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小饭
雷素敏中原焦点团队筑基班社会心理学部分学习笔记,第11课 爱情,婚姻与家庭 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影响我们情绪的,就那么几个重要的人,能与这几个人关系处好了,就会很幸福。 人生在世就会与其他人交流,也会相互影响,很多时候与他人的关系就是与我们自己的关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往往是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做好了自己,与自己关系处好了,就能与别人融洽相处。呈现出来的就是平和、稳定。 第一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定义:人际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有了心理上的联连就有关系,有关系就是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多在事上磨,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接触会有一些感受,比如恋爱,或婚姻。彼此在一起,关注到对方的需求、在乎、感受,这些会带来联接。在关系中,人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你指责对方,批评对方,人际关系就不会太好,比如刀子嘴豆腐心之人。要学会说好话,考虑他人的感受。 特点: 1.个体性 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自己是否喜欢或愿意亲近。 自己喜欢的人就愿意交往,优先考虑自己喜欢的和想要的,愿意亲近的。如果看中对方的角色和地位,交往时间长了就会痛苦,就会有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找咨询师也是如此:和他在一起舒服吗?愿意亲近吗? 咨询师要修炼到内心稳定、外在平和。 2.直接性 没有直接接触,就够不成人际关系。想与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就要相处,相处了才知道怎么样,才可能建立亲密关系。 多陪伴孩子,与孩子相处时,不但要接纳更要欣赏孩子,理解孩子,才可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关系中,平衡最好,彼此感觉舒服。 女人要学会撒泼,还要学会撒娇,灵活把握,这样会有良好的亲密关系。 3.情感性 彼此间情感活动,主要特点 倾向: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 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理解自己,了解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敏锐,能看透世事,但看透不说透,少说,有利于关系的建立。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定向阶段 根据自己的喜好、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经济情况等,选择我们的交往对象,这就是定向阶段。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有共性特征,除了共性,还有个性特征,比如有的人喜欢开朗活泼的,有的人喜欢文静沉稳的。这与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等是有关系的,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观,可能选择的对象很像自己的家人,因为熟悉才感觉安全。对自己越了解,自己的定向就越准确。 通过学习,让自己有更多新的选择和新的模式,人生轨迹会有一些变化。 2.情感探索阶段 刚见面可能会有一些寒暄,试探,之后做出选择,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人,可能会放弃,是喜欢的,可能在一起。 在关系中,多关注不错的地方,多关注相对好的方面,关系在于经营。 3.情感交流阶段 交流更深入。 这个阶段会谈自己内心的想法,隐秘的事,不足与外人道的等都会说出来,然后感觉被理解,被信任。 4.稳定交往阶段 关系更进一步,感情越来越深,对对方接纳度越高。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理解、尊重对方,还要用心维护。 与孩子相处,多接纳,多理解,换位思考,少评判,孩子感觉安全和放松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说内心的想法。孩子试图跟你说内心的想法,如果你不包容他,他会远离你,就像两个圆,越离越远,这就没法很好沟通和交流。如果接纳理解、尊重欣赏,就会关系更进一步,有更好的交流。 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定义: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不足为外人道的一些事,愿意说给一个人听,说明你对他是信任的,感觉安全。我们可以跟他人更多自我暴露,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会敞开心扉向我们暴露很多。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 反黄金法则:希望别人能像我们对待他那样对待我们。即我对你好,你必须要对我好。所以在你还没有准备好对待别人好时,就不要听别人更多的心事,否则他会愤怒,要注意边界。 心理咨询时,对陌生人愿意更多自我暴露,因为不认识,感觉安全,所以孩子不愿意找爸爸妈妈认识的咨询师做咨询。 男士更愿意向女士自我暴露,如果他说婚姻不幸福,就要警惕。 女士更愿意向同性自我暴露。 特点: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注意:不能要求对方完全敞开心扉(内在自我安全和保护需要) 程度:由浅到深四个水平 1.情趣爱好方面 2.态度 3.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 4.隐私方面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相互性原则 基础是彼此相互重视与支持 相互性是喜欢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 我们不喜欢的人,往往也不喜欢我们。 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关系是相互的,在亲密关系中,不要有应该之心,否则会导致矛盾和冲突,付出时不要相差太多。 向爱情账户里存钱,比如爱人做了饭,要表示感谢,这也是一种连接,节日、纪念日相互送礼物等。 很多的关系与接纳和欣赏有关,看到他的难得、不易、付出、优势,做得相对较好的地方,换位理解。所以,要不断觉察自己,修炼自己,能面对各种人。 2.交换性原则(礼尚往来) 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期待在交往过程中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根据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有人说,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实际上就是相互支持,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婚姻关系里,都有彼此看重和在乎的东西,要比翼齐飞,达到相对的平衡。如果迷茫的时候,回到当初,想想曾经自己最看重的地方,最在乎的东西。在系统里,一方的改变会引起另一方的改变,也是为了达到系统的平衡。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好人都会说我好) 人都喜欢“展示自己”,以证明自我优越性。 