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4

realnextgen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打我电话干嘛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凄微凉

已采纳

自己不要太在意就行,没啥大不了的

心理咨询师打我电话干嘛

321 评论(8)

princess小姐

可能是你注册了什么不该注册的 要想不接的话直接开启黑名单拒接

353 评论(9)

优异空间

垃圾广告诈骗号,手机设置010拒绝进入就行了

188 评论(15)

Coco爱美食

心理咨询师这个一直被人关注的行业岗位,很多即使有本职工作的人,也会想去成为心理咨询师,多做一份类似兼职的工作。那么,心理咨询师就业方向都有哪些呢?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后,在自己知识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自己进行创业,开设心理咨询室,为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不想创业,或是觉得自己能力暂时不足,还可以选择去一些教育机构、企业单位、社会机构等找一份心理咨询师的相关工作。在这是单位上班,为相对来说比较特定的人群,进行心理咨询的服务。

在为这些比较特定的人群进行服务时,需要对这些人群进行分析、评价、总结,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砺,除此之外,则需要专业性的提升。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工作的情况。参加心理咨询师岗位能力培训不仅能够获得心理咨询师岗位能力证,还能系统的学习信息咨询师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专业能力水平。

另外,有部分人群比较担心,自己成为心理咨询师后,如果不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是不是就浪费了。其实,这种情况是不需要担心的。即使不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本职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工作,比如广告设计、营销推广、市场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等。

很多工作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专业性。实践和经验需要时间的磨砺,去总结,并不是一时就能拥有的。专业性则需要通过大量的学习、了解,提高自己等。而心理咨询师的知识素养与储备,能使他们在做这些工作时,更加考虑到心理因素,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在对心理咨询师大量紧缺的社会情况下,心理咨询师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心理咨询师在就业时,还要多多的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的高低,也对未来就业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39 评论(15)

飛天彩绘

去实地了解一下吧,一般安排就业包工作的都是假的,他打电话全范围的打,报名的人那么多,都说安排就业包工作,到时候学完了哪那么多直接输送单位,人家还有专业学这个的呢。如果不在乎钱可以试着考着玩玩,但是一定要了解是什么机构,具体在哪里,安排就业这个问题也不要听到说的那么好,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好的单位工作没那么容易学一个症就能得到的,要不然还不得挤破头去学这个。

338 评论(13)

抠脚大象

一、沟通咨询时间

一般咨询时间是固定的,但是难免双方会遇到各种意外。那这种私下的联系,肯定就有必要。咨询师会回复,不会牵扯违背原则问题。这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二、交流咨询问题、及时情绪

从一个来访的出发点,我倒觉得没必要太苛刻自己,我在非咨询时间内有想说的不和咨询师说。只是在保证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整理成一段文字尽可能的一次性发送完毕。那咨询师会不会回复,回复多少自己都要保持在一个平和的心态。

在面对来访交流咨询问题、及时情绪这方面。个人觉得,如果咨询师有精力的话。回复类似于,我看到你消息了,下次咨询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或者是提出让你自己去思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下次再讨论。类似于这种回复,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这也是一个建立双方边界感的过程。

三、能成为咨询师一定是有共情能力的

当你和咨询师表达你的质疑以后,他的做法。是直面问题,还是和你兜圈子,又或者反问你。平常咨询中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是觉得自己有被看见,觉得舒适;还是觉得也就那样。

咨询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背景这件事不绝对,的确有很多看着专业背景非常厉害,但是实际能力并不怎么样的咨询师。所以,背景这件事要结合着你的感受去看。

四、有戒备心是好事

另外,我对你们的沟通媒介有点存疑。对于我来说,可能我觉得用电话和短信沟通包括微信,有些过于私人化了。我会觉得非常紧急的事情,用电话和短信沟通比较稳妥。其他时间用咨询app,或者邮件相对会有边界感一些。但是,具体也要看你自己怎么去定义“短信”。

对这些规则规定保持戒备心是件好事儿,心理咨询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有很长路要走的。各方面的保障措施、规范有待完善中。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不要心里存疑,及时说出来最好。早点知道咨询师的态度早点作出判断。你第一句提到咨询了几个心理咨询师。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时进行的。同时进行大可不必,如果是有先后顺序的,或许你对于结束一段关系有自己的经验。那么,你提出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把心里的疑惑提出来,看对方反馈。是你自己所接受的就继续,不是就结束。

