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99

四十一度灰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张明心理咨询师天津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VivianYan~

已采纳

主持课题: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认知加工脑机制与教育对策的研究”2.教育部十五特殊教育课题:“视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的研究”3.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专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对策的研究”4.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综述】*李毕琴 & PARMENTIER Fabrice . & 王爱君,胡艳梅,张 明.(2013)心理学报,45(3), 263−275.*张明 & 王爱君. (2011). 视觉搜索中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捕获与抑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899–1907.*彭春花 & 张明. (2011). 拥挤效应的特征加工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9(6), 814-824.*刘幸娟, 张阳 & 张明. (2011). 听觉障碍人群检测任务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 心理科学, 34(3), 558-564.*王凌云, 张明 & 隋洁. (2011). 自我参照框架决定了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报, 43(5), 494-499.*Zhang, Y., & Zhang, M. (2011). Spatial working memory load impairs manual but not saccadic inhibition of return. Vision research, 51(1), 147-153.*张阳 & 张明. (2010).心理学实验反应设备的时间精度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42(3), 66-70.*刘幸娟 & 张明. (2010). 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辨别任务返回抑制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16(2), 134-138.*张明 & 王凌云. (2009).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 17(1), 7-16.*Yue, Z., Zhang, M., & Zhou, X. (2008). Updating verbal and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Are the processes parall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14), 2175-2185.*Zhang, M., & Zhang, Y. (2007). Semantic processing is affected in inhibition of return- Evidence from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3),267-271.*Chen, Q., Zhang, M., & Zhou, X. (2007).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tion- and frequency-based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human auditory system.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176(4), 630-640.*张明 & 张阳. (2007). 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39(1), 35-42.*张明 & 刘宁. (2007). 视觉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 心理科学进展, 15(3), 385-393.*张明 & 梅松丽. (2007). 影响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因素. 心理科学进展, 15(2), 249-252.*张明 & 张阳. (2007). 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交互关系. 心理科学进展, 15(1), 8-15.*张明, & 狄胜德. (2007). 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存储与捆绑时程. 心理科学, 30(5), 1073-1076.*张明, & 张阳. (2006). 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是客体抑制还是空间抑制的动态更新?. 心理学报, 38(6), 798-804.*Chen, Q., Zhang, M., & Zhou, X. (2006). Spatial and nonspatial peripheral auditory processing in congenitally blind people. NeuroReport, 17(13).*Chen, Q., Zhang, M., & Zhou, X. (2006). Eff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 during inhibition of return (IOR) on flanker interference in hearing and congenitally deaf people. Brain Research, 1109(1), 117-127.*张明 & 张阳. (2006). 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12(2), 114-120.*张明 & 陈骐. (2006). 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心理科学, 29(1), 76-79.*陈丽娜 & 张明. (2006). 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 87-91.*梅松丽, 张明 & 张秀玲. (2006). 感觉寻求与单胺系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5(10),950-951.*梅松丽, 张明 & 刘莉. (2006).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医学与社会, 19(10), 38-40.*李敬阳, 张明, & 刘桂英. (2006). 应对方式和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与学习焦虑的相关性. 中国临床康复, 10(46), 44-46.*李敬阳, & 张明. (2005). 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9(44), 148-149.*张明, 陈彩琦 & 张阳.(2005). 返回抑制对工作记忆储存和目标维持的影响. 心理科学, 28(2), 281-284.*张明 & 张阳. (2005). 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是重复盲还是返回抑制? . 应用心理学, 11(2), 122-127.*张明 & 陈骐. (2005). 听觉障碍人群的注意加工机制. 中国特殊教育, (8), 11-14.*周楚, 刘晓明 & 张明. (2004). 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 心理学报, 36(1), 65-70.*张明 & 陈骐. (2004). 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心理科学, 27(2), 287-290.*张明, 陈骐, & 金志成. (2003). 前、后注意网络的关系--返回抑制和Stroop干扰效应. 心理科学, 26(4), 638-641.*陈彩琦, 金志成, 张明, & 王金立. (2003). 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 心理科学, 26(1), 90-93.*张明 & 陈骐. (2003). 听觉障碍人群的言语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1(5), 486-493.*张明 & 隋洁. (2003). 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优生与学困生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应用心理学, 9(1), 29-34.*张明 & 陈骐. (2003). 听觉障碍人群的皮层可塑性. 中国特殊教育(4), 43-48.*张明 & 陈丽娜. (2003).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125-129.*张明 & 陈骐. (2002). 任务需求对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和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报, 34(5), 462-469.*张明, 隋洁 & 方伟军. (2002). 学习困难学生视空间工作记忆提取能力的多指标分析. 心理科学, 25(5), 565-568.*张明 & 刘岩. (2002).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2), 74-78.*刘岩, 张明 & 徐国庆. (2002). 学习困难和优秀学生延迟满足能力的跨情境比较实验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3), 63-67.*张明 & 陈骐. (2002). 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 10(2), 133-146.*张明 & 陈骐. (2002). 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8(3), 15-21.*张明 & 刘岩. (2002).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干预措施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特殊教育(2), 60-64.*张明 & 沈毅. (2002). 工作记忆与理解关系的研究与展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121-127.*陈宏 & 张明. (2001). 当代记忆研究与中枢执行机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90-96.【编撰书籍】*参译《生物心理学》(第10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主编《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翻译《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参译《心理学精要》(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编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审校《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参译《生理心理学》(第6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专著《人格心理学新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3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编《小学生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编《心理健康辅导讲座》,长春出版社, 2002年*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基础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副主编《中学教师素质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副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分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编著《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编著《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编《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编《心理学》-学习与应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参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参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青少年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面向21世纪心理学教学改革》, 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 2000年*参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明心理咨询师天津

30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