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98

foxbaby168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苏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泊四方的狼

已采纳

一.什么叫情感勒索?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包括勒索者和被勒索者双方,是控制行为中最有力的形式。情感勒索者知道怎样击中对方的要害,利用对方的弱点来控制对方。 对于情感勒索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如何应对,有一本书讲的比较透彻,这本书名字就叫《情感勒索》,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她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著有多本畅销书,在电台主持一挡脱口秀节目。 福沃德除了开了一间私人诊所外,也在南加州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帮助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们。 《情感勒索》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情感障碍,一般情况下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交往关系大多数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情感勒索。福沃德在书中详细讲述了勒索者和被勒索者有哪几种类型、行为特点、心理活动。 福沃德详细分析了这些现象并提出了应对方式。教导被勒索者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逃离被勒索的处境,找到自己正常且健全的心理状态。 二.情感勒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都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是来自于自己在乎的人或者关系很亲密的人,会更难以承受,这时我们自己内在的评价功能就失去了作用,自我评价体系开始动摇,个人的自信被瓦解,价值体系和思维被影响。 如果评价者抱着另外的目的,那双方的相处很可能就进入了情感勒索模式,例如评价者说,这件事你不帮我,你这人真冷酷;你抛下我自己出去玩,真是自私等。评价者用冷酷、自私这些标签来定义对方,这时候评价者就是勒索者,被评价的就是被勒索者,这就是情感勒索。 对于情感勒索者来说,他会观察对方的容忍程度来决定自己行为的强度,如果被勒索者一味忍让,那他就会不断挑战底线。他从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采取的方式,比方说冷暴力、辱骂、给对方造成自卑感、内疚感,让自己达到目的。这种行为不断地升级,直至对方无法承受。 对于被勒索者来说,为什么会陷入这种角色?大部分时候被勒索者总是试图将对方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比方说在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中,明明知道对方的行为或要求太过分了,还会自欺欺人地说:他是爱我的,他是在乎我才这样子对我。当人们将这种不合理想象成合理化,就已经把自己心里真实和健康的意图完全掩盖掉了。 严重的情感勒索会对被勒索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比方说上篇中小文的自卑与失落直至患了抑郁症。并不是说每种疾病都和心理上的压力有关,但是有明显的证据表示:情绪和身体紧密相连,情绪低落可能导致人头晕、失眠、肠胃失调等。情感勒索所带给人的压力和情绪紧张,没有正规的发泄途径,都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 三.如何应对情感勒索?想要逃离情感勒索者的心理攻势,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事实: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勒索是因你而起,实质上无关,它完全在于勒索者自己没有安全感,用勒索别人来让自己内心安定。 当我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困惑和自我怀疑时,心里都会有个疑惑的声音,来告诉人们事情的真相。比方说对方的要求合理吗?如果答应了是不是显得自己很没主见?虽然这个声音不一定悦耳,但只要愿意去倾听,就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力量和勇气,就是这个声音守护着我们的完整性。 所以要学会关注内心的声音,采取有效措施让自己停止受勒索。 那么如何让自己停止受勒索?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福沃德提出了一个应对SOS。这是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gegize)三个词的首字母。碰巧的也是国际求救信号。 停下来:是指当情感勒索者对我们提出要求时,不要立刻答应,学会使用拖延术。你可以这样回答:这件事我不太清楚,请让我考虑下。然后你可以把事情细致地分析一下,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冷静观察:首先是看清勒索者的真正意图,对方提出这种要求是否含有威胁、不耐烦等神态?在你没有立刻答应时他的反应怎样,表情和语调是否明显变的恶劣?你自己的感受又是怎样?是否有说服自己屈从于对方?如果回答是肯定是,那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情感勒索状态。 经过上面两个步骤后,就到了制定策略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点。 非防御性沟通。 当别人威胁你时,你可以义正辞严地拒绝,坚定立场;当别人给你贴标签或进行负面评价时,记住最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决定,而不要因为标签让自己感觉愤怒或自卑,就选择妥协;当对方引诱你作出解释说明时,比方,问你为什么不帮我。这时不要试图通过解释来维护自己,而只需要告诉他你的决定就可以了。 化敌为友。 邀请对方解决问题,因为大部分人在参与到一项决策之中时,很乐意帮助对方达成这个方案。因为这种心理,他很有可能不再坚持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条件交换。 条件交换能获得一种双赢的结果,容易被双方接受。当你接受某件事时,同时要求对方做出让步,这样一方面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原则,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自己被勒索的程度。 当我们不再被别人的言行和情绪控制,学会关注内心的声音,并且自主选择是否接受对方的要求时,我们一定会改头换面,有一个全新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远离被勒索的处境。

