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4

呼啦啦呼嘞嘞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丁锐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rrinbiubiubiu

已采纳

很早之前就听过这部书,决定要买来读一读的时候是看了一次丁锐的访谈之后。这本书号称是揭开皮囊之下灵魂深处的真相、暗黑、疗愈、直击人心的作品。越是这样介绍越引来我的兴趣。 于是我上网搜索,打算买书来看看,但是突然发现纸质书已经不好买了。就干脆买个电子书来看看。我以为这种电子书是那种像KANDEL上一样的字体,我还特意选了一家天猫商家,以为这样更有保证,但是当我付完款后才发现商家给的电子版简直是袖珍版,要想舒适地阅读必须得配一个放大镜。因为这个,我还特意找了商家理论,问他是否可以提供PDF格式的阅读页面。问了三次,一次都没有搭理我。我想我确实该醒来了,以后还是要谨慎下单的。九块九买都买了,那就开始阅读吧。 打开书的第一页是张德芬的感动推荐:《醒来》里的故事,让人无法置身事外。全然地投入、勇敢地探索,潇洒地离开。这本书让人打开眼界。我以为鸡汤教母的推荐总会是暖心,但读了一章以后才知道并不是。 萨特说,自由令人惊骇,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惊骇的程度,但我确知自己需要自救——如果任由这种“枯萎”的感知不断蔓延,我很可能再也不会感到“生机勃勃”。 就是这一句就让我感到了震撼,其实我也经常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由,或者说是我从未体现过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当无法体验的时候也恰恰是感知正在枯萎的过程。 前言里的介绍有点意思,他提到:“但我没想到,所谓任曦鬼蜮,就是藏在每一个抓你按之间,那些遥远而惊悚的额故事,其实远远及不上身边人的累累鬼胎。”这句话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寄生虫》。 他还说:“我们的身体会记得一切的际遇和纠结,那些细致入微的不肯面对,都会见此凝结成肿瘤一样的鬼胎,而从鬼胎变成鬼,就是内心恐惧的外化,轻则孙珅伤身,重则危及旁人。” 不知:当热门对命运、环境、急于等外部因素无从把控时,就会抱着一两个真理不放,犹如溺水指认抓住的的那根稻草,无论学佛嗅到,亦或是算命打卦,人们总会期待有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真理出现,但凡找到一个貌似安全的区域,就直接躺下,拒绝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沼泽里的童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也许这是所有怪孩子的康庄坦途。 《一秒看尽一生》:“人虫说”,就是指从思维或者更高的维度看观察人类,从出生到死去所运行的轨迹看起来就是一条长长的虫子——头是卵子,尾是骨灰。如果真的有思维空间的生物,我们的存在(包括任何努力)对于它而言,的确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所有的额因果都可以一目了然。 《女子风干师》:灵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努力的一种解放,时髦的都市人用卢秀、瑜伽或者中医养生什么来平衡自己过于紧绷的人生。 《没有那么容易死去》:宗教,有时可以令人笑对生死,有时却成了最为糟糕的托词。 《菩萨蛮》:我经历过无数个“好人”,他们的外壳总是温和善良的,但在最核心的地方都藏着这股令人毛骨悚然的无视,只让人细思极恐。 《青楼救赎员》:他爱的是“救赎”本身,并不爱那个被救赎的“人” 《他不动了》:也许是她一生中最为“强烈”的时刻,在貌似平静的外表下面,小美内心的欢喜得战栗不已。她没有别的雾气,也遇不到电视剧里的那些离奇的际遇,唯一呢个是自己成为传奇的机会,就是在所有人都认为是天大的事情上,表现得像外星人那样无感。是的,无论是女生还是女鬼,她都要成为“超人”般的存在。 《自由令人惊骇》:你最讨厌的人,一定最像你自己。 不觉:求知约会带来所知障,大多数人被只是这笔了双眼,以至于无法产生对自身的觉察。当你内心无力只是,就会下意识地求仙问道,希望明明之后跟有股神秘的力量替自己决定命运中的取舍。无论是看星座、气门、紫薇、周一,工具本身并灭有错,但把生命的走向放在某个工具的测算之上,就是放弃了人最宝贵的自由意识。 《灯下有多黑》:仅就对我本人而言,对“灯下黑”的部分极为敏感,每当看到那种满脸虔诚却睁眼全瞎的组织形式,就会升起由衷的愤怒,可要怎么解决“灯下黑”呢,答案出奇地简单:加一盏灯,再加一盏灯,知道照亮彼此人性最黑暗的地方。 《毒》:心理学其实是一门读药学,它用于各种有毒的草木熬制出林林总总的方剂——有的以毒攻毒,有的见血封喉。就我个人而言,我上过不少心理学课程,但是有一些我是无法融入的,总觉得差点什么,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奇葩,是一个不好的学生,后来我明白,可能在我这里的认知是心>道>术。我始终认为初心最难得。