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xuehan
一来可能是那个办事人真的很忙,没有时间去完成你的事情,二来可能就是你的好处没有给到位,所以他就想卡一下你的时间,等你把好处都给到位的话,估计事情很快就能完成。
金德易BOSS
1、性格原因有些人的性子急,做事风风火火的。有些人的性格慢,遇事不惊。这是先天的性格原因,也有后天的家庭习惯的原因。2、职业原因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做事风格。如:警察、外科医生、消防队员和抢险队员,都必须快速出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还有一些职业,如:绣花、微雕和心理咨询师等就需要慢节奏的工作。3、认为这件事情不重要应该说,任何一个“慢半拍”的人,也会有快捷的时候,就看是什么事情触发他,刺激的强度够不够。因此,办事拖拉往往是自己觉得这件事情不够重要。一旦明确了事情的重要性,或许拖拉就不复存在了。4、没有做好时间规划一般出门办事前,我们都会有一个规划,如:路上要办什么事情,大致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没有做好时间规划,就可能会迟到。在工作中也同样如此。5、显示自己的地位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或者为了表示不满,也常常会有意拖延时间。6、自己的能力不够有些事情自己不会做,或者做不好,但又碍于面子不肯承认,只有拖延,希望别人会遗忘,或者有人主动的替代。
托尼小吃货
没洗的衣服、汽车要修的小毛病、说好的旅游计划、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这些都是再小不过的事了,但这些事情却没有得到最妥善的解决,我们永远选择在明天去完成他们,或许这些芝麻绿豆早已变成如高山一般难以逾越。一拖再拖,积重难返,我们戏称这是现代人的绝症,优秀道路上的绊脚石---“拖延症”。
首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不是很习惯把这种不是病的心理现象称呼为“症”,因为大部分人口中的拖延症还构不成心理问题。可是如果以一个非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身份去看,那画面将是可怕的。它的确会我们的生活有影响,虽然还不至于直接毁灭我们的生活,可它会以近似于水滴石穿的方式逐渐割裂我们的生活,消磨我们的意志,以至于让我们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了那些本应该很早就完成的工作而辗转反侧,自我怀疑,从而焦虑、抑郁等等的负面情绪全都爆发出来,在那一刻,拖延症才开始显露出它真正可怕的地方。相比较现实世界的威胁,“拖延症”对于情绪上的摧残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100个拖延症患者,有100种情绪,但很少积极方面的情绪,极个别的亢奋者也是属于寻找刺激和喜欢挑战的异类,既然大家会在拖延的任务面前体验到焦虑和失败,那为何还会拖延?明明在理性上是要督促自己及时完成,但到头来还是选择了推迟,这种意志与行为上的背道而驰,往往让我们很困惑,是什么让我们拖延了?
(一)我们天生就有拖延的基因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们了解都我们有拖延的生理基础。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他们把我们的大脑划分为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叫做系统1,也叫边缘系统,主要负责我们的饥渴、伤痛这些本能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简单的说就是负责我们眼前的任务。而第二个区域,系统2,也就是我们的前额叶区域,这个区域就主要负责我们的决策、计划、意志,它擅长长远的任务。所以如果系统2足够强大,我们是能够理性的执行计划,但要是我们的系统2妥协了,那我们就会屈服于及时享乐,选择放弃或者延迟。但是有个很不幸的消息:系统1作为远古生存的利器,而系统2相比较系统1而言成型的要晚很多,所以在器官结构上,系统1要强大很多,所以我们是具备拖延的生理基础的,甚至还有人将拖延成为一种进化的副产品。在美国就有一个案例,有个女大学生病人脑损伤,虽然其他区域都没问题,但系统2这个区域不是很好,结果她整个人就性情大变,她再也不能忍受和计划,根本做不了任何决策。
(二)越冲动越拖延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越是冲动的人,可能越是不会选择推迟,因为一冲动,就选择把问题给解决了。可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冲动的人在冲动的时候所做出的行为,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因为现实刺激而带来的负面情绪,才去选择采取行动,换句话说,冲动的人做事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情绪,而不是因为意志。只有当情绪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于消解情绪的角度,他们就会选择采取行动,而在众多的行为中,推迟或者放弃任务无疑是消除情绪最快的一种方式。试想一个很难忍受焦虑的人,一旦尝到了推迟的甜头,他就会不自然的学会这种行为模式或者处理情绪的办法,到最后不断的强化了他的拖延情况。
(三)充满诱惑的潘多拉魔盒
当我们为拖延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不必完全归因于自己。当我们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至少从目前为止,已经没有哪个时代的诱惑比我们现在所处的现代文明更加让人难以忍受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影,我们在享受一个个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无疑也是在打开一个个的潘多拉魔盒,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我们实现一个长远的计划或者说是战胜拖延提升了难度,我们需要比以前的人付出更加坚定的意志才能抗拒这些活动。当我们因为任务而感到焦虑的时候,这些外界诱惑可以迅速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战胜焦虑,这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情绪的办法代价往往就是拖延。
(四)可能会,可能不会
随着对于拖延背后的心理活动更加深入的研究,任务价值回报这个概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当一个任务的价值回报越迟、越不确定,那我们拖延的概率就会越高。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侥幸心理,每个学生在放弃做题的时候,都会想“做了这道也不一定考”、“做了这些也并不一定对于我的成绩有多大影响”,事实上这就是价值回报在作祟。让我们再看看把青少年牢牢吸引的游戏,我们会发现那些网络游戏有一个特点是正常教育无法匹敌的,那就是网络游戏把玩家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用经验、装备等东西进行即时反馈,从而让每个玩家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如何取得结果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即时回馈,或者明确价值的方法也在被逐渐使用,比用减肥软件会提示我们吃的每个东西的卡路里、理财产品会将受益按每天的方式进行反馈等等,这些方法的背后都是在降低我们价值回报的不确定性或缩短回报时间来降低我们拖延的几率。
文/壹点灵心理咨询师 董旭
