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4

极夜北极光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性少数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岚懒懒

已采纳

文/心理师慕容 图/网络 昨天半夜起,微博不断有人@我,事件关于某业内同行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限制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易导致同性恋》,并被新浪推荐,这位老师的名气在圈内不算小,今天发此言论,能预感到,也许她要迎来一个被质疑的情况,包括我本人,对很多观点持保留态度,本来没想就此专门写什么,但看到后来H老师的回应和网友的回复,也接受微博朋友的邀请,便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首先,动物界同性性行为司空见惯,这个不用求证,是事实,若强调这个,恐招来理由牵强的质疑,人类是文明的动物,岂能和动物比?那就说些和文明沾边儿的事儿…… 以下括号文字来自网络: 【说起同性恋,在中国由来以久。 最早的记载见于《杂说》:“娈童始于黄帝。”而《诗经》中的《郑风》一篇又有“两男相悦”的记述。在商周时代,关于同性恋的记载已经为数不少了,可见,这真是一种古老的感情形态。到了汉代,男风大兴,据记载,从西汉的高祖到东汉的宁帝,有十个帝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最著名的汉武大帝刘彻,所拥有的同性伴侣达五个之多。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闳孺,文帝的邓通,景帝的周仁,昭帝的金赏,武帝的李延年,宣帝的张彭祖,元帝的石显,成帝的淳于长,哀帝的董贤……因为汉代不以同性恋为羞,这些人个个都被记入正史,成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著名的就是汉哀帝和董贤的同性爱情:汉哀帝与董贤同枕共眠,董贤压住了哀帝的袖子,哀帝不忍惊醒他而割断了自己的袖子,从此便有了“断袖”的称谓。董贤与哀帝如同夫妻,连放假也不肯回家一次,哀帝只好命董贤之妻进宫和董贤同住,身为九五之尊,哀帝竟然愿意和另外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实在匪夷所思。 同时,同性恋还有“龙阳”、“分桃”等别称】 文艺及文化名人中的同性恋者中外有之,柴可夫斯基、王尔德、达芬奇、肖邦、米开朗基罗、基德、屈原,现代的很多中外名人自不用多说,(只说我深爱的张国荣,知道他是同志时,没有惊讶,更多的是祝福,因为爱所以会爱他的一切,而他的离去,至今另我哀叹),看到这一连串名字,此刻你的感觉是什么?希望大家能象喜欢他们的作品一样接受他们的性倾向。 可见,人类的同性性行为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在任何文化和社会发展阶段,都不在多数而已,这也就能回答很多人关于人口发展的忧虑问题,占比例95%的异性恋可以完全承担繁衍的任务,如果非要说同性恋妨碍了繁衍大计,完全不成立,更何况目前科学技术完全可以为同性伴侣达到生育孩子的愿望,就看双方是否达成一个共识,决定组成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至于说教育孩子方面,事实证明,异性恋家庭和同性恋家庭对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影响没有必然不同和区别,任何问题发生的几率均等,因此,同性恋招惹的“传宗接代”说不成立。 第二个招惹,关于主流文化的自恋,一个时刻被人推崇和模仿的言行,行为规范怎能被同性恋挑战和颠覆?所谓的恐同,有一部分缘于自己无法开放认知和信念去质疑,也就是说,一个人无法接受除了那些坚信不移的“规则”外还有另外一种合理的存在,丧失了认识真相,接纳不同的能力,因我们从小被要求高度一致,服从于一个制度,削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而社会的多元和性倾向的多样不管你信与不信,它都在那里,不能因为它占少数而被遗忘和忽视,谴责,批判,回避和躲闪只能欲盖弥彰,害怕的不是同性恋,而是主流文化的自我保护和狭隘。 第三个招惹,关于性行为,男女床上怎么折腾都被视为正常和天经地义,无人质疑,也不觉得丑陋,而男男,女女却被认为是恶心的,哪怕想象那样的画面都觉得不能接受,来咨询的家长用此来指责自己的孩子不正经,耍流氓,其实,大家混淆了一个概念,把道德规范作为前提来看同性性行为显然背离了性关系的本质,性爱享乐不以阳具和阴道配合才是唯一的途径,自慰、口交,指交,肛交,性器具协助等都可以达到性快感,双方是否自愿,不伤害彼此,尊重,开放,平等,才是性交形式的唯一前提,除此以外,都是外界赋予的额外条件,所以,这个招惹也不成立。 有个问题不能回避,那就是HIV(艾滋病),在性少数人群中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可能性比女女要大,但不意味着对于异性恋来说就更大,要知道异性恋的比例更多,通过不安全性行为,吸毒等行为依然可以感染,大家聚焦于同性的HIV现象,有失公允,这个恐慌需要花时间普及知识,做好宣传预防工作,有公益组织和国家专项基金在关注,相信更多人会得到帮助和辅导,大家对HIV也不是谈虎色变了,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对恢复和稳定病情有很大帮助。 第四个招惹,要说到中国模式的家庭关系了,这是个错综复杂,永远无法沥青的关系,象一团永远择不开的毛线,各种颜色,各种粗细,各种材质混在一处,孩子承载了太多家长的期待和欲望,家长天经地义要通过孩子完善自己,这是很可怕的倾向,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和生存的基本要求,那么多违背自己意愿的和同直婚姻,就是基于无法面对家长做出的决定,不只一次听到同志朋友无力的说,“我不想让父母受伤”,那么,这个伤就自己扛吧,让一个不知情的伴侣扛吗? 