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你的眼
在见心理咨询师之前,最好事先打电话预约时间。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往往是一对一进行的,即一次只能接待一个人。冒然前去,很可能得不到心理咨询师本人的接待,或者要等很长时间。遇到问题来访者心情原本就极度焦虑,如不能受到及时协助,长时间的等待和来回奔波,会成为更大的阻碍因素。如果是替别人的问题作咨询,最好言简意赅。如果是自已的问题,不用详细地向心理咨询师述说故事和细节,而要简明扼要,提出自已最为困惑的问题,及想要达成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咨询时间。
greenxixi503
不能个人报名哦目前中国最有含金量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前国际统一考试的心理咨询师证书版含金量最高,但权是国家在16年就取消考试了,所以现在考取心理咨询师的人数与日俱增,心理咨询师的报考不支持考生以个人的形式直接报名参加考试,所以心理咨询师是不可以自学考试的,想要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就要向培训机构报名,指定时间参加考试即可。报考条件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
劳伦斯仿古砖
心理咨询常遇的情景和尴尬
你们有试过心理咨询吗?有遇到过什么情景和尴尬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咨询常遇的情景和尴尬,欢迎浏览。
心理治疗是个缓慢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世上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迅速减轻情感痛苦、维系恋爱关系、或提高职场能力。即便服用药物,也常常不能立竿见影,而大多数来访者希望霍然痊愈。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往往并不现实。
一类人:寄希望于一个电话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不可能一通电话就能解决来访者的全部心理问题,寄希望于一个电话上,也体现了来访 者在潜意识里不想面对自己,逃避问题的心理模式。也许他只想找个情绪“垃圾筒”倾诉一下,让自己暂时的放松一下,并非真的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类人:张口就问咨询师:你能解决我什么问题?!
心理咨询是通过来访 者与咨询师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真诚交流的过程,在咨询中咨询师通过多次专业心理技术的辅导,使来访 者逐渐走向改变自己,自我成长,解脱痛苦。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是来访 者本人要主动配合,十分信任咨询师。
三类人:要和咨询师在QQ上闲聊
QQ上闲聊的方式是非正规的心理咨询方式,因没有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与约束,双方都比较随意,很难起到满意的咨询效果,也不利于保护来访 者的隐私。
四类人:你们的费用可以少点吗?
咨询师的收费标准是根据自身的资历,能力,学习投资成本,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来定的标准,心理咨询师兼顾了老师与医生的双重角色,来访 者讨价还价的`行为是不尊重对方劳动成果,更不尊重自己的表现,也反映出其潜意识里藐视自己生命价值,觉得自己够好的心理模式。个别来访 者若确实因经济条件拮据可以向咨询中心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先付一部分咨费,余额按承诺的还款计划分期支付,一个人必须敢于为自己的生命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五类人:我在别处咨询了没好,还花了钱,在你这可不可以先咨询了我满意了,再付费。
咨询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咨询效果不明显不全部是咨询师的责任,如果来访 者抱着试试看的怀疑心理,必然会导致咨询效果打折。人的心理微妙复杂而变化莫测,心理咨询工作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对于来访 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理的冒险,除了金钱流失恐惧方面,还有人际交往信任感等方面都要克服以往的习性,才有可能遇到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开始一场改变自己,成长心灵的运动。心理咨费的支付本身就是心理咨询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来访 者是否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开始。
六类人:从不预约时间的人
咨询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预约工作制,如不提前预约就登门咨询,可能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师,因为在没预约的前提下咨询师一般都不会在咨询室坐等客户,在咨询中心日常办公的大都是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二、也可能咨询师正在忙个案咨询,无法同时分身来帮你。
七类人:预约了时间不准时来,或临时爽约又不提前告知的人
咨询师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有限,因工作性质是一对一咨询,时间相对都比较固定,如果迟到了会造成因咨询时间不足而影响效果,如果延长时间会占用下一个来访 者预约好的时间,所以来访 者和咨询师应尽量提前10分钟到咨询室准备。临时爽约不提前告知对咨询师来说已经支付了时间成本,所以一般在正式的疗程咨询中会约定双方的责任与权利,违约者需为自己的迟到或爽约负担一定的经济赔偿。
密果儿小YO
朋友你好,我给你介绍一种微信预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心理咨询室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添加微信预约这个功能:
要添加预约系统功能。 我们可以在官网注册购买邀请码,并按照官网提供的使用视频或者手册配置实验室的预约后台管理系统(客服人员也可以帮助配置全套系统)。 然后将已经弄好的系统导入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1.可以看到配置好的预约系统界面非常简洁。
2.可以挑选具体的预约对象和使用时间,选好后点击确认预约
3.确认后会收到微信和短信提醒
4.我们还可以登户后台查看实时预约情况,将信息用EXCEL导出
5.点击“我的预约”,就可以查看自己的预约
6.快到预约时间之前,也会有微信提示哦
7.我们还可以登户后台查看实时预约情况
8.还可以将信息用EXCEL导出
了无痕Sky
在咨询师专业发展的较早阶段。需要从三个具体方面深入剖析自己:能力、权力和亲密。在此以后可能还有其他方面将会加入,例如,评估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在危机处理机构工作,或者是否具有与身患绝症的病人一起工作所需要的洞察力等。
能力
能力包括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包括在实践核心各种交互联系。自我意识涉及到对这些方面的自我力量与局限性的正确评估。此外,我们要知道自我态度的重要性。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人,常常是“自己让自己失望”,或者选择逃避某些可能证实自己消极自我形象的人际交往情景,这种行为对咨询师有着严重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或有价值的人,我们就可能把这种态度传达给求助者。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咨询能力没有信心,我们就会无意中把咨询过程引导去满足自我形象或思想需要,或用来证实消极的自我形象。
Corey等人曾指出,如果你有一个“脆弱的自我”,那就很难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治疗能力有效的咨询师。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在有些时候感到自我怀疑,尤其是在开始新职业的早期阶段,感到自我怀疑是正常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能力也包括何时寻求督导、咨询或同行的支持。与其说希望成为“刀枪不入”的咨询师,不如说更需要成为这样一种咨询师:具有广泛而坚实的自尊,具有处理复杂性与不适感的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与开放性,井在需要的时候,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及持续不断地进行终生学习。
批判性思维是能力中一个微细而又关键的方面, Nickerson指出,自我意识是批判性思维中三种核心认识之一(另外两个是针对具体领域的认识以及对批判性思维本身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对人类推理过程的意识和对自己进行推理过程的有意识注意——例如,自问“我相信什么,我为什么相信这些?我工作时具有怎样的偏见或假定?我能否为我的立场做出一个合理的辩护,同时也考虑到他人的观点?”
