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的羽毛
梁艳身高米,手也较短,刚进队时,梁艳对能否挑起副攻于重担信心不足。袁伟民教练知道她的顾虑,便让张蓉芳现身说法,打消了梁艳的疑虑,鼓起了勇挑重担的信心,使她终于练成了一个手快脚快的副攻手,并且掌握了拦网技巧。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9届世界锦标赛中,梁艳作为奇兵,英勇顽强,替换周晓兰担任主力副攻手。在对古巴和原苏联队时,她在3号位扣出的“短平快”速度球,落点刁,使人防不胜防。由于她平日刻苦训练,弹跳好,比赛中拦网率高,在半决赛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她时而跳起拦网,又时而打“时间差”,屡屡得手。当地的新闻界称其为“周晓兰之后的中国城墙”。在这次世界锦标赛上,梁艳被秘鲁新闻界评为最佳运动员。
第23届奥运会上,梁艳成熟了,成了主力副攻手,她不仅快攻打得好,而且她的拦网像一堵移动的墙,使日本队接连失分。在与美国队进行决赛时,梁艳精神振奋,跑动活跃,打出了四川人的辣味,为中国女排“三连冠”立下汗马功劳。
在梁艳的感觉中,打第4届世界杯夺取“四连冠”,她显得比较轻松,因为当时中国女排的攻击力强,“铁铘头”郎平可以一锤定音。但是参加第10届世界锦标赛,梁艳的心理负担很大:邓若曾教练因为健康原因离队,场上主心骨郎平改当教练了,几个主力队员都年龄偏大,伤病也比较严重,作为副队长,梁艳的担子自然不同往常,况且当时她膝关节伤情很重,每跳一次,都疼痛难忍,但是为了祖国的荣誉,梁艳咬牙坚持,拼搏到底,无愧于“城墙”之称,而这时的“城墙”,不仅仅是拦网的防守,更起到了稳固军心、影响全局的作用。更为可贵的是,比赛期间,梁艳在队里起了大姐姐的作用,关心全队每个队员的情况。她和队友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五连冠”的殊荣,创下了排球运动史上的奇迹
柔和的风0751
昆明梁艳分享705天。网络中级五期。 价值中立原则是心理咨询师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价值中立原则也可以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就内容上讲以上几者是相同的,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心理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以上摘自《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一书。 我的理解价值中立的核心:一是不以咨询师自己的价值观或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伦理道德标准去强加、改造批评指责来访者。而是抛开自己的价值观等接纳来访者,站在来访者的立场理解其这样做一定有其道理、难处和理由。二是当咨询师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信仰、职业、个性、行为方式等与来访者差异很大时,咨询师不能以自己好恶来评判来访者的好坏,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好的、适合来访者的方法强加给来访者。三是,中立之姿也非绝对一成不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咨询师的中立原则体现在正确引导来访者,不走极端,不做过激的事情,以有利于咨询。
绰号昵称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573天。 今早基本功特训营练习依然是“共情”,近两个小时下来,带给我的思考是“共情之验证”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一书上关于共情的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之八:“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咨询中往往咨询师以为自己已经深刻、准确地理解了求助者,但实际情况却可能存在误差,这在初学者身上可能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咨询师可以主动采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进行询问,从求助者说出的感受中,得到求助者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做出修正。”的确,共情是“如果”,而非“就是”,是“感同身受”,而非真的要经历,所以,出现“共”不到位的“情”也很正常,毕竟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态度、感受力、当下的需要是不同的,所以允许尝试、允许误差,尤其是在练习时。同时,我也思考,如果说咨询中,当来访者反馈说有“一丝丝”、“太深”时,正好是学习、调整、修正的好机会,可以以好奇之姿听听来访者具体怎么说“一丝丝”、“太深”,她希望如何做即是共到情,说到他心坎上了,或者说出了她想说未说的心里话,让她感受到被理解、被看到、被支持、被温暖呢?朱老师说,共情时可能带有自己的投射~被来访者的故事所触动到或产生共鸣的点,是的,换位到来访者生活情境中,体会、感受当下、此刻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对听到故事的人的期待是什么(分享出来,本身就有期待,只是期待的程度/层次不同而已,有的人期待,就是你做一个倾听者,足以;有的人希望得到理解、看到不易、努力、付出和坚持;有的人希望能够深层共情,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但又渴望被看到的模糊的东西;有的人甚至反感、抗拒他人的共情,有的面向不希望被看到。所以共情是因人而异。)还有位置不同,关注、思考、理解、感受的点也不同,就如朱老师作为每次练习最后的总结者一样,我想她的用心程度一定和我不同,我可以开个小差,分个心,或者一心二用一下,估计她不能,必须全程专注,而且还要留意每一位参与老师的前后变化与成长,以及将每位老师的分享串起来融进当天的主题之中,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每次她都能看到“亮点”,鼓励大家,激励大家、扰动大家,践行焦点解决的思维,践行报团成长,小不精进的初衷。 过度共情。写分享时,写着写着就冒出来这个词“过度共情”,有没有过度共情,我想一定有。共情既然因人而异,说明共情是有一个“度”的,过与不及都不可取,“度”即是“够”,“够”就是因人而异的。太“够”了,吃不下,或消化不了,也是浪费。过度共情,可能有一点,就是加入了太多自己的东西,如情绪、如经历、如感受,或者有点类似“过度解读”一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