然后就是形婚,我不只一次跟热线对方的朋友说,要慎重,因为,貌似解决了一个困难,其实有更多困难在未来,当然,我能理解这是目前可以权衡的唯一办法,但,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形婚带来的问题。 归根结底,无法穿越和梳理与家庭的关系时,便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可能,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独立于始终想掌控我们的那些大手,这部分内容可以单拿时间说 第五个招惹,关系到每个人心理都有一座断背山的说法,我们从胚胎开始便是双性的,后来逐步确定一个生物身份,但不意味着它就是我们的心理身份,我们朝向异性或者同性的喜欢、爱恋与生物身份没有根本联系,每个人从小都有一两个要好的同性友人,那种兄弟情和闺蜜关系会给人一生留下深刻印象,谁能担保那份依恋关系里没有爱和性幻想的成分呢?只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份关系被升华成了友谊,而非恋人,也就是说,一些坚定不移捍卫异性恋理论的人,其实排斥的正好是自己意识不到的那份同性动摇,反向形成是防御机制的一种,用一个相反的观点来抵抗自己拥有的欲望 第六个招惹,有人说,现在的同性恋怎么这么多,气势还这么强,好像一旦说TA不好,就会招来群体的反对和攻击,曾经发生过某网站对性少数人群的不公正报道导致最后协商后撤了相关内容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性少数群体的发声越来越坚定了,至于说数量一下子增加是错觉,有种心理现象叫“孕妇效应”,说的是,一个孕妇会发现身边更多的孕妇,我们关注什么,就会感觉周围一下子多了这个,和性少数群体接触以来,除了定期大家的聚会以外,在生活中,TA只是我们身边最普通不过的同事,同学,朋友,只不过,我们现在接触到了这个群体,而过去大家都回避这个话题,当事人也难以站出来为自己说话,要我说,不是多了,还是不够,因为,面对异性恋群体来说,任何时候,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都是少数的,所谓的数量越来越多,不成立。 第七个招惹,不是同性恋招惹的,而是H老师招惹了广大性少数群体和同志友好人士的情感,之后的自我辩解不会起到任何良性沟通的目的,相反,她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正确,权威,而这些都让大家难以看到她的善意和真诚,从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修养和从业素质看,的确堪忧,请原谅慕容不厚道的评价了一番同行,这是我曾经不喜欢做的事情,但关系到一个从业资深咨询师的基本态度,不得不说。

心理咨询师性少数

243 评论(14)

kokomi0827

父母首先要接受,这个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不是他们的错为什么我们还要雪上加霜?让他们正常的生活都给他们理解和关爱!

230 评论(14)

半透明SKY也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根据心理发展史和心理生理测查的结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时应及时请求会诊或转往其他专科。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3)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业任职资格,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且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2)具有硕士学位,取得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 年,经心理咨询师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56 评论(9)

s791144868

在中国还是比较传统的,我觉得对跨性别者的存在着另类的态度。

80 评论(8)

西城桃乐蒂1126

国内对跨性别者,还是有大部分人歧视的,希望这些跨性别者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人有不足很正常,不要沉溺于低落的心情就行了,将注意力放在帮助别人的事情上也是比较好的方法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 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人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招人注意,借 以尔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而 积极的补偿方法有:正确对待失败。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 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 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上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 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 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

185 评论(9)

小白兔256

嗯。性别认识偏差。很多人都有。比如一些很漂亮的男孩子,从小演戏演女孩子。长大情况会比你严重得多。其实问题不大,去找下心理咨询师咨询一下。

1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