心理咨询师苏珊

323 评论(11)

撒旦情人518

你认为善解人意是自己的最大优点,大家也都这么评价你,可是有一天,因为你没有满足好朋友的要求,而被指责,他故意说,“你只会为自己着想”。 你会不会想马上证明自己不是这样的人? 如果你的行为,被他的这一句话影响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在情感上被他操控了。 回想生活中遇到的事,这样的情况,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如果很容易动摇自己的立场,长此以往,会慢慢形成惯性,深陷“满足别人、委屈自己”的泥潭。 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女士,把这种人际关系定义为“情感勒索”,也就是,你被他人操控。这可不是单纯的缺乏沟通,而是双方心理能量上的较量。 在这种病态的人际关系中,无论你付出多少,总是被对方要求给予更多,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你会不会认为,强势的人才会在情感上操控别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勒索者还有可能以弱者的形象出现。 比如,老同学混的不如你,三番两次求你帮忙,你都帮了,但这次涉及到公司制度,没办法走后门,他却很委屈的说,“除了你,没人能帮我了,你总不能看着我丢掉工作吧,那我这一家子的生活怎么办?”你是不是又心软了? 在情感勒索的案例中,都包含了情感勒索的六个阶段,依次是: 对方提出要求 你发出抵抗 对方开始施压 对方步步威胁 你最终屈服 进入下一个循环。 有时候你隐隐感觉到自己被操控,而更多时候,你只是心理不舒服、不情不愿,甚至有点自我怀疑,但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 长时间被情感勒索,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如何改善这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从识别情感操控开始。 在前面的两个小例子中,我们知道了情感勒索者可能是强势的,也可能是看上去弱势的一方。但是,他们的行为模式是有迹可循的,《情感勒索》的作者苏珊·福沃德这样总结,“控制你的行为,不理会你的抗议,深信性格和动机优于你,对于你们之间的真正的问题采取逃避态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情感勒索者的不同类型,学会识别操控者。 1. 施暴者: 有的“积极施暴者”通过语言暴力进行威胁,还有的“消极施暴者”通过沉默给对方造成压力,也就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冷暴力”。 2. 自虐者: “施暴者”伤害别人,而“自虐者”伤害自己,最严重的情况是“以死相逼”。 3. 悲情者: 与直接进行语言威胁的“施暴者”相比,“悲情者”更像演技派,用苦大仇深的样子让人感到良心不安,再实施操控。 4. 引诱者: 这是四种类型中,最不易被察觉的,因为“引诱者”常常披着伪善的外衣。他们就像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完成一个关卡,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不符合他们心意,游戏暂停,直到你屈服了,游戏才能继续。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情感勒索者的惯用伎俩,进一步识别操控行为,在第一时间看出对方的“套路”,才有可能摆脱操控,重拾自信。 1. 二分法 情感勒索者善于把自己塑造成正义、合理的一方,而所有问题都出在我们身上,只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不少长辈喜欢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来控制晚辈,不听话的是“坏孩子”,听话的是“好孩子”,但转念一想,晚辈是怎么被归类为“坏孩子”的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照长辈的意愿去做。 二分法走向极端,演变成了病态化。 也就是说,操控者暗示或明示你,你现在没有判断能力,你有性格缺陷,你需要我的帮助,所以要听我的。 一步步让你产生自我怀疑,落入到他的掌控中。 2. 联盟 当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劝说你时,情感勒索者便会拉帮结派。一个阵营里的人轮番上阵,让你招架不住。 例如,家庭伦理剧中常常有这样的场景,丈夫出轨,妻子得知后提出离婚,而丈夫不同意,但也劝不住妻子,于是去找双方父母,先是痛哭流涕承认错误,然后利用双方父母劝说妻子。在这里,妻子一对五,不仅要承受丈夫出轨的痛苦,还要顶住“不准离婚正义联盟”的压力,苦不堪言。 3. 比较 负面比较最容易挫败一个人的自信心。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是我们的噩梦,长大后“其他部门的业绩”又成了新问题。 一开始我们的颇有自信,也知道自己承受的底线,但在一次次的负面比较中,我们开始嫉妒、自我怀疑,不再确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于是,被情感勒索者继续操控。 以上三种手法的共同点在于,循环往复降低我们的自我认知,对自己不再自信,变成了他们的傀儡。 通过分析情感勒索者的类型和手段,我们懂得如何识别操控者的面孔,这是摆脱被操控的关键第一步。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让你愧疚,让你愤怒,让你自我怀疑......有些人掩饰的很好,看上去是在纠正你的错误,帮助你成长,为了你好。