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6

米米狗狗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秋瑾是谁的儿子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erman163

已采纳

1、秋瑾在北京最惊世骇俗之举是“上戏园子”。当时的宅门女性都是在家中听“堂会”,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戏园子,戏园子也不卖“昆客”的票。秋瑾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去听戏,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

2、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深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

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在秋瑾的一生中,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

秋瑾稍大一点就进入私塾开始学习,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最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在翻阅“闲书”中,使她看到“子曰诗云”之外的新鲜世界。她特别仰慕的是那些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

“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这是她为明末两位女中豪杰秦良玉、沈方英写的诗作《题芝龛记》中的两句。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而且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的人。

秋瑾从小聪颖,她念过的诗词过目不忘,祖父和父亲都对此惊喜不已。祖父秋嘉禾那时在福建厦门、漳州一带为官,每每下堂回来,就会看到小小年纪的秋瑾。

抱着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吟读不舍,有时秋瑾还捧着自己作的小诗给祖父看。祖父坐在太师椅中,捻着长长的胡须。

欣赏着孙女的吟唱,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父亲秋寿南也为女儿惋惜说,“阿瑾若是个男儿,考(科举)起来不怕不中。”

3、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祖父秋嘉禾60岁的时候告老还乡,从福建回到浙江绍兴。那时,秋瑾15岁。还在福建的时候,秋瑾就听母亲说舅父和表兄都精通武术。

回到绍兴以后,她天天缠着母亲要去舅舅家。秋瑾终于如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

每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从不喊疼叫苦。

刚刚学骑马的时候,秋瑾由于求胜心切,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蹿,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但倔强的秋瑾害怕舅舅不再让她骑马。

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就这样,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的活动中,秋瑾练就的本领,还真派上了用场。

秋瑾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中度过童年的,但使她终生痛恨又无奈的一件事就是缠足,是旧礼教旧习俗害了她。她从中也深切体会到,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

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中最大的一件痛苦事又向她袭来,命运又一次向她发起挑战。

4、1894年,秋瑾20岁时,她的父亲秋寿南调任湖南湘潭任厘金局(税务局)总办。湘潭有一个叫王黻臣,是当地一个富商,开有当铺、钱庄、茶号。秋瑾的父亲本来就与王相识。

来到湘潭又经常来往,成了莫逆之交。一天,秋寿南的好友李润生来到秋家,满脸堆笑。原来,他是受王黻臣之托为其儿子王子芳给秋瑾提亲的。王子芳比秋瑾小4岁,曾就读于岳麓书院。"

生得面目俊秀,潇洒风流,颇有文名,获得父母欢心"。秋瑾的父母对这门亲事很满意,认为两家门户相当,就把秋瑾嫁给了王小芳。秋瑾对王子芳并不了解,也不愿嫁给王子芳。

秋瑾曾提出:"我为什么要嫁他?"。但是,当时男女婚配全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秋瑾只得从命。秋瑾所嫁的丈夫王子芳曾读过书,但胸无大志,只知吃喝玩乐,随波逐流。

而她的婆婆也是思想顽固,性情暴躁,对秋瑾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结婚以后,秋瑾每天都要早晚两次去向婆婆请安,一举一动都要严守家规,稍有不慎,婆婆就要当面指责。

秋瑾本是性情豪爽,心怀大志之女,无奈嫁给一个家富却无志,庸碌且无能之夫,犹如一条欢畅奔腾的激流被婚姻的堤坝禁锢成一潭死水,又如一只欢乐的小鸟被困于樊笼而每日长叹。

秋瑾在写给大哥的信中曾说道:"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千语者,惟妹耳……","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

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比匪无受益,而反以终日之气恼伤脑筋"。秋瑾还在《精卫石》中借主人公黄鞠瑞之口,抒发了对婚事的不满:"有个财主苟百万,家中新发广金银。

公子今年十六岁,闻言相貌尚堪增。闻我家大小姐多才貌,特请了魏大人君之做媒人……。大小姐亦是多烦恼,曾把微词柬母亲。太太因为苟家富,无百爱惜女儿身,回言自己休多管。

做主还须父母亲,岂有自己休不怕,三从古礼岂无闻?小姐始此生了气,终朝至夕不欢欣。"秋瑾在王家每日彷徨苦恼,犹如困兽。

5、旋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

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

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

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心理咨询师秋瑾是谁的儿子

331 评论(8)