190 评论(12)

落落晓婷

文/刘彩 昨天,我终于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电话,不管对方的反应是什么。 这个电话打还是不打?是一度纠结中……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更多,每周都会接待挺多的来访者。 按照心理咨询的流程,先是首次咨询;首次咨询以后,如果能达成咨询意向,再做心理咨询方案;心理咨询方案做好之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开始心理咨询的旅程。咨询的频率是一周一次,严重的案例是一周两次。 很多的来访者在首次咨询后,有90%的来访者都会告诉我,他们愿意继续做咨询,让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方案。 等到快做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他们会发来信息或者打来电话说: “孩子不愿意来了,等他愿意去了再去。”    “我最近太忙了,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刘老师,他爸爸不同意孩子做咨询。” “孩子说他自己可以处理,不想做咨询。” “我这一周好多了,我自己调整调整。” “刘老师,孩子这周愿意去上学了,表现还不错,我们就不去了咨询了。” “我们等寒假或者暑假再去咨询,现在孩子的学习太紧张了。” “孩子这周要去补习英语,英语老师调课了,不能去咨询了。” “孩子这周要去上数学课,课外班这周给他们测试,不能去咨询了。” ………… 这是我在咨询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当我知道他们的推辞以后,我的心理纠结的状态是:“我该不该跟他们说,他的孩子或者他自己需要来咨询了,如果不来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又会想,如果我打了这个电话,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是想赚他们的钱,又显得我挺掉价的,怎么说我也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更何况少了一个两个案例也无所谓。”可是如果我不跟他说出我的判断,我又觉得自己不负责任。 以前,我会先保持我自己的风度,照顾我自己的面子,看到他们的推辞以后,我是这样回复的:“好,我知道了,祝福。” 12月我接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来做过首次心理咨询的,后来是因为“学习太紧张,等等再来做心理咨询的”,一等就是半年了。12月份,她的妈妈给打我电话,想再来做心理咨询,我才了解到:他被安徽省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中度),从9-12月上学也是有时去有时不去。妈妈很着急,让我无论如何帮帮她的孩子。 我内心的情绪是:早干啥去了,让你来咨询,你不来,说学习紧张,现在连学习都不能进行了,非要等到孩子严重了才想办法。 这是我内心的情绪,后来我理了理我自己的思路,他们不是专业的,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我也没有再打个电话坚持一下。诚恳地告诉他们:“孩子和这个家庭必须要做心理咨询了,就算不来我这做,也一定找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来做。” 前天有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2017年3月来做首次心理咨询的,这个孩子当时是因为讨厌老师,还跟老师打了架,跟家长对着干,拿刀子跟爸爸拼来做的心理咨询。后来是因为要参加中考,时间紧张,孩子不愿意来等没有来做心理咨询。 前天又来到工作室,原因是不想上学了,逃学跟社会上的混混在一起,去夜店等等,爸妈又想起来要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等他们走后,我想了很多,我应该不纠结这个电话打还是不打了,应该打。当他们推辞晚些做心理咨询,或者不愿意来的时候。我应该给他们打这个电话,告诉他们从我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是如何看待的,把我的想法和建议说出来,至于他们如何选择,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如果我连说都不说,如果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那是不错;如果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我也会很可惜的,有时也无能为力。 昨天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六年级的男孩子会拿女人的内衣内裤丝袜卫生巾放在自己的裤兜里或者房间里,在心理学上这个叫“恋物癖”。通过上周的首次咨询,我发现他的程度不是很严重,现在干预是最好的时候。今天要咨询了,昨天他的妈妈说:“等到暑假再来咨询,现在期末了,学习时间很紧张。” 我听到这个回复以后,立刻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跟她说了我的认识,见解和经验,具体如何选择和决定,他们自己来决定。打完电话,我内心轻松了很多。 我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做到我该做的那一份,其他的就随他了。我们需要真实的表达,而不是去想对方会怎么想。看来我需要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刘彩,心理学,在路上………

14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