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樱桃
我大概已经三年没有完整地看过春晚了。
2018年春晚节目算是看得比较多的。
对待春晚我觉得应该要有“平常心”。
春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自1983年正式开办,已举办了连续35年!我们这代人真的是“看着春晚长大的”。
所谓“众口难调”,所谓“百人百性百脾气”,全国十几亿人口,春晚办得再好,也有人吐槽,春晚办得再差,也有人叫好,所谓“好看”“不好看”,有什么评判的标准吗?谁的评价能代表这一届春晚“好看歹看”?
同样是春晚,今年和去年的能比较吗?同样是春晚,2018年的和1983的是否能比较?同样是春晚,同一个演员,蔡明今年的节目跟去年的能同比吗?同样是春晚,即便是2018年的同一场春晚,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跟王菲那英的《岁月》哪个好听?……
平心而论,我觉得2018年的春晚挺好看的。之前,每一届的春晚都有亮点、有特色,每一年都凝结着编导演艺人员的心血。当然,每一年春晚有人叫好,有人看到槽点。人和人的差别很大,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谓“此之甘饴,彼之砒霜”。
自2014年起,“春晚”被定位为国家项目。把一档电视节目上升到国家文化管理层面,可见它已不是简单单纯的娱乐节目和习俗,而是富含着多重意义的文化活动,举全国之力,兼顾各个层面,怎么能不好看呢?
1983年出生的孩子都已步入中年,春晚举办了35年,也早已进入成熟期。2018年的春晚,更是兼顾了各种综艺类型、各个民族、各个层面……更可谓与时俱进、面面俱到,实现了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用平常心看春晚,平心而论,我觉得2018年春晚真的挺好看的。也希望春晚越办越好。
丁是丁: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全网热销中。自媒体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龙龙1004
小品《阳台》的背景是在新冠病毒爆发后,武汉封城时期。当时武汉疫情十分严重,各个小区都有志愿者严格管理,连买菜都很麻烦。在如此憋屈的状况下,人们还是恪守本分,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更是有无数名“白衣天使”坚持守卫在前线,与死神争夺人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被《阳台》这个小品所诠释。《阳台》讲述了在武汉封城期间,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利用阳台为业主们解决食物、用品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 小品中,有一对夫妻因为“放盐了啊”这四个字产生了争执。丈夫说这四个字是为了告诉妻子,他放过盐了;而妻子听到这四个字,却以为丈夫是让她去放盐。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丈夫表述不清,使妻子理解错误了。最后,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决定往咸汤里加水解决这个问题。最具有新意的还是第二个小故事。男朋友为了和岳父打好关系,陪岳父喝酒,却和岳父搞错了辈分关系,成为了“兄弟”,岳父还扬言要给他介绍更好的女朋友。男朋友焦急不已,还承诺等当护士的女朋友从抗疫前线回来后,带岳父去“爬山”。利用一个当前很火的梗,令我不禁捧腹大笑。
冰心草堂123
每年年夜饭过后,中国人的另一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落下了帷幕。4个多小时的节目包容量大,涉及面广,让人应接不暇,整场晚会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小品《占位子》。 小品《占位子》是沈腾、马丽等开心麻花的成员的第四次上春晚的作品。小品讲述的是几个父母为了给孩子占位子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小品给我们带来开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引起我们的思考。《占位子》的家长们中,有的为了孩子能进名校打三份工辛苦自己,有的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将别墅卖了,换了50多平米的学区房。但是他们中有些人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了没搞清楚,有些人几乎很少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共进晚餐。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些家长。现在很多人说是拼爹的时代,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可谓是十八班武艺全部使出,他们觉得孩子只要能进了好学校一切都好。学校教育确实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老师和学校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孩子的成长更多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这种关爱主要是父母的陪伴。陪伴是什么?陪伴指随同做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营养学家兹泰妮研究发现,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于小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而现在父母也知道陪伴很重要,但是他们的陪伴是在孩子做作业时严厉监督和训斥;孩子在拥有好奇心时给予了更多的抹杀;在孩子身旁时更多的是刷手机;在陪孩子聊天时的心不在焉。这些都是低质量的陪伴,我们的陪伴应该要有高质量。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我们做到: 1、有三心。三心指的是细心、耐心、恒心。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漫长的,父母是一项永远都不能辞职的职业,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拥有细心,关注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即时发现他们的变化,不仅关注生理上变化还要关注他们心理上的变化。 孩子成长需要我们有耐心,张文质老师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一帆风顺,孩子会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孩子的成长有快有慢,对于这些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期待花开。无论是细心还是耐心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我们的恒心,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变化,才能有所成就。2、树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很多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耳濡目染,你在玩手机玩游戏,你的孩子肯定也在玩手机玩游戏;你在看书你的孩子肯定也在看书;你在与人相处中礼貌礼仪有佳,你的孩子肯定也不是一个欠缺礼仪之人。