品名暂无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有的人总是比约会的时间晚到一点,作业总是要拖到deadline,年初信誓旦旦制定好的计划,到了年末却一项还没有完成。人为什么做事情总爱拖延?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性格因素有的人性子急,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而有的人则遇事不惊,喜欢一切慢慢来。性子急的人总想把事情一下子全部搞定,而慢性子的人则更喜欢拖延,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完工。很难讲两种性格的好坏,我认为,只要不误事,就都没问题。没有时间规划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般人做事,都会有个大致的规划,把任务划分到每个小的时间点,这样比较不会误事。而没有时间规划的人,在前期会过度放纵自己,而后期又会熬夜加班,把自己弄得很赶,这种就不是很提倡了。自身能力不足我们常常发现,当面对自己不喜欢或者说不会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更爱拖延,这归根究底是一种逃避心理。我们习惯性地把这种压力后置,企图享受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种其实更不好。因为有事情压在心头,玩也玩不好,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件事,那还不如即刻着手,先把最难的部分搞定,后面的就更坦然,也更不会有畏难心理了。总的来说,小事还可拖延,大事千万不要拖延,免得因小失大,自己心中要拿捏好尺寸。
汉朝文帝
1、孩子拖拉的第一种原因是孩子由于年龄小,能力确实小,孩子已经在努力尽量做好了,但是做的慢,所以认为孩子是拖拉。降低我们衡量快慢的标准,等等孩子,配合好孩子的节奏。
2、孩子故意拖延时间,真正的拖拉。承诺孩子,做完作业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也可以出去爬爬山,或者自己自由支配一定的时间,注意是自由支配一定的时间。
3、学习,做作业枯燥无味,而且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找几个同学一起完作业,限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防止影响孩子更讨厌学习。限定时间完成定量的作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不能责备打骂: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
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孩磨蹭,做好加减乘除
Elaine暖阳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至今保留着这篇寒号鸟的故事。寒号鸟一次次在寒风中下定决心做窝,但一次次得过且过、拖延不做,最终被寒风冻死。这个悲剧警示人们,千万不要拖延。 尽管拖延的后果很严重,但似乎很多人都难以克服。在豆瓣上有个小组叫“我们都是拖延症”,在2009年时有11300名成员,而目前,“有万个战拖者在此聚集”。 有人试图通过加强时间管理来战胜拖延。表面上看,拖延似乎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很多拖延者求助于时间管理专家,学会了日程安排系统、运用待办事项、设定首要任务、利用零碎时间等手段,把时间安排得很充分。但绝大多数时间管理都不奏效,因为再完美的计划也架不住拖、拖、拖啊! 不是通过时间管理解决拖延,而是先解决了拖延,时间管理才会有效。 两位美国学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合撰的《拖延心理学》,就是一本专门解决拖延问题的著作。他们都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她们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拖延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在解决拖延问题这方面,他们有一个认识: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运转速度加快,拖延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生活在快节奏的大城市里的人们,往往拖延和焦虑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循环:拖延、焦虑、再拖延、更焦虑。 人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必须了解造成拖延的心理根源,才能控制好拖延行为的发生。 拖延行为,最初人们把它归因于懒惰、缺乏纪律和道德败坏。但本书两位作者通过探讨,发现它有很多成因: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等。其中,完美主义是造成拖延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有一个朋友参加了写作班,学习写小说。在写到5万多字的时候,发现故事并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于是他停下来回去修改,改来改去,最后就停在那里了。问他为什么不写完,他说:“我这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结果呢?他有三部小说,都写了一半放在那里,至今没有完成一部独立作品。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就宏观道理而言,这样说也没有错。但在日常行动中,有很多人处处以“做最好”的完美主义标准要求自己,这就造成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拖延。 完美主义者往往非常害怕或讨厌失败。他们有一套心理预设: 这些假设,就把为理想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因为完美主义者在考量他们所做事情的时候,容易走向绝对化,也经常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个小错误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件小事做得不好,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大祸临头。 为了保持完美的前景,他们宁可不开始,或者把已经开始了但觉得不太好的事情停止。他们会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 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上面说的这位学习写作的朋友,实际上是在心里期待第一次出手就拿出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如果发现实际上他达不到这个标准,他宁可不完成,这样他心里至少还保留着这种期待。这反映了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期待过高、不能客观对待自己的心态。 1 、完美主义的本质,是对自己期待过高 那些完美主义的拖延者,往往意识不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他们是够优秀,他们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认为要达成他们的远大目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当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 例如一个多年没有锻炼的女性想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改善自己的体型,一个不懂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的大学新生希望自己在第一学期的所有成绩都是优等,一个年轻小伙子想要自己的每一个电话都能促成一个约会,一个销售员希望让每一个顾客购买他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努力与期望不匹配,期待过高则失望越大。