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2

如果蛋蛋愿意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沙盘沙具士兵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隔壁老袁无敌

已采纳

在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沙游师的陪伴吗? 对于儿童来说,很多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在这个问题的背后隐含着一种逻辑,即如果沙盘游戏具备成长与治愈的功效,那为什么一定要找咨询师或者沙游师呢,家长自己买一套沙盘及沙具让孩子自己玩不就好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另一种想法的存在,即如果父母本身学习沙盘游戏技术,那么自己陪伴孩子做沙游岂不是更好,为何一定要找“外人”陪伴?而对于成年人,普遍存在的疑问则是“我自己一个人能不能玩沙游?”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即“镜像神经元”。其实这是一种位于大脑前运动皮层区的神经元系统,当然我们并不关心它“长在哪”,我们更关注的是沙盘游戏跟这个“奇怪的神经元”究竟有什么关系。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当你在观看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做出各种运动的时刻,你也会同时的、不由自主的感受到赛场的气氛,感受到每一个动作的张力,你会体会到运动员的紧张、兴奋,甚至你也会像运动员一样对冠军充满野心与期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你的“镜像神经元”,这一系统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类可以相互理解,语言、情绪、内涵、深意等等一切人类的表达都需要这一处理系统的运作与操控。再简单的说,人类“共情”的功能便是“镜像神经元”的功劳。 在沙盘游戏中,咨询师通过良好的塑造“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完整的、接纳的共情来访者,使得来访者与沙游师的“镜像神经元”得以“互动”,即“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来访者的所有创伤、痛苦、迷惑、困扰,所有的表达、所有的情绪等等都在潜意识层面与咨询师达成共享,而这种分担、这种看见、这种包容、这种接纳会给予来访者极大的支持与力量,而恰恰是这份支持与力量得以促进来访者与沙盘游戏更好的链接,从而启动沙盘游戏成长与治愈的功能。因此,沙游师或心理咨询师才是沙盘游戏中最最关键的“大沙具”。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个什么“镜像神经元”既然所有人都具备,那为什么父母不能自己亲自带盘,不能与孩子“共情”呢?答案很简单,在这个世界上对孩子没有期待的父母几乎不存在,有期待就会有评价,无论这个评价是“好”还是“坏”,况且很多父母由于原生家庭、成长经历等等因素本身就存在很多困扰,而这些评价与困扰会使得包容、接纳、欣赏、好奇等等心理“境况”难以达成,使得孩子继续陷在过往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没有足够的“空间”得以全身心的表达自己,沙盘游戏也就仅仅只是游戏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咨询师或沙游师都必须做好自我的成长、做好自我的训练、以一颗静定、平和、安然、强大、好奇的心态,以及专业的技术、广博的知识关照所有的来访者,与来访者一起共同营造出心灵成长的场域。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对于成年人呢,如果独立进行沙盘游戏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因为成人在自我觉察的能力上要比孩子强上许多,无论思考方式、思考深度都是孩子所无法比拟的,且沙盘游戏是通过象征的形式在潜意识层面予以开展工作,因此成人如果独立开展沙盘游戏很有可能在潜意识层面有所触动,而这种触动也许是我们的意识自我所不能承受的。因此,在没有专业咨询师的陪伴与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形成新的问题。当然,人类的心灵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不同人的内心发展阶段也是不同的,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对于成人独自进行沙盘游戏从而实现自我成长的目的,应以内心的“适应度”为衡量标准,即只要你没有感觉到恐惧与任何不适,是完全可以独立进行沙盘游戏的。反之,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予以陪伴。

心理咨询师沙盘沙具士兵

138 评论(15)

八旗子弟搓天下

沙箱沙箱是承载沙的工具,适一个有边界的容器,其大小规格和颜色目前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沙箱统一的大小尺寸为57cm×72cm×7cm。沙箱要置于齐膝高的桌子或架子上。沙子沙具必须准备的沙具模型有人物和各种动物、花草树木、车船、飞行物、建筑物、桥、栏杆、石头、怪兽、隧道、战争武器及部分现代生活用品等。还有一些新的玩具模型,如日月星辰、医疗工具等。此外,要慢慢收集一些”怪异的、过大的、陌生的“玩具,包括让你讨厌的、感兴趣的、乏味的、害怕的等邪恶的、和谐的、荒谬的各种玩具。

226 评论(9)

兔兔水桶腰

一般专业点的有3600个沙具型,包括交通,人物,动物,军事,植物,建筑等

178 评论(8)

重叠的岁月

案例分享 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

在之前的文章《从小到大,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容易愤怒?》中,我们讨论了青少年的愤怒情绪到底来自于哪里,而青少年时期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遗留到成年后,本文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小科的沙世界

