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19860816
通过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生命 教育 ,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篇一 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特点、症状、成因及处置对策,着力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辅导员队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2月6日下午3时,学院在机械楼313教室举行题为《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识别》大学生心理专题讲座,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也丰教授受邀担任本次讲座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廖梦园,院学工处处长汤琼,各学科部党总支副书记以及全体辅导员听取了讲座。 讲座中,袁也丰教授从多个角度,深层次的分析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他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达13%。袁教授表示,现在是一个“压力的年代”,人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刺激中,压力是人生的调料和调味品,而如何控制和转变自己的认知观念和情绪,对于缓解压力尤为重要。因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袁也丰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 经验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般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潜在心理问题人群及心理问题产生常见预兆等七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详细讲解。 关于心理问题的识别标准,袁教授 总结 主要有三点原则:一、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而对于大学生中主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袁教授从一般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如何识别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篇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4年11月22日-11月29日,由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讲座”在梅园B座成功举办。本次系列讲座特邀原东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返聘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武桂琴,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赵亮,东北 财经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金桥等三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主讲嘉宾。来自我校11个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此次系列主题讲座。 11月22日上午、11月23日下午,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金桥博士为法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财税 学院学生作了两场题为“大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情绪与认知调节”主题讲座。讲座以“心态”与“情绪”为两大话题,向同学们讲解了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出现负面情绪,如何正确调节已出现的不良情绪等问题。 11月23日上午,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赵亮老师为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作了题为“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活——如何选修恋爱学分”主题讲座。赵亮老师援引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讲述了如何培养爱情的能力,其中包括识别爱的能力、表达或拒绝爱的能力、恋爱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经营爱的能力,并引导同学们从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去正确看待大学生的恋爱,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1月29日上午、11月29日下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武桂琴老师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统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学生作了两场题为“用心走路,做最好的自己”主题讲座。在讲座中,武桂琴老师通过一个个实例引导同学们感悟生命的真谛,志向、毅力决定路能走多远、多高,心态决定命运,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积极寻求帮助是智者的选择。 此次系列主题讲座是我校本学期开展的受众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普及 心理 健康知识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有效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新闻稿篇三 12月10日,上海家化“心晴·至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爱计划先后走进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举办两场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吸引近百名师生踊跃参与。在这个暖暖的冬日,“心晴·至美”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开启了第四站与第五站的旅程。 讲座上,原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上海分会委员陈圣祺与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作为嘉宾,分别给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师生们做了精彩演讲,教大家如何为自己的心灵“解码”。幽默的语言、犀利的观点、独到的见解,为在场同学答疑解惑,赢得了一致好评。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上海分会委员陈圣祺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学生答疑 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严重精神障碍的识别与评估”讲座上,原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上海分会委员陈圣祺从专业的角度指解读了心理“纠结”之根源。 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减轻压力正确沟通,平衡内心幸福人生”讲座上,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默特别提出了“平衡”的概念,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汇实则蕴涵心理“密码”。 在两场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纷纷敞开心扉,与在场嘉宾老师交流沟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除了在校大学生,活动现场还邀请到上海各高校的大学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大学辅导员、志愿者,他们表示通过讲座获益匪浅,今后会把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心得分享给更多同学们。 据了解,2015年上海家化启用了全新的品牌 口号 ——从心遇见美。“心”是上海家化对自我的要求,诚恳、真诚地为持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度和价值感受而不懈努力,也为关爱社会而奉献爱心。“美”是上海家化希望带给消费者的感受,家化关注消费者的外在美,也重视公众的心理健康。 接下来,上海家化“心晴·至美”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项目还将在其他高校陆续展开,携手各高校学生会及心理社团在校内宣传并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调研,邀请中华医学会心理专家在高校内开展心理健康宣讲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上海家化会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在帮助公众应对抑郁症疾病的道路上继续做出有益探索,并将关爱范围扩展至更多人群。
友好环境
我的追星路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抬头去仰望远方那一片教育的璀璨星空。在那片星空里,有苏霍姆林斯基、佐藤学,也有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等,当然,陈默教授也是这其中最亮的一颗。说起陈默教授,这一年我还真的跟她,或是她的专著有过不少交集呢! 去年暑假,八月二十二日下午,秋老虎正在肆虐。我和好友换乘三次公交来到了高新区东马沟小学,在那里,一场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专题讲座正在进行着,主讲人是该学校的王俊霞校长。在讲座中,王校长向家长隆重推荐了陈默老师的《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这本书。她给这本书的定位是家庭教育的工具书。当时我想,开学了,也让我的家长读一读这本书。于是,当天下午就淘宝下单,买回了这本书,决定自己先把这本书好好读一读。 又过了几天,突然听到陈默老师要来洛阳的牡丹城做教师专题讲座。我一看时间,八月二十五日,正好是我们学校筹备新生报道的日子,布置考场、打印试卷,编考号等等,事情多着呢!怎么办呢?一想,好在陈默教授的讲座是在晚上八点,如果下班去, 兴许还可以跟上。于是下午六点钟一下班,我就背上包包,走出校门,一路小跑,为了赴这一场美好之约。经过几番周折,终于在陈默教授开讲前赶到了。那一刻,我是愉悦的。我终于相信,努力,是可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那也是我第一次听陈默老师的讲座,她说话的语调,用抑扬顿挫来形容,轻了。她那眼神,用眉飞色舞来形容,挺合适。她的话语,说是妙语连珠,一点不算夸张。她的智慧,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台下的我们,掌声笑声,此起彼伏!互动环节,陈默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一语中的,台下又是阵阵喝彩!我不禁发出感慨:任何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次日,八月二十六日,陈默老师在洛阳市工人俱乐部再次为西工区的全部一年级家长进行讲座。不能错过,我要去听课!于是在上午十二点下班后,连饭都够不上吃,就赶紧趁着同事的车到达了目的地。一下午的讲座,陈默老师分了好几个方面仔细阐述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应该在孩子初上一年级该如何做,以及一年级新生常见问题的种种应对方法。 两场讲座听后,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并且还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让家长人人买一本《家有小学生》有点难度,家长不一定买账,弄不好再搞个涉嫌推销多不划算。不过我买了这本书,我可以一篇一篇地把书中的内容读给家长听呀!于是从去年九月三号开始,一天一小篇,连续103天的分享,在我的带领下,我和家长读完了陈默老师的《家有小学生》这本书。 而今天,2019年的七月九日,在心理健康指导师研修班的教室里,我又一次聆听了陈默老师一天的讲座。今天的讲座题目是《儿童青少年发展》,虽然在自学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时,学过发展心理学,但是长时间的不接触,已经让我对这些内容忘得差不多了。今天陈默老师结合了大量的案例以及发育不良的孩子在临床上的种种表现,给我们讲了0——18岁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还有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的应对策略。一天的讲座,我收获满满。 陈默教授是我心目中的明星,一路走来,感谢陈默老师带给我诸多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这条追星路我还会继续走下去,不停地走下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