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心理学,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心理咨询师。一念阳光,一念深渊。 《宝剑遇流水》:法国人说,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傻瓜。我终于明白了SAROVA说的心是什么,我在用‘头脑’攻击她, 他一直在用“心”来回答我,“心”并不判断是非对错,它只说最自然的感受,以不变来应对我的万变,所以宝剑再缝里,我再用力,也无法截断水的流动。 《你好,恐惧君》:渐渐地我看到了自己的多重恐惧——着真实一个“觉”得过程,原本混沌在一起的“怕”,被渐渐分出了层级,一点一点接近内在的核心。 第一层恐惧:我害怕失去“完美”的身份,害怕直面那个失败的结局。 第二层恐惧:我害怕直面在自己的“无能” 第三层恐惧:我害怕面对周围的伙伴,害怕承担他们的期待和信任。 “觉”让我埋藏在意识深处的恐惧感沉渣泛起,犹如身处北极,要一点一点凿开那千年玄冰,但是,我也终于成功地将自己置于“不安”之中,所有的超越和恬淡都逐一褪去,漏出来的,是内心最深处的惶惑与无奈。是的,这才是我真正的底色,在恐惧面前,我的觉知因敏感而战栗,因脆弱而欢喜,而底色之下,就是生命的种子。 《活人》:如果一直不发芽,一直保持所谓的和谐的话,生命力也正逐渐从我身上消失,一个平淡如水的人就基本上接近了一个死人,我的内在核心还是犹如岩浆一般,充满这旺盛的生命力和动力,那种想发芽的欲望一会终在于令人窒息的和谐的相互对冲,我的生活越无虞,绝望感也就越为强烈。我一直找不出一个意义去再次发芽,但老黄用他的人生告诉我,其实不用意义,有升级就让它自然地去生发,只需要体会一件事——活着。活在当下,充分地活着。 《亲爱的,你还活着吗?》:没有认真想过死亡的人,是不会真的去信仰宗教吧。 《念经》:一体意识、个体意识、自我意识、角色阴影、角色意识。 一元论、灵修系统、无神论宗教。 存在主义哲学,人本心理学,有神论宗教 心理学,社会学,系统知识。 《三界》:第一界:基于量子力学 第二界:基于经典力学 第三界:基于天体力学 《无常》:第一层,基本上都是关于生理势能的释放和转化,并没有“结构能”什么事儿。 第二层:基于社会身份的结晶。 第三层就是人类用于应对命运无常的武器。 只有不断创造,才能令生机满格。 《彼岸》:是的,没有什么比泥土更踏实的了,它肮脏、宽广、包容、接受百兽繁衍、万物生长、我不是不能“交易”,但我不能接受自己看不到“交易”的存在。真正的“脏”不在于交易本身,而是视而不见。伪装是浓雾,彼岸就在浓雾的深处。那不是想象中的云端,而只是另一片土壤。 《无色》:有三个母亲的存在:血统上的母体、意志上的母亲以及灵魂上的母性。世人都说,六根中最难断的就是亲缘,尤其是曾为共生单元的母亲,而你走了,我在这一世中最后的被动选择也就此断灭,剩下的姻缘都可随心所欲。凡客流转的,都是空色。 《归零》:所谓身份,就只是一种社会属性吗?在剥掉了所有的头衔和标签之后,你是谁?你可以是谁? 《初心》:事实上,人类对终极命题有着与生俱来的困惑,但每个人对这种压强的感受不尽相同,而那种非要弄个明白的强烈意愿就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称之为寻找意义 的本能冲动。 所谓初心,就是这种冲动显化为行动的动力,冲动持久的越久,越烈,生机就会越显强烈。并没有所谓不变的初心,因为初心并不是一个愿望,而是对人之所以是人的终极证明。 《醒来》:一滴水,终于汇入海洋,一个人,也终将归于人类。

心理咨询师丁锐书

118 评论(12)

sleepworm88

主讲人:严兴燕永昌县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卫健委认证中医整合高级催眠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青少年心理成长指导师甘肃省妇联特聘家庭教育讲师团因为先停课后复课等一些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使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家庭因为家长和孩子状态的不稳定,导致亲子之间情绪矛盾冲突日益尖锐,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面临一定的挑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巧用“停一下”化解亲子关系中的情绪冲突。第一点,处理亲子关系中情绪冲突的核心原则是“停一下”, 三个步骤 “停”“ 听”“ 挺”。当家长发现自己或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之后,先要停下来,然后听孩子把他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表达出来,再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第二点,情绪刹车的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重复”“ 换姿势”“ 换空间”。第三点,听孩子讲话的时候,重点要把感受放在孩子身上,不要着急去做评价。

20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