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魔都
要细说孙芳的真实身份就涉及到剧透,如果没有看过这部影片又打算在上映后去看片的朋友请慎入。
在10月5日上映的《找到你》中,马伊琍饰演的角色孙芳是姚晨饰演的角色律师李婕家的保姆。
当时李婕正在和丈夫离婚,自己又是一位出色的律师,事业繁忙,对家庭和孩子有了疏忽。所以李婕对孙芳给予了极大的信任,看到孙芳把孩子照顾的那么好,就把孩子全权交给了她。但是李婕对孙芳的经历一无所知,以致于孙芳为什么会带走孩子?带到哪去了?都一无所知。
随着李婕追寻女儿和孙芳的过程,我们逐渐了解到原来孙芳接近李婕和孩子是有目的的——复仇。
因为孙芳原本也有自己的女儿,当初她和丈夫结婚并不幸福,但是为了女儿,她一直默默忍受不幸婚姻的折磨。可是老天不开眼,孙芳的女儿病重,因为交不起医药费而丧失了住院床位,最后孙芳的女儿病逝,孙芳把女儿保存到冰柜里而不是下葬,完全接受不了女儿去世事实。
而在得知当初挤掉女儿住院床位的人是李婕的女儿,孙芳便展开了复仇计划——接近李婕一家并担任她家保姆,照顾李婕的女儿,在获得李婕的完全信任之后拐跑李婕的女儿,让李婕感受丧失女儿的痛苦。
我们可以理解孙芳的丧女后悲痛的心理,但是对于孙芳把丧女的怨气撒在李婕身上的行为表示不可理解。李婕本身也不知道孙芳和她女儿的遭遇,她只是正常的为女儿缴费住院,至于这个床之前住着谁一无所知。
最后却要承受女儿被拐走的悲痛,真的为她感到可怜。
哆哆的卷妈妈
《找到你》讲述了姚晨饰演的职业律师李捷与马伊琍饰演的孙芳产生命运交错,孙芳偷走了李捷的孩子,两位身份迥异的母亲从而展开一场四十八小时刻骨铭心的追寻故事。
作为2018年国庆档唯一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该片从女性角度出发,通过细腻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出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生存现实,反映出异常坚毅的女性力量。
自观影活动开展以来,《找到你》热议不断,口碑持续走高。为了回馈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期待,让更多女性提前感受这部电影带来的正能量,该片将于9月15日至16日开启全国女性点映,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86个城市,重点聚焦女性观众,让全国女性先看起来,并于今年9月30日正式上映!
Crystallam88
《找到你》算是国庆档最好的电影,完成度最高,也最“有话可讲”。说这部电影的可切入的点很多,比如双女主的演技、国庆档唯一一部把目光放在女人身上的电影、展示了一个残酷的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现状等。但我今天想说一个阶层问题。这里借用一下郝景芳在《北京折叠》里的观点,在她的那部小说里,阶层与阶层之间互不联系,这个不联系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甚至体现在时间上。但现实社会里呢?1,阶层是互通的《找到你》里面的姚晨那个角色李捷是中产阶级精英女性,漂亮、聪明,想离婚就离婚,离婚还要自己据理力争地去挣孩子的抚养权——俨然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形象。她的保姆孙芳呢?结婚当天就被老公打,这就注定了她往后的婚姻是伴随着家暴而生的。而后她怀孕了,她甚至想,“孩子生下来就好了,就不会被打了,日子就好过了。”然后孩子生下来了,是一个需要大量金钱来维系生命的先天疾病患儿,她老公直接选择放弃。她想救女儿,就去当小姐,找混混要钱、借钱。这样两个人,本该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可李捷需要保姆,孙芳能做保姆,这就把两个人给联系上了。所以现实里根本不可能完全“北京折叠”,阶层之间不互动很大原因在于经济地位的悬殊。但很多情况下它又是互动的。比如电影里李捷和孙芳的情况是通过雇佣关系互动,电影里李捷老公和孙芳是通过医患关系。这些关系都还是中产遇到底层。比如你今天去一个演唱会,就是上层、中产、底层都会聚集的场所,这种场合或场所又并不少。2,阶层之间互相不理解在阶层是不隔绝的情况下,阶层之间实际上又是互相不理解的。