个体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如果你经常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孩子会远离你,或者摔门而出,这就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保护。这会让人感觉自己还行,还可以,才会有幸福感,才有自尊和自信,才会感觉自己有价值。 人人都自恋,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不要以为很多人在意你。 要学会说好话,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影响他人,人人都有一颗玻璃心。 4.平等性原则(尊重—人格上的平等) 咨询师不是上帝,求助者才是他自己的上帝! 咨询是服务于生活的,工作中需要灵活运用! 越好的关系越平等,会感觉安全,被尊重,关系才能长期维持。 五、人际关系类型三维理论——美国学者舒茨提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接触、交往、相容)与双亲交往程度导致:低社会行为、超社会行为、理想社会行为。 主要他人与自己交往少,就会造成低社会行为。超社会行为是指与人连接的愿望很强烈,适中最好。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无条件接纳和包容,随着孩子成长,要适时放手,让他与同伴有更多接触,达到理想社会行为。 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支配需要(控制、被控制):有要求,又有自由。 人的幸福源于别人对我们有期待,完成了这些期待才感觉幸福,有价值。对孩子要有期待,同时也要给孩子自由。 情感需要(爱人、被爱):得到爱的程度导致: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理想个人行为。 低个人行为对他人没有爱的需求,超个人行为会黏着他人,希望别人给自己更多的爱。太多太少都不好。 2.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不能满足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它问题。 3.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形式 4.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三种需要+两种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取向。 主动包容式: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被动包容式:期待他人接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主动支配式: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被动支配式: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主动情感式:主动表现对他人的喜爱、友善、同情、亲密。 被动情感式: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5.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对成年的影响 包容需要 交往少,低社会行为,疏远有距离; 过分依赖,高社会行为,寻求接触与注意; 适宜沟通,理想社会行为,群居独处均满足。 支配需要 对儿童既要求又给一定自由,民主式 过分控制、专制式,易独断独行/拒绝支配/焦虑过重。 情感需要 得不到爱,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关系; 溺爱环境,高个人行为,强烈寻求爱。 适当关心爱护,理想个人行为,不受宠若惊,能恰当对待自己。 6.群体整合原则 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群体形成:包容→控制→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 在关系中,刚开始更多的是包容,关系好了会有控制,慢慢地就会产生情感。 群体解体:感情不合→失去控制→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不接纳,不欣赏就包容不了,感情就不会好,你对对方的控制,他无法接受,群体就会解体。 第二单元 人际吸引 一、定义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人际关系的肯定形式。 1.分类: 亲和(亲近合群)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2.影响喜欢的因素: 1)熟悉性和邻近性 机会多,熟悉,易吸引(儿童友谊) 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刺猬关系)。 太多太少都不好,要注意度,适中最好,有边界,特别是和孩子的关系。 2)相似性 信念、价值观、人格、兴趣、爱好、背景地位、年龄、经验 双方感知到的相似更重要。 父母也喜欢和自己相似的孩子(刘邦喜欢刘如意) 3)互补 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需要(美女豪门,外在差异极大的夫妇) 社会角色(律师,心理咨询师) 人格(内向,外向,房谋杜断) 互补,吸引力最大 恋爱黄金法则:价值观相似、性格互补。 成绩好的女孩可能喜欢成绩不好的男孩,这就是互补。 4)外貌吸引力 容貌、体态、服饰、举止、风度 2022-5-25 22:30
我不想说114
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内向还是外向,而是取决于一些基本要素,如果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良,那么一定是其中的某些因素不足。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怎样才能获得良好人际关系文章内容。
坦诚和信任
1. 以诚恳的言行待人,以信任的态度示人,这是有效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最首要的条件。
2.坦诚可以给人可依赖感和可信任感,而信任是朋友之间建立稳固关系最重要的纽带。
3.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能够在自己的内心中建立这样一条自信——我相信自己不会被对方欺骗,同时,我也相信即便对方欺骗了自己,我也不会丧失掉我最重要的东西。有了这样的自信,才能消除过多的顾虑,勇于真诚的袒露心扉,赢得对方的信任。
交往的动力
交往在于了解对方。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这种兴趣向对方传达的信息是:“在我的世界中有你存在的必要性和相应的位置”。一个太过关注自己而没有了解对方的动力的人很难在别人面前获得尊重,因为在别人看来这些人的世界中似乎是不需要他人存在的。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功利的心理原则,即人们都希望自己和他人的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关心、帮助和感情依托等。而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人因为感到自己不擅于和他人交往,所以会觉得对他人进行“感情投资”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倾向于自我封闭。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渴望改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去关心身边的人。
宽容和忍让
