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当喝汤
可以。乐贝佳幼儿园是一所科学保教、教育科研的幼儿教育机构。宽敞优雅的校园开设了宝宝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园聘请了一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有理想、肯付出的和谐教师团队,有自己的幼儿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为孩子免费提供做心理测评、心理疏导服务。每班配置三名有爱心的专业幼儿教师,负责孩子在园的生活与学习。幼儿园配套设施齐全每班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各班配有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设备,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方便。幼儿园户外有活泼有趣的大型玩具、沙池区、每班的种植区。户外有近2000平方米的宽敞前后塑胶操场做足安全措施。幼儿园有专门的保健医生,保健设施齐全。
秋日偶语
文 | 王冰 贝加的新书《甜蜜恋爱课》写得好! 认认真真读过三遍之后,从我的受训背景和从业经历角度,想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说这本书写得好。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贝加把诸多理论,拆开了,打散了,揉碎了,写进书中的字里行间,这样做,非常真诚。她既是一把尺子也是一面镜子,用文字搭出框架,让每一位读者,清晰地看到自己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深或浅。 同时,她不倨傲,没有哗众取宠的论点和咄咄逼人的架势,就像一个理性智慧的朋友,与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 下面,我想试着把贝加融合到文章中的理论提炼出一部分,从我的视角看看她都说了什么。 贝加在第一篇第一章就写到了女性该不该参与雄性竞争,我觉得这是本书的一个基调,她从社会角色理论切入,先告诉女性,这个社会不一样了,女性在漫长的争取平等公正和社会地位的抗争之路上,走到了今天这个时点,我们有机会成为独立女性而不依附于任何人,无论物质还是情感,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一个拥有自我价值感的女性才能拥有一份甜蜜的恋爱直至美好的婚姻。 贝加多次用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萨提亚的内在冰山理论,她写道:所有的期待,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最深层次的渴望,这些渴望归根结底往往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尊重、自由、平等、爱、被认可、被接纳和有价值。我们都有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渴望,但很多人都停留在了“期待他人”这一个层级。活在期待层面的人,就容易陷入相互指责,因为我们都希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缺乏内在的力量,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紧接着是理论,贝加给出了应对策略。 在“这样吵架可不行”一篇中,她融入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或评价; (2)表达感受; (3)说出需要; (4)具体的请求。 这四条原则被她具体的运用到案例和生活的情境中。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行为流派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A是诱发性事件,B是对应的信念,C是情绪和行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你以为是A导致了C,不!其实是B导致了C,所以,改变要聚焦在B上。读者可以看看贝加在“爱我,就应该懂我”和“别让原因成了借口,伤了感情”这两篇中是如何应用这个理论来解决问题的。 贝加在“透过痛苦看婚姻”这一篇中提到了弗洛姆《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她特别贴心地告诉读者,要去分辨你的伴侣需要哪种类型,而你心仪何种表达,让对方猜测是很不明智的,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当然,书中这些理论俯仰皆是,比如人格结构理论、学习理论、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巴克斯特的爱情摆荡理论、意象对话等。为什么我觉得贝加真诚?就是她没有故作高深地卖弄这些理论或概念,这是一个作者谦逊又诚恳的最真实的表达,佩服! 我是经过多年精神分析系统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看完这本书,我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贝加整本书都在体现精神分析的两个核心词汇:关系和情感。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不是因为关系的问题,就是因为情感的问题。 而贝加在书的自序中就写道,行为只是问题的症状,关系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要消除问题必须从关系中找出路。而这个所谓的关系,就是家庭成员各自的情感需求和相互的沟通和相处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规则。 我们的一生都处在“关系”中,即便身处荒无人烟的孤岛,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所以,我们会有习得性无助,会有强迫性重复。 贝加把关系描述得极为贴切,希望读者能细细体会。 另外,还有两个对我这个角色而言非常重要的词和大家分享, 一个是动机。行为不重要,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更具分析的价值。 (出自“他“故意”跟我冷战,怎么办?”一篇。) 一个是获益。任何行为背后都有获益,不要随便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因为你无法窥知对方心理层面的满足。(出自“一边抱怨一边坚持,只因善良”) 带着这个身份读贝加的书,仿佛看到她在呈现潜意识如何被意识化的治疗过程,过瘾! 最直观的感受是,贯穿整本书的理性视角,贝加并没有突出自己的女性作者身份,而是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她的价值观中平等、尊重、独立的思想不停地闪现出动人的光芒。 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前来咨询的一大类问题,很多孩子自诩为新时代女性却依然拿着旧脚本。她们不懂男生怎么想,其实也不懂自己怎么想。 贝加的这本书完全可以当成恋爱辅导教程,其中的方法非常具有指导性。 例如,什么时候应该追求完美? (1)做选择的时候接受不完美,选择目前所能做的最优选择,而不是等待最完美的选择。 (2)做完选择之后,发挥你精益求情的精神,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才是追求完美。 (3)完美,是精益求精,是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对他人和环境的要求。 对方不让看手机,你该怎么办? (1)不要着急声明“我的手机你可以随便看”。 (2)要保持自己和他的权利平等。 (3)保持开放度对等,才具备合作和交换的条件。 (4)懂得运用智慧,进退有度。 类似的内容有很多。 如果有读者觉得,这些难道不应该知道吗?需要这样提炼总结吗?我可以非常负责地说一句:要,很多孩子们就需要这种明确的123,她们会在有理论支撑的指引下,慢慢去自我满足,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作为心理老师衷心地赞叹一句,实用! 基于此,诚挚推荐贝加的《甜蜜恋爱课》,希望这本书成为我们拥有甜蜜爱情路上的好伙伴。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