电影里有一幕,李捷和孙芳去海边玩,在车上孙芳疑惑李捷离婚的原因,问,“他打你吗?”李捷说,“那倒不至于。”接着孙芳问她那为什么要离婚?李捷并无正面回答。孙芳的眼里闪过一丝局促和黯淡。她有多卑微,对孙芳来讲,她对婚姻的理解是年纪到了就得结婚、身边的人结婚了自己就得结婚、男人只要不家暴就是好男人、就没必要离婚。她不可能理解李捷对爱情和婚姻的个人诉求,甚至爱情和婚姻对李捷来说不是必须的,是人生的调剂品。孙芳没有再继续追问,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但她不是不知道雇佣关系之间分寸的人。二来,她对这种交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尴尬。这种情绪绝对不是一种艳羡,不是对比出来自己可怜,是她可能将这种情绪导向于李捷也挺可怜的。因为她眼里李捷也是一个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并且是李捷自己把自己的婚姻给作没了。而对她来说,婚姻不幸福的女人怎么可能是完整的女人?这一刻在观者看来是疼痛的,但孙芳不是,她是麻木的。她的可悲,亦来自于她无法理解一个女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所以她理解不了李捷。同样地,李捷也不可能理解孙芳。电影出来时有一种声音说,是孙芳自己导致自己的悲剧。是不是这样?是。如果孙芳没有李捷的孩子在手,第一,李捷并不想要了解孙芳,第二,即使她知道了孙芳的整个故事,对她而言她也只会觉得孙芳活该,因为她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做这种选择,即使她也在那种处境。孙芳之悲,她使自己走到了那一步,只是因为经济地位吗?不是,是选择。她被责备,因为她每一步都在做错误的选择。但又是什么造成人与人之间选择的不同?有一个理论叫“知沟定理”。说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仅有经济的差距,由着经济差又会造成信息差、思想差。所以,孙芳与李捷之间,更不可融合的是观念之差、思想之差。这里说她们二者互相不理解,其实又不算,孙芳没有理解李捷的能力,但李捷是有的,她只是没有理解孙芳的意愿。这也是阶层之差的一种体现,上层并不是没有对底层的共情能力,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情绪,是一种傲慢和优越感的表现。3,阶层互害由于不理解,底层是很容易用极端的方法去报复的。电影里的孙芳带走李捷的女儿,只是因为在医院看到了李捷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而此时她面对的却是因为无力负担医药费,病重的女儿要被“送”出医院的情况。要不是孙芳尚有善心,或她从李捷女儿身上又找回了做妈妈的感觉,李捷女儿本来的归宿应该是会被卖掉,甚至更残忍。若真这么发展,李捷何其无辜?她错了什么?努力让自己更幸福什么时候变成一种原罪了吗?因为更幸福所以要被仇视?网友也是这么想的。不想去关注犯罪者的犯罪动机,目前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声音。电影里的李捷是无辜的。但现实里不得不说底层的生存空间是被压缩的。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底层用暴力伤人,但阶层是互害的,上层通过权力和资源和傲慢的态度对底层造成的伤害,比起暴力伤人更具隐蔽性,但不能说不更具伤害性。有一句话说的很浪漫,它说,“一个人的到来是声势浩大的,ta来到你的身边,是带着ta的过去而来”。犯罪者亦是。除了天生的反社会人格,一个人的犯罪一定跟其生存环境相关。而多数的暴力犯罪者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皆生活于底层,自己从未被尊重过。人和动物之间很大的区别就是,人具有尊严。当一个人被生存环境剥夺掉了自尊,ta和动物之间的界限便开始模糊。而动物的本能是什么?杀戮、掠夺、达尔文法则。而网上对底层犯罪分子的“何不食肉糜”,多是一种强行优越。先说一下阶层的分类,分上、中、下三类在我们国内是不够具体的,我这里将它分为上层、中产、小康和底层。而网上绝大部分人其实最多在一个小康水平,这个群体和底层的交集是最大和最模糊的。二者的消费场所甚至都是一样的,这两个群体可以说无限重合。底层的暴力,最直接和最大的作用力就是在小康身上。所以你说你不去追究一个罪犯为何犯罪,从情感上你可以拒绝原谅,但你说你不想知道,你去抵触深挖的媒体,你就是蠢。一个金字塔,底部都腐烂了,上面怎么不摇摇欲坠?综上,现实世界哪有那么“北京折叠”,在社会问题面前,没有一个人能高高挂起。