2020年腊八节当天清晨,一家三口来到了咨询室,父母满面愁容,男孩一脸怒气。看到这个家庭各个成员的脸色,我脑海不经意间闪过“暴力少年”一词。

接下来,我简单询问了一下来访者的病史及当前的情绪状态,心理测验过后开始咨询,在这里我们就称这位来访者为小科。

小科,男,21周岁,大三学生,胞一行一。

因为首诊的心理测验很重要,也会很全面,所以首次心理测验的时间都会较长,小科大约用时60多分钟。测验过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小科变的更为焦躁。为尽快地安抚小科的情绪,首次治疗,我决定采取沙盘治疗的方式。

一进入沙盘室,小科就被展柜上陈列的沙具吸引,迅速地走到展柜前,拿起不同的沙具反复端详,大约历时35分钟,一幅名为《宁静的村落》的沙具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附:经过当事人同意,咨询师拍照并承诺仅用于案例教学及讨论

当看到小科摆放的沙世界时,我的内心滋生出些许心疼。在沙盘室,经常有青少年摆放沙具会选择战斗的士兵、飞机、坦克,但小科是使用得最多最全的,他几乎把所有的士兵、飞机、坦克甚至装甲车都摆了出来。

要知道,沙盘是一个介于个体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的“中间地带”,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在这里得以逐步呈现和自我揭示。沙盘治疗为来访者提供了接触内在感觉或心灵的通道,使得来访者可以用意象来呈现发生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事。小科摆放的沙盘中如此多的战斗场面,也足以见得这个大三学生内心中有多少的愤怒。

小科向我介绍他摆放的沙世界:

我也不知道要摆什么,但是看到有拿枪的士兵、战斗机、坦克后,我就想到了战斗,然后我有看到了一些让我很讨厌、反感的大虫子,他们就像我看到了科幻电影中的那种会喷射毒液的虫子一样,我就想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我给它取名叫《宁静的村落》。

原本这就是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村落,虽然也有城市中的建筑,但是这里的人们都很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间生活的很和睦,人们也都十分的团结。有一天,以两个巨型巨甲虫为首的虫群,攻击了村落,村民奋起反抗,无奈虫群太多,最后国家派出最先进的装甲部队前来消灭虫群。”

我提问:“你讲述的故事很精彩,你的作品也很精致,根据你讲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作品要叫做《宁静的村落》,那最后的结局呢?虫群被击退了吗?”

小科笑着回答:“我也不敢确定。毕竟他们是虫子,他们打不过的时候可以逃跑、可以遁土,但是,当那些高 科技 的部队撤退了,他们可能又要再次卷土重来,也或许,他们被真正地一举歼灭,但谁又能说的准呢?”

咨询师继续问道:“在你的话语中,我似乎感受到,你很在意这个村落,它有什么是让你非常留恋向往的吗?”

小科回答:“那种宁静安静的感觉,那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咨询师观察到小科有情绪波动,他似乎很激动,但是又表现得很无奈,“你知道吗?这种感觉是我从未曾体验过的,我的家就像是抗日战争剧一样,几乎天天都要充斥着战争,没有宁静的生活,更不用说和谐的感觉了。”

咨询师意识到,关键问题即将出现,这时候的小科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

家庭“战争”

咨询师回应他:“家对于每个人来说不都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吗?为什么你的家给不了你宁静和谐呢?”

小科此时一脸怒气,开始倾诉:

还不都是拜那二位所赐!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跟父母生活,就寒暑假会去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关系还算挺好,和父母的关系不好。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整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说不停,一件事要反复重复很多次,就是想强加给我,只有我妥协了,同意了,这件事才能过去。

父亲更严重,他决定的事情不允许我有任何的迟疑,否则就是一顿胖揍。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惹到他们不高兴了,都会打到我身上,所以说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和父母热战,没有冷战那一说。小时候我记得我很瘦,后来我就猛吃猛喝为了就是让我自己长的胖点壮点,能够打赢他们。

上高中之后,我没再怎么挨过打,因为我已经200多斤了,他们也打不过我了,但是他们叨叨的功力一直没减!上了大学,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没事能不能出去跑跑步减减肥,看你胖的那个样,人家那谁家的孩子,又高又瘦比你好看多了,再看看你,胖的和个猪似的。因为这样的嘲讽,家中爆发出很多次战争,到最后都是母亲坐那哭,父亲数落我,他们都是为我好,我不领情,我是白眼狼。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掐死自己得了!

但我更想掐死我爸,他总是那个挑起战争的人。我们去奶奶家吃饭,他必须要我站起来说两句话,总是说锻炼我,培养我的酒桌意识,但是我不需要!我很烦他这样!

