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高中
院长:周建忠分工: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发展与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财务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周建忠,1955年10月生,江苏靖江人。1978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4年毕业于,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通大学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范曾艺术馆馆长、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楚辞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普通高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市政府一等奖5项。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规划项目2项。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楚辞研究,出版专著:《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楚辞》(凤凰出版社,2009)。代表论文有《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历史研究)、《屈原仕履考》(文学评论)、《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文学评论)、《朝华已披 夕秀方振——楚辞学的形成因由和发展态势》(文学评论)、《元代散曲“嘲讽屈原”通论》(文学遗产)、《屈原“流放江南”考》(文学遗产)、《〈楚辞·天问〉“顾兔”考》(文学遗产)。书记:潘晴雯分工:主持党务全面工作。分管组织与干部工作、教职工思政与党建工作、稳定工作、工会工作、宣传工作。1971年4月生,江苏启东人。教授、博士、硕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992年毕业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199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讲师;2006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晋升教授。1992年至1996年,担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政教系辅导员、团委书记;1996至1999年,担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学工处女生指导;1999年至2001年,担任南通师院学工处学生管理科科长;2001年至2004年,担任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至2012年,担任南通大学文学院副书记、副院长;2012年7月起,担任南通大学文学院书记。长期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务研究。参编教材3部;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一项(12YJA71005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主持完成省教育厅课题两项:“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与创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江苏高教》、《学术界》、《探索与争鸣》、《江西社会科学》、《理论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部分观点被《新华文摘》转载。牵头负责策划和设计的《名家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拓展教育管理新思路——探析南通大学“名家引领”金牌活动》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二等奖。曾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南通市“三八”红棋手、校优秀教育工作者、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终极尐壊疍
“钱还是不好挣呀!” 这是6岁孩子发出的生活感叹。 最近一个6岁男孩在工厂干活的视频走红网络,男孩坐在小凳子上,戴着白色手套,不停地在穿扣件,没过一会孩子的脸上都是汗。 可就是满头大汗,小男孩也没有休息,用胳膊擦擦汗又继续工作了。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妈妈是在工厂上班,6岁的孩子因为放暑假在家,于是想带孩子来工厂体验生活。 辛苦的工作让孩子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并对妈妈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听到这话的妈妈也颇感欣慰, 孩子懂得赚钱不易也体会到为什么要努力。 网友纷纷赞妈妈的明智,没有一味灌输给孩子学习的意义,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亲自体会生活艰难,最好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认知。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优秀的妈妈的身影,做到这几点的妈妈,孩子的未来不会差。 01 优秀的妈妈活成孩子的榜样 《少年说》的一期节目里,有个4年级男孩竟然吐槽妈妈学习太努力了,甚至觉得读书比孩子重要。 委屈的男孩站在台上表达着对妈妈的不满,“妈妈读书比我还拼。” 本来母子两人经常一起打羽毛球,有空的时候母子两人还出去玩。 可自从妈妈开始学习,家里见到妈妈最多的场景就是低头读书。 周末休息的时间里妈妈也认真学习,不给自己放松的时间,一起打羽毛球都成为了奢侈。 原来和儿子争妈妈的宠爱的不是爸爸,而是“学习”。 