jettyjiang
从知道这部电影到决定去看用了不到半个小时。1. 职场女性画像李捷在职场是在风生水起的,她有高度独立的经济能力和思想人格,这一点其实没有从具体的工作内容反映。装扮上,身着修身得体但又不乏时尚感的职业套装,躺着磨破脚后跟的高跟鞋,还有大姚标配的大红唇,无不透着专业与干练,甚至有一点冷漠。另一个角度在处理事情和待人接物中。李捷认可孙芳的能力,孙芳第一次见面就能把哭闹半天的女儿哄睡着,她欣慰得几乎要控制不住笑出来,但又尽力保持职场习惯的严肃。鉴定眼前这个保姆的可靠性对她来说是一个博弈,博弈过程中过多透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在专业领域达到一定水平,特别工作内容大量涉及处理复杂人际和社会关系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得过于理智而显得有些冷酷和不通人情,他们算得太清楚了。在法庭外对朱敏的哀求,李捷表达了同情,但她认为这是朱敏决定成为一个全职妈妈所应该想到的后果,自己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陷入被动,中间又透露着庆幸与自信。话虽尖锐,但是在理,朱敏对此无言以对,只是在风中绝望地流泪,结果是晚上李捷收到了她开煤气自杀的消息。此时李捷也在相似的处境中,但她显然手握更“实际的”筹码和策略,包括经济能力,法律资源,还有一些“技巧”——控制孩子与其父亲方面的见面甚至藏起来,以免孩子被夺走增加争夺抚养权的难度。在和婆婆交涉时候直接在法律层面,而不是伦理尊卑——“你是多多的奶奶,而我是多多的妈妈”,对待朱敏老公的职场性骚扰更是从容化解。2. 全职太太的讨论冬天的时候曾和几个男性同事围在火锅旁边讨论过关于全职太太的看法。同事X表达他希望未来的妻子可以接受成为一名全职太太,对于双亲孩子的陪伴时间,多多益善,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益。X对理想妻子的要求是,一能持家,二受过高等教育,前者能够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后者能够引导孩子的成长;若两者不能满足其一的话,可以退一步,雇请保姆阿姨或者寻求专业教育机构的帮助。而我当时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一般思想独立,很难会接受成为全职太太,更为期待在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领导S则举了自己身边女性朋友的例子,高学历的女性因为思想独立且对自己足够自信,以至于她们不认为个人价值还需要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证明,她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和丰富的业余生活,俨然贵妇的生活。然而以上一切的前提是,不能所托非人,显然,在座男性都没有考虑过自己成为“非人”的可能性。3. 农村妇女的隐忍与退让孙芳有农村妇女的隐忍与退让,但是骨子里又有倔强与不服的。新婚日洪进宝的朋友咸猪手,孙芳一脚踹开,在挨到洪的第一巴掌后第一反应也是打回去,后果是当场招到洪变本加厉的殴打。家暴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是家常便饭,即使是在怀孕期间。后来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为孩子出生一切都会变好,但是她生的是女孩,而且是身重病的女孩,直到孩子父亲放弃医治孩子她才结束对他的指望。为了医药费,她在KTV当陪酒,为了5000块接连喝下了两排20杯的洋酒,“工友”担心她会干死在那儿。可以看出了,她隐忍和退让的出发点都是孩子,为了珠珠的医药费,甚至最后为了多多将她还给李捷,选择撒开手坠海。上一辈的农村妇女到了适婚年龄,通过媒人或者亲友的多层打听到合适的男子便开始谈婚论嫁。