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神仙
“我一直是女人,只是在男人的世界卧底28年,仅此而已”金星如是说。
1995年,28岁的金星,忍受着身体的疼痛和外界的嘲讽做了变性手术。从此以后,金星彻底从一个男儿身蜕变为一个女子。在当时那个思想极为保守的年代,我们可想而知,金星承受了多么大的精神压力与内心痛苦。
但是,最终坚定内心所想的金星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女儿身的她活的比以前更像电影中的主角。
金星不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变性人,但却是变性人中活的尤为精彩的。和金星同为变性人的刘婷,但和金星不同的是刘婷活的更为艰难。
她早年经历母亲重病、父亲出走,之后考上大学却又为了陪伴母亲“背母上学”,最后历经磨难本应享受雨后彩虹的她,却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困难家庭中不屈的花。
1986年,刘婷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中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孩子的出生对于母亲而言是幸福的,尤其是第一个孩子降世的时候。刘婷母亲像所有妈妈一样,坐在医院的病床上,手捧着一脸天真无邪的刘婷笑开了花。
但是就像所有故事中的那样,主人公总是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刘婷的父亲是一个下岗工人,他因为下岗而终日烦闷,整天借酒消愁、郁郁寡欢;而刘婷的母亲则是一个全职太太,在刚生完刘婷之后,还没做完月子就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她一边要安抚情绪低落的丈夫,一边又要为收拾家务而忙碌不已。
刚出生的刘婷很明显是不幸的,他呱呱坠地之时就是受苦之日的开始。
因为刘婷的降生所以家庭的开支急剧增大,生育费、营养费以及婴儿出生之后的压力,让这个下岗之后的父亲焦虑不已,尤其是在家庭仅存的一点微薄收入即将花完的时候,这个父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他开始和刘婷的妈妈争吵,两人争吵的开端通常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吵到最后两人都会大打出手。
女人的身手自然是不如男性,刘婷妈妈因为多次挨打,身上早已遍体鳞山,但就像所有施暴的男性一样,刘婷父亲家暴之后总是好言相劝躲在角落里默默哭泣的刘婷妈妈,刘婷妈妈每次都狠下心来决定离婚,可是每次又总会因为刘婷父亲道歉和诉苦的话而心软。
每次都是同样的套路,刘婷妈妈却身处其中毫不自知。
当然,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刘婷内心也是早早的就烙印上了对男人的恐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越发厌恶自己的刘婷下定决心,去做了变性手术。
毫无疑问,这个家庭即将走向破碎,但是这个家庭在刘婷父亲的挽回之下,还处在摇摇欲坠的现状。那么,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导致刘婷父亲毅然决然的离开这个家,另寻新欢呢?
一、家庭突生变故,刘婷父亲出走。
转眼间刘婷已经从那个小四脚吞金兽成长为小小少年,但是就在刘婷朦胧间已经快要懂事的时候,家庭又出现了新的变故。
在刘婷13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查出患有尿毒症。因为没有合适的肾源,而且就算有合适的肾源,这个微薄收入的家庭也根本承担不起高昂的费用。面对刘婷母亲的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透析,一条就是肾移植。但很显然,后者早就被家庭收入所否定,但是即便是前者,这个家庭也根本负担不起。
这个消息对于年轻的刘婷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刘婷想握住妈妈的手,把头埋在妈妈胸膛中泪流不止,但是这个懂事的孩子知道,这样做无疑会让母亲绝望,于是他默默忍住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在母亲面前表露出一个小男子汉的坚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无情的病魔,母子两尚且能咬牙硬抗,但是面对刘婷父亲的言论,两人直接崩溃大哭不止。
刘婷父亲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对着尚在病榻前的刘婷母亲就直言你早晚要死!这句话犹如在刘婷母子心头狠狠扎下的刺,但是刘婷父亲却不管这些,丢下这句伤人的话后,就回家收拾自己的行李,离家而去。
噩耗不断传来,刘婷能否抗下母亲卸下的重担踽踽独行?
