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3

眼角落下的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双流九江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零摄氏度的空气

已采纳

我认识一位先生,已经研究命理风水四十多年了预测的奇准,而且有很多政界商界的人士也都找他看风水做预测,,预测费不高,如果真是想找高人可以百度一下土墨大师在线,现在也开通了网上预测服务,我觉得预测就一定要找有真本事的,要不还不如不要测。

双流九江心理咨询师

132 评论(15)

小米一箩筐

纯属意外,一名是一个11岁的学生,很大可能因为学习压力和家长的忽视,而另一名女子是三十岁的妇女,压力较大,看到小女孩跳楼,他也便有了轻生的想法。

320 评论(14)

淡粉浅蓝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空闲的时候找一些来看,那么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的“仙气儿”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有个名叫言慧珠的学生,是梅兰芳最喜爱的女弟子,学梅派学得最完美。一次,言慧珠学了一出《洛神》,在公演之前进行了一次小彩排,请了好多老先生去看,演完就请他们点评。其中一位老先生评价道:“扮相、身段哪儿都好,就是没有你先生的那股仙气儿。”言慧珠很失望,她演的是洛神,没有仙气儿,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呀。 此后,言慧珠特意登门向这位老先生求教:“何谓仙气儿?它又是怎么来的呢?”老先生笑笑,让她去问自己的老师。她果然跑回去问,梅兰芳却说:“我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那样演的。” 最后,百思不得其解的言慧珠,终于从老先生那里得到了答案:“你先生会画画,会写字,会弹钢琴,这些你会吗?你有没有你先生的这些素养?”言慧珠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在唱戏之外,还对画画之类的事情那么痴迷了。 素养的形成是一种水滴石穿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艺术本身是相通的,有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梅兰芳深谙此理,才形成了独特的“仙气儿”,就算最喜欢的弟子也无法模仿。 :从梦魇中涅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素果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正好印证了冯大荣的人生。 冯大荣是重庆“重塑人生心理咨询”的首席心理咨询师,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样一位以抚慰他人心灵、重塑他人人生为工作要义的咨询师,自己也曾是一名“患者”,也曾被挫折和抑郁摧残,独自走过漫长的黑暗巷道。 出生在江西九江郊区的冯大荣,命运仿佛从开始就为他书写了一曲悲怆。童年留给他的记忆就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里,抑郁的妈妈总是隔三差五地哭闹著寻死,家族中其他亲人的心理“异常举动”也令他惊恐不已…… 梦魇般的童年经历以浓重的阴影投射到他之后人生的每一处驿站。成年后,性格自卑的他,在工作中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私下里总为别人的眼神和脸色而纠结;曾经的物质缺失,让早已衣食无忧的他依然被担心和恐惧包围,工作、拼搏与奋斗构成了他人生的全部。白天,他坐卧不安,遇事极易发火;夜晚,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大汗淋漓地等候“梦醒时分”…… “为什么自己的奋斗不能换来人生的幸福?”被生活摧残得精疲力竭的他开始反省。在2001年,他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已是处级公务员的他向单位递交了辞呈,自费留学美国,期望在最先进的国度找到幸福人生的答案。彼时,他36岁。 然而,“西天取经”之路并不顺利。在他乡,学业与生存的双重压力不仅没有让他找回幸福,反倒让他从小就恐惧的抑郁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连续一周的失眠,紧接着出现的是焦虑、恐惧和心情的极度低落,接下来的药物副作用又导致了全身抽搐…… 当生活被抑郁的城墙环绕,他唯有突围自救。 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在海量的文献中去伪存真。他把所有的方法在自己身体上做实验,哪怕是一缕很少的阳光,也让他倍感兴奋。他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师“尝百草”第一人,记录下各种方法的效能、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在浩瀚的文献里,在艰苦的探索与实践中,他终于于黑暗中破路,独创了宣誓法、净化法、心理再生等一系列治愈心理疾病的方法…… 也许是长久被家族魔咒困扰的他特别能感同身受,从“心病”中走出来的冯大荣,在不惑之年终于找到自己愿意终身为之献身的事业——从事心理研究与实践,还原成长真相,做回真实的自己,将安宁带给每一个被心理困惑折磨的人。 2004年留学归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的研究心得整理成书稿《你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其全新的治疗理念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求助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冯大荣开始奔走于全国各地。