灵魂尽头z

秋瑾的故事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值得纪念以及缅怀的一位女英雄,女诗人,秋瑾的故事可以说是相当感人,而她的英名也应该永远被世人所牢记,她用自己的血肉和牺牲来使民族觉醒,促进了辛亥革命的胜利。1895年从父母之命嫁与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生一子一女。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1902年王廷钧捐得户部主事,随同入京,开始接触西学。有感于庚子后朝政的腐败和民族危机的深重,立志“恃铁血主义报祖国”。1904年春毅然冲破家庭束缚,自己筹款赴日本留学。到达日本后,先入中国留学生会馆设立的日语学校学习。其时留日学生中革命风潮兴起,她投身其中,很快成为一名活跃的革命党人。曾与陈?芬一起发起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实行共爱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华,主张女子从军,兴办女学,提倡男女平权为宗旨。又与刘道一、龚宝诠等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同年9月,创办《白话报》月刊,提倡白话文,并宣传反清革命,各期都载有她的文章。在此前后,还偕仇亮、刘道一等十余名留日同学前往横滨,加入冯自由奉孙中山之命组织的洪门天地会,被封为“军师”。是年冬,在日语讲习所毕业,报名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速成师范专修科。1905年为筹措学费回国。返国前在东京结识陶成章、鲁迅、黄兴等爱国志士。回国后在上海拜访了蔡元培,又在绍兴与徐锡麟会面,经徐锡麟介绍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7月返回日本,到青山实践女校注册。嗣得识孙中山,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与方略极为赞同。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她经冯自由介绍加入该会,并被推举为评议部评议员、xx主盟人。自此,自号竟雄,矢志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1906年初为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理限制与迫害,愤而回国。先与易本羲等人在上海参与创设“中国公学”,以安置归国学生。2月回到绍兴,在明道女学堂代课。不久,由陶成章辗转介绍到xx湖州浔溪女校任教,担任日文、理科、卫生等课程,向师生宣传男女平权、兴办女学等。暑假离职去上海,与尹锐志、陈伯平等成立锐进学社,作为光复会联络会党的机构。1907年1月14日,在上海虹口北xx路厚德里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女协会之基础”为宗旨。亲自著文揭露封建纲常礼教的黑暗,倡导男女平权及妇女解放。与此同时,还参与了光复会密谋举事,响应同盟会萍浏醴起义的策动,曾至诸暨、义乌、金华等地联络会党,因萍浏醴起义很快失败,计划未果。继而又与徐锡麟约定,于浙、皖两地分头准备,同时发难。2月,自上海至绍兴,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到任后整顿纪律,消除内部纠纷,严格规章制度。又在绍兴城内另设大通体育会,原拟招女生习军事,组织女国民军,因遭舆论反对,无人报名,改招金华、处州、绍兴三府会党首领入学,培养起义骨干。并几度往来于上海、杭州之间,联络会党、清政府新军及武备学堂学生,共发展光复会员600多人。嗣着手建立光复军,亲自制订军制、军职等级,将光复军分为八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八军表记,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同时草拟了光复军起义檄文,以民族主义革命旗帜相号召。编制就绪后,积极进行训练,人数发展到六、七千人,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拟定先于金华府起兵发难,处州府立即响应,诱使清军离开杭州,然后绍兴光复军挥师渡过钱塘江,乘虚进取杭州。如不克,则返军绍兴,转由金华、处州出xx,打通安庆,与徐锡麟起义相呼应。起义计划确定后,她以大通学校为据点,联络金华、诸暨,义乌等地会党首领。6月,金华、武义等地会党活动不慎,暴露了目标,引起清政府警觉。徐锡麟得知消息后,于7月6日在安庆仓促起义,迅即失败牺牲。此时她在xx已将起义日期延至7月19日,正在做最后的部署,但清政府已逐渐了解到大通学堂和她的实情,并派出300多名新军由杭州开往绍兴镇压。同志王金发等力劝她离开绍兴,暂避一时,但她认为革命须流血方能成功,男子牺牲者多有,而女子死于革命者尚无其人,为唤起民众,甘作中国女界牺牲之第一人。7月13日,清军数百人包围大通学堂,她临危不惧,一面焚毁名册,组织同志转移,一面率少数学生抵抗,失败被捕。在公堂审讯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拒绝敌人一切发问。14日,敌人又以严刑拷问,答以“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最后,敌人迫其在伪造的供词上签字,她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7月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遇害后,遗体被发葬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孙中山曾亲书“巾帼英雄”四字以志悼念。