这种婚姻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就是年纪到了,需要出嫁找个人搭伙过日子了,几乎“盲选”的婚姻。婚后生活的状态成为她“命”好与坏一个衡量标准,因为这样的结合本身就有很大碰运气的成分,他们从心底认为女性为男性的附属品,找到优质的依附对象与否为命数所定,佛教的生死轮回在农村太过根深蒂固。于是,即使是面对家庭的不幸,贫穷甚至是暴力,她们也可以默默承受,并且依旧勤恳地照料好家里的一切,因为这一切是命,是必将经受逃不过的。特别是有了孩子,女性力量的爆发更是令人敬佩,她们可以为了孩子可以拥有完整的家庭而隐忍到常人不可想,亦可以为了孩子一下打破苦苦维系的这一切。4. 社会定义的女性角色属性之前听过一个观点,认为相对于男性,社会给予女性有更多选择,“进可攻,退可守”,可以选择成为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或者退到二线成为丈夫的后勤;而社会对于男性的角色定义只能是往前冲,为配偶和后代争取更多的资源。但这个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女性,不管进或退,在家庭中的贤良淑惠都是社会赋予女性角色的属性,这个社会属性不仅仅是在物质的责任,更多是情感上的。一种情况,物质上可以根本上男性完全提供,女性直接使用并转化成家庭日常的直接物质必需,女性负责后者,就是全职太太。这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职场发展,伴侣成为唯一也是致命的风险来源,遇人不淑的后果就是朱敏。另一种情况是李捷,她兼顾工作和家庭,并且自认为已经胜任,满足于自己赚钱养家,保姆孙芳负责后勤工作的状态;她有意识去增加和孩子接触的机会,包括出门的kiss goodbye,晚上应酬之前先早早回家和孩子吃个晚饭;但这依旧不够,前夫田宁认为她仍无法保证孩子的教育。5.如果男性靠谱一点的话纵观整部电影,里面唯一靠谱的男性角色竟然是靠办证放贷拉皮条的张博。李捷的丈夫田宁是典型的妈宝,做事的出发点都是“我妈…”,做事不果决没担当,还肉体出轨。孙芳的丈夫洪家宝,他不学无术,嗜赌和酒成性,长期家暴妻子,简直符合对渣男的所有想象,最后威胁并拿到孙芳的分手费,强迫孙芳“好聚好散”的时候被孙芳用破酒瓶扎死。孙敏的丈夫是位商人,但私生活糜烂,在妻子怀孕期间在外乱搞,在酒桌上揩自己的辩护律师李捷的油。而张博虽然从事的工作并不光彩,但是他真心待孙芳,帮助孙芳筹医药费,在乎并质问自己在孙芳心里的位置,穿着裤衩冲下来保护被撞伤的孙芳,直到最后出事也是冒险到李捷所在的小区寻找孙芳。直到最后,这些男性仍是原来的德行。码头上田宁只会在门口和守卫理论,李捷则是直接冲上船,自杀未遂但毁容的孙敏仍与前夫对簿公堂,洪家宝的结局更是显而易见。电影中女性的结局最后还是靠女性——李捷在法庭上“反戈”,孙芳在船上归还多多。
cc江南小水龟
电影《找到你》看的时候太沉重了,从头沉重到尾,低沉拉长的BGM也几乎没有间断过,社会性题材总这么让人一言难尽,姚晨马伊琍的演技都很在线了,只是姚晨的角色让我想起了搜索中的角色,前后的变化如出一辙,搜索中姚晨的角色没有收尾,但这里相反,拍摄手法上个人觉得还是搜索胜出,找到你的亮点应该就是马伊琍了。影片对于女性(母亲)角色的突出远远超过男性(父亲)角色,这也就让双女主可以飙戏,不过姚晨和马伊琍两个人的对手戏太少了,最后一段也只是差强人意,不过分开看两个人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尤其是马伊琍,从形象和套路两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影片的配乐有点多了,有滥用配乐来煽情的嫌疑。剧本的话,还是中规中矩的,不断闪回式的表达为故事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节奏也不错。结尾有迎合审查的嫌疑,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应该更加魔幻,人性的恶也是一个无底洞。 如果母亲是一个职业的话,那这个职业的难度真的天下第一了,失去的太多付出的太多被苛求的太多而收获的又太少,这个社会对于女性太过于苛刻了,姚晨最后一段话点题。 .本以为深夜看电影会睡着,但是这部戏让我越看越清醒,冰箱那一段更是吓死人了,比恐怖片还恐怖!
