两次初始访谈都带着一种目的进入咨询关系,希望有一个人能理解自己,陪着自己去改变的一种关系,因为尝试过努力去改变却始终在打圈圈,我们都懂得许多道理,喝了许多鸡汤,却把改变驾驭到自己够不到的地方。每个人在经历痛苦,都有自我救赎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本能需要。经历痛苦,准备把经历的痛苦说出来,到面对一段关系时都需要一份勇气、一个过程。当把自己的痛苦或以往经历放在一段关系里时,都在力求自己努力变好,即使此时的自己无法言说一个很清晰的咨询目标时。当自己进入一段咨询关系时,此时的自己就发生一次改变,无论是你对心理咨询有所了解,还是一无所知。一旦开启了初始访谈,你对自己,或对咨询师,又或者是这段关系都有一个期待:期待着自己能把痛苦和困惑言说……期待着咨询师能理解自己的体验经历,自己的经历和痛苦能够暂时安放下来……期待着这段关系能带向自己找到希望、走出迷雾…
纵横四海2000
今天晚上看李松蔚老师《来都来了》的第五集,我从开头心里一直乐到结尾,这一集里的李老师完全不同于往日的样子,倒像个需要被开解的小男生,皆因这次聊天的女生气场太强大,每次的话题都没有聊到自己,反而用问句结尾,促使发表感受的人成了李老师。 李老师也特别地真诚,把自己的想法坦然表达:因为害怕提前喝了酒,面对来访者感受到压力想要离远一点,以免自己的弱点被揭露反衬出来,甚至说自己的社恐症要发作,害怕自己说得不专业让来访者失望等等 女生的气场也确实超级强大,聊天过程中频频向李老师提问,甚至和李老师调换座位,换转成咨询师的角色向李老师发问。 完美的人不可能存在,当一个人被评价为“完美”,无一例外地让身边的亲密男友离开敬而远之,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今天的节目比较特殊,没有看到暂停的环节。昨晚重看了书本《循环提问》里关于家庭系统治疗里的设置,发觉《来都来了》的设计与之有很多相同之处。 比如《循环提问》的作者心理治疗师西蒙做家庭系统治疗,会谈室里会录像,这个录像可以给来访者以后观看,这对来访者或者说来访家庭会有超越当下,长远的意义。《来都来了》就是以来访者重看自己与李老师聊天的视频开始,重播聊天过程,问来访者看完之后的感受,并对比原来聊天时的感受和收获。 西蒙的咨询室单面玻璃后还有其他的团队成员,在咨询结束前或者在认为有需要引入外部视角时,西蒙会做个暂停,与玻璃前的同事探讨一下当前的情况,或者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而在《来都来了》的节目中,李老师也会在一些关键时刻叫停,然后与导演探讨继续聊天的方向,或者思考如何帮助来访者的方式。 或许这就是李老师将自己喜欢的《循环提问》用一种类似的形式搬上屏幕的尝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