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1

吃生鱼片的猫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陈德德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yaze0102

已采纳

严格意义上来说你要问的应该是24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这24人是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自立门户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可以说是明朝资格最老的开国功臣。

这24人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事实上,明初淮西二十四将真正因朱元璋而死的只有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周德兴等7个人,还有李新材死因不明,其余16个人都是或病逝,或战死。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1385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伤重不治而亡,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并配享太庙。《明史.徐达传》载:“明年二月,病笃,遂卒”,显然徐达是病死的。

当然有野史说徐达的死与朱元璋有关。如王文龙《龙兴慈记》载:“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就是被朱元璋赐食烧鹅,然后病发而死。再如徐祯卿《翦胜野闻》说他是被朱元璋下令毒死。

不过以上说法个人都觉得不可信。以朱元璋在徐达死后赐予他如此的荣耀,如赐他为王,并赠三世皆王爵,这等待遇可不是朱元璋想毒死的人能够获得的。

汤和。明初七王之一,1395年因病去世,并追封东瓯王。《明史.汤和传》载:“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东瓯王”,显然汤和也是病逝。

吴良。1381年病逝于青州,追封江国公,时年五十八岁,朱元璋为其辍朝三日。《明史.吴良传》载:“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显然吴良也是病逝。

吴桢。1379年病逝,追封海国公。史书未对其单独列传,但从朱元璋对其进行追封来看,吴桢显然不会被朱元璋所杀。

花云。1360年五月,花云被陈友谅所俘,他誓死不降,最终被陈友谅乱箭射死,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明史.花云传》载:“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显然花云为战死。

陈德。1378年病逝于凤阳,追封杞国公,朱元璋为其停朝三日。《明史.陈德传》载:“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显然陈德为善终。

顾时。1379年十一月去世,享年四十六岁,朱元璋为其停朝两日,次年被追封为滕国公。《明史.顾时传》载:“十二年卒,年四十六。葬钟山。追封滕国公,谥襄靖,祔祭功臣庙”,显然顾时为善终。

费聚。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明史.费聚传》载:“竟坐党死,爵除”,显然费聚因陷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所杀。

耿再成。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耿再成为叛军所杀,死后朱元璋追封为高阳郡公。《明史.耿再成传》载:“再成方对客饭,闻变,上马,收战卒不满二十人,迎贼骂曰:“贼奴!国家何负汝,乃反。”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胡深等收其尸,藁葬之。”,显然耿再成为战死。

耿君用。1356年七月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耿君用力战而死。

唐胜宗。1390年陷胡惟庸案,爵除被杀。《明史.唐胜宗传》载:“坐胡惟庸党诛,爵除”,显然唐胜宗是被朱元璋所杀。

陆仲亨。1398年陷胡惟庸案,爵除被杀。《明史.陆仲亨传》载:“二十三年,治胡惟庸逆党,家奴封贴木告仲亨与胜宗、费聚、赵庸皆与通谋,下吏讯。狱具,帝曰:“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遂诛仲亨,籍其家”,显然陆仲亨是被朱元璋所杀。

华云龙。1374年,从云州边境返京途中病逝。《明史.华云龙传》载:“召还,命何文辉往代。未至京,道卒”,显然华云龙为病逝。

郑遇春。1390年,坐胡惟庸案死,爵位削除。《明史.郑遇春传》载:“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显然郑遇春是被朱元璋所杀。

郑遇霖。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攻打芜湖时战死。《明史·郑遇春传》载:“攻芜湖,遇霖战死”,显然郑遇霖为战死。

郭兴。1384年,郭兴因病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陕国公。《明史.郭兴传》载:“十六年巡北边。召还,逾年卒”,显然郭兴为病逝。

郭英。1403年死于家中,享年67岁,追赠营国公。《明史.郭英传》载:“永乐元年卒,年六十七。赠营国公,谥威襄”,显然郭英死于永乐年间,再怎样也与朱元璋无关。

胡海。1391年七月病死,享年63岁。《明史.胡海传》载:“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显然胡海为病死。