事实上,刘婷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吓到,他反而越来越坚定内心所想。
二、刘婷不甘屈服勇敢面对。
面对着刘婷的现实并不会因为想象而改变,刘婷很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康而快乐的童年,但是这对于年轻的刘婷而言就是奢望。他不得不在课程完成之余,去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
但是这五六十的收入和高昂的透析费用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但好在刘婷的情况下被学校知道后,学校组织学生展开一场全校范围的募捐。
这场募捐不仅仅给刘婷带来了一些看病的费用,也为刘婷迎来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关注,这为他以后展开全国范围的募捐打下了基础。
在得到社会人士的帮助之下,刘婷依旧兼顾着零工和学业,终于在刘婷的不懈努力下,刘婷在2005年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
但是,喜讯传来的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刘婷母亲的面前,学费从哪里出?
学费是个难题,但是刘婷最关心的依旧是自己的母亲。
他担心自己的母亲一个人在家会孤独,会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而黯然神伤。出于此种情况的考虑,刘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背着母亲上下学。
刘婷背着自己的妈妈在学校当中前行的身影始终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他背着自己母亲上学的事迹被学校报告给了媒体,媒体很快就对这件事情争相报道,在媒体的报道之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刘婷的生活也因此总算好过了些。
但社会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刘婷莫多关注的同时,也给刘婷以后的变性铺上了一条荆棘之路。
刘婷为什么要变性?
原来先天性异性疾病是罪魁祸首。
三、激烈思想斗争之后终决定。
刘婷早在几年前就因为自身的问题做过很多次心理咨询,他向自己的咨询师说他自己很困恼,因为虽然他有着男人的外表,但是他内心始终有一颗少女的心。他小时候喜欢芭比娃娃,他喜欢将自己的房间布置成粉红色。
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刘婷到医院确诊了先天性异性疾病,确诊之后,刘婷很像通过变性手术让自己成为女生,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变形还没有被公众所广泛认可,人们对想要变性的人视为异类,总是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些“不男不女”的人。
刘婷的内心也做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害怕被别人指责的言论,他恐惧变性之后别人异样的眼光。
但好在母亲是刘婷坚强的后盾,母亲很支持刘婷变性的想法,她告诫刘婷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没有错,于是刘婷就这样在母亲的鼓励下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成功,如今已为女性的刘婷,长得亭亭玉立。
刘婷就像笼中雀,尽管她被生活的苦难所束缚,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挣扎。
这也许就是她能够成功的原因。
结语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予刘婷以金钱上的支撑,同样也能为刘婷变性事件增添一把无情的流言之火。
身处其中的刘婷若不能坚定内心所想,又怎么能冲破重重阻碍,最终与理想中的自己相遇呢?