2007年,他接受清华大学心理学会的邀请,给学生做关于重塑人生理念的专题讲座;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带队前赴灾区,义务为灾民进行大量的心理疏导;2010年,他走进工读学校,将驱散抑郁的春风吹进每个失足少年、抑郁患者的心头…… 生活有时是个浑蛋,但沉浸在痛苦与怨恨中毫无帮助,相反,像冯大荣老师一样学会涅重生,你才能迎来幸福的开阔人生。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世界著名的心理学者,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森田正马等,他们无一例外都曾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通过艰苦的探索而最终发现心理秘密,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强者自救吧。 因为痛过,所以懂得。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前来咨询的学生——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痛苦,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崭新的开始。 :陈晓卿的慢与不慢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有两种境界,“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种境界。这些年来,他慢吞吞“拉动网纲”,牵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4年4月15日,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首映式当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见。”纪录片以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世界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 陈晓卿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五官端正,一张黝黑的圆脸,个子高高的。尽管走路时步子很大,但速度并不明显,给人的是一种“慢”的感觉。其实,他做事还真的慢。 早在2002年,陈晓卿就曾前后三次申报过《舌尖》专案,当时台里总是答复“题材好,但是没钱,等著”。可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2011年央视九套纪录频道成立,这个选题才得到台里450万元的重点投资。 而就是在这等待中,陈晓卿成了北京有名的吃货。他喜欢自己被人叫做“扫街嘴”,只要有一点儿闲暇,他就会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毯式地搜馆子,见到好吃的就记录下来。中国有一句话,“不怕慢,只怕站。”十年下来,在他手机里竟然储存了5600个饭馆的名字和路线,还有哪一家哪一个服务员态度好,哪一家哪样食材多煮几分钟味道会更好…… 慢是一种持守,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信心,一种定力,是一份沉浸其中的心气,是一个生活体验越来越深刻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份心气,遇事无论是好是坏他都没脾气。 2000年11月,央视《纪录片》栏目诞生,此是《见证》栏目的前身,陈晓卿曾任《见证》制片人。2003年底开始,《见证》被安排在后半夜播出,栏目编导张小么曾哀怨地写道:《见证》播出时间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后首播,大家还没睡醒的时候,重播也结束了。没有广告,纯粹的纪录片。甲说:那个时间连鸟都不拉屎了。乙说:干脆改名叫见鬼。陈晓卿的儿子因为在电视上见不到爸爸,对老爸同事的玩笑坚信不疑:爸爸就是“电视台看大门的”。而恰恰是这种没脾气的“看大门”的日子,让陈晓卿有了超凡脱俗的“舌尖功夫”。 在拍摄中,陈晓卿也是慢工出细活。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他全都是“慢慢打理”。影片里出现的300多种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闪而过的镜头,在被选中之前,都要几经考量。如摄制组本打算在千岛湖拍摄螺蛳,因为其品质优于一般地方。工作人员已经从养殖环境、打捞情况到去尾环节,一次又一次。后来有人建议再去看看“个头小,味道略苦,清凉解毒”即更有特点的开化青蛳。当陈晓卿去了一趟开化后,就决定舍掉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完全是在干净的溪沟里自然生长的!”陈晓卿就是这样特别重视食物的生长环境。 “屈己者能处众,谦虚者能处身”是陈晓卿的另一种境界:“不慢”——低调谦虚不傲慢不怠慢。 《舌尖上的中国2》投资1000万元,未开机便获得总数8931万元的冠名费用,开播10天后整个回报是投入的20倍,即高达2亿元。 而且影片已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的电视台进行播出,有更多国际上的观众能够通过主流平台的黄金时段看到中国,解读中国。然而,在不凡成绩面前,陈晓卿依然那么低调。 2013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l》第一集播出当晚,陈晓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报,轻描淡写地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陈晓卿接受采访,高频词是“没有”——“没有,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真的没有什么心得……”这种谦卑与他的付出和片子取得的成功无法成正比。 无论是慢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不傲慢”,都是一种从容不迫、摒弃心浮气躁,有信心、有定力的生活态度,因而也就能拉动人生的一潭星星为自己增光添彩……