越想越委屈的男孩大声问妈妈: “老妈,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你儿子重要啊!” 台下的妈妈哭笑不得,对儿子说:“你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妈妈觉得你重要,想在你身上看到学习的风采,所以妈妈也爱学习了。” 读书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妈妈认真学习的背后藏着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董卿说: “每个妈妈都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 摇动摇篮的手也是摇动世界的手,妈妈的努力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 02 优秀的妈妈教给孩子良好品格 暑假到了,不少妈妈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就怕输在起跑线上。 在靖江的一个单亲妈妈也给孩子报了补习班,但她是拿别人的钱养自己的娃。 原来,在江苏靖江的美容院,一个星期里顾客的钱多次不翼而飞。 一查监控才发现,偷钱的竟然是一个刚入职的单亲妈妈。 大女儿在老家需要上补习班,小儿子跟着自己身边需要上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这个妈妈选择偷偷从衣柜里偷出顾客的钱放在自己口袋里,短短一周就偷盗四次。 有不少网友评论: 我很担心以后这个孩子被教成什么样? 如果妈妈教育方式和她的行为一致的话,孩子真的能够认真读书吗? 妈妈的教养和人品深深影响着她教育孩子的方式,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很大程度会模仿妈妈的行为。 《母亲的影响力》中这样说道: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华人神探李昌钰在这个世界上最敬佩的人就是辛苦抚养他长大的母亲。 李昌钰的父亲在“太平轮”事件中丧生,原本是大家闺秀的母亲王淑贞靠着洗碗洗衣这样的打杂工作,维持着全家的生计。 哪怕家里快揭不起锅,王淑贞也坚持把13个孩子送去学堂读书,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 这样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孩子,李家一门便诞生了13位博士,其中有3位被授予“美国十大杰出青年”。 对孩子的教育与贫富无关,真正的教育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坚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物质上的富有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足。 03 优秀的妈妈都有些“狠心” 福原爱的妈妈福原千代就是这样“狠心”的母亲,为了让福原爱有更好的成绩,她决定让12岁的福原爱独自一个人来到中国训练。 不难想象,12岁的年纪离开父母独自一人来到中国有多不容易,要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不仅语言不通,还要自己去克服球场上的压力。 福原千代虽然内心不舍得,但她知道“想要她技术变好的话,就不能去干扰孩子”,狠心把自己孩子推出去福原爱才能蜕变成独立优秀的兵乒球选手。 狠心的妈妈不是不心疼孩子,而是她们知道妈妈能够陪伴孩子一时,却陪不了她一世。 在湖北武汉,每天都在公园里都能看到一个妈妈带着瘦小的儿子练平板撑,小小的孩子趴在两个凳子上,浑身都在发抖。 围观群众看不下去,纷纷指责她太狠心了,孩子还小,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 面对别人不理解的指责,妈妈含着泪说: “孩子不这么练就废了,现在让他哭就是为了让他长大不哭。 ” 原来,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因为打疫苗感染,患上了脑脊髓膜炎,导致肌肉萎缩偏瘫。四处求医后,医生只能建议多做锻炼防止肌肉继续萎缩。 于是她便带着孩子去公园练习平板撑,从一岁半到三岁,孩子虽然看起来瘦小,但身体机能在锻炼下好了不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让孩子身体好一点,妈妈强忍着泪水逼孩子练习;为了让孩子的人生路顺一点,妈妈愿意背负着“狠心”的骂名。 有远见的妈妈狠心让孩子吃苦,只有经历了挫折和困难,孩子才不会被人生困境轻易打倒。 人生路上,父母不能陪伴一世,一个敢于直面人生风雨的孩子背后都有个狠心的妈妈。 04 优秀的妈妈活出自己 前段时间,一张边跑步边挤奶的图片刷爆朋友圈。 这位运动员杰米·斯隆是美国铁人三项比赛的一个参赛员,但是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还在哺乳期的二胎妈妈。 杰米在比赛前不久生下二宝卡特,但是这次比赛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必须要参加。 于是杰米在比赛的时候一边挤奶,一边跑步,完成这场比赛。 当她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二宝去领取奖牌时,在场观众都被她感动喝彩。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妈妈就是代表着要牺牲自我,放弃喜欢的事业。 但是杰米却告诉我们妈妈做喜欢的事情和顾好家庭可以兼得,做了妈妈依旧可以活得精彩。 成为妈妈也可以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天天抱怨不断,孩子也会心生怨气;你积极向上奋进,孩子也学会努力。 作家黄淑文说过: “最圆满的亲子关系,是在成就孩子的同时,成就自己。 ” 妈妈最积极的样子是我为了你成长为最好的样子,而不是等到孩子长大后告诉他,我为了你放弃了所有。 润物细无声,妈妈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孩子也会自信向上,成长为你心目中最优秀的样子。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至深,愿每个妈妈在孩子成长时都播下爱的种子。 未来收获成功的果实,彼此成就,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妈妈。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 woshihuairen__wow ,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