最后,他们只有通过拖延让自己在心里保持体面与自尊。 2 、完美主义者的几种心态 平庸招致轻蔑。 对有些拖延者而言,平庸是无法忍受的,他们想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出色:不但希望自己有理想的事业和人际关系,还希望自己写得一手好信,培植一个好花园,等等。 优秀不用努力。 完美主义者相信,对一个真正出色的人来说,事情即便再困难也应该手到擒来、易如反掌。 一切都自己来。 完美主义者常常觉得一切事情都应该自己来做,向别人求助是软弱的标志。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只要项目还没有完成就相当于一无所成,事情没完成就等于零。他们通常不会感知到事情正在离目标越来越近,所以在到达终点之前,出于失望而放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3 、万事无需完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可能会陷入一场要将所有事情都做得绝对圆满的挣扎之中,即便实际情况中没有必要坚持这样的高标准。 如果你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著,长远来看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当你在等待完美的时机、盼望完美结果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万事无须完美,只要做到就行。” 克服拖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马上行动。在认识到完美主义追求和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后,本书为完美主义拖延者提供了克服拖延的行动方案,具体来说有三步: 1、设定可操作的目标 当你想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你的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 拖延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模糊,无法做到具体化。所以,当你确定要达成的目标时,要设立那种可以观察到的具体的目标。比方说,我要写完这部小说,而不是说我要成为一个作家。 分成几个小的步骤。 不管一个目标是大还是小,达成任何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一步一步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就像最终的目标一样,每一个小的步骤都应该是可观察的和具体的。 2 、“把帽子扔过墙去”,只管去做 有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讲的是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先把帽子扔过墙去”,也就是先让自己开始做起来,然后逼着自己想办法继续。万事开头难,很多事情难就难在迈出第一步。 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 。许多拖延者都期盼能够在他们感到无所畏惧、信心满满、准备充分或者情绪激昂的时候跨出他们的第一步。但事实上,如果想等到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开始,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 坚守时间期限。 为了达成目标,一定要设定一个工作上的时间期限,并保证不要改变它。Deadline往往是很多事情最后完成的保证。 3 、跟进努力 拖延者往往在一件事开始的时候积极又乐观,但是到了某个点之后就被卡住了,或者是自身的退却,或者是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得多,从此再也无法脱身。防止半途而废,有两个小技巧: 小心自己的借口。 在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常用的拖延借口,要把它们找出来,并保持警觉。借口出现在脑海中,意味着你处于选择的路口。不要对你的拖延倾向听之任之。你可以将拖延的借口转化,把你的结论从“……,所以这事我留着以后再去做吧”,转变为“……,所以现在我会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在你向着目标靠近几步之后,你可以将借口作为对自己的奖赏。 解决困难。 即便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进展顺利,在某个时段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或障碍是难免的:或许你想找他谈话的那个人不在,或者在你实施慢跑计划的第一天就下雨了,或者,你只是心里有疙瘩。当一个障碍无法被轻易扫除或克服的时候,拖延者往往会停止前进,并把它看成无能和失败的证据,深受挫折并感到羞耻。 要在心理上将这个障碍看成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难题,或者把它看成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完成的一件事情。它并不说明你是怎样一个人,一个障碍就是一个障碍,它不是对你愚蠢、无能或无用的一项控诉。 而且,有时候当你面对障碍时,最好的做法或许就是休息一下。 终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生命的总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不能再拖延了!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白来世上走一遭! 从这本书中,笔者总结出以下10个有效抗争完美主义型拖延症的方法: 1、 时刻提醒自己:先完成,再完美。 2、 树立可操作的目标,亦即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目标 ,而不是模糊、笼统、抽象的目标。 3、 设定目标要务实 。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4、 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 ,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5、 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 。随时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6、 只管开始做! 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8、 提前考虑意外困难和挫折 。遭遇困难,不要放弃。困难是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9. 保护你的时间。 学会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10. 以15分钟作为时间单位。 留意你拖延时常用的借口。当拖延的借口在心里浮现出时,告诉自己,再坚持15分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完成一件件事情。 我们必须减少目标、细化目标,集中时间和精力,马上行动,去做那为数不多的、对自己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