医生,你说我该怎么继续活下去?我都已经上大学了,就放假回来这几天都让我安生不了,本来高中那会想的是,只要上了大学摆脱了他俩,我就啥也不用管了,他俩在家爱怎么打怎么打,可现在看来,我始终走不出这个漩涡。

小科情绪很激动,语速也很快,表情也很狰狞,仿佛在讲述的过程中,再次身陷当时的场景,看的出来他又一次的焦虑了起来,甚至直喘粗气,我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愤怒。”

由此可见,小科所展示的沙盘中所有战斗的场景都是他内心和现实的真实写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还会每天和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能够做出这些行为,也足以说明其内心的愤怒有多重。

根据小科的描述,咨询师甚至大胆地猜想那两只“巨甲虫”就是小科对父母的意象化,而其他无孔不入的虫子更像是平日里父母攻击的言语,而反抗的士兵也正是小科内心和现实中与父母相互斗争的场景。

咨询师追问:“如果你愤怒到失控了,你会怎样吗?”

小科叹气道:“其实无非就是和父母干一仗,我脑子里好像天生就会打架一样,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发泄我的愤怒。我的父母好像把我封到小箱子里,我只能通过暴力砸开一个出口。说什么这是为我好那是为我好,在我看来他们只顾着他们自己,从来也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之前说,我向往宁静和谐的生活,其实我也不愿意和父母干仗,不单是说出去让人家笑话,我自己也挺愧疚的,之前打不过的时候,很生气就想让自己变强,等他们打不过我的时候,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总不能天天在家打父母吧!”

最终,小科提出了他的目的:“今天之所以来到这,也是因为我真的很痛苦,我知道我的家庭现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是不是有暴力倾向。我希望医生您能帮帮我,帮帮我们家,我也想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在我耳边一唠叨,我就像是本能反应,立马就进入战斗状态。我该怎样才能改变呢?”

分析和建议

咨询师根据小科的情况,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其实这不单单是你的问题。你也说了你感觉到你的家庭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我们整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作为你,我觉得可以考虑让自己角色转换一下。你仿佛这么多年一直习惯了把自己当成一个‘被照顾者’,就算你已经成年了,上大学了,你也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如果你尝试着让自己作为‘照顾者’呢,你也在不断地长大,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就和你说的他们打不过你了,那你为什么要继续用战斗的方式去和他们相处呢,为什么不可以把战斗换做照顾呢?

其实,不管是战斗还是照顾,都是一种关心,有些父母他们之所以会打骂孩子,那是他们觉得恨铁不成钢,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别走弯路,只是‘打骂’这个方式用错了,那你为什么就不可以换个方式呢?如果你相信‘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有用错爱的方式的父母’,那我希望你可以去尝试换换自己的角色,让你的父母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孩子是长大了,而不是长坏了。”

小科听完之后,神情突然放松了好多,像是找到了答案,我再一次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我愿意尝试,只是我不确定他们继续唠叨的时候,我会不会又像条件反射一样的握紧拳头。”

咨询师鼓励他:

“既然你愿意尝试,总归是要克服困难的,你需要学会忍耐,更需要学会沟通。你的家庭中缺少了语言的沟通,就像你小时候父母一言不合就开揍,势必会造成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哑巴家庭’,没有沟通,有的是拳头,那你也在不经意间传承了这部分自觉性,你才会觉得生气了就该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想要去尝试去改变,你需要先张开嘴,学会表达你的愤怒,就像今天这样,把你的愤怒、不开心、委屈,都说出来,讲给他们听。

同时,你也要听父母讲他们的情绪和感受,这样的一个循环才是一段有效沟通。”

小科点点头,很严肃地说:“我明白了,医生,我愿意去尝试,谢谢您!”咨询师回应他:“不客气,我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情,剩下几分钟的时间,我想同你的父母沟通一下,你感觉可以吗?”小科回答道:“可以,我也是真希望他们能明白我的苦心。”说完小科起身离开诊室,步伐不再像来时那么轻盈看上去挺沉重,表情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过后,我邀请小科的父母进到咨询室,由于大部分情况涉及小科内心的感受,在未经小科允许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向他的父母透露太多。其次,此次心理治疗只是关于小科的个体心理治疗,并不是家庭治疗,所以咨询师也只是针对小科当前的情况及长期以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向两位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到此呈现完毕,相信很多读者看后会很震惊,一个21岁的孩子,都上了大学了,怎么还能在家里和父母大打出手?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位青少年并不是不爱他的父母,否则,他可以任由自己把前些年挨地打受的气都找回来。他只是张不开嘴,或者说,这么多年,没有人教给他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愤怒。这也是小科由一个花季少年发展成暴力少年的罪魁祸首。

语言沟通本来就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高级技能,这个天生的技能却让人们最容易忽视。希望通过此文章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意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同时,如果您的孩子也是这样一个愤怒的小孩,那您学会该怎么帮助他了吧!

21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