251 评论(13)

晴天2030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女革命家,在安庆起义中失败拒绝逃跑,最终被清军逮捕,英勇牺牲,两年后他12岁的儿子王沅德带走她的灵柩,与他的父亲合葬在一起。

在那个封建桎梏笼罩下的阴霾时代,秋瑾冲破封建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提倡女权,参加革命 ,这样的勇气,如此高的民族气节世间是非常罕见的。秋瑾是福建人,她的父亲是湖南郴州知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虽然她是家中的女孩,但是由于家风开放,她从小就跟男生一样在私塾读书,15岁时就已经学会了骑马射箭,所以算得上是文武双全。之后秋瑾加给了清朝武官王延钧,由于当时留学风气日盛,秋瑾不顾丈夫反对,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此期间他还创办了《白话报》,发表多篇爱国文章。此外,为了推崇男女平等自由,她大力宣传女权,在杂志上多次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 ,号召全国各地的爱国之士一起推翻封建制度,挽救中国。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认识了一批爱国志士,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鲁迅、宋教仁、黄信等,回国之后参与这一批爱国人士加入光复会,还被选为浙江主盟人。自从参加革命之后,秋瑾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是她不想让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就选择了跟家人断绝联系。她认为国就是家。但是在1907年的时候,安庆起义失败, 秋瑾英勇就义。由于当时的形势非常危险,没有人敢为他去收尸,因为如果谁去帮他收尸,就会暴露他革命者的身份。因为家人与她断了联系,所以一直到两年以后,她的儿子王沅德才知道自己母亲的死讯,赶到安庆将秋瑾的灵柩带回去与父亲合葬。

受到母亲的影响,年仅14岁的王沅德选择走母亲的路,加入了同盟会,但是他发现经济救国能更好的挽救自己的国家,他凭借自己的经商能力发家致富,一度成为湖南首富,多次出钱资助革命活动,经常偷偷保释那些被逮捕的革命者。

101 评论(11)

就是爱你一下

小英雄 雨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个道理。 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却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应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他在敌人严行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露出一个小脑袋来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小英雄雨来。

242 评论(10)

猫咪灰灰

秋瑾的儿子去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从商,攒了很大一笔财富;她的女儿去美国留学,归国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161 评论(11)

凹凸威小姐

秋瑾在1998年出生。

354 评论(15)

烧掉额回忆

娜拉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是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著有《2008序曲》,《早安中国》等曲。原创部分作品《诺恩吉雅》 ---为长笛、钢琴而作(2002年首演于瑞士)《逝》---为长笛、小提、中提、大提、钢琴、人而作(2002年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双钢琴组曲》(多次在北京音乐厅、国际艺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地演出并出版)《第一弦乐四重奏》(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第一交响乐》---为三管编制管弦乐队而作《抗战之声》 ---为交响管乐队而作《迎宾进行曲》---为交响管乐队而作《惊蛰》---为小型表演乐队而作(全国首届校际管乐艺术节参赛作品)《环》---为四支单簧管而作《雪之舞》---为小型表演管乐队而作《回忆》---为小型表演乐队而作《梦回红原》---为单簧管与管乐队而作(单簧管与钢琴版荣获2007年中国“国际单簧管萨克斯艺术节”作曲金奖,同年作品出版)《2008序曲》---为交响管乐队而作《早安中国》---为交响管乐队而作《英雄交响诗》---为交响管乐队而作(荣获2009年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创作二等奖)管弦乐编曲部分作品为尚雯婕2009年1月9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唱会”担任编曲;为尚雯婕2009年11至12月“全国巡演演唱会”担任编曲;为陈楚生2011年1月“新年音乐会”担任编曲;为冯小刚2012年1月“电影作品音乐会”担任编曲等。原创歌曲部分作品《爱的风度》、《message lover》---华纳唱片艺人金海心同名专辑《刚刚好》---奥运冠军刘璇《决定》---正大国际唱片艺人吴爽《江边茶楼》---总政青年歌唱家朱鹏飞《爱校如爱花》---安徽省九姑中学校歌《青春日记》---贺东久作词、娜拉作曲。(荣获2009年“全军军旅抒情歌曲”创作优秀奖)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民族英雄,别署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德。投身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秋瑾1907年1月14日创刊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光绪三十一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光绪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湖南双峰县女杰广场秋瑾雕像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从容就义秋瑾,摄于1905年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我们的巾帼英雄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16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