生活就是一场与自己抗争的游戏,但是和游戏不同的是生活这场游戏没有关机重启,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坚定内心所想,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不要,等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留下的只是悔恨和不甘。
黑暗中的精灵88
“零工经济”随着新兴技术以及商业陌生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多地影响社会经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篇《如何成为一枚更好的自由职业者》吧!首先很感谢吴晓波佛山书友会李班长的赠书,让我有幸这么早地接触到这本书。读完整本书的第一个感受:这就是一本为我而写的书籍。 近年来,零工经济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书籍或 文章 里。简言之,它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份职业。 比如,一个人既是设计师、摄影师,也是讲师,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短平快,支付报酬越来越跟结果挂钩,也就是技能经济。也因为相对更加自由,人们生活休闲和工作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本书是一位美国作者写的当下美国的一种社会工作及生活的状态,其零工经济比较明显。对于目前迅速崛起的中国来说,我们的零工经济也在发展中,本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之所以说这本书是为我而写,是因为我是一枚自由职业者,2015年5月开始,集旅行、写作、事业于一身。结合自己4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我认为,要做好一枚自由职业者或多份零工,去过一种更好的生活,至少要学会一下4点。 1.要学会定义自己的成功 我们最早的成功观念来自他人。可能是家人,后续又有朋友、同学、老师、同事等的影响。如果我们不主动思考,就很容易将别人对成功的定义,内化为自己的版本,从而过上千篇一律或看似美好但内心并不快乐的生活。 要想真正地快乐自在,就要静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所期待的成功是怎样的,生活中的价值观是什么。 于我而言,在这个互联网社会,我所期待的成功是,可以相对自由且主动地安排并均衡自己的工作生活,前两小时在电脑或手机前认真工作,后三小时跟朋友喝下午茶谈心。 总之,可以较自由地去思考学习、旅行写文、聚会聊天,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达到更好更自由的状态。 虽然已经是自由职业者,但现在的自己离理想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已经体验到了它给我带来的成就、快乐和收入。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在网上卖娜味食品是我的主业。在很好地养活自己、获得认可之余,喜欢自由的我,也喜欢尝试更多不同的事物。 喜欢旅行,去感受那未知的人事物,用自由行和义工旅行的方式尝试着。提前做计划,就可以开始一段一周到一两个月时间不等的旅行,边走边记录,竟意外地成为了乐途专栏作者,又可以写写游记,参加一些线下旅行活动。 喜欢写文章,用公众号去记录自己当下的生活或工作感悟,我结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有趣的人儿。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因为我的正能量而被鼓励着。能够鼓励并影响他人,是我从未想过的。他们的回应,也同样鼓励着我,让我知道,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 这些不同的经历,都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更加有方向地思考,新的机会也藏在其中。 在这个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的时代,在领略了更多不同活法的社会,我们更多想要追求的目标是个人的成就感,而不是积累物质财富。 就如书中所说,现代人的追求,更多的是个人自由、安全、实现个人潜能、有空闲时间享受生活。在零工经济中,你可以更好地定义自己的成功,并实现它。 2.如何降低没有或过少收入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企业通过多条业务线来降低风险,投资者则利用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而如果你只做一份工作,只会一种技能,则只有一份收入。如此一来,没有或过少收入的风险将会很大,你也不敢轻易作出什么改变或尝试,也会变得更焦虑。 不管是看起来稳定的全职工作,还是在自由不稳定的零工经济中,单一收入肯定是不行的。零工经济中多样化的工作,就可以很好地降低这种风险,促进我们开拓新的机会,扩大社交圈,开发新技能,增加机遇,也让我们的人生有了很多不同且有意义的体验。 这时,我们要学会打造适合自己的零工组合。首先,每一份好的零工,都能帮我们发展和提升技能,扩大圈子,并为未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如果只是什么打字员刷单员,技能得不到提升,这样的零工没什么意义。组合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份有报酬的零工,全职工作或合同任务,要保障生存; 其次,尝试那些能同时实现工作、生活或兴趣的一系列潜在机会。比如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做一些入门的兼职或实习,由浅入深。 当然,组合里的每一份零工不必都是为了赚钱,它可能是一些项目或志愿者岗位,也能让我们探索兴趣、学习技能、重燃激情,或者它仅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身兼两职或多职,也是现在流行的称呼——斜杠青年。