权力
在咨询过程中,权力可能被以下列几种不同的方式误用。首先,一个咨询师可能希望自己无所不能。对他来讲,只有在他能够控制时,咨询才可以进行。这样的咨询师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实施控制,包括劝说求助者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一且求助者抵抗或犹豫,他就感到难过或进行防卫)、支配谈话的内容和方向。具有控制欲望的咨询师进行咨询时,更像是与求助者展开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
相反,有的咨询师则可能害怕权力,或者希望否认助人角色中具有施加影响的成分。这些咨询师在无意之中尽可能地逃避咨询中的责任和参与,他们会回避对双方的角色或期望进行坦率的讨论,也回避表达自己的观点。助人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职业关系具有多种不平等权力的形式(如权威、资源和脆弱性等)。否认或回避对权力差别的承认,会限制咨询师诚实而有益地处理这种差别的能力。
另外一种可能影响咨询而未能得以解决的权力需求,可以在“生活方式转变者”型的咨询师身上见到。这种人对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怀有非常强烈的情感,他们会利用职业之便,用咨询方法使求助者朝着他自己所钟爱的方向转变生活或思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就成为咨询师本人发表见解和发泄愤怒的地方。最后,正如 Woodman指出的那样,咨询师很容易沉溺于帮助他人的权力之中。
在现实中,权力是助人关系和过程中固有的成分。强调它的影响,是因为自我意识应包括对于权力微妙之处的认识,以及对选择使用权力微妙之处的认识。例如,权力可以由已经达到或者获得的东西(如,受教育获得的学位和表现出来的技能等)来加以区分,或者由某种意义上的指定或“继承”的东西来加以区分。所谓指定的权力可能来自于一个人的社会结构特征或血统,例如性别、种族经济地位、能力、性取向或宗教,这些特征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咨询实践。咨询中的权力不仅存在于个体水平(即治疗师和求助者二人之间的问题),且也存在于其他水平之上,如咨询师所在的机构拥有的组织权力、与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权,以及与保险承保范围和医疗管理有关的经济权力等。
人际觉察与亲密
众所周知,人际习惯、倾向和意识构成恰当而有效咨询的重要部分。所有人都会出现起伏的交往模式,这十分自然。咨询师也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自己的体验和起伏的生活之中!我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关注、对他人认可的敏感性、情绪的表达以及对权威身份的适意感,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水平。重要的是,不是去狭义地规定何谓绝对正确,而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去调整“过分”或“不足”。
我们通过探讨一种人际模式——亲密关系——来说明人际意识的价值。咨询师不曾察觉的亲密需要,能够改变咨询的方向和进程。如同权力一样,发展某种程度和形式的亲密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咨询中的重要成分。例如,设想一下在帮助求助者处理痛苦经历、丧失、自我怀疑和担忧时,咨询师需要投入的情感深度。当然,必须给人格差异留出空间。我们都知道,有的人热情如火,像“大地之母”或“之父”,而有的人在表达热情的方式上则颇为保守。了解咨询师自己和求助者的风格,对于准确感受并传达共情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实践中还会出现对于亲密关系更为极端的斗争。有些遭到拒绝或对批评非常敏感的咨询师,可能会采取让求助者接受和喜爱的行为。例如,因为担心求助者不会再来,咨询师可能避免向其提出挑战,或避免与之辩论。为了肯定自己得到了尊重和爱戴,咨询师可能会隐地寻求求助者给予积极的反馈意见。因为不想听到求助者的不满,咨询师也可能忽视求助者表露出的各种消极反馈信息。有些咨询师则对亲密具有很高的个人需求,他们有可能把这些需求带入咨询之中,并超出求助者感到恰当或舒适的界限。
另一类咨询师害怕亲密和情感表达,或者对此感到不适,他们因此会使咨患关系保持过大的距离。忽视求助者积极的情感表达,采取粗暴、疏远或冷漠的行为,以及用僵硬的“职业角色”对待求助者,都会使咨询师在与求助者的关系中回避情感亲密性。这些反应可能会中断求助者的情感表达,并造成求助者产生不被重视或不被理解的感觉。
以上的许多问题,存在于人性和人际互动关系之中。为了洞察我们个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力量和弱点,就要不断地进行努力。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