315 评论(15)

Pistachio陆

四川成都心理咨询中心拥有二十多位心理咨询专家和心理学教授,是四川省较早的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机构。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在建眉山校区。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办学条件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6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

学校教学科研岗共657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其中双聘院士11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69人 ;“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4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2人(2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62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9人(7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187 评论(8)

小肥羊洋阳

(文章经桔子老师亲自审核勘误,授权可以朋友圈发布。)〖水滴〗 回到文章开头。相对于牛逼无比的双流实验学校,我更想去看看小而美的创新学校。我确实在潜意识里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把成果成就放在第二位。看过先锋学校后,再去访问中国任何一个学生穿着校服整齐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校,我应该都不怎么会激动了。 先锋学校这些小而美的学校,直抵本质,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小而美的创新学校都在探索真正的教育。他们是先锋,他们是本真。他们是脆弱的,他们不被广泛认可。他们在踏踏实实地负起民族未来的责任。他们用血肉之躯披荆斩棘趟新路——中国的教育实在是积弊深重无可救药。 如果要靠成绩衡量一个学校的实力,应该是衡水中学吧。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生态环境变好,先锋学校将是《三体》里的水滴,瞬间摧毁成千上万艘应试巨舰——谁还把自己的亲身骨肉送到那些摧残人性的学校去? 〖重新定义〗 先锋学校重新定义了我心目中的学习。原来学习只是人性复苏后的正常。一个学生80%的时间都要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都要在自由的时空探索。看了先锋学校的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管理,我非常确定:中国公立学校谈学生自我管理全是假的。自我管理的前提首先是给他自由。何为自由?去先锋学校看看。先锋学校的自由与自我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上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先锋学校也重新定义了学校。99%的普通学校是用显微镜聚焦成绩,节节考量,精细打磨,疯狂刷题。而先锋学校看到的是整个星空,完整的人。很多创新学校在做全人课程,而先锋学校做到了极致。 先锋学校也重新定义了学生与老师。那个参访了5天的蔡老师说:这里的课堂,老师基本上是起组织作用,很多见解是学生提出来的,学生真的有他的潜能和才华——这只有在老师退缩的情况下才得以展现。 而我们普通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多么有才啊!我们普通学校的学生,被成绩框住后变笨了,也变得麻木与愤怒了。我天天看到老师与学生的冲突——学生被重重限制后的痛苦挣扎。 当然,先锋学校也重新定义了校长。在这里,你不找校长,校长不会找你。我知道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原则。刘晓伟校长在学校里校长身份上实现了这点——堪称伟大! 而我所看到的许许多多学校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高屋建瓴演说,在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篮球赛家长会等无数场合不厌其烦发表真知灼见——尤其是我女儿学校的校长,无论是期刊还是校园电视台还是学校公众号,校长无处不醒目着,伟大着。还有些校长,亲自或者指示下级到处抓学生谈恋爱、抽烟、玩游戏、不讲卫生、睡觉迟到。而在先锋学校,学生不找校长,校长不会找学生。所以,有学生读了一个学期书后不认识校长。 再次感谢桔子老师和先锋学校的老师们! 回到自己的学校,我对学校里的人事物看得更清晰了——但我暂时尽量保持沉默。另外,我发现我组织的《AI伦理》课程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教育水准——基于成都之行给我的框架与案例的借鉴。 找个时间我们去先锋学校的深圳校区——安格学院——访校吧!想去的跟我说一声。 (完)

20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