像有些全职妈妈或美食 爱好 者,喜欢美食或 烘焙 ,就开始做手工食品,因为喜欢,因为做的好,销量也不差。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微商,我指的是实实在在卖产品的,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分享自己认可的产品,赚取合理的利润。这样的组合,照顾好家庭之余,有了一份收入,也实现了个人的成就感。 像一些设计师,也是作家,摄影技术也很好,写作之余,接单摄影写真,也是很不错的组合,而且写作可能会认识需要拍写真的人,摄影又能提升设计美感,设计也可以提供写作素材,这些都是相互促进的。 还有那些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在分答、在行、知乎等各大平台免费或有偿的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需要的人提供价值。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伟大之处,只要你有料,你去做,坚持去做,你就会有收获。因此,学会打造适合自己的零工组合,降低风险,越快越好。 3.如何构建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关系网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人。在多样化、以人为本的零工经济中,人是更重要的枢纽。这时,构建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宽度的关系网,尤为重要。如何构建呢?有这三个 方法 。 一是内导联系,即通过我们展示的内容把人们“吸引”过来。 内导联系的方法很多:在公众号、简书等各大自媒体平台写作,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在会议上发言或主持活动,在微信群多发表有见解的言语,在社群担任职务等。也可以说是通过写作、演讲或担任组织角色等方式,别人会因为我们表达的思想观点内容而想认识我们。 这时,我想起了在书友会活动中,每次一发言,就有人加我微信。每次推送新文章,就有人在后台留言。要知道,通过内容而认识的关系网,都比较有深度。 二是外推联系,就是向市场推送它的消息。传统的方式可能是网络 广告 ,现在的方式可能有:建立主题群,参加有门槛的活动等。 三是给予和求助,它是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基本方式。好的给予具体、周到,满足了某种需求,就像一个人推荐了一本好书给我,我就会记住她。 好的求助具体、贴心、有针对性,有礼貌地提出你对利用别人时间、资源的程度。比如,我会问宁夏的朋友,7月去宁夏玩一周,怕晒黑,需要带什么,怎么着装最佳。 4.如何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 今年常常有人跟我聊天说到,自己现在努力赚钱理财,打算50岁就退休,完全不工作了,去做自己想的事。这样的想法确实很好,其中有一些人或许真的有这么早就退休的能力。 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快速赚很多钱的能力,他们或许只能60岁或70岁才能真正地退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谁都不知道。意外的健康或残疾问题,可能会使之根本无法工作或享受生活。 这时,不妨换一种思维,何必等到赚了足够的钱,才开始享受生活。在相对自由的零工经济中,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也完全可以在当下就去享受休闲的生活。 在这里,退休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结束和休闲的开始,而是一种工作和休闲混合的延续。我们可以在零工与零工的空档中,与家人来一次一周的远途旅行,或进修自己想学习的知识,而不必等到完全退休了再去。 换了一种思维,你会发现,生活会更有趣。 今年我才听说了零工经济这个名词,但其实我自己一路工作是我方向都是这么规划的——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做一枚更好的自由职业者。我本身的很多观点与书中不谋而合,不过没有本书作者整理得这么系统、全面。做好以上4点,你的自由职业之路一定会更顺畅。 同时,尤其在今年,参加了一些课程,认识了一些人,我发现自由职业者或斜杠青年越来越多了。私人健身教练、外贸高手、律师、自媒体人等,他们都有自己过硬的技能,有的能写能说,有的能说能教,生活工作可以轻松切换,每一面的他们,都自带光源,独具魅力。 看完这本书,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思路更加清晰,对走自由职业者的脚步更坚定。 毕业 1年多,开始自由职业,全职做娜味食品,同时去旅行、写文、读书、做义工等;2年后,收入过万且稳定,同时我仍然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我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这也是我前面说到的,在不同的经历中发现新的机会; 17年,准备考心理咨询师,也成功通过了考试。未来,心理咨询师又是我的一个新方向,提升自己内在与修行的同时,又可以帮到他人,不亦乐乎。 当然,我并不是倡导大家都去这么做,只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长、资源或兴趣,去实现自己的更高价值,而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现在,悉心回想所知晓人群的工作模式,你觉得,零工经济离你还远吗?零工经济中多彩自由、实现自我的人生,你期待吗? 最后,用汽车共享公司Zipcar创始人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他说:“我父亲一生只做了一份工作,我的一生将做六份工作,而我的孩子们将同时做六份工作。” 公众号:90后自由职业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