张龙。洪武三十年去世。《明史.张龙传》载:“以老疾请告。三十年卒”,显然张龙为善终。

陈桓。1393年坐蓝玉案死。《明史.陈桓传》载:“还,坐玉党死”,显然陈桓是被朱元璋所杀。

谢成。1394年坐蓝玉案死。《明史.谢成传》载:“二十七年坐事死,没其田宅”,显然谢成是被朱元璋所杀。

李新材。死因不明。

张赫。1390年因病逝世,追封恩国公。《明史.张赫传》载:“病卒,追封恩国公”,显然张赫是病逝。

周德兴。1392年八月十日,因子作乱宫廷坐死。《明史.周德兴传》载:“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显然周德兴是被朱元璋所杀。

可以说“淮西二十四将”真正被朱元璋所杀的就只有7个人。

心理咨询师陈德德

351 评论(14)

木匠森林

首先,这个问题不严谨,明初的开国功臣可不止34个。而且有一部分开国功臣是正常死亡,并非全部被朱元璋滥杀。提问者的意思其实应该是说明朝的开国功臣有四个人没怎么被朱元璋猜忌,至少在朱元璋一朝结局挺好的,这四个人是: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

说法一:根据《明史·志第二十六·功臣庙》记载,朱元璋在建国第二年专门在南京鸡鸣山建了功臣庙,共有21位功臣入选,“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

说法二: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朱元璋造反之初,本来投靠了郭子兴,带领的小团队,一共有24个人。这些人是朱元璋最原始的人才积累,因为都是淮西人,故称淮西二十四将。

此外,还有的只算开国公爵25位,有的只算列入功臣庙的21位,有的只算淮西24将,有的把开国所有封爵的150位全部算进去。但无论如何计算,明朝都没有34个开国功臣的说法。

朱元璋和刘邦一样,是草根出身,本身家族就没什么实力,也没什么震慑力,那些和他一起造反打天下的功臣,开国之后又难免骄奢淫逸,忘乎所以。不说人人有异心,但不排除确实写功臣开始有不臣之心,比如宰相胡惟庸,确实想谋反作乱,后来著名的大将蓝玉,也的确功高震主,关键太子朱标死了,朱元璋担心后辈更没有人能控制这些功臣,所以,借着胡蓝之狱,大肆牵连。

从统治安稳的角度来说,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的确构成严重的威胁,帝王心术本就无情,伴君如伴虎,那些功臣没能约束自己的言行,加上朱元璋的猜忌心有重,两下一结合,明初开国功臣很多人结局不好。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被朱元璋杀了,有些是正常死亡,只是可能深受猜忌,惶惶终日。但也有人相对来说活的比较太平。

第一位:汤和,朱元璋的发小,从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他为人低调,也能抓住朱元璋的心理,不贪图权柄,急流勇退,所以后面汤和主动交出兵权,表示自己要回老家养老了,权力和富贵他都不要了,朱元璋很感动,虽然接了汤和的辞呈,但也没亏待他,给他造豪宅,赏赐丰厚财物,让他真的颐养天年,做个富家翁。

第二位:郭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他的妹妹就是深得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还有位兄长郭兴也是开国功臣。朱元璋爱屋吉屋,对郭家兄弟俩赏赐颇多。郭兴有点得意忘形,不怎么遵守军队里的纪律。郭英却从始至终都忠诚谨慎,保持着淳朴本分的形象。而且,郭英对朱元璋还有救命之恩。在潘阳湖大战中,朱元璋中了陈友谅的埋伏,是郭英拼死保护朱元璋冲出突围,对朱元璋救命之恩,过后也从没因此就邀功或张扬,朱元璋觉得他老实,没有针对过他。

第三位:沐英 朱元璋的义子,深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信任和喜爱,视若己出,沐英也同样对朱元璋和马皇后视为亲生父母。沐英在奉命镇守云南期间,他除了消灭残元势力、平定各地叛乱之外,为开发、治理云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马皇后去世,远在云南镇守的他哭到呕血。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沐英伤心过度患上重病,两月后也去世,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闻讯后伤心不已,随后便下令将其葬于京师,追封其为黔宁王,赐谥“昭靖”,配享太庙。

第四位:耿炳文 朱元璋排列功臣时,将他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他谨慎小心,紧跟朱元璋的步伐,没有踏错过半步。可以说,朱元璋指哪打哪,决无异议,所以,也没被朱元璋猜忌。可惜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耿炳文战队朱允炆,领军与朱棣大战,曾让朱棣一度很头疼。朱棣登基后,准备找耿炳文的麻烦,他担心祸及家族,自杀了。但还是没能保住儿子们的小命,三个儿子都被杀。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其实并不是朱元璋的专利,历代开国之君,有不少都会猜忌功臣,但想朱元璋那样大肆诛杀功臣的可能不多,毕竟名声不好。这也看出一个问题,朱元璋只关心对后世子孙有没有益处,他才不管历史名声好不好呢。