PaperwizPx
很多人都会问《找到你》里面孙芳到底代表着一个什么样的身份?保姆?人贩子?还是母亲?
其实孙芳在剧中虽然扮演的身份是一位在李捷家负责照顾多多的保姆,但是看了之后都知道,其实孙芳在剧中的隐形身份是一位想要极力挽救自己孩子母亲,孙芳的孩子是珠珠,跟李捷的孩子多多年纪相仿,但是因为珠珠被查出肝有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拯救珠珠,孙芳不得已身兼数职来攒钱救治自己的孩子,最终还是没能如人愿,珠珠还是死了,孙芳不惜冒险将多多带走也是想要用多多的肝来代替珠珠,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将多多当作自己的孩子带着她一起玩、一起闹。虽然这其中有很多的故事,但是孙芳并没有告诉李捷,一切都是李捷在寻找孩子的时候才发现的,而这一切也是李捷最后选择原谅孙芳的原因。
竹林听雨57
外在物质的贫瘠会让女孩子自卑。大学同学孙芳是从农村来的,家庭条件一般,而且父母比较重男轻女,从小在物质上对孙芳非常苛刻。比如,一年到头也不会给她买两双鞋,孙芳的鞋子经常穿了又补,补了又穿。所以孙芳走在校园里,经常被同学指指点点。后来她上课的时候恨不得把脚缩进裤子里,而且下课的时候根本不是敢出去玩,怕大家看到她的破鞋。多年后,孙芳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收入不低,但她的内心却一直觉得自己连穿新鞋都买不起,甚至做梦的时候还经常梦见被同学取笑。女孩子天生感情细腻敏感,如果在小时候的物质成长环境过分贫瘠,会让她们变得自卑内向,甚至这种生活经历会成为她们一辈子逃不掉的心理阴影。内心的荒芜会让女孩子未来的生活没有幸福感。孙芳小时候有个邻居刘爱红,家庭环境也跟她差不多,但刘爱红的爸爸妈妈比较关注女儿的精神成长,所以买了许多书籍给刘爱红阅读,这让孙芳非常羡慕。孙芳的父母从没给她买过,有几次她提出想看课外书,父母总是冷冷的说:“你课内学好了吗?每一科都考100分了吗,看什么课外书?!”所以孙芳从小没有几本课外书能看,跟刘爱红相比,她的精神世界非常荒芜。后来虽然生活也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孙芳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但她却一直觉得不幸福。因为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不知道生活在柴米油盐之余,还有什么深层次的追求和意义。其实教育真的是有时效性的,小时候女孩子如果没有富足的精神养分,那她们的思想就得不到茁壮的成长。长大之后就算物质上能够富足,精神的贫瘠也会让她们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幸福。过分的贫穷会影响女孩子的价值观。知乎上有个读者A分享了一个故事:A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女朋友C,长得漂亮,成绩也不差。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A发现C对金钱的话题特别敏感。每次A跟C有什么事情吵架心,最后总会扯到家境上面,C总说:“我知道你家里有钱,就是看不起我没钱!”尽管A解释过,但是C依然这样认为。而且C每次有一点钱,总会在一两天内疯狂的花完。要么去买各种化妆品,要么买一些廉价的衣服。A后来才知道,原来C从小家境贫困,一直想要得到其他同龄人该有的东西而不可得,所以导致她性格上比较走极端,特别对金钱方面爱钻牛角尖。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女孩子如果在小时候的环境过分穷,那么有些人可能会产生扭曲的心理。比如质疑别人为何有钱,一方面对自己没钱而自卑,一方面经常无故的疯狂花钱等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