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3、尊重孩子。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我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实际上就把孩子当作私有的财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真心实意,所以在与孩子交往中,切记不能随意欺骗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关系,什么因种什么果,你已经在孩子心中播下撒谎的种子。学会倾听切记不能对孩子心不在焉,孩子在与你讲述他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时你要认真倾听,否则慢慢你就亲手关上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培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育。但是共同之处就是家长的陪伴,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多思考,多提高陪伴的质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泡芙小工坊
除了几个配角一如既往地有些生涩之外,贾玲的这个小品称得上是惊艳,是几年来难得一见的有内涵、有包袱,设计巧妙、能让人多次瞬间爆笑的小品。 而且,引起观众不由自主爆笑的包袱很有生活基础,真正做到了让人会心大笑的效果。小品里演绎的由情侣间的误会引发的哭着说体检报告结果导致的一个个误会,让人很容易理解又由于演员的演绎到位从而疯狂爆笑,完全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共振谐振式的自然大笑,和那些靠卖惨丢丑乞怜撒娇要来的礼节性、嘲笑性的尬笑完全不一回事儿。 而且,整个小品在有限的时间里逻辑清晰,环环相扣,一步步铺垫到位,故事的每一步发展都交待的很清楚,就像一部完整的戏剧一样,更是难得。 放眼整个春晚舞台,没有哪一个小品能和这个小品此肩。比如孙涛的小品,今年的题材有点复制前几年的构思,但明显太过牵强,有点江郎才尽的意思了。 曾经很奇怪贾玲为什么有现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看来还真的靠的是实力。而实力背后,是努力和用心。 一个不靠颜值靠努力的演员,值得尊重。 没有看懂 严重退步了! 这是昨天春晚舞台上所有语言类节目中,唯一让我笑了几声的小品。 赵本山之后的春晚舞台,能制造出一点点笑声的也只有沈腾、贾玲等人了。很多人节目的笑声是不是尬笑,演员他们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 这不是赵本山一枝独秀,是他赶上了好时代。很多人比赵本山优秀,可是他们现在处在一个尴尬的时代。现在的小品相声已被 娱乐 至死的时代过度挖掘了,笑点已经被严重透支,已经搞不出什么新花样了。想创作一个包袱让观众记住一年、一辈子,难度堪比登天了! 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贾玲、张小斐的小品能让我们真心笑几声,那自然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第一反应,不是特别好笑。 第二反应,胖女人的好处就是可以演年轻的,也可以演老龄的,可适度大。 再然后,贾玲还说相声吗,有电影,有综艺,有小品了,还是记得她当年的相声带来的冲击力。 再有,求关注。新年快乐。 2021春晚没有完整看过一个节目,总共观看不到一小时 首先,这个小品编得确实比较好,构思巧妙,环环相扣,确实一波三折,看得出编剧的能力和功底。贾玲和张小斐的表演一如既往,既无失误,也无惊艳。结尾收得太快,没有铺垫,直接转变,让人有点愕然。 以家庭感情方面来说这个小品主要展示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人的 健康 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 健康 问题,第二个就是沟通问题,明天就是贾玲和张小斐的新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很期待她们在电影中,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相信她们不会让观众失望的。个人以为小品《一波三折》是今年语言类节目最佳!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唯一让我笑得出声也就是贾玲的这个小品了。今年的春晚节目和往年一样,主要以歌舞和语言类节目为主。不过,坦率地说最近几年春晚小品都不太行,特别是列车上的那个我是真的看不下去……相比较而已,还是贾玲的小品笑点十足。贾玲和张小斐演母女,由一份体检报告引发的误会,包袱和桥段一番接着一番,笑点非常密集。可惜最后的转折有些生硬,不过大体上还算不错了。不得不说,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没有了潘长江、郭冬临等老将,反倒让贾玲变得更加出彩。个人还是比较怀念宋丹丹、赵丽蓉等老艺术家上春晚表演小品的年代。 现在春晚相声小品的演出一年比一年无趣了,连小岳岳的相声都不太符合我的心理预期了。 最后,我在《一波三折》发现了华为Mate40系列机型的身影,只能说Mate40系列所采用的“星环”式后置摄像头模组排布设计挺吸引观众的眼球。
何时何处
很喜欢看今年的春晚。
春晚对于国人而言,更像是一个仪式,演的什么,谁来演无所谓。主要是享受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晚会的氛围。
很多人都不喜欢春晚,年年都有很多人吐槽,其实有时候很替春晚的导演喊冤。首先春晚的受众面范围很广,群体很大,大家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程度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导演选那些雅俗共赏的节目来尽可能多的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在选节目的时候更是困难,首先要看这个演员的火热程度,其次是“领导”喜欢程度,再有名,领导不喜欢也是不行的。曾经就有谈话类节目采访过一个做过春晚导演的视频。视频中说导演一台晚会的压力是很大的,首先是选节目的压力,很多时候春晚的节目要求新,有特点,比如曾经有一年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就因为上了春晚而一炮而红。但是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可以符合要求,这时候一些“关系户”就出现了。
很多人都会拖关系去找导演,甚至很多大领导也会给导演递条子,指定让某某上春晚,这些大领导哪个也不能得罪,得罪了恐怕自己的“乌纱帽”不保。最后导演想出了一个歌曲大串联,这样一个节目就可以解决好几个“关系户。”
春晚更像一锅大杂烩,众多食材放在一起煮,有人喜欢吃青菜有人喜欢吃海鲜,不管你夹上去什么,最后都会选出一样你爱吃的,同时在你“吃”的同时,和家人一起开怀畅饮,是何等的幸事!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季小童 ID:jixiaotong006)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MBA工商管理硕士,微信书评人、一点资讯特邀入驻自媒体人。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