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梦想
少有人走的路,总共分为四本,有一段时间我拿着不同的书穿梭在校园里,有同学在问我,你看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看完?这期间我拿了不同的书,这四本封面很相似,但终究是不同的。 本书是四本当中最厚的,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下意识的看了一下页书~316。曾经读的书,多少页,在印象里,很快读了,但这本读的速度,汗颜。 本书的前六章,是咬着牙读下去的,里面的神话故事太多,大多是希腊神话,对于这一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我是学材料化学的,没有原因的读会让我很不舒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决定我的选择。 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心理咨询师。在我决定读之前曾经读过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必须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学研究者或者医生写的),这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加宗教信仰者写的书,本书心理方面的科普知识很少,如果想从其中读到有关心理学知识,打住,没有必要。让我真正深入,逐字逐句读的是第八章,第九章。这两章写的太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时间全部读,一定要读这两章,对于我们的生活,这两章的含金量很高!所以,就针对这两章带给我的感受而谈: 第八章、疾病:身体的诗歌 生活,生老病死,我们必须面对。生,我们正在经历,懂得如何去更好的生活。老,我们正在成长,过了一定的年龄段,我们自然会老去,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老去,我们有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就比如,更年期)。病,疾病,大致分为生理疾病,心理疾病。但有多少会意识到心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生理疾病的病发点,即病源。死,死亡,这个字眼,由我来说不太恰当,仿佛只有年长的老者更有说服力去谈这个词,但这个词我们不能绕过,即使我们二十岁,在这么花样年华的年纪,应该享受很多的阳光!但深入了解“死亡”,你会过得更加坦然! 用我的理解来说,生病(小病:感冒等,大病:癌症等)在面对大小病时,患者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小病治愈,可能是生活当中的小插曲,但很多莫名其妙的小插曲始终挥之不去,怎么也好不了,这时候会关注自己的生活是否处于健康的状态,会调整,但是否感受到心灵的变化? “心灵”,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生活当中会出现,心灵美?在这里,心灵与我们思想上接触,更多的是对于艺术的想象。现在,理性的生活把我们的时间划分成条条框框,心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用心去感受。看到的每一个场景,尽情的想象。看到艺术作品,驻足,思想尽情畅游,心灵得到极大的滋养……享受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就这样,静静地…… 我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心灵是否枯竭很模糊,当生病了,身体给你发出信号,已经生病了,才注意到吗?才开始反思曾经的生活,即使我们生活在校园里,没有走出社会,我们依然可以过好每一分钟…… 第九章、心灵的经济学 ——工作、金钱、失败与创造 现在处于毕业季,我现在读大二,在校园里见到很多拍照留念的学长学姐,每当看到类似的画面,就在默默的感受着浓浓地不舍气息……但下一秒就会想,他们找到工作了吗?可能是个人『危机感』比较强,在大学期间,自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每一个阶段有小的目标,就这样也有过了两年。到底想干什么? 我只是摘取,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去读!我们为什么去工作?这是我们与自然和社会维持关系的一种形式。我们有足够的资金,让家人有时间去享受美好的时光。这是我们努力的源点。见过很多人,一件工作做得好好的,不想干了,大白话说,‘不干了,没意思,每天都是这样……没有一点……’其中,自行想象。为什么?工作不仅仅是上班时间,它会涉及到下班后与家人相处时的状态。有多少,上班期间的不愉快,到家里发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身心愉悦!想一想,多么美好! ‘个体化’的过程想一想,附上摘抄笔记,不如自己看后,有属于自己的摘抄笔记。所以,读书吧…… 今天很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身边很多人,他们的感谢,我的坚持。谢谢你们!的第一篇文章,我会不断地努力! 雨霁初晴
桃大大仙
著名女心理咨询师舒喻在家中死亡的消息传出后,立刻成为了成都市民的焦点话题,成都各家媒体记者纷纷出动,对女心理咨询师的死进行了细致的明察暗访,希望能从舒喻死的背后挖出一些吸人眼球的隐秘。但随着警方将舒喻的死定位为自杀后,各家媒体都停止了这方面的努力。《生活时报》的女记者关遂心,却不相信像舒喻那么优秀、成功的女人会自杀,在上司明确要求停止对舒喻之死这条新闻的继续挖掘时,遂心凭着执拗的个性依然紧追不放。偶然得到女心理咨询师生前的一本日记,使她走进了舒喻的内心世界,于是她被舒喻细腻而澎湃的真情所震撼……在生活、工作中的遂心,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因此她被自己所喜欢的人兼好友与搭档、摄影记者方咏正亲切地称之为“兄弟”,这让遂心气恼不已。几次有意无意的暗示后,可木头方咏正依然不解风情,竟然还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子,这让遂心抓狂。而在这时,另一个男人沈维走进了她的生活,钻石王老五沈维爱她,迁就她……面对感情的迷局,漂亮的女记者该如何抉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