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利益的相互冲突。而且人际交往不是交易,很难像签订合同那样为双方制订一个细化权力和责任的规范。所以,发生利益冲突时往往是通过相互协调的方法来化解的。这时,相互忍让将是协调时最好的模式。“吃亏是福”,拥有良好的宽容和忍让能力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其实培养起来并不困难,我们只要努力学会放弃所谓的“自己”。当我们勇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放弃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也就是获得更多新的帮助的开始。自私和吝啬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受不了别人的嘲讽、批评,或者生怕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但是如果没有他人为我们的服务,我们又怎么可能成长到今?既然我们的一切都是别人所赋予的,那么本就不存在所谓“自己”的东西,将本来就属于“他人”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并且因此得到更多他人的关爱,这非但不是一种吃亏,更是一种最大意义上的获利。
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这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具备良好责任感的人往往言行一致,态度诚恳,做事认真,并在出现问题时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具有良好责任感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主动垂青。
乐观豁达的心态
所谓乐观豁达,就是诸事多去考虑好的一面,以一种宽容之心,允许任何不遂己愿的事情发生;以一种自信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挫折时如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就能将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生机,将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甚至将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 乐观豁达是自信的表现,正因为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所以即便发生任何问题,也认定自己肯定能解决。 而且人的情绪有渲染性,它会通过交往的过程传递给其他人,当自己充满自信时,身边的朋友、亲人以及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都会从我们身上感受到力量。因此,乐观豁达,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至高境界,具备了这种心境,自然身边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人经常会因为人际冲突而导致自己情绪不良,而长久的负性心态又不利于自己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并会因此被他人疏离,再次导致自己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自我的能力调节过来,就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其实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往。首先,在咨询室里,求助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平等的和被尊重的关系,无论求助者在社会上遭受如何的歧视和排挤,到心理咨询室里则不必感到低人一等。
其二,心理咨询师有义务替求助者保密,因此求助者可以在那里尽情宣泄,把平时不敢说的都说出来,因为他不怕说出来会受到惩罚,也不怕说出来有人会去告密。
其三,心理咨询师就如同一面镜子,俗话说当局者迷,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往往只能发现自己在遭到排挤,却无法发现来自自身的原因,亲人和朋友也往往只能觉得和他交往不舒服而疏远他,并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而心理咨询师不但不会因为求助者的言谈举止而歧视他,还会通过科学的观察发现求助者人际交往过程的问题所在,并及时给予指导。所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平时所见的“适时的表扬”或“恰当地拍马屁”以改善人际关系,就是这个道理。
平等原则
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但如果平等待人,让对方感到安全、放松与尊严,我们也能和那些与自己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相差较大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讲的“平易近人”就是这个道理。
相互性原则
建安五金
保密原则:咨询人员应保守来访者的内心秘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来往信件、测试资料等材料。 来访者自愿的原则 :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理解与支持原则 :咨询人员对来访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和个人价值的眼光评判对错尊重原则 : 尊重来访者的需求和选择权利时间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感情限定的原则 : 咨访关系的确立和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
1号女王
目前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以下:对于考心理咨询师费用相对比较不唯一,因为心理咨询师会受到报考地区的、报考类别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以分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和二级),导致收费标准也是存在差异的,一般这种不会超过1000元左右,如果需要补课的也就到月几十到几百块钱不能的价格.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是否对口,如果你之前学过心理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机构交报考费用即可,如果不是可能通过平台机构进行报名学习,这样可能想多比较高,大约三四千左右不等。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心理咨询师报考不限于一定是心理学相关的专业,非心理学专业满足条件者依旧可以报考。(满足其中一条即可)1、专业不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2、医疗、心理等相关的专业专科学历,经过心理咨询师培训的;3、医疗、心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3,6,9,12月心理咨询师考试内容理论部分: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异常心理学5、健康心理学6、心理测量学7、咨询心理学技能操作部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