297 评论(11)

华美新建材

其实,这四个功臣的“幸存”不是因为朱元璋漏下了他们,而是他们的做人做事。这四个剩下的功臣为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我们在谈论他们没被杀的原因时,自然就脱离不了去谈论他们的功绩。汤和与朱元璋是一种患难与共的关系,在朱元璋还只是一介草寇、流民的时候,他就很重视他们的感情与关系,他们幼年时一同玩耍、一同放牛,是实实在在的发小,而在朱元璋谋取天下时,其又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曾在南征时大败方国珍,在此战中缴获的物质和俘虏不计其数。

炳文值得一提的功绩那要数“十年守长兴”,正是这样的成绩,进一步的奠定了朱元璋取得天下的基础,也因此获得了朱元璋的垂青和喜爱。而至于沐英和郭英,二人一个人是朱皇帝的小舅子一个是其义子,从个人的喜爱程度上是更不用说了,尽管说没有像汤和、耿炳文那样大的功绩,但一直常年伴随其身边,参加的大小战役也是很多的,一样为大明朝的建立奠定了不朽的功勋。

如果功勋可以得到朱元璋的怜悯和不杀,我想蓝玉、李善长以及一系列彪悍的将领也是杀不了的。大家如果知道这些被杀的若干臣子,便会觉得这幸存的四个人也没有什么让人值得骄傲的功绩,但排除功绩外,他们有哪些被杀的人所没有的能力,那就是低调做人、看皇上意思做人

功高盖主本就是一个对皇帝较为敏感的问题,就拿蓝玉来说,很多人觉得蓝玉的死是因为朱标的早逝,为了让朱允炆舒舒服服的继位,所以才大肆剪裁。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蓝玉对待皇家的表现一直是低三下四、可客客气气,不把自己当回事呢?如果蓝玉有这样的政治智慧,朱元璋也便不会考虑自己的孙子是不是能够驾驭蓝玉,驾驭这一把利剑。

难道朱元璋就没想到过朱棣会反?难道他就不想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一两个可以打仗的将士?这一切的一切不是朱元璋不想,也不是因为朱元璋过于狠心,而是这些被杀的功臣因为太过亲近朱元璋所以没有了畏惧,只有了亲近后的任性和恃宠恃功而骄。

反观这剩下的四个人,汤和在夺得江山的后期曾主动交出兵权,并主动请辞;耿炳文不搞小团体,也不结党,最起码他表现的就是这样;而沐英本就是朱的义子,因常年在其近边,懂得其的脾气和性格,而郭英就更不用说了,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本本分分,也算是朱的自己人,再加上他们一直无病无灾的,最后也就有了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生了。所以,这四人在后来能够保全自己的原因便是有功不骄,有赏不挑,逆来顺受,无病无灾。

284 评论(12)

黑玫瑰1111

如果只是为了想多了解心理学或者说只是为了日常应用不想考试的话,你可以看看市面上一些我们经常接触的比如人性等这一类的。 假如你是想考试的话《普通心理学》这本书应该是所有大学专业的入门教科书,在这本书的基础上你可以看看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佛洛伊德、荣格、皮亚杰、斯金纳、托尔曼、考夫卡……等这些人的著作。最好是看一下《心理学史》,那样的话才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比较容易理解什么时候出现那个学派。这些都是基础,了解了以后你可以看看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测量学、实验学。这些是高校考试的主要内容。心理学虽然看起来好像很难学但是只要看到一本著作慢慢的就会明白一些过程,有些书要精读但是有一部分书是为了扩充知识面。为了应付考试可以不那么麻烦,这要掌握考试内容就好了,等考上了在慢慢看。o(∩_∩)o... 如果是为了要咨询师资格证的话那你可以去报一个培训班,那样的话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但我认为这样不可取,因为半路出家的咨询师很多都会发生移情还有就是无法自我控制等情况。

86 评论(9)

缘梦~幸福宝贝

你需要加无线网卡才行,所以有这个钱还是再去接跟网线比较合适

12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