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形成这样的习惯和性格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被操控者的成因,才能开启重建自信之旅。 稍加观察你会发现,情感勒索者不喜欢“输”,能在心理力量的角逐中“赢”,是他们的终极目的。情况严重的话,会无所不用其极,不达目的不罢休。 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 1. 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成因,通常一个自私的人,会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心理上和行动上都要求别人为他服务。 而这种性格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原因可以细分到下面将要谈到的第二种成因。 2. 缺乏挫折教育 有些情感勒索者,从小没有尝到过“得不到”的滋味,长大后形成了“这都是我应得的”想法。原因在于,缺乏挫折教育。 例如,一个收入平平的女孩子,朋友圈却展现了中产家庭的生活状态。小时候向父母要钱,结婚后向丈夫要钱,满足自己买买买的欲望,不给就要离婚。这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女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她,始终用物质来弥补,成家后,惯性使然,她依然要过顶配的生活,满足物质欲望和虚荣心。 父母让孩子得到想要的一切,并不是好事,缺乏“逆商”教育,让他们丧失了应对失望和挫折的能力,塑造出了情感勒索者。 3. 好为人师 常说“我是为你好”的人,往往是自大而且喜欢掌控的人。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善于引经据典,什么专家说,什么著作说,总之,用尽一切办法把这件事美化成“真理”的样子,让你无法反驳。 嘴上说着“我是为你好”,其实是以满足自己为目的。 4. 害怕被拒绝 每个人都喜欢被接纳的感觉。建议被采纳、要求被同意,这样的体验会让人自信。 “得不到”是无法接受的,被拒绝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会与他们心底最深的恐惧感联系起来。 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庭没有给与足够的关心爱护,或者曾经的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 不难想象,永远想要得到更多的人,会想方设法让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操控者的行为模式。 5. 无法接受失去 有得有失是人之常态,但是在情感勒索者眼里,“失去”也无法接受的。有人是因为好胜,另一些人是因为童年创伤。在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现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创伤。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案例分析,看看这个“粘人的太太”是经历了什么。 艾伦除了上班,多离开半步,妻子朱莉就会崩溃。她的情绪爆发过程,每次都是这样:从无助难过、小声啜泣,到歇斯底里。每次都需要艾伦认真安抚才作罢。一方面,艾伦很开心,自己被需要,另一方面,他很苦恼,出差越来越频繁,妻子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 于是他们去看了心理医生,原来在她初中毕业典礼前几天,她最爱的父亲突然去世,包括母亲在内的全家都崩溃了,朱莉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善后,从来没有公开掉过一滴眼泪。从此之后,她觉得任何一个深爱的人,都有可能毫无征兆的离开,长期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中度过。 所以,她变得非常粘人,无法接受丈夫不在自己眼前。再也不想被拒绝、被遗弃、被忽略。 有很多人对情感勒索无力招架: “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该妥协多少才不会后悔?”“我太害怕失去了,要不再忍忍吧” 于是自己一步步退让,甚至失去底线。 一旦发生情感勒索,亲密关系中原本的“爱的互动”,变成了“控制与被控制”。 看上去只是每次退了一小步,然而就像这句谚语所说,“不论是白蚁还是飓风,都可能毁掉一座房子”。 而在情感勒索中,毁掉的不仅仅是一段人际关系,对被操控者来说,最严重的是打击了自信。从自我怀疑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度不断降低,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和行为模式。 因此,我们分析了情感勒索者的类型、套路、成因,从识别他们的行为开始,重新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信心。 一旦认清了自己正在遭受情感勒索,就能从“被牵着鼻子走”的控制中,脱离开来,理性的看待这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分析操控者的行为模式,知己知彼,慢慢改善自己的处境,重新变成那个自信乐观自己。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东方IC

11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